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I术中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李冀;夏碧桦;韩克跃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术,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灌注
摘要:目的 探讨PCI术中替罗非班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行PCI术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PCI术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组PCI术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IMI及TMP 0~Ⅱ级各分级例数均少于对照组,TIMI血流Ⅲ级及TMP心肌灌注Ⅲ级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半年后随访检查,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D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62%(5/58)低于对照组22.41%(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术前静脉注射相比,AMI PCI术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非罗,提高术后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比较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检测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儿童重症肺炎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普通肺炎患儿100例为研究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研究组及对照组3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指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研究组及对照组3组各指标数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检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有助于评估病情发展及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参照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张邦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4.0%,复发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李连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方式和药学监护方法.方法 对医院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实践的经验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结果 临床药师可以从抗菌药物的选择、抗菌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下抗菌药物剂量的调整、细菌耐药时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抗菌药物的优化治疗等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不仅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同时也能更好体现自身价值,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和尊重.

    作者:杨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低钾血症的病因和治疗进展

    钾离子是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的阳离子,在保持细胞尤其是心肌细胞正常活动代谢,保持正常渗透压与酸碱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低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急诊病症,必须积极纠正治疗,否则可危及生命,本文就低钾血症的病因及治疗进行阐述.1 概 述在临床,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3.5 mmol/L,可分为三类,轻度低钾:3.0~3.5 mmol/L;中度低钾:2.5~3.0 mmol/L;重度低钾:<2.5 mmol/L. 如果血中白细胞>50 ×109/L,则血标本中大量的钾离子可被大量白细胞摄取,这样测得的血钾浓度偏低,此为假性低钾;杜绝在输钾管道采血,预防假性高血钾症,尽可能减少影响血钾检查结果的干扰因素[1].

    作者:吴文芳;杜兰云;董结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丙戊酸单独应用及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丙戊酸钠单独应用及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5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患者使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丙戊酸钠单独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2周、第4周、第6周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为2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1,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对患者的双相Ⅰ型障碍急性躁狂发作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丙戊酸钠.

    作者:王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药品采购工作中缺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医院药品采购部门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全院药品供应,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所以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上责任重大. 医院药品的采购工作是按照本院临床使用药品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药品采购计划单并采购药品,如何保障药品供应,让患者在临床上快速用上安全有效的药品已成为药品采购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但在药品实际采购工作中,临床用药的需求量和供货量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再加上药品生产企业及供货商存在的种种原因,使保障药品供应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药品缺货现象不断出现,药品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药品短缺,临床用药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尤其是医疗必需品的短缺甚至会延误医疗救治[1]. 因此,正确处理医院药品的缺货问题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探讨常州市德安医院药品短缺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得防范措施,尽量减少缺货的发生.

    作者:丰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阿昔莫司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血浆脂蛋白(a)的作用研究

    血浆脂蛋白异常能引起很多心血管类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他汀类及烟酸类药物均可调解血浆脂蛋白代谢,从而降低血脂,治疗心血管类疾病. 关于两者联合用药对血浆脂蛋白的作用,笔者在此将有关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脂蛋白(a)[lp(a)]由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等脂质和载脂蛋白B100组成,是一种与血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有相同性质的糖蛋白. 实验表明[1] ,脂蛋白(a)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降低脂蛋白( a)对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2] ,阿昔莫司联合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明显,本文旨在探索阿昔莫司联合他汀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为临床用药做出指导.

    作者:马洪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跟骨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跟骨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粉碎性根骨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的患者选用可塑型钛质钢板进行跟骨内固定,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固定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手术和住院治疗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跟骨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值得被广泛推广和运用.

    作者:黄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宫颈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宫颈癌死亡人数达到27 .5万,其中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 近些年发现宫颈癌新发病例数有逐渐上升并且呈年轻化的趋势,有调查结果表明,在25~34岁年龄组中的年轻女性新查出患有宫颈癌的数目明显增多,提示其发病趋于年轻化[2] ,这引起了各方的重点关注. WHO明确指出在未来数十年里,通过采取合理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严格控制宫颈癌的发病率,从而降低其导致的病死率. 目前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检测方法是细胞学检测和高危型HPV病毒检测.

    作者:蒙秀坚;欧宁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强化降脂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强化降脂方法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符合HR-NICE的TIA、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强化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22例.2组患者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及氯吡格雷75 mg/d)21 d,而后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0.1 g/d持续治疗1年.在此基础上常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强化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d,2组均治疗1年.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2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6个月、1年时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均未发生肝功能异常、肌痛的严重并发症.2组服药6个月、1年后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强化治疗组LDL-C下降较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C、TG值在治疗后6个月、1年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降脂治疗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并减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复发.

