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子影像标记物叶酸受体α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郑洪民

关键词:胰腺肿瘤, 分子影像, 叶酸受体
摘要:目的 观察叶酸受体α(folatc receptor alpha,FOLR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为叶酸受体α靶向性分子显像技术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叶酸受体α在胰腺癌、正常胰腺、癌旁和慢性胰腺炎症组织的表达,并评价其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站杲叶酸受体α在94.7%(72/76)的胰腺癌中阳性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而在正常胰腺中无表达.结论 以叶酸受体α为靶点的分子影像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分子影像标记物叶酸受体α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叶酸受体α(folatc receptor alpha,FOLR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为叶酸受体α靶向性分子显像技术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叶酸受体α在胰腺癌、正常胰腺、癌旁和慢性胰腺炎症组织的表达,并评价其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站杲叶酸受体α在94.7%(72/76)的胰腺癌中阳性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而在正常胰腺中无表达.结论 以叶酸受体α为靶点的分子影像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洪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亚型的CD4~+T淋巴细胞在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的CD4~+T淋巴细胞在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普通干扰素治疗(500万单位,隔日皮下注射1次)前和治疗24周后血清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1、2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并根据应答的不同进行分组,分析不同亚型CD4~+T淋巴细胞的作用.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普通干扰素治疗24周后IL-17水平下降(P>0.05),IFN-γ水平上升(P>0.05),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在干扰素治疗的完全应答组,IL-17、IL-4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P<0.01),IFN-γ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体内Th17和Th2的功能下调,Th1功能上调.

    作者:王灿;苏良;沈菲;陈士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Toll样受体4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1例共63块主动脉壁全层组织作为研究组;肾移植供体者8名共32块动脉壁全层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动脉壁全层组织中TLR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TLR4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血压、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AS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TLR4在研究组动脉壁全层组织中有明显表达,而对照组无表达.TLR4表达与高血压、高血糖、LDL-C升高、HDL-C降低相关(P均<0.05),与年龄、性别、吸烟、TC、TG无相关性(P>0.05).结论 TLR4可能是AS的始动因素,高血压、高血糖、LDL-C升高、HDL-C降低等危险因素通过TLR4信号途径促进AS的发生发展.

    作者:宫玉玲;邢姗姗;张伟;邢启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妊娠及其相关因素与初孕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因素与初孕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不同孕周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的变化以及SUI患者与无SUI者UVJ-M的变化.方法 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对182例初孕妇,其中孕期SUI者78例与无SUI者104例,于孕6~10、24~28和36~40周及产后6~8周进行问卷调查,并行会阴部超声,分析妊娠相关因素与初孕妇SUI的关系以及UVJ-M的变化.结果 ①孕6~10、24~28、36~40周、产后6~8周SUI发病率分别为3.85%、13.19%、25.82%、2.20%.孕6~10与孕24~28周、孕24~28与孕36~40周、孕36~40与孕6~10周、孕24~28与产后6~8周、孕36~40与产后6~8周SUI发病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6~10、24~28、36~40周、产后6~8周UVJ-M分别为(3.26±1.62)、(4.67±1.47)、(6.65±1.12)、(2.64±0.97)mm.孕6~10与孕24~28周、孕24~28与孕36~40周及孕36~40与孕6~10周、孕24~28与产后6~8周、孕36~40与产后6~8周UVJ-M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同一妊娠阶段SUI患者与无SUI者UVJ-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I发病率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上升,且UVJ-M逐渐增大;同一妊娠阶段SUI者与无SUI者UVJ-M比较有明显增大.

    作者:时培景;刘培淑;毛洪鸾;陈福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妊娠早期人外周血及蜕膜局部单核细胞异质性分析

