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血宁注射液对高碘致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晓磊;张海涛;张辉;郭成浩

关键词:碘,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自由基, 增殖, 银杏叶提取物
摘要:目的 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高碘致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ECV-304,在培养液中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碘化钾和舒血宁注射液.在碘化钾的终浓度分别为4.0、5.0、6.0、8.0μmol/L组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2、5、10μl/mL的舒血宁注射液,观测4,8,12和24 h时细胞形态、细胞计数、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及上清液中SOD的含量.结果 ①在碘浓度5.0μmol/L以上组,4h时可见内皮细胞内有中毒颗粒出现,且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增加.加入舒血宁后,碘浓度5.0μmol/L以上组该变化明显减轻,且与时间和剂量相关(P<0.05);②随时间的延长及舒血宁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的碘浓度相应升高(P<0.05);③SOD含量随碘浓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加入舒血宁后,SOD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对高碘所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其作用存在时间-剂量效应关系;舒血宁的作用可通过增强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拮抗高碘的损伤作用.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凝集素受体WGA、RCA和ECL在过量维甲酸致昆明小鼠腭裂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凝集素受体WGA、RCA和ECL在过量维甲酸(RA)致小鼠腭裂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以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受体WGA、RCA和ECL为探针,应用亲和细胞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上述3种凝集素受体在RA致畸鼠胚(实验组)和相应对照组鼠胚腭板上皮及其间充质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 3种凝集素受体在实验组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胚胎腭突上皮内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相应时照组.3种凝集素受体在小鼠胚胎腭板间充质中的表达量在实验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GA、RCA、ECL 3种凝集素受体在腭板上皮中表达量的下调与RA致昆明小鼠腭裂发生相关.

    作者:段淑红;刘凯;尹海燕;赵世斗;刘丰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三氯化铁及络合铁的抗银屑病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三氯化铁(FeCl3)及络合铁(Fe-EDTA)抗银屑病的作用.方法 建立昆明种雌激素周期雌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和雄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两种银屑病的动物实验模型.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FeCl3低、中、高剂量组,Fe-EDTA低、中、高剂量组和朴雪口服液组.后1次给药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雌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情况及雄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情况,计算有丝分裂指数和100个鳞片中有颗粒层的鳞片数.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补铁组和阳性对照组均可抑制雌鼠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P<0.05),均对雄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起促进作用(P<0.05);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氯化铁及络合铁均有一定的抗银屑病作用.

    作者:杨晓倩;季静;刘娜;郭冬梅;崔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32例报告)

    主动脉瘤病情危重,自然预后差,及时手术治疗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方法,但对急性夹层动脉瘤,尤其是广泛动脉瘤手术创伤大,病死率高.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08年10月对32例主动脉瘤行手术及术中置入象鼻支架治疗的资料,旨在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霍玉峰;张延安;刘美明;信红雁;王维;李健;许振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心体α-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心体α-微管蛋白和γ-微管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脑胶质瘤组织中α-微管蛋白、Survivin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γ-微管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脑胶质瘤高级别纽(Ⅲ~Ⅳ级)α-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及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88.0%、80.0%、92.0%)明显高于低级别组(Ⅰ、Ⅱ级)(22.2%、47.1%;11.1%、35.3%;33.3%、52.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5).α-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与Survivin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04、0.547 8,P<0.05).结论 α-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和Survivi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随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且相互之间均呈正相关.微管蛋白与Survivin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作者:王琳琳;孙美丽;孙玉萍;张楠;刘传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类型甲状腺上动脉PSV对Graves病与桥本氏甲状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V),包括PSVleft、PSVrlsht、PSVmax、PSVmin和PSVmean对Graves病与桥本氏甲状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Graves病患者(GD组)19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HT组)18例,另有正常对照组(N组)20例,所有患者及正常人均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双侧甲状腺上动脉PSV,并计算双侧平均PSV.采用ROE曲线判断不同类型PSV鉴别GD与HT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GD组、HT组和N组两两之间PSVleft、PSVright、PSVmax、PSVmin、PSVmean均有明显差异(P<0.01).PSVmean与PSVmaxROC曲线下面积大于0.9,二者诊断界点分别为71cm/s与85cm/s,PSVmean和PSVmax对GD和HT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7%、83.3%、89.5%、88.9%.结论 不同类型甲状腺上动脉PSV时GD与HT鉴别诊断的价值不同,PSVmax与PSVmean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当所测量的第一侧PSV大于85 cm/s时,可不必测量对侧PSV.但所测第一侧的PSV小于85 cm/s时,则应测量对侧PSV,进行综合诊断.

