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济南居民膳食硒摄入量与血清硒参考值调查

李宁;张征;张宏群;高希宝

关键词:血清, 硒, 参考值, 膳食摄入量, 济南
摘要:目的 调查济南居民每日人均硒(Se)摄入量,探讨血清硒(Sse)含量的参考值范围以及性别、年龄对Sse含量的影响.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以485名济南市区健康成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7 d膳食摄入表法进行每人每日硒摄入量调查;采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Sse含量,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济南市区健康成人人均摄入硒55.93μg/d,男性硒摄入量66.98μg/d,高于女性的49.57μg/d(P<0.05),年龄对硒摄入量无明显影响.Sse含量为(61.84±13.25)μg/L,参考值范围为(35.87~87.81)μg/L,男性Sse含量均值为63.40μg/L,高于女性的60.77μg/L(P<0.05),年龄对Sse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初步确定济南居民Sse的参考值范围;发现济南居民膳食硒摄入量及血清硒含量处于低水平,建议居民适量饮食补硒.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济南居民膳食硒摄入量与血清硒参考值调查

    目的 调查济南居民每日人均硒(Se)摄入量,探讨血清硒(Sse)含量的参考值范围以及性别、年龄对Sse含量的影响.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以485名济南市区健康成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7 d膳食摄入表法进行每人每日硒摄入量调查;采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Sse含量,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济南市区健康成人人均摄入硒55.93μg/d,男性硒摄入量66.98μg/d,高于女性的49.57μg/d(P<0.05),年龄对硒摄入量无明显影响.Sse含量为(61.84±13.25)μg/L,参考值范围为(35.87~87.81)μg/L,男性Sse含量均值为63.40μg/L,高于女性的60.77μg/L(P<0.05),年龄对Sse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初步确定济南居民Sse的参考值范围;发现济南居民膳食硒摄入量及血清硒含量处于低水平,建议居民适量饮食补硒.

    作者:李宁;张征;张宏群;高希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nroofed coronary sinussyndrome,UCSS)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左侧心房静脉皱襞完全性或部分性缺损,使冠状窦与左房直接交通而形成的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多伴有其他心内畸形[1,2] .

    作者:巩性军;吴树明;张供;李守先;庞昕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肛瘘癌变诊疗分析

    目的 探析慢性肛瘘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以1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并回顾性总结文献报道的19例诊治经验.结果 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肛瘘癌变的主要诱因.结论 肛瘘继发癌变,病程发展慢,易被漏诊.应及时对可疑、复杂肛瘘患者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作者:吕艳锋;丁克;王建新;禹化龙;贝绍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卵巢癌OVCAR3细胞系中侧群细胞的分离及其成瘤性、侵袭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分离卵巢癌细胞系OVCAR3中的侧群(SP)细胞,并观察其成瘤性和侵袭性.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荧光激活分选法将卵巢癌OVCAR3细胞系分成SP和非侧群(non-SP)细胞两个亚群.对两个亚群细胞分别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球形成实验观察其体外成瘤能力;Transell小室法检测两个亚群细胞的体外侵袭力.结果 OVCAR3细胞株中外排Hoechst33342的SP细胞占13.1%,加入维拉帕米SP细胞的比例为1.8%.SP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率为(46.17±23.27)%,non-SP细胞仅为(6.17±3.06)%,SP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non-SP细胞(P<0.05);细胞球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P细胞能在无血清的培养液中形成细胞球,而non-SP细胞则不能;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P表型细胞穿过Matrigel基底膜的细胞数为(215.9 ±30.9)个,non-SP表型细胞仅为(60.9 ±10.5)个.结论 卵巢癌OVCAR3细胞系中存在外排Hoechat33342荧光染料的SP细胞,其成瘤性、侵袭力均强于non-SP亚群细胞,表明SP表型的肿瘤细胞在卵巢癌的生长、侵袭及转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王伟;王沂峰;张岭梅;林琼燕;黄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聚乙丙交酯膜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新型生物可吸收材料聚乙丙交酯(pob lactate glycollic acid,PLGA)薄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作用,并与临床常用的明胶海绵进行比较.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雄兔切除L6(第6腰椎)椎板,制作椎板切除模型,在椎板缺损处分别覆盖PLGA膜(A组)、明胶海绵(B组)、0.9%生理盐水(C组).术后每日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第2、4、8周每组各处死四只,取标本行大体、组织学观察,术后2、4周同时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ICA膜可以明显减轻术后硬脊膜与硬膜外瘢痕之间的粘连;明胶海绵不能减轻硬膜外瘢痕粘连.结论 PLGA膜能有效减轻硬脊膜与硬膜外瘢痕之间的粘连而不影响刀口的愈合,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李彦明;李冬青;陈鹏;张科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多药耐药基因1 C1236T多态性与癫痫患者对药物反应性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基因1(MDR1)C1236T多态性在癫痫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癫痫患者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7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及88例对抗癫痫药物敏感的癫痫总者,提取其外周血DNA,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继以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检测基因MDR1的第12个外显子中C1236T的多态性.结果 两组病例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Cl236T多态性与癫痫患者对抗癫痫药物反应没有相关性.

