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王云鹏

关键词:阿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临床新应用
摘要:在世界医学中,阿司匹林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三大药物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阿司匹林初应用于解热、镇痛及抗炎,随着科学家们对其药理作用的大量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在风湿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辅助治疗中疗效确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术后早期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胃癌术后早期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8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胃癌术后早期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及诊治.结果 术后并发SAP患者11例,发生率为1.61% (11/684);胃癌根治术491例(D1-2)患者中并发SAP者5例(1.02%),姑息手术131例患者中并发0例,全胃切除(TG)52例患者中并发4例(7.69%),全胃联合脏器10例患者中并发2例(20.00%).全胃联合脏器SAP发生率明显高于胃癌根治术(D1-2)、姑息手术、全胃切除(TG).对SAP病理TMN分期可知: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3例;病变部位:胃窦小弯侧7例,胃体3例,贲门1例.11例SAP并发患者中,有8例病发初期实施清创引流术,5例患者实施1次清创引流,2例患者实施2次清创引流,另1例共手术3次.患者住院期间,这8例患者患者有1例在术后123 d死亡,患者出现消化道漏和全身严重感染,其余7例存活.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SAP与淋巴结清扫范围、手术切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该病在临床中的症状并不显著,临床诊断难度较大,患者预后较差;故早期诊断CT诊断是判定该并发症的常用手段,而清创引流手术则为缓解该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建方;李志雄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7例和开腹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指标与术后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施术时间、淋巴清扫数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且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1或P<0.05).结论 早期子宫颈癌实施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及早恢复.

    作者:董慧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对产妇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栓塞(UAE)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PPH)对产妇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难治性PP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UAE介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指标,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卵巢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3.3% (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FSH、LH及E2等血清性激素水平与LH/FSH及治疗后RI、PI等卵巢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E介入治疗难治性PPH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不会影响卵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结合28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严重肝损伤的临床用药情况及临床表现、转归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制定预防、管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计划.结果 抗结核药引起的严重肝损伤多出现在用药后2~4周,主要表现为ALT明显升高,伴纳差、厌油、乏力,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计划性监测肝功能、出现肝损伤后及时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可有效控制抗结核药物性严重肝损伤.

    作者:卢志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PDCA策略下医院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对合理用药的影响评价

    目的 观察医院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中PDCA循环模式的运用策略与效果.方法 医院2017年8月-2018年4月推行PDCA策略对医院基本药品制度进行合理用药管理(观察组);同时记录医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未开展PDCA策略医院药品管理制度的状况(对照组),从2组中各抽取200例用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状况,评价PDCA策略药品管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用药投诉率为2.00%、用药错误率为1.50%、患者用药满意度为94.50%;对照组用药投诉率为12.50%、用药错误率为7.00%、患者对用药满意度为7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医院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时,采用PDCA循环模式,能够对患者的医疗安全进行保护,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对临床的用药差错发生率进行控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向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动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动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评估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和判断患儿预后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85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根据1 min Apgar评分分为重度窒息组(40例)和轻度窒息组(45例),根据预后分为治愈组(68例)和死亡组(17例).同期选择40例因其他疾病入院治疗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及对照组血乳酸水平、6h乳酸清除率、动脉血气指标、多器官损伤比例,比较治愈组、死亡组患儿血乳酸水平、6h乳酸清除率、动脉血气指标.结果 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及对照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患儿血pH值、碱剩余(BE)及6h乳酸清除率均低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多器官损伤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窒息严重程度加重血pH值、BE及6h乳酸清除率明显降低,而血乳酸水平、多器官损伤比例明显升高(P<0.05);治愈组、死亡组及对照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组与死亡组血pH值、BE等动脉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死亡组6h乳酸清除率、1 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治愈组(P<0.05),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血乳酸、6h乳酸清除率在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焦丽杰;朱明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非甾体消炎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非甾体消炎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相关.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疾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60例.甲组予布洛芬治疗,乙组予双氯芬酸钠治疗,丙组予美洛昔康治疗,比较3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 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甲组>乙组>丙组.3组患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发生率方面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非选择性COX-2抑制剂,选择性COX-2抑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当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排除了禁忌证的基础上以选择性COX-2抑制剂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首选.

    作者:许玉红;潘晓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革兰阳性球菌363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363株革兰阳性球菌的分布状况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革兰阳性球菌,采用自动化仪器分析法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利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革兰阳性球菌363株,检出率居前5位的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3株(36.64%)、表皮葡萄球菌43株(11.85%)、木糖葡萄球菌32株(8.82%)、粪肠球菌24株(6.61%)、溶血葡萄球菌19株(5.23%),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6.09%,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72.09%.检出的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都保持100%的敏感性,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等也保持高度的敏感率,氨基糖苷类能保持一定的活性,对肠球菌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 密切关注本院细菌的临床分布状况,依据细菌的耐药性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耐药菌的发生及蔓延.

