张晓敏;万燕萍;张时君;周一泉;韩效艳;刘虹;陈之琦;陆丽萍;汪佳璐;蒋莹;谈韬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清白介素-33(IL-33)、抗内皮细胞抗体IgA(AECA-IgA)、抗心磷脂抗体IgA(ACA-Ig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月住院的HSP急性期患儿37例,健康儿童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33水平,双抗原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AECA-IgA、ACA-Ig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33、AECA-IgA、ACA-IgA的水平较健康儿童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混合型HSP患儿[除累及关节外,合并胃肠症状和(或)肾脏受损]血清IL-33、AECA-IgA、ACA-IgA水平与关节型、腹型和肾型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期HSP患儿血清IL-33与AECA-IgA、ACA-IgA水平呈正相关(r=0.752、0.788,P均<0.001)。结论 IL-33、AECA-IgA、ACA-IgA相互作用所致血管免疫病理损伤,可能是HSP发病的重要因素,可为HS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作者:李超;任立红;仰曙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比较早期川崎病患儿与过敏性紫癜(HSP)、呼吸道感染患儿、健康儿童的MMP-9水平,并分析MMP-9与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MP-9、ESR和CRP诊断川崎病的截断值(cut-off值)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比较曲线下面积,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优势。结果早期川崎病患儿血浆MMP-9水平升高,并高于HSP、呼吸道感染患儿和健康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浆MMP-9为90.23 ng/ml时,诊断川崎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3%、86.4%和0.904;ESR以56.5 mm/h时,分别为95.8%、66.1%和0.807;CRP以27.55 mg/L时,则分别为83.3%、74.6%和0.789。MMP-9在诊断效能上优于CRP和ESR。结论川崎病早期患儿血浆MMP-9水平明显升高,在截断值为90.23 ng/ml时诊断川崎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
作者:林刚曦;陈幼芬;白海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肺炎链球菌常定植于正常人的鼻咽部,某种诱因可导致细菌移位,从而引发相应部位的感染。近些年,国内报道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necrotizing pneumonia, SPNP)逐渐增多,SPNP呈现出治疗难度大、病程长、坏死性肺炎等特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肺炎链球菌坏死性肺炎患儿21例,现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初忠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lfuenzae,Hi)的耐药变迁及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临床分离的1222株Hi,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显色法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根据结果分为4种耐药模式:①β内酰胺酶阳性菌(头孢呋新耐药株除外);②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菌(BLNAR);③头孢呋新耐药菌;④其他耐药菌。结果本地区儿童感染Hi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克洛、四环素、氯霉素、阿奇霉素、头孢呋新、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32.7%、76.7%、27.4%、14.3%、10.2%、8.4%、6.9%、4.3%。其中①~④组耐药模式的检出率分别为29.0%、2.6%、6.9%、41.2%。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在①和②组,分别占该组的67.5%和81.3%。阿奇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对BLNAR和头孢呋新耐药的Hi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β内酰胺酶的总检出率为30.8%。头孢呋新、头孢克洛、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在β内酰胺酶阳性的氨苄西林耐药菌和β内酰胺酶阴性的氨苄西林耐药菌中有显著差别。结论
作者:陶云珍;王运中;吾金彪;李伟;朱宏;邵雪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hsa-miR-1908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为深入研究其在人脂肪细胞分化、肥胖发生等过程中的功能与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miRBase获取hsa-miR-1908的序列,并分析其特征;应用miRanda预测hsa-miR-1908的靶基因,并取预测结果及基因芯片结果的交集,进一步进行基因功能注释(Gene ontology)和生物通路富集分析(Pathway enrichment)。结果 hsa-miR-1908在各物种之间有一定保守性,其靶基因功能富集于Wnt受体信号的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其靶基因信号通路富集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等信号转导通路及胰腺癌等疾病通路中。结论 hsa-miR-1908预测的靶基因集合富集于多个信号通路及生物学过程,与肥胖密切相关,为后续has-miR-1908在人脂肪细胞中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杨蕾;季晨博;史春梅;陈玲;庞玲霞;夏黎;郭锡熔;倪毓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尿酸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从三所小学,7~14岁小学生中筛查出肥胖儿童;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体质指数(BMI)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尿酸(URIC)、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共调查3000名儿童,筛查出肥胖儿童68例,检出率为2.2%(68/3000),其中男孩57名,女孩11名。与136例正常对照儿童比较,肥胖组儿童的血压、URIC、CHOL、TG、LDL-C、腰围均增高,而H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35.3%,高于正常对照儿童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IC与腰围、BMI、血压、TG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结论
