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科住院患者餐后口服药服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徐凯燕;周妮娅

关键词:血液科, 住院患者, 口服药,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餐后口服药服用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按时服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查阅档案和现场调查结合,调查分析14组672人次血液科住院患者餐后口服药服用情况及未按时服药的原因.结果 影响血液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用因素中,服药时间和年龄影响较大,性别和护理等级可以忽略不计,未按时服药的原因可分为忘记、故意不服、身体不适、药物遗失和其他原因等五类.结论 提出确立需要重点关注的时间段和对象人群、建立回访提醒制度、加强宣教和劝慰、提供必要的辅助措施或改变用药方式、改进药物存放方式和改进发药流程等六种改进建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全麻苏醒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照组使用舒芬太尼.比较2组拔管时间、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苏醒质量,故值得推广.

    作者:朱亚军;罗武平;黄振杰;金娟;李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UA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NYHA分级)Ⅰ~Ⅳ级分为4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UA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心功能分级越高,血UA水平越高,LVEF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心功能分级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UA水平降低,LVEF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UA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93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78,P<0.05).治疗后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的血UA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心源性死亡的患者血UA水平高于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UA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血UA水平高,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临床预后差.

    作者:邓荣花;韩清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药师参与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1例的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高龄患者1例的治疗经过.结果 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合理化给药方案,终使患者感染得到控制且病情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开展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对避免耐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临床药师应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升自身药学和医学知识水平,为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的优质药学服务.

    作者:顾凯;李佳婕;唐玉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灯盏花、丹参、红花、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灯盏花、丹参、红花、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按随机分为5组各30例,其中4组分别给予灯盏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另1组仅传统治疗为对照组.比较5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5组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组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均显著改善,且丹参组和血塞通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灯盏花组、红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组和血塞通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灯盏花组、红花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血塞通注射液对腔隙性脑梗死有辅助治疗作用,灯盏花、红花注射液对腔隙性脑梗死辅助治疗作用效果不肯定.

    作者:孙震华;周正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目的 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7年4月收治且符合诊断标准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他啶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均按照说明书用药治疗7~10 d.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疾病治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时间为(7.06±0.23)d,短于对照组的(7.51±0.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头孢他啶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疗效相近,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能缩短治疗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罗亚飞;陈立发;罗伟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用基础药物青霉素治疗下肢丹毒28例体会并文献复习

    目的 观察用基础药物青霉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 总结应用静脉滴注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的方法治疗下肢丹毒28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经济耗费少,近期随访无复发.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结论 用基础药物青霉素治疗下肢丹毒仍是基层医疗机构临床上经济有效的手段.

    作者:张月高;黄凯;梁玉红;刘文艳;马小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情况、胃食管壁愈合情况、pH缓解情况、治疗前后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胃食管壁愈合及pH缓解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动素和胃泌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鄢小华;林常誉;林文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拜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8月-2017年4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格瑞洛,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心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治疗前,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1%(P<0.05).结论 拜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松臻;龚金龙;吴婷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麻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应用托烷司琼超前镇吐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在全麻下甲状腺癌根治术超前镇吐中的效果.方法 将全麻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术前给予托烷司琼5 mg静脉推注,B组术后给予托烷司琼5 mg静脉推注,C组术前、术中、术后均未使用托烷司琼,发生呕吐后再予托烷司琼5 mg静脉推注.比较3组术后2、6、12、24及48 h呕吐发生率和呕吐次数.结果 A组48 h内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48 h内呕吐次数为(0.31±0.12)次低于B组的(0.48±0.17)次和C组的(0.57±0.1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烷司琼在全麻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镇吐作用受使用时间节点的影响,术前应用可发挥较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蒋朝霞;陈启国;廉慧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8例,根据动静脉内瘘是否出现血栓分为血栓组25例和畅通组3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2组女性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收缩压、舒张压、超滤量、促红素使用量、每月血肿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若血压过低、过度超滤或是穿刺不当等均易引起血栓形成,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也加大了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史青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探析

