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治疗效果观察

蔡宁

关键词:肱骨骨折, 儿童青少年, 牵引, 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 观察尺骨鹰嘴牵引配合手法治疗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5年2月于医院诊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1例和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患儿5例,共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尺骨鹰嘴牵引配合手法治疗,治疗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评估、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患肢屈伸功能、畸形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对所有研究对象随访2~8年,中位数4年,36例患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0~110 d,中位数40 d,无骨不连发生;采用Mayo评分系统对治疗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定,康复优良率为86.1%;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轻度内外翻畸形者8例(22.2%),中度畸形者2例(5.6%),重度畸形者1例(2.8%).结论 少年儿童骨折愈合较快,可塑性强,适合采用尺骨鹰嘴牵引手法治疗,且该疗法不需复杂设备和技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菌株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菌株的分布情况及患者感染真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COPD伴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采集患者的下呼吸道深部痰标本,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别等确定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菌株分布情况.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患病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吸烟情况、治疗情况等,并与200例同期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不伴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对200例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的真菌进行培养、鉴别可见,假丝酵母菌属是造成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类别,可占82.0%(164/200),其中,尤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构成比(43.0%)高,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菌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患者合并糖尿病和呼吸衰竭、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接受机械通气等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造成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的长时间使用,并发症的发生,治疗中侵入性操作,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等则会使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增加,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处理,以降低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

    作者:温伟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药师参与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1例的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高龄患者1例的治疗经过.结果 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合理化给药方案,终使患者感染得到控制且病情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开展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对避免耐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临床药师应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升自身药学和医学知识水平,为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的优质药学服务.

    作者:顾凯;李佳婕;唐玉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方式和药学监护方法.方法 对医院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实践的经验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结果 临床药师可以从抗菌药物的选择、抗菌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下抗菌药物剂量的调整、细菌耐药时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抗菌药物的优化治疗等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不仅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同时也能更好体现自身价值,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和尊重.

    作者:杨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我院眼科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调查

    目的 分析该院眼科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348例眼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该院眼科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率达100%,应用于预防性的全身性用药达222例,占63.79%,应用于局部性的用药达126例,占36.21%;前0.5~2 h给药243例次,占61.52%(243/395),术前2 h给药63例次,占15.95%(63/395),术后24 h内用药68例次,占17.21%(68/395),术后72 h以后用药21例次,占5.32%(21/395),部分病例存在着多时段给药.临床用药以头孢呋辛钠、妥布霉素和加替沙星为主.结论 应加强抗菌药物在眼科围术期的预防性应用,尽量避免全身性用药,减少手术后用药.

    作者:罗俊峥;覃佳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孕晚期低位水囊引产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低位水囊用于孕晚期引产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引产的孕晚期孕妇20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通过直接静脉滴注小剂量缩宫素实施引产,观察组先在宫颈内口位置放置水囊持续24 h,无自然临产的孕妇,第2天选择小剂量缩宫素实施静脉滴注,评价2组引产效果,比较2组剖宫产率以及阴道分娩率;比较2组产后2 h出血情况以及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比较观察分娩结束时间,比较2组临产发动时间、总产程及产褥病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1.0%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结束时间、有效临产发动时间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后2 h出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褥病发生率为3.00%(3/100)低于对照组的7.00%(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水囊用于孕晚期引产中能提升引产效果,提升阴道分娩率,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严春华;郑云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目的 建立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方法 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相关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进行实验,采用鲎试剂法检查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结果 当样品浓度≤0.75 mg/ml时,可排除干扰.结论 可采用鲎试剂法检查细菌内毒素,以控制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的质量.

    作者:李晓春;王莉芳;徐长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低钾血症的病因和治疗进展

    钾离子是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的阳离子,在保持细胞尤其是心肌细胞正常活动代谢,保持正常渗透压与酸碱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低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急诊病症,必须积极纠正治疗,否则可危及生命,本文就低钾血症的病因及治疗进行阐述.1 概 述在临床,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3.5 mmol/L,可分为三类,轻度低钾:3.0~3.5 mmol/L;中度低钾:2.5~3.0 mmol/L;重度低钾:<2.5 mmol/L. 如果血中白细胞>50 ×109/L,则血标本中大量的钾离子可被大量白细胞摄取,这样测得的血钾浓度偏低,此为假性低钾;杜绝在输钾管道采血,预防假性高血钾症,尽可能减少影响血钾检查结果的干扰因素[1].

    作者:吴文芳;杜兰云;董结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纳洛酮在缺氧患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纳洛酮在缺氧患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缺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2,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心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生存率、残疾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氧患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采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效果较好,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永喜;丛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用基础药物青霉素治疗下肢丹毒28例体会并文献复习

    目的 观察用基础药物青霉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 总结应用静脉滴注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的方法治疗下肢丹毒28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经济耗费少,近期随访无复发.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结论 用基础药物青霉素治疗下肢丹毒仍是基层医疗机构临床上经济有效的手段.

