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桂平;杨苏敏
目的 比较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用于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各分型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Bismuth分型进行分组,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Ⅰ型患者总有效率高于Ⅱ型、Ⅲ型及Ⅳ型患者(P <0.05或P<0.01);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显著高于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用于Bismuth Ⅰ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疗效显著,而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内镜下双支架置入治疗难度高,临床总有效率较低,且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临床应慎重考虑.
作者:黄华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儿的临床诊治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3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DAI患儿13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DAI的诊疗经过、临床特点、变化规律及预后.结果 在全部脑外伤病例中,DAI病例占3.54%,DAI发病率占同期小儿脑外伤病例的31.18%,130例小儿DAI中发生癫痫38例(29.23%),死亡者2例(1.54%).结论 小儿DAI的病情紧急,及时诊断并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买吾拉江·阿木提;穆扎帕尔江·穆太力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女性出现月经不调在妇科临床上较常见,同时也是较多发的一种病症,通过中医药治疗的方式,能够在女性的月经不调当中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女性月经不调,在我国有着较悠久的历史,在中医文化当中,认为月经正常来潮是天葵、经络和气血达到协调反应产生的结果.近些年来,女性月经不调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现代社会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获得了广大妇科专家和学者的关注.随着我国妇科传统理论,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研究的不断推动和深入,中医药对女性月经不调的治疗效果越来越明显,并且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1].因此,本文将对中医药结合针灸的方式,对女性月经不调的研究和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贺宏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过滤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是否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过滤治疗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未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过滤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过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BIL)相关检测数据,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2组Cr、BUN、ALT、TBIL检测指标中除了对照组TBIL外其他各指标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或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r、BUN、ALT、TBIL检测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45.00% (P <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过滤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抢救效果.
作者:李社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5例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的泌尿结石患者为对照组,25例实施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比较2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并发症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32.0%(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对老年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中采取钬激光碎石术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手术情况,提高碎石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欲晓;涂传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脑脊液分流术应用于颅内肿瘤治疗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用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脑脊液分流术治疗,比较2组术后治疗有效率并对患者术后生存率进行随访记录.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观察组术后1年存活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44.44% (P <0.01).结论 颅内肿瘤患者应用脑脊液分流术可减轻颅内高压,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术后存活率.
作者:周利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综合性防范措施在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及隐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门诊药房未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期间的发药差错及隐患发生状况与2017年8月-2018年8月门诊药房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期间的发药差错及隐患发生状况,比较实施综合性防范措施前后门诊药房的发药差错、隐患状况.结果 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后发药差错下降了79.31%,隐患下降了58.82%.结论 采取综合性防范措施可以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与隐患几率.
作者:刘忠明;丁红丽;孙云;俆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污染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医院送检血33 105份培养的结果,了解血培养阳性率,病原菌分布及污染情况.结果 33 105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细菌2 335株,阳性率为7.05%.其中G-细菌1 471株(63.00%);G+细菌833株(35.67%).被判定为污染菌182株,污染率为0.55%,其污染菌菌株构成,以表皮葡萄球菌(CNS)为主.按科室统计,污染率高的为内科,共95株(52.20%).结论 医院血培养污染率较高,当血培养结果疑为细菌污染时,应结合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调整经验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作者:马晨;雷金娥;张袆;陈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儿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3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4.57% (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4%,低于对照组的17.90% (P <0.01);观察组咳嗽、咯痰、气喘、肺部湿哕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应用于儿科呼吸疾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儿康复,改善其身体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简方华;赖富煌;林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对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针药并用方案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指数(VAS评分)以及功能障碍指数(CO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 (P <0.05);治疗后,2组VAS、CODL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腰椎间突出症患者采用针药并用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银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不典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CT技术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0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本组10例患者经双源CT检查均可诊断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其中平扫示肠系膜上动脉局部增粗5例,平扫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未见确切增粗征象5例,血管内密度不均2例,血管成像后检查后血管腔内可见斜行、螺旋形或不规则稍低密度影,血管腔内稍低密度充盈缺损,提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致血管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其中部分闭塞6例、完全闭塞4例.10例患者中累及近段4例,累及中段3例,累及近中段2例,累及远段1例;此外远段可见多发细小侧枝血管形成3例,患者局部空肠增厚2例,可见分层,空肠强化层度较正常减低,提示阶段性空肠缺血,1例空肠浆膜层外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升高,此种征象提示合并空肠水肿可能.结论 双源CT血管重建技术能够诊断孤立性SMA夹层,可以作为临床检查的首选.
作者:林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诊治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30例,实施磁性附着体修复,并对修复后义齿固位(固定力)、咀嚼、咬胎使用情况进行随访,对随访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修复术后1、2、3周的固位(固定力)、咀嚼效率好于修复前(P均<0.05);修复后2、3周的固位(固定力)、咀嚼效率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即刻、修复后1年总满意度均为100.00%,高于修复前的46.67% (P <0.05).结论 临床上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后,义齿外形美观、固位好,患者咀嚼效率更高,保护基牙,取戴方便,患者治疗后义齿的稳固性、舒适性以及美观性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武海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医院体检并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2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收体检且结果正常的健康者2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2组均血常规及生化检验,比较2组检验后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及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肝功能白球比例(A/G)和总胆红素(TBIL)等.结果 观察组检验后PLT、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为(101.93 ±21.52)×109/L、(5.11 ±1.23)×109/L、(53.96±12.47)%、(39.96±5.24)%,与健康对照组的(175.93±26.37)×109/L、(7.03±0.65)×109/L、(65.39±5.98)%、(31.29±2.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ALB、A/G、ALT、TBIL水平为(41.62±2.54) g/L、(1.06±0.92)、(111.96±14.52) U/L、(25.63±2.37) μmol/L,与健康对照组的(46.93±1.46) g/L、(1.67±0.28)、(31.69±2.58) U/L、(15.94±2.64)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结论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辩证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 (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32.5% (P <0.01).结论 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咳嗽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转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药库作为药剂科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全院药品的采购、验收、养护、供应等工作.不断改进药库药品管理工作方法,既可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又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工具,是一个不断循环、持续改进、阶梯上升的过程.本文就PDCA循环在提高我院药库药品管理方面的效果进行探讨.
作者:巫建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结合28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严重肝损伤的临床用药情况及临床表现、转归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制定预防、管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计划.结果 抗结核药引起的严重肝损伤多出现在用药后2~4周,主要表现为ALT明显升高,伴纳差、厌油、乏力,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计划性监测肝功能、出现肝损伤后及时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可有效控制抗结核药物性严重肝损伤.
作者:卢志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在世界医学中,阿司匹林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三大药物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阿司匹林初应用于解热、镇痛及抗炎,随着科学家们对其药理作用的大量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在风湿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辅助治疗中疗效确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云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医疗设备不断提高,器械的清洗方法由原来的手工清洗被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所替代,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使用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具有安全、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等优点.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医用器械的消毒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内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10年引进2台山东新华Rapid-A-520型快速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使用过程中体现出其独特性能和良好的应用价值[1].
作者:林冬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应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应用泮托拉唑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1.03% (P <0.01);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泮托拉唑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
作者:马俊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心搏骤停息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与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82例,对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心肺复苏成功18例,成功率21.95%;年龄、心搏骤停地点、在进行心肺复苏前心律类型、有无群众性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成功率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心搏骤停地点位于院外、复苏前心律类型为无心电活动、心脏停搏、无群众性心肺复苏是临床中影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 65岁、复苏前心律类型为无心电活动、心脏停搏、无群众性心肺复苏.
作者:陈永成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