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I对女性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及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

辛辉;巩会平;张蕊;康维强;葛志明;张运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 女(雌)性, β-受体阻滞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及PCI治疗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男191例作为男性组,女75例作为女性组,均于PCI治疗前服用 β-受体阻滞剂.同时收集拟行PCI的女性患者50例,术前及术后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所有患者均行PCI,并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TNT).结果 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的多支病变明显增高(P均<0.05),PCI术后出血事件、肾功能衰竭及死亡率等并发症均显著增加(P均<0.05).与服用β-受体阻滞剂女性组比较,未服用药物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E(P<0.01)、NE(P<0.05)均明显增高,术后CK-MB和TNT均显著增高(P均<0.01);其心血管事件(MACE)、心绞痛、心律失常、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升高.结论 女性患者冠心病病情及PCI术后较男性严重,提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具有保护作用.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复合物对单核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免疫复合物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吞噬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免疫复合物组:细胞坏死上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对照组有5组:坏死上清+正常人血清组、坏死上清组、SLE血清组、正常人血清组和培养基组,以上分别作用于U937细胞和U937细胞诱导产生的巨噬细胞.24 h后,用CCK-8法检测U937细胞的增殖.RT-PCR法检测U937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变化,中性红比色法检测诱导产生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复合物能明显促进U937细胞的增殖(P<0.05),TNF-α和BAFF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并明显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5).结论 在免疫复合物作用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处于异常活化状态,使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增多而清除减少,从而参与了SLE的发生发展.

    作者:曲芸芸;马春燕;朱敏;刘晓雯;孙新平;徐洁;赵跃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观察住院期间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无糖尿病痛史且以首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入院的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入院随机血糖,≥7.8 mmol/L定义为入院高血糖;第1、2、3、5、7天晨起空腹血糖,其平均值≥6.1 mmol/L定义为住院期高血糖.以3个月死亡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校正多个变量因素后,住院后发生高血糖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HR:1.80,95%CI:1.39~2.86,P<0.01),不论是入院时高血糖组的患者(HR:4.83,95%CI:1.93~12.06,P<0.01),还是入院时血糖正常组的患者(HR:1.64,95%CI:1.06~2.54,P=0.03).住院后血糖达标的患者与持续性高血糖患者相比,死亡风险降低(HR:0.21,95%CI:0.08~0.52).入院第一天血糖正常而后出现高血糖的患者与血糖持续正常的患者相比,死亡风险增加(HR:1.55,95%CI:1.01~2.39,P=0.04).结论 住院期间的高血糖与死亡率增加有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入院后血糖达标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李国华;王翠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三种镇静催眠药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体法考察镇静催眠药(安定、咪达唑仑和苯巴比妥)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验室建立的阿司匹林酯酶体外代谢系统,用高效液相色谱直接进样法测定培养体系中阿司匹林(ASA)和水杨酸(SA)的浓度,以SA/(ASA+SA)比值反应阿司匹林酯酶的活性.通过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或不加安定、咪迭唑仑和苯巴比妥时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上述镇静催眠药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安定、咪达唑仑、苯巴比妥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分别为-10.71%(P>0.05)、-27.94%(P<0.05)和8.83%(P<0.05),咪达唑仑对阿司匹林酯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苯巴比妥对阿司匹林酯酶的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结论 咪达唑仑、苯巴比妥与阿司匹林合用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周慧;于宗琴;李军;李刚;纪洪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芩丹胶囊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芩丹胶囊(QC)含药血清对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MTT法观察大[750mg/(kg·d)]、小[150 mg/(kg·d)]剂量的QC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ctin)和Smad3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大、小剂量QC含药血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TGF-β1诱导的AF的增殖(P<0.05),且用药组α-SM actin和Smad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较单纯刺激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QC含药血清通过干扰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抑制AF增殖和分化,从而改善和逆转动脉血管外膜重构.