    目的 分析早孕妇女外周血及蜕膜局部CD14~+CD16~+/CD14~+CD16~-单核细胞各亚群的分布,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健康早孕者及健康未孕者外周血,取人工流产术获得的健康早孕妇女新鲜蜕膜组织,采用机械研磨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样本CD14~+CD16~+/CD14~+CD16~-单核细胞各亚群的分布.结果 与健康未孕者比较,早孕妇女外周血CD14~+CD16~-细胞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早孕蜕膜组织中CD14~+CD16~+细胞亚群为CD14~+细胞的主要群体,阳性率为(69.13±7.73)%,显著高于外周血中该亚群(11.50±3.7)%的比例.结论 早孕期间母体CD14~+CD16~+细胞亚群成为CD14+细胞中的主群体,提示CD14~+CD16~+细胞亚群在妊娠期间免疫系统TH-2优势应答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韵;孙锦堂;黄先亮;杨关香;邵倩倩;邓碧萍;徐小飞;毛海婷;董白桦;孔北华;曲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村医生发现与督导管理结核病病例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村医生发现与督导管理结核病病例的现状.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使用自制调查问卷,采取面时面询问方式调查.结果 37.6%的村医生发现过可疑肺结核症状者,村医生对结核病痛例发现贡献度为74.5%,36.2%的村医生督导过肺结核患者,结核病病例的督导管理率为84.1%,83.0%的村医生对村民和结核患者开展过健康教育.结论 村医生在结核病病例发现与督导中作用未达到预期效果,应加强对村医生的专业培训和对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short-course,DOTS)的了解,提高村医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兴洲;廖唐洪;徐凌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代谢的变化及与MMP-2/TIMP-2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胶原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2(MMP-2/TIMP-2)表达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4周组和12周组,糖尿病4周组和12周组.糖尿病模型以腹腔注射60ms/kg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建立.喂养4周和12周后测定大鼠心肌胶原含量、MMP-2/TIMP-2血清含量和心肌活性、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同期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明显增多(P<0.01),MMP-2活性、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弱(除DM4周组MMP-2活性P<0.05外,P均<0.01),TIMP-2血清水平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且随病程延长进一步加剧.MMP-2血清水平和TIMP-2蛋白表达在病程4周时升高不明显(P>0.05).12周时明显升高(P<0.05,P<0.01).心肌胶原容积分数与MMP-2、TIMP-2血清水平呈正相关(r=0.565,P<0.01;r=0.415,P<0.05).与MMP-2活性、基因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97,-0.704,-0.613;P<0.01),与TIMP-2基因、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09,0.620;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存在心肌间质重塑,且随病程延长而加重.MMP-2/TIMP-2表达失衡可能是糖尿病心肌间质重塑的重要原因.血清MMP-2和TIMP-2可作为糖尿病心肌病早期预测的可能指标.

    作者:李倩;汪翼;孙书珍;陈瑶;王立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通心络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CTGF、BMP-7的影响

    目的 研究通心络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骨形态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通心络治疗组(TXL组),正常大鼠为对照组(C组),于2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微量蛋白、空腹血糖(FPG)、血清糖基化血红蛋白I(HbA1c)、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尿素氮(BUN)、肌酐(Cr)、肾质量/体质量(KW/BW),光镜PAS染色,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CTGF、BMP-7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呆与C组比较,DM组大鼠24周后KW/BW、尿微量蛋白、血清AGEs、BUN、Cr、HbA1c均显著性升高(P<0.05);TXL组较DM组KW/BW、尿微量蛋白显著降低(P<0.05);肾脏组织学观察显示,DM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现象明显,经通心络治疗后,肾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另外,DM组大鼠肾组织BMP-7基因和蛋白表达下降,而CTGF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与DM组比较TXL组能够抑制CTGF表达,使BMP-7表达升高.结论 通心络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尿微量蛋白、改善肾脏组织病理,对DN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TGF,上调BMP-7表达有关.

    作者:吴守彩;高海青;李小利;李保应;李宪花;尹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对LPS诱导巨噬细胞HMGB1释放及转位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高迁移率蛋白1(HMGB1)释放及转位的影响.方法 取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置12孔板培养2~3 d,分为对照组(C组)、LPS组、利多卡因2 mg/L+LPS组(L1+LPS组)、利多卡因20 mg/L+LPS组(L2+LPS组)、利多卡因200 mg/L+LPS组(L3+LPS组).分别于6、12、24、48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培养液中HMGB1蛋白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HMGB1在巨噬细胞内的转位情况.结果 HMGB1蛋白的释放在LPS组刺激12 h开始增多,24 h达高峰.与LPS组相比,3个利多卡因处理组HMGB1的释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以终浓度在20 mg/L时显著(P<0.05).同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还观察到利多卡因对HMGB1从细胞核到细胞浆的转位有抑制作用.结论 利多卡因20mg/L可显著抑制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HMGB1释放及转位.