作者:刘倩;刘维英;朱庆龄;叶新华;原新慧;陈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综合评价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库及学位论文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关早产儿颅内出血危险因素的临床资料。对纳入的研究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文献9篇,meta分析显示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其95%CI分别为:胎龄≤32周(OR=3.29,95%CI=2.76~3.91)、出生体质量≤1500 g(OR=2.68,95%CI=2.24~3.20)、孕母有合并症(OR=1.59,95%CI=1.23~2.06)、有宫内窘迫或出生后窒息(OR=2.42,95%CI=2.06~2.84)、机械通气(OR=3.23,95%CI=2.55~4.09)、代谢性酸中毒(OR=2.88,95%CI=2.04~4.05)、使用高浓度氧(OR=2.98,95%CI=1.63~5.44)、产前使用地塞米松(OR=0.69,95%CI=0.55~0.8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1.57,95%CI=1.04~2.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OR=0.99,95%CI=0.84~1.17)、多胎(OR=1.05,95%CI=0.79~1.40)、性别(OR=1.25,95%CI=0.97~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 g、孕母有合并症、有宫内窘迫或出生后窒息、机械通气、代谢性酸中毒、使用高浓度氧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可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作者:马江林;卢红艳;王秋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婴儿良性肌阵挛癫(benign myoclonic epilepsy in infancy,BMEI)由 Dravet和Bureau于1981年首次报道[1],为婴儿期起病的短暂肌阵挛发作,少伴其他发作类型,是极为罕见的癫综合征。迄今为止,文献所报道的病例不超过300例。1989年国际抗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ILAE)将其归类为“全面性特发性癫”[2]。2006年ILAE发表了根据癫首发年龄划分的癫综合征[3,4],将BMEI列入婴幼儿期癫综合征范畴。2010年ILAE再次进行了癫综合征相关的概念修订[5]。本文报告1例婴儿良性肌阵挛癫发作病例。
作者:邱晓迪;黄艾华;张雄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度窒息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入选103例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0~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分组,>7分为A组(n=50),≤7分B组(n=53);同时以40例1、5 min Apgar评分均>7分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三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第3天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其HRV变化。结果 B组较对照组及A组HRV时域指标PNN50、rMSSD、SDSD降低,SDNN、SDANN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损伤自主神经功能,5 min Apgar评分联合HRV时域参数可作为重度窒息新生儿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无创判断指标。
作者:王瑾;李丽;阚亚楠;梁宏伟;陈家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建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的存活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早产儿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已成为N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涛;陈平洋;谢宗德;贺晓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ARD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是否使用PS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经气管插管注入PS 70~100 mg/kg,其余治疗两组相同。结果共入组64例ARDS新生儿,18例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治疗组新生儿在治疗后6、12、24、48 h的PaO2/FiO2、呼吸机有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而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PS治疗新生儿ARDS可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常明;卢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FIRS)是指胎儿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大量致炎因子而导致的一种亚临床状态,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胎儿期的特殊表现形式。宫内感染是导致FIRS的常见病因。FIRS与早产、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多种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李文斌;常立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体内甲基丙二酸蓄积的总称,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多脏器功能损伤等,呈进行性加重,重型患者病死率极高。近年来,本院以串联质谱技术确诊2例早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磊;吴秋珍;赵明刚;吴恒;王怀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进行慢病毒包装。