    作者:任敏;张继东;王博;刘萍;姜虹;刘桂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人HMGB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目的 构建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观察表达水平并纯化重组蛋白.方法 根据GenBank中人HMGB1基因序列,用 OptimumGeneTM行密码子优化并合成目的 基因,经PCR扩增,Nde Ⅰ和Xho Ⅰ双酶切,插入原核表达栽体pQE-T7-2的相应位点,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QE-T7-2/HMGB1.经茵落PCR、酶谱分析及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印迹法鉴定重组蛋白,Ni-NTA树脂亲和纯化目的 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人HMGB1克隆栽体和表达载体;表达的目的 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以上,Western blot法显示,重组蛋白能与抗HMGB1抗体和抗His抗体特异结合,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达90%以上.结论 成功构建高效稳定的重组人HMGB1 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人HMGB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MGB1的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崔彬;王来城;朱敏;焦玉莲;辛玮;马春燕;张捷;赵跃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山东汉族人群DBP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 初步探讨山东汉族人群中DBP基因416和42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MS)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经临床诊断为MS患者46例为MS患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为对照组,检测其DBP基因416位点(HaeⅢ酶切位点)和420位点(Sty 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患病组和对照组比较,DBP基因416住点和420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表现型频率分布差异均不显著.结论 山东汉族人群中DBP基因416位点和42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MS疾病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李晓红;LI Yun;李芸;王班琴;刘师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伴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的变化

    目的 比较伴代谢综合征(MS)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AU)及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DP)水平的差异,探讨MAU与HMW-ADP的相关性及二者与伴MS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MS分为伴MS高血压组(33例)与单纯高血压组(35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HMW-ADP.结果 同单纯高血压组相比,伴MS高血压患者的尿ACR增高,血清 HMW-ADP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MW-ADP与尿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CR及HMW-ADP与高血压患者MS的发生具有关联性(P<0.05或0.01).结论 MS加重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尿ACR与血清HMW-ADP没有明显相关性;尿ACR增高及血清HMW-ADP降低可促进高血压患者MS的发生.

    作者:黄坤玲;王立启;朱世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胎盘蛋白13和glycodelin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胎盘蛋白13(PP13)和妊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glycodelin)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子痫前期组(包括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血清中PP13、glycodelin的浓度.结果 ①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PP13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而glycodelin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②轻度子痫前期组PP13水平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0.01),而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的glycodelin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③PP13、glycodelin在子痫前期患者中不具有相关性;④血清PP13的水平与孕周相关.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PP13、glycodelin水平均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同时血清PP13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能是预测疾病进展的一项指标.

    作者:孙媛;陈丽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功能状况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功能状况与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首次发病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同时取病理并与其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黏膜病变表现多样,以慢行浅表性胃窦炎为主,病理显示主要为轻度及中度慢性炎症.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血清HBV DNA在轻度及中度慢性胃炎组无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指标中白蛋白(ALB)、PT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PT延长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黏膜病变程度的预测因子,P=0.049,OR=2.105(95%可信区间 1.004~4.414).结论 随肝功能损伤加重,胃黏膜病变程度加重,PT 可作为胃黏膜病变程度的预测因素.

    作者:李月荣;韩增禄;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氯诺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制备氯诺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Lnxc-SLN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Lnxc-SLN,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纳米粒的处方与工艺;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外观形态,激光散射测定Zeta电位与粒度分布,低温高速离心法分离SLNs与未包封的药物,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其包封率与载药量,膜动态透析法探讨Lnxc-SLNs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的佳处方与工艺:药脂比为1:10,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磷脂比为1.5:1,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188与吐温80分别为1.2%和0.4%.油水相之比为1:5;纳米粒外观形态圆整,呈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185.3 nm,Zeta电位为(-27.65±0.91)mV,包封率为(86.24±3.39)%,载药量为(8.62±0.34)%,在pH 6.8 PBS中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结论 SLNs体外释放有明显的缓释作用,是静脉注射给药有前景的靶向载体.