    作者:徐平;于国放;李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8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大白兔的右侧颞下颌关节上腔以及下腔注射注射2%木瓜蛋白酶各0.2mL,注射两次,3天一次,左侧为对照,注射后第1、3、5周取材,对TMJ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注射木瓜蛋白酶早期,颞骨关节面、关节盘、髁状突软骨即出现明显的骨关节病的改变;后期出现关节软骨纤维层剥脱,关节软骨以及关节盘中的裂隙明显,局部颞骨关节面和髁状突出现关节软骨剥脱等损害.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颞下颌关节上、下腔注入木瓜蛋白酶是造成全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快速、简单、重复性好.

    作者:赵立星;宋代辉;魏魁杰;殷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S-100和C-kit蛋白在儿童先天性巨输尿管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S-100阳性的神经节细胞和C-kit阳性的Caial间质细胞在儿童先天性巨输尿管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取25侧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末端输尿管标本(末端组)和25侧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扩张段输尿管标本(扩张组),另取15例肾母细胞瘤输尿管下段无肿瘤细胞浸润的标本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组进行S-100和C-kit染色.计数平均高倍镜下S-100阳性的神经节细胞数和C-kit阳性的Caial间质细胞数,分析计算S-100染色高倍镜平均光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末端组中S-100阳性神经节细胞教及S-100染色平均光密度值较扩张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扩张组S-100阳性神经节细胞数及S-100染色平均光密度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端组C-kit阳性Cajal间质细胞数与扩张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S-100阳性的神经节细胞数和C-kit阳性的Caial间质细胞数在对照组、末端组和扩张组中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1.08、0.81、1.33).结论 S-100蛋白和C-kit蛋白在儿童先天性巨输尿管末端输尿管组织中表达减少,在扩张段输尿管组织中表达正常,提示S-100阳性的神经节细胞数和C-kit阳性的Cajal间质细胞数的减少与本病关系密切.

    作者:于嘉智;王克来;庄岩;张连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前列腺素E2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小肠粘膜形态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小肠粘膜的保护作甩.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阻塞性黄疸组(A组)10只、阻塞性黄疸再通组(B组)10只、阻塞性黄疸PGE2干预组(C组)10只、阻塞性黄疸再通加PGE2干预组(D组)10只和假手术组(E组)10只.采用直接结扎法制成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再通组采用导管法再通.结扎后1周给予PGE2,结扎后2周再通,再通手术后1周取标本,观察大鼠小肠粘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PGE2干预组小肠粘膜损伤评分为(2.21±0.75),手术再通组大鼠小肠损伤评分为(2.05±0.71),均较黄疸组减轻(5.26±0.57,P<0.05).结论 阻塞性黄疸大鼠小肠粘膜明显受损,PGE2及手术再通均可减少其损伤.但两者没有协同作用.

    作者:祝林;胡三元;张光永;丁祥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检测对诊断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对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时磷酸丙酮酸水合酶血清水平检测,评价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抗原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40例患者,其中确诊、临床拟诊、浅表定植白念珠菌患者分别为18、12、1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人员1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留取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中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的OD值,通过标准曲线反应出待测血清中抗原含量.结果 确诊组和临床诊断组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的平均浓度与后两组差异显著;用ELISA检测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的浓度,以0.35μg/mL诊断阈值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7%、100%.结论 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时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水平明显高于定植组和健康组.提示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抗原检测可作为侵袭性白念殊菌感染的诊断指标,以0.35 μg/mL为诊断阈值对诊断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较为理想.

    作者:王欣;邢春燕;杨艳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肛瘘癌变诊疗分析

    目的 探析慢性肛瘘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以1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并回顾性总结文献报道的19例诊治经验.结果 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肛瘘癌变的主要诱因.结论 肛瘘继发癌变,病程发展慢,易被漏诊.应及时对可疑、复杂肛瘘患者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作者:吕艳锋;丁克;王建新;禹化龙;贝绍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无动物血清培养及向肝细胞诱导分化

    目的 探索从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无动物血清方法,并将其向肝细胞诱导分化.方法 分离自体脐血清用于后续细胞培养,利用酶消化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问充质干细胞,检测其形态和免疫表型,并采用两步法诱导其向肝细胞诱导分化.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自体脐血清培养得到的贴壁细胞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征,且在合适诱导条件下能肝样细胞分化,经过4周处理,能表达肝细胞特异性基因.部分细胞具有吞噬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结论 采用自体脐血清有效地培养脐带闻充质干细胞,具备向肝细胞的分化能力.