    作者:叶婷;类维富;王焕亮;张丽;周长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一般健康问卷(GHQ-28)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信效度检验

    目的 检验一般健康问卷(GHQ-28)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信效度.方法 使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8)、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随机抽取的248名山东省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对GHQ-28的各项目进行项目分析,以Cronbach's α系数表示GHQ-28的信度,通过因素分析考查GHQ-28的结构效度,以SAS和SDS为校标检验GHQ-28的效标效度.结果 GHQ-28的各项目与其对应分量表总分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GHQ-28总量表及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依次为0.872,0.767、0.667、0.756、0.700;GHQ-28包含4个因子,其累计解释的总变异率为48.381%;SAS阳性的大学生GHQ-28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SAS阴性的(P<0.001),SDS阳性的大学生GHQ-28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SDS阴性的(P<0.001),GHQ-28与SAS、SD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7和0.749.结论 GHQ-28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信度和效度较高.

    作者:陈翠;张红静;江虹;李文杰;吕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肌肥厚患者中Fabry病发病状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Fabry病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状况,并分析汉族人群中该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底物法对427例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测定,对活性异常的患者进行DNA提取基因测序分析,合并酶活性异常和基因突变的患者被认为患有此病,收集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的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基因学分析发现,其中5例患者携带有GLA基因突变,被确诊为Fabry病.心肌肥厚的人群中,约有1.2%为Fabry病患者,该病患者的肾脏疾病发病率和肾病家族史明显高于其他左室肥厚患者(P<0.05).结论 Fabry病患者往往会因心肌肥厚而被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对合并肾脏疾患的心肌肥厚患者在诊断肥厚性心肌病前,应排除Fabry病的可能性.

    作者:赵倩;安丰双;安贵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慢性砷中毒对成年小鼠齿状回超微结构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砷中毒对小鼠海马齿状回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昆明小鼠80只,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慢性砷中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各染砷组分别以蒸馏水、1/5 LD_(50)、1/10 LD_(50)、1/40 LD_(50)A s_2O_3灌胃,连续3个月,根据其体重变化随时调整用药剂量.灌胃结束后,采用Y-电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行为,透射电镜观察齿状回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高剂量砷中毒组学习、记忆的Y-迷宫测试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电镜下观察中毒组齿状回神经元,可见部分神经细胞膜皱缩,胞体减小,核染色质电子密度增高.结论 慢性砷中毒明显损害成年小鼠学习记忆的能力,可能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受损有关.

    作者:孙宝飞;康朝胜;余资江;常傲霜;李玉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 观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DACI)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探讨血清sCD40L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本实验分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DACI组,n=69)、单纯糖尿病组(DM组,n=32)和健康对照组(NC组,n=28).3组研究对象均应用酶联免疫法测量血清sCD40L的水平,常规生化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计算Crouse积分.根据超声结果将DACI组分为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结果 3组之间血清sCD40L水平、IMT、斑块检出率、Crouse积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ACI组以不稳定斑块为主,且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CD40L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水平与IMT(r=0.733,P<0.01)、Crouse积分(r=0.645,P<0.01)、HbA1c(r=0.272,P<0.05)、甘油三酯(r=0.276,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sCD40L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其水平升高可能反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

    作者:刘昌盛;司庆盈;王霞;任建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neprilys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啡肽酶基因(NEP)rs373618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为MCI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MCI诊断标准,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NEP基因多态性,采用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NEP基因rs3736187位点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结果 NEP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MCI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T等住基因携带者出现MCI的危险性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OR=2.212,P<0.05),NEP基因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男性之间和女性之间差异不明显,女性MCI组与对照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显著(P<0.05).结论 NEP基因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MCI的危险因素之一,在女性MCI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明明;易咏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剂量氯胺酮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肺转流后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时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肺转流(CPB)后脑损伤是否具有减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0例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n=20)和对照组(n=20).氯胺酮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前(T2),CPB后30 min(T3),CPB结束时(T4),CPB结束后4 h(T5),CPB结束后24 h(T6),采取颈内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ELLSA)检测血浆S100β蛋白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记录术前1 d和术后3 d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并进行脑功能临床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T3,T4,T5 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T1,与对照组相比,氟胺酮组在T3,T4,T5血浆S100β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T3,T4,T5,T6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T1,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在T3,T4,T5血浆TNF-α、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氯胺酮组术后3 d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能减轻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肺转流后的脑损伤,抑制心肺转流诱导的过度炎症反应可能是其部分机制.