    作者:龚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应用右美托咪啶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2组均进行常规基础麻醉,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对比辅助麻醉,观察组则在手术结束前半小时进行右美托咪啶的静脉泵注,对2组患者的体动、呛咳次数以及镇静评分和苏醒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唤醒期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动和呛咳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能够有效辅助手术进行,同时优化相应的手术过程中体动和呛咳状况,改善镇静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浩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神经节苷脂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神经节苷脂(GM1)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GM1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期间使用GM1能有效降低奥沙利铂的累积性和严重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1能有效预防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降低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且不影响近期化疗疗效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彦;孔小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心搏骤停息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与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82例,对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心肺复苏成功18例,成功率21.95%;年龄、心搏骤停地点、在进行心肺复苏前心律类型、有无群众性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成功率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心搏骤停地点位于院外、复苏前心律类型为无心电活动、心脏停搏、无群众性心肺复苏是临床中影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 65岁、复苏前心律类型为无心电活动、心脏停搏、无群众性心肺复苏.

    作者:陈永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盐酸米诺环素与甲硝唑联合用药配合综合护理治疗老年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与甲硝唑联合用药配合综合护理治疗老年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老年牙周炎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治疗的同时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观察2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1).结论 采用盐酸米诺环素与甲硝唑联合用药配合综合护理治疗老年牙周炎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相闻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2组均采取电解质紊乱纠正、感染控制、吸氧等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结果 观察组病情总缓解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81.1% (P<0.05);治疗后,2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具有理想的降压效果,临床应用安全性以及患者接受度均较高.

    作者:任正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目的 分析角膜塑形镜应用在青少年近视矫正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角膜塑形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参差度和屈光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系统治疗后,患者裸眼视力超过治疗之前佳矫正视力1.0以上者56例,占93.3%;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屈光参差度分别为(3.1±1.1)和(0.35±0.3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通过接受角膜塑形治疗,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靳敏肖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推拿辅治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推拿辅治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患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推拿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6个月内反复发作的次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7.14% (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推拿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开展药学管理措施后开具的处方246张(2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开展药学管理措施前的处方246张(2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门诊合理用药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处方用药不合理率为11.79%,低于对照组的51.63% (P <0.01);观察组处方用药不适宜率为6.50%,低于对照组的42.27% (P <0.01).结论 加强药学管理工作,不仅能使药物应用期间的适宜性显著提升,还能使处方用药不合理发生率显著下降,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潘晓棠;许玉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不典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CT技术表现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不典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CT技术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0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本组10例患者经双源CT检查均可诊断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其中平扫示肠系膜上动脉局部增粗5例,平扫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未见确切增粗征象5例,血管内密度不均2例,血管成像后检查后血管腔内可见斜行、螺旋形或不规则稍低密度影,血管腔内稍低密度充盈缺损,提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致血管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其中部分闭塞6例、完全闭塞4例.10例患者中累及近段4例,累及中段3例,累及近中段2例,累及远段1例;此外远段可见多发细小侧枝血管形成3例,患者局部空肠增厚2例,可见分层,空肠强化层度较正常减低,提示阶段性空肠缺血,1例空肠浆膜层外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升高,此种征象提示合并空肠水肿可能.结论 双源CT血管重建技术能够诊断孤立性SMA夹层,可以作为临床检查的首选.

    作者:林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变化,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1);治疗后,2组各项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 (P <0.05).结论 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疗效肯定、降脂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与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开具的1 200张处方进行点评,根据有关标准筛查出不合理处方,并总结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中毒性中药饮片使用合理性、用药味数合理性、剂量合理性.结果 1 200张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650张.中药饮片使用不合理问题主要有毒性中药饮片使用不当、用药味数偏多、超正常剂量用药等.结论 临床上应注重中药饮片处方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的分析,从而保证用药合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夏丽涛;杨春;王黛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一次性根管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一次性根管术与多次性根管术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医院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予以一次性根管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多次性根管术治疗,比较2种术式的治疗效果(近远期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7d后采用VAS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估,治疗7d后以自制问卷形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7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5.46% (P <0.05);治疗后经1年随访,2组远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经问卷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3±3.27)分,高于对照组的(8.02±2.46)分(P<0.05).结论 与多次性根管术相比,采取一次性根管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立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