    作者:葛丽娟;金瑞;王纪文;许新升;李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脑膜瘤中PPAR-γ的表达及曲格列酮对脑膜瘤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PPAR-γ在脑膜瘤中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以及其激动剂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应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脑膜瘤的手术标本进行PPAR-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分析,并体外培养16例人脑膜瘤细胞,应用MTT方法探讨曲格列酮对脑膜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曲格列酮干预后凋亡情况.结果 PPAR-γ在48例脑膜瘤细胞中均有表达,且非典型组高于良性组(P<0.05),女性患者PPAR-γ基因表达高于男性;其表达与脑膜瘤增殖性正相关,曲格列酮体外抑制脑膜瘤细胞生长,并可以诱导脑膜瘤细胞凋亡,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结论 非典型脑膜瘤PPAR-γ表达高于良性组,其表达与增殖活性成正相关;其配体活化后体外可以抑制脑膜瘤细胞生长并可诱导凋亡.

    作者:鹿向东;杨伟;徐广明;曲元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以及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交互作用对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将167例研究对象分成胰岛素抵抗伴肥胖、单纯胰岛素抵抗、单纯肥胖和正常状态四组,运用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对观察指标进行研究.结果 在扣除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线性影响后,脂联素在四组中的修正均数依次为3.477μg/mL、3.681 μg/mL、4.447μg/mL和4.614μ/mL(P=0.033),胰岛素抵抗伴肥胖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肥胖组(P=0.036)和正常组(P=0.009),未发现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交互作用的存在.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与胰岛素抵抗之间互为因果,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均与脂联素水平下降独立相关.

    作者:张媛;李英敏;冯月秋;常彩云;潘华伟;王束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32例报告)

    主动脉瘤病情危重,自然预后差,及时手术治疗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方法,但对急性夹层动脉瘤,尤其是广泛动脉瘤手术创伤大,病死率高.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08年10月对32例主动脉瘤行手术及术中置入象鼻支架治疗的资料,旨在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霍玉峰;张延安;刘美明;信红雁;王维;李健;许振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Graves病复发患者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Graves病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在本院门诊就诊的Gra-ves病患者60例,分为Graves病初诊组20例,Graves病治疗3个月组20例,Graves病复发组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来自本院健康查体人群.应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清TGF-β1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的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测定各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水平.结果 Graves病初诊组和复发组血清TGF-β1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3个月组血清TGF-β1水平较初诊组显著降低(P<0.01),复发组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初诊组(P<0.01),但明显高于治疗3个月组(P<0.01).结论 血清TGF-β1可能参与了Graves病的发生及复发过程.

    作者:张莹;王宏伟;王慧;陈福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无动物血清培养及向肝细胞诱导分化

    目的 探索从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无动物血清方法,并将其向肝细胞诱导分化.方法 分离自体脐血清用于后续细胞培养,利用酶消化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问充质干细胞,检测其形态和免疫表型,并采用两步法诱导其向肝细胞诱导分化.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自体脐血清培养得到的贴壁细胞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征,且在合适诱导条件下能肝样细胞分化,经过4周处理,能表达肝细胞特异性基因.部分细胞具有吞噬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结论 采用自体脐血清有效地培养脐带闻充质干细胞,具备向肝细胞的分化能力.

