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
目的 观察皮肤扩张法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小耳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均行皮肤扩张法耳再造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支架,对照组采用自体肋软骨支架,测定患者术后0、6、12、24 h负压引流强度及引流量,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再造耳形态良好,患者均对治疗满意,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负压引流强度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1,P<0.05).结论 皮肤扩肤法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廓可获得满意效果,采用新材料和大容积引流装置可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严小蓉;郝劲伟;孙文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雌二醇、孕酮对先兆流产发生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9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先兆流产者234例作为研究对象(先兆流产组),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171例和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63例.同时选取64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雌二醇,孕酮浓度.结果 先兆流产组孕酮显著低于对照组,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雌二醇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和孕酮诊断是否先兆流产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面积分别为0.861和0.884,cut-off值分别为360.55 mg/L、17.15 mg/L,此时灵敏度分别为79.7%,84.4%;特异性分别为77.4%、79.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94.9%;阳性似然比分别为3.5、4.2;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9、0.2.先兆流产患者雌二醇和孕酮诊断其结局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93和0.736,cut-off值分别为285.45 mg/L,13.25 mg/L,此时灵敏度分别为84.1%、69.8%;特异性分别为67.3%、67.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85.3%;阳性似然比分别为3.7、2.2;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2、0.9.结论 雌二醇和孕酮在先兆流产发生及结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孕酮测定值预测妊娠期女性出现先兆流产的效果优于雌二醇;雌二醇在先兆流产患者中评价是否能够继续妊娠的效果优于孕酮.
作者:戴泽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低位水囊用于孕晚期引产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引产的孕晚期孕妇20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通过直接静脉滴注小剂量缩宫素实施引产,观察组先在宫颈内口位置放置水囊持续24 h,无自然临产的孕妇,第2天选择小剂量缩宫素实施静脉滴注,评价2组引产效果,比较2组剖宫产率以及阴道分娩率;比较2组产后2 h出血情况以及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比较观察分娩结束时间,比较2组临产发动时间、总产程及产褥病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1.0%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结束时间、有效临产发动时间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后2 h出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褥病发生率为3.00%(3/100)低于对照组的7.00%(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水囊用于孕晚期引产中能提升引产效果,提升阴道分娩率,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严春华;郑云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呼吸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呼吸重症监护室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68例,按照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机械通气、抗感染、鼻导管吸痰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pH、PCO2及PO2等血气分析各项数据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pH、PCO2及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规机械通气、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费劲、吸气困难、胸闷不适等临床症状,纠正患者体内酸碱度,提高肺通气、换气功能.
作者:姜交泰;朱大庆;黄玉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灯盏花、丹参、红花、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按随机分为5组各30例,其中4组分别给予灯盏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另1组仅传统治疗为对照组.比较5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5组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组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均显著改善,且丹参组和血塞通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灯盏花组、红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组和血塞通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灯盏花组、红花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血塞通注射液对腔隙性脑梗死有辅助治疗作用,灯盏花、红花注射液对腔隙性脑梗死辅助治疗作用效果不肯定.