方法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携带DsRed荧光蛋白的Ang-1慢病毒载体,经PCR及基因测序鉴定后,与辅助质粒pLV/helper-SL3、pLV/helper-SL4及pLV/helper-SL5混合采用脂质体法制备DNA-Lipofectamine 2000复合物,并共同转染293F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产生相应慢病毒颗粒,通过荧光表达情况来测定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结果通过PCR、基因测序证实,Ang-1慢病毒表达载体PLV.Ex3d.P/puro-CMV>Ang-1>IRES/DsRed-Express2构建成功。经转染293FT细胞包装出具高效感染力的慢病毒,经测定病毒滴度为5×108 TU/ml。结论成功构建Ang-1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包装出具高效感染力的慢病毒颗粒,为进一步研究Ang-1基因功能及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李秋平;马新娜;张小英;许靖;章晟;王春枝;封志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ic relfux,VUR)是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异常导致排尿时尿液自膀胱反流入输尿管、肾盂所致的一种疾病,反复发作性泌尿道感染为其常见临床表现,本例患儿以反复发热为主要表现,缺乏泌尿道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希望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引起儿科医师对儿童VUR的重视,提高对不明原因发热患儿进行尿液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的意识。
作者:张丹;韩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在校小学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流行现况及其与相关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2011年9-10月调查上海市2所小学共1532名在校学生,测量体格指标、血压,筛查假性黑棘皮症,及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 NAFLD、肥胖、中心型肥胖、假性黑棘皮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检出率分别为6.5%(99/1532)、26.7%(409/1532)、16.3%(249/1532)、5.1%(78/1532)、1.7%(26/1532)、1.9%(29/1532)。中心城区小学中心型肥胖、NALFD检出率显著高于近郊城区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肥胖、中心型肥胖、假性黑棘皮病、高舒张压是影响儿童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儿童NAFLD与慢性代谢性疾病关系密切。NAFLD儿童已出现慢性代谢性疾病异常特征,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干预和随访。
作者:张晓敏;万燕萍;张时君;周一泉;韩效艳;刘虹;陈之琦;陆丽萍;汪佳璐;蒋莹;谈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在IgA肾病(Ig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诱导IgAN模型并随机分为IgAN组(n=15),IgAN+VitD组(n=15),分别给予丙二醇以及丙二醇+1,25(OH)2D 3 ng/(100g·d),连续6周;另设对照组(n=15)。第0、12、18周,测定各组小鼠24 h尿蛋白;第18周测定血清25(OH)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及半乳糖缺乏IgA1(Gd-IgA1)水平;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eyer小结白介素-21(IL-21)mRNA及蛋白,Bcl-6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测定Peyer小结Tf h细胞占T淋巴细胞,B220+IgM+、B220+IgA+、B220-IgA+淋巴细胞占B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gAN组小鼠24 h尿蛋白升高;血清25(OH)D降低,FGF23及Gd-IgA1升高;Peyer小结IL-21 mRNA和蛋白,Bcl-6蛋白表达升高;Peyer小结Tf h细胞占T细胞百分率,B220+IgM+、B220+IgA+、B220-IgA+淋巴细胞占B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AN+VitD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与IgAN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部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OH)2D抑制IgAN鼠Peyer小结Tfh和B细胞分化,抑制Gd-IgA1生成,对Peyer小结微环境起保护作用。
作者:邹敏书;余健;聂国明;尹晓玲;周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Wiskott-Aldrich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是一种罕见血液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主要见于儿童。典型病例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湿疹和免疫缺陷三联征。现将我科2013年4月确诊的1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素云;罗勤;程均;刘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是一组与内皮细胞多种蛋白相结合的异质性自身免疫性抗体,于1971年由Lindquist和Osterland首次报道。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广泛出现在由免疫、炎症介导的血管壁损伤相关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尤其在系统性血管炎中,具有潜在的致病作用,并且对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及其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作用。文章就近年来对AECA及其与系统性血管炎密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柏谕(综述);任少敏(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发生于新生儿期的一种罕见疾病,而新生儿甲亢伴血小板减少目前少有报道,现将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新生儿甲亢伴血小板减少病案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强;王军;徐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