    作者:张辉;时庆;侯怀水;李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STEMI患者急诊PCI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对炎症介质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对外周静脉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CA)中的炎症介质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n=32)和对照组(n=28).两组分别于PCI术前即刻、术后24h抽取外周静脉血和术中抽取ICA血,测定并比较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浓度;PCI术后1周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期容积(EDV-L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L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峰值射血率(PER-LV)、左心室峰值充盈率(PFR-LV).结果 组间对比,PCI术前,治疗组外周静脉中IL-6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CI术后24h,治疗组外周静脉血中的IL-6、sCD40L和MMP-9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AMI后第7天,治疗组的EDV-LV、ESV-LV、LVEF、PER-LV、PER-LV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组内对比,在两组患者中,PCI术前ICA中的IL-6、sCD40L和MMP-9浓度均显著高于其外周静脉水平.术后24h,所有患者外周静脉血IL-6和MMP-9的浓度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sCD40L的浓度只有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STEMI发生时,ICA中的MMP-9、IL-6和sCD40L的水平显著高于外周静脉,而患者于急诊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能够不同程度降低炎症介质的水平,但对近期左心室功能无明显改善.

    作者:徐宁宇;王磊;郝恩魁;苏国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复方烟酸辛伐他汀双层片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目的 考察复方烟酸辛伐他汀双层片中缓释层烟酸与速释层辛伐他汀的体外释放度.方法 以国内上市的烟酸缓释片(商品名本悦)作为对照片,用UV法比较了本院自制的复方烟酸辛伐他汀双层片缓释层中烟酸在水、0.1 mol/L盐酸及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三种介质中的释放情况,同时以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的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0)为溶出介质,采用眦法测定了速释层中辛伐他汀的释放情况.结果 自制复方烟酸辛伐他汀双层片中烟酸在3、9和16h的累积百分释放度在10%~30%、40%~60%和75%以上,符合规定.复方烟酸辛伐他汀双层自制片和对照片中烟酸的释放曲线均符合Higuchi方程,相关系数大于0.99,相似因子f2值在规定的50~100之内.速释层中辛伐他汀在45min内溶出80%以上.结论 自制复方烟酸辛伐他汀双层片与对照片中烟酸的释放性能相似,辛伐他汀溶出度亦符合要求.

    作者:高秀蕊;臧恒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前列腺素E2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小肠粘膜形态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小肠粘膜的保护作甩.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阻塞性黄疸组(A组)10只、阻塞性黄疸再通组(B组)10只、阻塞性黄疸PGE2干预组(C组)10只、阻塞性黄疸再通加PGE2干预组(D组)10只和假手术组(E组)10只.采用直接结扎法制成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再通组采用导管法再通.结扎后1周给予PGE2,结扎后2周再通,再通手术后1周取标本,观察大鼠小肠粘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PGE2干预组小肠粘膜损伤评分为(2.21±0.75),手术再通组大鼠小肠损伤评分为(2.05±0.71),均较黄疸组减轻(5.26±0.57,P<0.05).结论 阻塞性黄疸大鼠小肠粘膜明显受损,PGE2及手术再通均可减少其损伤.但两者没有协同作用.

    作者:祝林;胡三元;张光永;丁祥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农村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观幸福感分析

    目的 分析农村居民日常活动的净效应值,探讨提高主观幸福感的途径.方法 采用昨日重现法调查农村居民的日常活动,比较分析不同活动的净效应值.结果 休闲娱乐类活动的主观幸福感高,而不得不做事情的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农村居民日常活动所带来的主观幸福感都有影响.结论 在农村增加体闲娱乐活动种类,延长娱乐活动时间,提高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居民对各类活动兴趣,有助于整体提高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王健;孟庆跃;曲江斌;王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肝癌31磷磁共振波谱数据的分类

    目的 利用31P磁共振波谱分析数据,区别肝细胞肝癌、肝硬化和正常的肝组织.方法 从33例包括肝细胞肝癌、肝硬化和正常肝的志愿者中选择66个有效体素样本,利用1.5T超导MR扫描仪采集31P MRS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和SVM模型的实验来区别肝细胞肝癌、肝硬化和正常肝脏组织.结果 有限的样本实现了良好的分类性能,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可以提高31P MRS识别率,识别率可达92.31%.结论 基于BP和SVM的31P MRS数据分析,对于活体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有价值的技术.