作者:孙震华;周正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清热祛瘀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致炎抑炎因子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金刚藤组(0.63 g·kg-1)及清热祛瘀方高、中、低剂量组(21.0,10.5,5.3 g·kg-1),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通过苯酚胶浆注入大鼠子宫法复制盆腔炎大鼠模型;在清热祛瘀方的干预下观察复方中药对模型大鼠子宫肿胀度、血液流变学、血清IL-10与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清热祛瘀方可明显缓减子宫组织病理变化而减轻子宫水肿,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降低血清TNF-α含量水平,提高IL-10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祛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新斌;薛淑萍;马睿玲;刘峰林;颜春鲁;吴国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在全麻下甲状腺癌根治术超前镇吐中的效果.方法 将全麻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术前给予托烷司琼5 mg静脉推注,B组术后给予托烷司琼5 mg静脉推注,C组术前、术中、术后均未使用托烷司琼,发生呕吐后再予托烷司琼5 mg静脉推注.比较3组术后2、6、12、24及48 h呕吐发生率和呕吐次数.结果 A组48 h内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48 h内呕吐次数为(0.31±0.12)次低于B组的(0.48±0.17)次和C组的(0.57±0.1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烷司琼在全麻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镇吐作用受使用时间节点的影响,术前应用可发挥较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蒋朝霞;陈启国;廉慧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4.0%,复发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李连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改良换药法对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行PICC置管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换药法,对照组采用普通换药法,比较2组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局部和全身症状的发生率及病原菌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换药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流感染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玉琼;欧阳培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8例,根据动静脉内瘘是否出现血栓分为血栓组25例和畅通组3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2组女性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收缩压、舒张压、超滤量、促红素使用量、每月血肿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若血压过低、过度超滤或是穿刺不当等均易引起血栓形成,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也加大了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史青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纳布啡预防瑞芬太尼诱发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和寒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帕瑞昔布钠组、纳布啡低剂量组、纳布啡中等剂量组、纳布啡高剂量组,每组各24例,于麻醉前5 min分别注入3 ml生理盐水、40 mg帕瑞昔布钠、0.1 mg/kg纳布啡、0.2 mg/kg纳布啡、0.3 mg/kg纳布啡,比较各组瑞芬太尼用量,采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各组患者苏醒后0.5 h、1 h、2 h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并详细记录各组术后寒战、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其余各组瑞芬太尼用量均减少,且VA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低、中等、高剂量组术后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且纳布啡高剂量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手术前静脉注射0.2~0.3 mg/kg纳布啡能减少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同时能预防术后寒颤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范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尺骨鹰嘴牵引配合手法治疗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5年2月于医院诊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1例和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患儿5例,共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尺骨鹰嘴牵引配合手法治疗,治疗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评估、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患肢屈伸功能、畸形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对所有研究对象随访2~8年,中位数4年,36例患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0~110 d,中位数40 d,无骨不连发生;采用Mayo评分系统对治疗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定,康复优良率为86.1%;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轻度内外翻畸形者8例(22.2%),中度畸形者2例(5.6%),重度畸形者1例(2.8%).结论 少年儿童骨折愈合较快,可塑性强,适合采用尺骨鹰嘴牵引手法治疗,且该疗法不需复杂设备和技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蔡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方法 医院西药房在2015年1月~12月期间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并从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处方作为实验组;在2014年1月~12月期间实施常规管理,从中随机抽取出80例患者处方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药品不良事件和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0%低于对照组的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8,P<0.05).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7.50%(6/80)低于对照组的23.75%(1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1,P<0.05).结论 对西药房高危药品加强管理能大大提高其用药安全性,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黄高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瓜蒌皮提取物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S法检测瓜蒌皮提取物(10、20、30 mg·L-1)对血管紧张素Ⅱ(10-7 mol·L-1)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Real time RT-PCR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原癌基因c-fos.结果 MTS检测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A490值明显升高(P<0.05),与AngⅡ组相比,AngⅡ+EPT组A490值均明显下降(P<0.05).Real-time RT-PCR测定结果示,AngⅡ组eNOS 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c-fos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EPT后,eNOS mRNA的表达高于AngⅡ组,c-fos mRNA的表达低于Ang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瓜蒌皮提取物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致的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c-fos mRNA高表达,升高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杨征;宋淼;陈强;宋宇亭;郭晓华;邱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患者,男,65岁,主因右腹痛1 d,加重2 h入院. 1 d不明原因出现右腹痛,呈阵发性,钝痛. 伴轻度恶心,无呕吐. 无发热. 未予足够重视. 2h前腹痛加重,急来我院诊治. 于急诊科遵医嘱查血WBC示:21.51 ×109/L. B型超声示阑尾区未见明显异常回音. 后转入我科. 查体:体温38 .5℃,脉搏92次/分,血压144/86 mmHg. 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右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稍紧张. 肝浊音区扩大. 二便无明显异常.既往体健. 考虑到老年患者腹痛可能由胃肠道穿孔所致. 遂查上腹部CT,报告示腹腔积液、积气;考虑消化道穿孔. 肝右叶钙化灶. 初步诊断:(1)上消化道穿孔. (2)膈下脓肿. (3)局限性腹膜炎. 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抗炎、补液、补钾. 准备好一次性腹腔引流导管及附件包,拟行膈下脓肿穿刺置管微创治疗.