    作者:辛德乾;张孟元;徐艳冰;王公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T辅助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模型中的表达,探讨Th17细胞在EAN的作用.方法 用牛周围神经鞘磷脂(BPM)免疫Lewis大鼠,观察免疫后9、15、21 d大鼠的临床表现和坐骨神经中IL-17、IL-2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后9dEAN大鼠开始出现l临床症状,15 d到达疾病高峰.IL-17蛋白及mRNA在免疫后第15天表达均达到高点,以后逐渐下降,且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IL-23蛋白及mRNA在免疫后9 d表达多,随后逐渐下降,9、15 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IL-17可能与EAN的疾病进程有关,IL-23可能在EAN疾病诱导阶段起一定作用.

    作者:蔡蕊;谭晓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RCC1与AK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ERCC1与AKT1的表达及不同病理分期术后胃癌中ERCC1、AKT1表达与PFS的关系.方法 用RT-PCR方法检测51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ERCC1与AKT1的表达,观察预后,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ERCC1、AK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1%,ERCC1、AKT1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高于癌组织,ERCC1、AKT1在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表达有统计学差异.ERCC1、AKT1阳性者Ⅰ期预后好于阴性者,在Ⅱ-Ⅳ期表达阳性者预后差.结论 AKT1、ERCC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组织,ERCC1、AKT1在Ⅰ期胃癌术后表达阳性者预后好,而Ⅱ-Ⅳ期相反.

    作者:刘美荣;王潍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真核双基因表达载体pIRES-IL-24-ES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白介素24(IL-24)与内皮抑素(ES)的真核双基因表达栽体,检测它们在体外的表达.方法 从外周血和人胎肝组织中经RT-PCR分别扩增IL-24与ES cDNA序列,并将其定向克隆至真核双基因表达质粒pIRES中,重组质粒pIRES-IL-24-ES,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NIH3T3成纤维细胞.经RT-PCR及ELISA法检测IL-24和ES在NIH3T3中的表达.结果 重组真核双基因表达载体pIRES-IL-24-ES构建成功,IL-24与ES可在NIH313细胞中有效表达.结论 真核双基因表达载体pIRES-IL-24-ES成功构建为研究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定线索.

    作者:韩建军;胡三元;智绪亭;梁晓红;薛德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Nrf2在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小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形成不同阶段,核因子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模型(实验组),同期设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组.并在8、12周末分批处死,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I)、血糖(glucose,GLU),计算肝指数;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rt2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小鼠第8周末病理变化呈单纯脂肪肝改变,第12周末进展为脂肪性肝炎.8、12周末实验组小鼠血清ALT、CHOI和肝脏组织Nrf2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与8周末实验组小鼠比较,12周末实验组小鼠的肝脏组织Nrf2表达明显增高(P<0.01).Nrf2表达与ALT、GLU、CHOI、肝指数成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Nrf2表达上调,提示其对该病中氧化应激所致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邵洛林;许伟华;周成军;王洪波;郭建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apelin和TNF-α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pelin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初诊肥胖T2DM患者(T2DM组,n=61),随机接受二甲双胍(Met组,n=31)和罗格列酮(Rog组,n=30)治疗,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n=30).检测治疗前后血清Apelin、TNF-α、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以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肥胖T2DM患者Apelin、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均<0.05),且与BMI、HN、FBG、HOMA-IR均呈正相关(P均<0.05);治疗后Apclin、TNF-α、FBG、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其中Rog组Apelin、TNF-α水平较Met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Met组BMI显著下降(P<0.05),Rog组无显著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Apelin与TNF-α均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 肥胖T2DM患者血清高水平Apelin、TNF-α可能参与胰岛索抵抗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徐华;侯为开;张莉;朱蕾;娄福臣;张莹;王倩;于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