    作者:王韶卿;刘毅慧;付婷婷;成金勇;刘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其成熟度的临床意义

    目地 探讨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及其成熟度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HCC病例31例,手术后分别在边缘和中心进行标本取材并综合分析.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P、Flk-1、PCNA的表达情况,并对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数目、平均面积、总面积、周长、直径、异型指数、血管间距、表达部位,以及动脉数、静脉数、动脉比、静脉比、血管成熟指数和平均灌注分数等进行计数.分析以上血管生成相关参数与病灶大小、Edmondson病理分级、包膜情况、肝硬化及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 在小、中、大病灶之间,微血管总面积和成熟血管总面积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EdmondaonⅠ~Ⅳ级之间,灌注分数逐渐增加,也存在统计学差异(F=3.452,P=0.049).有包膜病灶的成熟血管平均面积、成熟血管周长、成熟血管平均直径及成熟血管管距明显大于无包膜的病灶(P<0.05);侵袭转移组的成熟血管异型指数也大于阴性组(t=2.260,P=0.039).在有、无肝硬化组之间,所有血管相关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CC的一些生物学行为更多依赖肿瘤的成熟血管.

    作者:于德新;蔡跃红;马祥兴;张晓明;李传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三氯化铁及络合铁的抗银屑病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三氯化铁(FeCl3)及络合铁(Fe-EDTA)抗银屑病的作用.方法 建立昆明种雌激素周期雌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和雄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两种银屑病的动物实验模型.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FeCl3低、中、高剂量组,Fe-EDTA低、中、高剂量组和朴雪口服液组.后1次给药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雌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情况及雄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情况,计算有丝分裂指数和100个鳞片中有颗粒层的鳞片数.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补铁组和阳性对照组均可抑制雌鼠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P<0.05),均对雄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起促进作用(P<0.05);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氯化铁及络合铁均有一定的抗银屑病作用.

    作者:杨晓倩;季静;刘娜;郭冬梅;崔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酒精对原代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贴壁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NPCs)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及酒精时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贴壁培养的方法,取孕14d的胎鼠端脑进行NPCs体外培养,经形态学观察和纯度鉴定后,再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观察NPCs中Cx43的表达,利用体外NPCs酒精损伤实验模型,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和刻痕标记/荧光扩散实验,分析酒精对NPCs中Cx43表达及间隙连接功能的影响.结果 原代贴壁培养7 d的细胞NPCs阳性率达86.74%,免疫荧光化学法证实NPCs能表达Cx43,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证实酒精可以减少Cx43的表达,刻痕标记/荧光扩散实验显示酒精对NPCs的间隙连接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原代贴壁培养的NPCs可大量表达Cx43,酒精可以通过降低Cx43表达量抑制间隙连接功能,并且该抑制作用随酒精作用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作者:孙涛;张道来;谢珊珊;王玉卓;冯玉新;辛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舒血宁注射液对高碘致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高碘致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ECV-304,在培养液中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碘化钾和舒血宁注射液.在碘化钾的终浓度分别为4.0、5.0、6.0、8.0μmol/L组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2、5、10μl/mL的舒血宁注射液,观测4,8,12和24 h时细胞形态、细胞计数、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及上清液中SOD的含量.结果 ①在碘浓度5.0μmol/L以上组,4h时可见内皮细胞内有中毒颗粒出现,且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增加.加入舒血宁后,碘浓度5.0μmol/L以上组该变化明显减轻,且与时间和剂量相关(P<0.05);②随时间的延长及舒血宁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的碘浓度相应升高(P<0.05);③SOD含量随碘浓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加入舒血宁后,SOD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对高碘所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其作用存在时间-剂量效应关系;舒血宁的作用可通过增强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拮抗高碘的损伤作用.

    作者:王晓磊;张海涛;张辉;郭成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