作者:赵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儿保门诊幼儿血红蛋白(Hb)、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儿保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46例幼儿,使用血球仪对46例儿保门诊幼儿的血红蛋白进行测定,使用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幼儿的血液中的微量元素Cd、Cu、Mg、Ca、Fe、Pb、Zn等进行测定.结果 幼儿的Hb浓度为(123±6)g/L,23.91%的幼儿贫血,轻度贫血9例,中度贫血2例;46例幼儿中,微量元素Cd、Cu均正常,其他微量元素均存在异常,其中,高Pb的幼儿占4.35%,缺Mg、缺Ca、缺Fe、缺Zn的幼儿分别占2.17%、4.34%、6.52%、10.87%.结论部分幼儿存在一定的贫血症状和微量元素异常情况,需要加强重视和关注.
作者:陈雯;周云华;丁雪弘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2-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恩布酯)复合黏合剂在骨科微创小切口手术领域中对皮肤切口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用近年我科实施小切口手术的患者80例,148处切口,根据手术切口的处理方法分为粘合组42例和缝合组38例.分别观察2组患者术中闭合伤口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及7 d内换药次数.结果 148处手术皮肤切口中Ⅰ期愈合144处,有2处切口因止血不充分,切口内渗血而导致皮肤裂开;1处因患者患有严重糖尿病控制不佳而至皮肤切口感染,经彻底清创缝合后皮肤愈合;1处因皮肤缺损,切口皮肤张力过大而造成皮肤裂开.术后随访半年后,所有患者皮肤愈合良好,呈细小线性瘢痕.粘合组术中闭合切口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短于缝合组,VAS疼痛评分低于缝合组,7 d内换药次数少于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复合黏合剂(恩布酯)在黏合皮肤切口后炎性反应轻,愈合快,无需换药,术后瘢痕细小,在充分清创止血减张后的切口可替代常规缝合线,效果良好.
作者:刘国辉;康强军;郝云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院内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三甲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患者141例的病例资料,了解细菌耐药情况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B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耐药率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耐药、是否入住ICU、侵入操作、有创通气、中心静脉置管、胃管、尿管、免疫调节剂使用、联合用药、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碳青霉烯类使用、糖肽类使用、葡萄球菌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是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入住ICU、碳青霉烯类使用、长期卧床是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DRAB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MDRAB的发生率.
作者:孙世鹏;旷南岳;漆新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该院眼科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348例眼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该院眼科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率达100%,应用于预防性的全身性用药达222例,占63.79%,应用于局部性的用药达126例,占36.21%;前0.5~2 h给药243例次,占61.52%(243/395),术前2 h给药63例次,占15.95%(63/395),术后24 h内用药68例次,占17.21%(68/395),术后72 h以后用药21例次,占5.32%(21/395),部分病例存在着多时段给药.临床用药以头孢呋辛钠、妥布霉素和加替沙星为主.结论 应加强抗菌药物在眼科围术期的预防性应用,尽量避免全身性用药,减少手术后用药.
作者:罗俊峥;覃佳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CI术中替罗非班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行PCI术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PCI术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组PCI术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IMI及TMP 0~Ⅱ级各分级例数均少于对照组,TIMI血流Ⅲ级及TMP心肌灌注Ⅲ级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半年后随访检查,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D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62%(5/58)低于对照组22.41%(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术前静脉注射相比,AMI PCI术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非罗,提高术后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李冀;夏碧桦;韩克跃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