    作者:张辉;时庆;侯怀水;李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酒精对原代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贴壁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NPCs)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及酒精时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贴壁培养的方法,取孕14d的胎鼠端脑进行NPCs体外培养,经形态学观察和纯度鉴定后,再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观察NPCs中Cx43的表达,利用体外NPCs酒精损伤实验模型,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和刻痕标记/荧光扩散实验,分析酒精对NPCs中Cx43表达及间隙连接功能的影响.结果 原代贴壁培养7 d的细胞NPCs阳性率达86.74%,免疫荧光化学法证实NPCs能表达Cx43,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证实酒精可以减少Cx43的表达,刻痕标记/荧光扩散实验显示酒精对NPCs的间隙连接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原代贴壁培养的NPCs可大量表达Cx43,酒精可以通过降低Cx43表达量抑制间隙连接功能,并且该抑制作用随酒精作用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作者:孙涛;张道来;谢珊珊;王玉卓;冯玉新;辛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卵巢癌OVCAR3细胞系中侧群细胞的分离及其成瘤性、侵袭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分离卵巢癌细胞系OVCAR3中的侧群(SP)细胞,并观察其成瘤性和侵袭性.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荧光激活分选法将卵巢癌OVCAR3细胞系分成SP和非侧群(non-SP)细胞两个亚群.对两个亚群细胞分别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球形成实验观察其体外成瘤能力;Transell小室法检测两个亚群细胞的体外侵袭力.结果 OVCAR3细胞株中外排Hoechst33342的SP细胞占13.1%,加入维拉帕米SP细胞的比例为1.8%.SP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率为(46.17±23.27)%,non-SP细胞仅为(6.17±3.06)%,SP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non-SP细胞(P<0.05);细胞球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P细胞能在无血清的培养液中形成细胞球,而non-SP细胞则不能;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P表型细胞穿过Matrigel基底膜的细胞数为(215.9 ±30.9)个,non-SP表型细胞仅为(60.9 ±10.5)个.结论 卵巢癌OVCAR3细胞系中存在外排Hoechat33342荧光染料的SP细胞,其成瘤性、侵袭力均强于non-SP亚群细胞,表明SP表型的肿瘤细胞在卵巢癌的生长、侵袭及转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王伟;王沂峰;张岭梅;林琼燕;黄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性痴呆患者尿中AD7c-NTP含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尿中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神经丝蛋白(AD7c-NTP)含量在老年性痴呆(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AD组(分轻、中、重3组)65例、血管性痴呆组(VaD组)60例、智能正常老年对照组120例尿液中AD7c-NIP含量,所有数据均经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D组、VaD组与智能正常老年对照组尿液中AD7c-NTP含量分别为(2.50±0.45)、(1.19±0.68)、(1.21±0.74)ng/mL,AD组明显高于另外两组,而VaD组与智能正常老年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内患者尿液AD7c-NTP含量与其痴呆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尿液中AD7e-NIP含量在AD诊断和病情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闫鹏;王蓉;杜怡峰;沈伦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环氧化酶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及单元型与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626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604名健康者检测环氧化酶2的两个多态位点:-1195G/A和8473T/C,并对每个基因位点和两个位点的单元型进行分析.结果 8473T/C位点的基因型TC在疾病组中明显增多(经混杂因素校正后,OR=1.329,95%CI=1.028-1.719),单元型A-1195C8473的比率在疾病组较对照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带有单元型A-1195C8473仍的个体更容易患缺血性脑卒中(经混杂因素校正后,OR=1.372,95%CI=1.070-1.760).结论 在汉族人环氧化酶2的基因型TC(8473T/C位点)和单元型A-1195-C8473可能是脑梗塞的遗传易感因素.