    目的 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方法 医院西药房在2015年1月~12月期间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并从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处方作为实验组;在2014年1月~12月期间实施常规管理,从中随机抽取出80例患者处方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药品不良事件和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0%低于对照组的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8,P<0.05).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7.50%(6/80)低于对照组的23.75%(1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1,P<0.05).结论 对西药房高危药品加强管理能大大提高其用药安全性,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黄高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瑞巴派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瑞巴派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枸橼酸铋钾颗粒220 mg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巴派特1.0 g治疗.比较2组治疗2周后Hp根除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Hp根除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消化道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巴派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胜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我院2014-2016年度抗结核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医院2014-2016年度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抗结核治疗的823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中共427例(51.9%)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为尿酸增高(36.9%),其次为肝功能异常(16.0%)、消化道反应(10.4%);不良反应出现均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内,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的平均时间短(3.1±1.7)d.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219例(52.3%)患者因不良反应改变用药方案或停药处理,72例(16.9%)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继续进行原方案治疗,136例(31.9%)患者存在不良反应但未进行处置,不良反应未对治疗造成影响.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严格监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及时进行干预,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仇迅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密封帽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对密封帽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静脉注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置入喉罩,喉罩一端口接连麻醉机行人工控制通气,纤维支气管镜从喉罩另一端有密封帽的端口置入,经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记录术前5 min(T1)、诊治中(T2)、检查后(T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的变化情况、镜检期间不良反应及麻醉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稳定,通气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密封帽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翔;明莫瑜;蒋连强;刘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液科住院患者餐后口服药服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血液科住院患者餐后口服药服用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按时服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查阅档案和现场调查结合,调查分析14组672人次血液科住院患者餐后口服药服用情况及未按时服药的原因.结果 影响血液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用因素中,服药时间和年龄影响较大,性别和护理等级可以忽略不计,未按时服药的原因可分为忘记、故意不服、身体不适、药物遗失和其他原因等五类.结论 提出确立需要重点关注的时间段和对象人群、建立回访提醒制度、加强宣教和劝慰、提供必要的辅助措施或改变用药方式、改进药物存放方式和改进发药流程等六种改进建议.

    作者:徐凯燕;周妮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标本溶血对骨折患者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检验标本溶血对骨折患者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医院住院骨折患者进行生化检验的血液标本共计100份,将溶血后的检验标本设为观察组,将未溶血的检验标本设为对照组,进行17项生化指标检验,对比分析检验标本溶血前后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对检验结果分析表明,观察组中17项检验指标在标本溶血后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尤以ALP、TP、TbiL、DbiL、GRE及GLU等存在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对骨折患者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具有明显的影响,要对住院患者血液采集流程进行严格监管,努力提高检测质量,以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回艳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替加环素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的药学监护

    替加环素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甘氨酰环素类新型抗菌药物,具有超广谱的抗菌活性,对泛耐药的致病菌(例如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具有非常高的抗菌活性,2005年6 月17日美国FDA批准其用于治疗成人复杂的腹内感染和成人复杂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包括复杂阑尾炎、烧伤感染、腹内脓肿、深部软组织感染及溃疡感染. 近年来替加环素进入中国市场,其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介绍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替加环素致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病例的分析与处理,以探讨替加环素的使用安全性以及临床药师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的作用.

    作者:戴万程;苏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药熏洗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总有效率及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炜;林小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菌株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菌株的分布情况及患者感染真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OPD伴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采集患者的下呼吸道深部痰标本,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别等确定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菌株分布情况.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患病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吸烟情况、治疗情况等,并与200例同期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不伴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对200例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的真菌进行培养、鉴别可见,假丝酵母菌属是造成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类别,可占82.0%(164/200),其中,尤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构成比(43.0%)高,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菌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患者合并糖尿病和呼吸衰竭、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接受机械通气等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造成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的长时间使用,并发症的发生,治疗中侵入性操作,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等则会使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增加,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处理,以降低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

    作者:温伟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效果多因素分析

    目的 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前后格拉斯哥评分情况,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涉县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56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完成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受伤2周内开始高压氧治疗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受伤2周后开始高压氧治疗的患者(P<0.05);多疗程高压氧治疗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单疗程高压氧治疗患者(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确切,早期、多疗程治疗可能影响高压氧治疗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爱国;宁国芳;段玉娟;王烨龙;李波林;刘亚鹏;牛申凯;杨利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