    作者:蒋瑞姝;何祥盛;郑文富;易坤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换药法对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

    目的 观察改良换药法对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行PICC置管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换药法,对照组采用普通换药法,比较2组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局部和全身症状的发生率及病原菌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换药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流感染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玉琼;欧阳培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探析

    目的 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方法 医院西药房在2015年1月~12月期间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并从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处方作为实验组;在2014年1月~12月期间实施常规管理,从中随机抽取出80例患者处方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药品不良事件和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0%低于对照组的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8,P<0.05).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7.50%(6/80)低于对照组的23.75%(1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1,P<0.05).结论 对西药房高危药品加强管理能大大提高其用药安全性,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黄高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液科住院患者餐后口服药服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餐后口服药服用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按时服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查阅档案和现场调查结合,调查分析14组672人次血液科住院患者餐后口服药服用情况及未按时服药的原因.结果 影响血液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用因素中,服药时间和年龄影响较大,性别和护理等级可以忽略不计,未按时服药的原因可分为忘记、故意不服、身体不适、药物遗失和其他原因等五类.结论 提出确立需要重点关注的时间段和对象人群、建立回访提醒制度、加强宣教和劝慰、提供必要的辅助措施或改变用药方式、改进药物存放方式和改进发药流程等六种改进建议.

    作者:徐凯燕;周妮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80 mg),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0 mg)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以及血运重建、心绞痛、二次住院、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的TG、TC、LDL-C、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运重建、心绞痛、二次住院的发生率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应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临床大力推广并广泛应用.

    作者:卢辉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加强药学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强药学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药学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血压变化及用药依从性.结果 2组干预前SBP和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均降低,且研究组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依从性良好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加强药学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用药依从性,为临床药学干预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作者:雷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8例,根据动静脉内瘘是否出现血栓分为血栓组25例和畅通组3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2组女性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收缩压、舒张压、超滤量、促红素使用量、每月血肿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若血压过低、过度超滤或是穿刺不当等均易引起血栓形成,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也加大了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史青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我院2016年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处方点评对医院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指出处方点评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以助于处方点评稳步发展.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法抽取门诊处方,对终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包括评价指标、用药问题等.结果 医院实施处方点评干预措施后,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从42.8%上升到48.9%,注射剂处方数所占比例从18.3%下降到13.1%,抗菌药物处方数所占比例从19.3%下降到13.9%.处方用药问题排名前三分别是诊断不全或不规范,用法用量不适宜及重复用药.结论 开展处方点评能有效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周丹如;黄家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采用一次性无菌腹腔引流导管及附件治疗膈下脓肿1例

    患者,男,65岁,主因右腹痛1 d,加重2 h入院. 1 d不明原因出现右腹痛,呈阵发性,钝痛. 伴轻度恶心,无呕吐. 无发热. 未予足够重视. 2h前腹痛加重,急来我院诊治. 于急诊科遵医嘱查血WBC示:21.51 ×109/L. B型超声示阑尾区未见明显异常回音. 后转入我科. 查体:体温38 .5℃,脉搏92次/分,血压144/86 mmHg. 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右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稍紧张. 肝浊音区扩大. 二便无明显异常.既往体健. 考虑到老年患者腹痛可能由胃肠道穿孔所致. 遂查上腹部CT,报告示腹腔积液、积气;考虑消化道穿孔. 肝右叶钙化灶. 初步诊断:(1)上消化道穿孔. (2)膈下脓肿. (3)局限性腹膜炎. 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抗炎、补液、补钾. 准备好一次性腹腔引流导管及附件包,拟行膈下脓肿穿刺置管微创治疗.

    作者:赵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自酸蚀黏结剂预处理对窝沟封闭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酸蚀粘结剂预处理对窝沟封闭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儿童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1例共75颗牙)和对照组(51例共75颗牙).对照组采用传统磷酸酸蚀法对牙面处理后用窝沟封闭剂对窝沟进行PFS;观察组用磷酸酸蚀后先用自酸蚀粘结剂预处理,再用窝沟封闭剂行PFS.对比2组治疗后的脱落率、操作时间及龋病发生率等.结果 2组患者6个月后窝沟封闭剂部分脱落及完全脱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脱落率及总脱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S一颗牙及全部牙的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窝沟封闭6个月后观察组龋病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33%(1/75)(P>0.05).而窝沟封闭12个月后观察组龋病发生率为2.67%(2/75)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9/75)(P<0.05).结论 窝沟封闭前涂布自酸蚀粘结剂预处理虽然操作时间较长,但不仅能有效降低窝沟封闭剂脱落率,而且可达到减少龋病发生率、预防龋病发生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白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早期气管切开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行气管切开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于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行气管切开及时间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术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前未行气管切开,或在术后24 h内未行气管切开,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死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病死率(11.25%)低于对照组的(25.00%),肺部感染发生率(43.66%)低于对照组(63.64%),观察组患者ADL评分Ⅰ ~Ⅳ级所占比率(83.10%)高于对照组(6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行气管切开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何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