    作者:解斐;张栋;刘天华;黄桂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DC-LAMP与DC-SIG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树突细胞溶酶体相关膜蛋白(DC-LAMP)、树突细胞特异性非整合素(DC-SIGN)的表达,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C-LAMP、DC-SIGN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与正常皮肤的表达.结果 DC-LAMP在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基底层和棘层以及真皮树突细胞(DC)均高表达,在正常皮肤表皮KC基底层和真皮DC中呈低表达(P<0.01);DC-SIGN在银屑病表皮KC和真皮DC中均高表达,在正常皮肤表皮KC基底层和真皮DC中低表达(P<0.01).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与DC-LAMP、DC-SIGN有关.DC、KC可能通过表达DC-LAMP和DC-SIGN发挥抗原递呈作用,参与银屑病免疫发病过程.

    作者:刘文婷;孙青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cyclin D1、cyclin E、p27在肾盂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及p27在肾盂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肾盂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63例,WHO(1998)病理分级:G112例、G240例、G311例;UICC(1997)TNM病理分期:Ta4例、T19例、T224例、T317例、T49例.11例因外伤切除正常肾孟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组织中cyclin D1、cyclin E和p27的表达.结果 正常肾盂组织中,cyclin D1呈弱表达,cyc-lin E不表达,p27呈高表达;肾孟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yclin D1与cyclin E表达显著增高(P<0.05),p27表达显著降低(P<0.05).随病理分级及分期的增高,cyclin D1与cyclin E的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p27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且cyclin D1、cyclin E均与p27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肾孟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可见cyclin D1、cyclin E的过度表达及p27的失活,三者的联合检测有可能作为判断肾盂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韩乐天;丁克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颅内肿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64例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和273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推断暴露因素与颅内肿瘤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源于配偶的被动吸烟、源于同事的被动吸烟、职业性接触汽(柴)油和经常接触农药可增加患颅内肿瘤的危险性,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777(1.103,2.861)、1.911(1.095,3.334)、4.298(1.008,18.314)和1.728(1.000,3.049).饮酒和啤酒酒精摄入量<9mL/d可降低忠颅内肿瘤的危险性.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297(0.108,0.821)和0.216(0.046,1.024).结论 颅内肿瘤的危险因素为源于配偶及同事的被动吸烟、职业性接触汽(柴)油和经常接触农药;保护因素为饮酒和啤酒酒精摄入量<9mL/d.

    作者:吴敏;李刚;孙金龙;江玉泉;王洁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PCI对女性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及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及PCI治疗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男191例作为男性组,女75例作为女性组,均于PCI治疗前服用 β-受体阻滞剂.同时收集拟行PCI的女性患者50例,术前及术后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所有患者均行PCI,并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TNT).结果 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的多支病变明显增高(P均<0.05),PCI术后出血事件、肾功能衰竭及死亡率等并发症均显著增加(P均<0.05).与服用β-受体阻滞剂女性组比较,未服用药物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E(P<0.01)、NE(P<0.05)均明显增高,术后CK-MB和TNT均显著增高(P均<0.01);其心血管事件(MACE)、心绞痛、心律失常、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升高.结论 女性患者冠心病病情及PCI术后较男性严重,提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辛辉;巩会平;张蕊;康维强;葛志明;张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犬单侧输尿管梗阻再通术后肾功能恢复的动态观察

    目的 对不同时点输尿管梗阻再通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做动态观察.方法 将24只犬随机分成3组,行左输尿管结扎制作输尿管梗阻模型.分别在梗阻后第1、4、8周行输尿管再通术,于梗阻术前、后及再通术后2周、4个月进行放射性核素(99mTc-DTPA)显像,观察梗阻肾功能恢复的影像变化,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输尿管梗阻1周组犬行再通术后肾功能可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4周组犬行再通术后肾功能仅能有部分恢复;8周组犬行再通术后未观察到肾功能恢复.结论 输尿管梗阻时间是影响犬肾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越早行输尿管再通术,肾脏的功能恢复越好.