    作者:郝跃伟;刘雪平;赵婷婷;郑敏;王一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复方烟酸辛伐他汀双层片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目的 考察复方烟酸辛伐他汀双层片中缓释层烟酸与速释层辛伐他汀的体外释放度.方法 以国内上市的烟酸缓释片(商品名本悦)作为对照片,用UV法比较了本院自制的复方烟酸辛伐他汀双层片缓释层中烟酸在水、0.1 mol/L盐酸及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三种介质中的释放情况,同时以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的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0)为溶出介质,采用眦法测定了速释层中辛伐他汀的释放情况.结果 自制复方烟酸辛伐他汀双层片中烟酸在3、9和16h的累积百分释放度在10%~30%、40%~60%和75%以上,符合规定.复方烟酸辛伐他汀双层自制片和对照片中烟酸的释放曲线均符合Higuchi方程,相关系数大于0.99,相似因子f2值在规定的50~100之内.速释层中辛伐他汀在45min内溶出80%以上.结论 自制复方烟酸辛伐他汀双层片与对照片中烟酸的释放性能相似,辛伐他汀溶出度亦符合要求.

    作者:高秀蕊;臧恒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肝癌31磷磁共振波谱数据的分类

    目的 利用31P磁共振波谱分析数据,区别肝细胞肝癌、肝硬化和正常的肝组织.方法 从33例包括肝细胞肝癌、肝硬化和正常肝的志愿者中选择66个有效体素样本,利用1.5T超导MR扫描仪采集31P MRS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和SVM模型的实验来区别肝细胞肝癌、肝硬化和正常肝脏组织.结果 有限的样本实现了良好的分类性能,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可以提高31P MRS识别率,识别率可达92.31%.结论 基于BP和SVM的31P MRS数据分析,对于活体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有价值的技术.

    作者:王韶卿;刘毅慧;付婷婷;成金勇;刘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济南居民膳食硒摄入量与血清硒参考值调查

    目的 调查济南居民每日人均硒(Se)摄入量,探讨血清硒(Sse)含量的参考值范围以及性别、年龄对Sse含量的影响.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以485名济南市区健康成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7 d膳食摄入表法进行每人每日硒摄入量调查;采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Sse含量,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济南市区健康成人人均摄入硒55.93μg/d,男性硒摄入量66.98μg/d,高于女性的49.57μg/d(P<0.05),年龄对硒摄入量无明显影响.Sse含量为(61.84±13.25)μg/L,参考值范围为(35.87~87.81)μg/L,男性Sse含量均值为63.40μg/L,高于女性的60.77μg/L(P<0.05),年龄对Sse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初步确定济南居民Sse的参考值范围;发现济南居民膳食硒摄入量及血清硒含量处于低水平,建议居民适量饮食补硒.

    作者:李宁;张征;张宏群;高希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脊柱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脊柱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和Cor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1、S2、S3三组,各组诱导所用舒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2、0.4、0.6μg/kg.各组分别于诱导前(T0,基础值),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记录患者SBP、DBP、MAP、HR、SPO2,并在各时点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Cor浓度.结果 同组比较:各组不同时点的SBP、DBP、MAP、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1时SBP、DBP、MAP、HR均低于T0时(P<0.05).组间比较:T1时S1、S2组MAP高于S3组(P<0.05);T2、T3时:S1组SBP、DBP、MAP、HR均高于S2、S3组(P<0.05);T4时:S1、S2组SBP、MAP、HR均高于S3组(P<0.05),S1组DBP高于S2、S3组(P<0.05).S1组血浆Cor的浓度在T2、T3时高于T0,亦高于相同时点的S2、S3组(P<0.05).结论 和0.2μg/kg舒芬太尼相比,0.4μg/kg和0.6μg/kg均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0.4μg/kg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张小艳;李刚;王令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脑膜瘤中PPAR-γ的表达及曲格列酮对脑膜瘤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PPAR-γ在脑膜瘤中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以及其激动剂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应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脑膜瘤的手术标本进行PPAR-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分析,并体外培养16例人脑膜瘤细胞,应用MTT方法探讨曲格列酮对脑膜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曲格列酮干预后凋亡情况.结果 PPAR-γ在48例脑膜瘤细胞中均有表达,且非典型组高于良性组(P<0.05),女性患者PPAR-γ基因表达高于男性;其表达与脑膜瘤增殖性正相关,曲格列酮体外抑制脑膜瘤细胞生长,并可以诱导脑膜瘤细胞凋亡,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结论 非典型脑膜瘤PPAR-γ表达高于良性组,其表达与增殖活性成正相关;其配体活化后体外可以抑制脑膜瘤细胞生长并可诱导凋亡.

    作者:鹿向东;杨伟;徐广明;曲元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