    作者:高莉;王淑贞;汪彤;杨付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大Y染色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Y染色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完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其中,男方染色体G显带示为大Y(Y≥18号染色体)且其妻排除已知的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疾病的治疗周期为大Y组(33例患者,47个治疗周期),同期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其他所有治疗周期为群体对照组(6620个周期).结果 大Y组与群体对照组比较,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畸形率、出生性别比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大Y组畸形儿出生与女孩出生所占比例有较明显升高.结论 大Y染色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胚胎发育及近期妊娠结果均无显著性影响,但在大Y染色体患者的妻子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女孩更易出生.

    作者:范玲玲;颜军昊;李媛;高芹;陈子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FLT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患者FLT3基因表达水平及FLT3基因长度突变(FLT3-LM),以探讨其对MDS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8例诊断明确的MDS及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并提取单个核细胞,应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FLT3基因表达水平和FLT3-LM.结果 38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有11例检测到FLT3受体的表达,阳性率为28.9%,10例对照组均无FLT3受体的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FLT3受体表达阳性患者中有2例检测到FLT3-LM,阳性率为18.2%,10例正常对照均无FLT3-L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3/ITD(+)和FLT3/ITD(-)患者在年龄、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之间无相关性.FLT3/ITD(+)患者倾向于有较高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102).结论 MDS患者中存在FLT3-LM,FLT3-LM与疾病危重程度相关,可能有助于MDS诊断、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

    作者:周丽云;宋强;李丽珍;赵川莉;王鲁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bFGF在持续高眼压下对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持续高眼压下对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其中24只(48眼)卡波姆注入前房法制成持续高眼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只兔一眼为高眼压组(各24眼),另一眼为bFGF实验组(各24眼);另3只(6眼)为正常组.bFGF实验组在建模过程中及成功后1、2、3周玻璃体腔内注射bFGF各1次,正常组在相应的时间仅玻璃体腔内注入与bFGF实验组等体积的磷酸缓冲生理盐水(PBS).术后每日固定时间测量眼压,将眼压维持在30mmHg以上.分别于建模后1、2、3、4周随机处死6只兔子.完整摘除眼球行常规HE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形态变化并计数存活细胞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Bcl-2凋亡基因的表达.建模后4周行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光镜:建模后两组神经节细胞数目均较正常组减少,自2周后高眼压组与bFGF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比较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抗凋亡蛋白(RGCs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目标面积构成比,第3周时bFGF实验组Bcl-2基因蛋白仍保持较高水平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术后4周bFGF 实验组改变明显轻于高眼压组,细胞器较对照组丰富,部分线粒体仍可见完整嵴.结论 bFGF作为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对高眼压下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晓冉;李运;巩磊;肖瑛;郭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KGF在成纤维细胞促进表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产生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时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自包皮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MTT法和免疫荧光等方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KGF基因的转录水平、培养液中KGF的浓度、成纤维细胞培养液对表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中KGF转录水平显著,ELISA法可检测到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存在较高水平的KGF,细胞计数结果和MTT结果表明,含有KGF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液能够促进表皮细胞增殖,保持表皮细胞的活性,免疫荧光观察到KGF与表皮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结论 成纤维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较高水平的KGF,成为其促进表皮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菲;姜笃银;宗宪磊;付小兵;刘军莉;赵敬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Snail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目的 检测肝癌组织中Snail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nail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40例新鲜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nailmR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中Snail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中(P<0.05),且癌组织中Snail阳性表达率与包膜侵袭、门脉侵袭及肝内转移情况有关(P<0.05).肝癌组织中SnailmRN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癌组织中Snail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包膜侵袭、门脉侵袭情况有关(P<0.05),而与肝内转移情况无关(P>0.05).结论 肝癌的癌变、侵袭、转移可能与Snail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有关,抑制Snail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新靶点.

    作者:孙丹;孙成刚;王峰;李涛;主余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