    作者:张月高;黄凯;梁玉红;刘文艳;马小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尺骨鹰嘴牵引配合手法治疗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5年2月于医院诊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1例和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患儿5例,共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尺骨鹰嘴牵引配合手法治疗,治疗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评估、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患肢屈伸功能、畸形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对所有研究对象随访2~8年,中位数4年,36例患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0~110 d,中位数40 d,无骨不连发生;采用Mayo评分系统对治疗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定,康复优良率为86.1%;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轻度内外翻畸形者8例(22.2%),中度畸形者2例(5.6%),重度畸形者1例(2.8%).结论 少年儿童骨折愈合较快,可塑性强,适合采用尺骨鹰嘴牵引手法治疗,且该疗法不需复杂设备和技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蔡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表柔比星化疗方案辅助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表柔比星化疗方案辅助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52例,随机分为A组(126例)与B组(126例).A组给予大剂量表柔比星,B组给予小剂量表柔比星,比较2组患者近期症状缓解情况、生存率、不良反应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经3个疗程的辅助化疗后A组病情总缓解率高于B组,且A组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及骨骼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存质量评分为Ⅰ、Ⅱ、Ⅲ、Ⅳ级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表柔比星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近期缓解率,但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大,未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应用大剂量表柔比星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以严密控制不良反应为前提.

    作者:邓文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我院2014-2016年度抗结核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医院2014-2016年度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抗结核治疗的823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中共427例(51.9%)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为尿酸增高(36.9%),其次为肝功能异常(16.0%)、消化道反应(10.4%);不良反应出现均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内,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的平均时间短(3.1±1.7)d.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219例(52.3%)患者因不良反应改变用药方案或停药处理,72例(16.9%)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继续进行原方案治疗,136例(31.9%)患者存在不良反应但未进行处置,不良反应未对治疗造成影响.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严格监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及时进行干预,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仇迅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药熏洗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总有效率及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炜;林小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阿昔莫司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血浆脂蛋白(a)的作用研究

    血浆脂蛋白异常能引起很多心血管类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他汀类及烟酸类药物均可调解血浆脂蛋白代谢,从而降低血脂,治疗心血管类疾病. 关于两者联合用药对血浆脂蛋白的作用,笔者在此将有关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脂蛋白(a)[lp(a)]由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等脂质和载脂蛋白B100组成,是一种与血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有相同性质的糖蛋白. 实验表明[1] ,脂蛋白(a)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降低脂蛋白( a)对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2] ,阿昔莫司联合他汀类药物调脂效果明显,本文旨在探索阿昔莫司联合他汀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为临床用药做出指导.

    作者:马洪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我院2016年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处方点评对医院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指出处方点评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以助于处方点评稳步发展.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法抽取门诊处方,对终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包括评价指标、用药问题等.结果 医院实施处方点评干预措施后,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从42.8%上升到48.9%,注射剂处方数所占比例从18.3%下降到13.1%,抗菌药物处方数所占比例从19.3%下降到13.9%.处方用药问题排名前三分别是诊断不全或不规范,用法用量不适宜及重复用药.结论 开展处方点评能有效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周丹如;黄家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中不同时间应用奥美拉唑防治顽固性呕吐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在剖宫产手术中不同时间应用奥美拉唑防治顽固性呕吐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剖宫产手术中胎儿娩出后发生恶心﹑呕吐的产妇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A组在胎儿娩出后产妇呕吐后给予奥美拉唑40 mg,效果不好时加奥美拉唑40 mg继续推注.B组在胎儿娩出后产妇感觉腹部不适时即刻给予奥美拉唑40 mg进行预注,效果不好时加奥美拉唑40 mg继续推注.观察2组产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麻醉平面变化,并记录2组加用奥美拉唑的例数及停止呕吐时间.结果 2组在胎儿娩出前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血压、心率在胎儿娩出后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在呕吐时及呕吐停止时的血压、心率均高于胎儿娩出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测得3个时间点血氧饱和度均为100%,麻醉平面均为T6~S5.A组加用奥美拉唑的患者28例(70.0%),B组为6例(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呕吐停止时间为(21.0±6.9)min,长于B组的(7.0±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预注奥美拉唑防治顽固性呕吐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陈彩蓉;王红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清热祛瘀方对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清热祛瘀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致炎抑炎因子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金刚藤组(0.63 g·kg-1)及清热祛瘀方高、中、低剂量组(21.0,10.5,5.3 g·kg-1),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通过苯酚胶浆注入大鼠子宫法复制盆腔炎大鼠模型;在清热祛瘀方的干预下观察复方中药对模型大鼠子宫肿胀度、血液流变学、血清IL-10与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清热祛瘀方可明显缓减子宫组织病理变化而减轻子宫水肿,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降低血清TNF-α含量水平,提高IL-10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祛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新斌;薛淑萍;马睿玲;刘峰林;颜春鲁;吴国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CI术中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PCI术中替罗非班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行PCI术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PCI术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组PCI术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IMI及TMP 0~Ⅱ级各分级例数均少于对照组,TIMI血流Ⅲ级及TMP心肌灌注Ⅲ级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半年后随访检查,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D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62%(5/58)低于对照组22.41%(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术前静脉注射相比,AMI PCI术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非罗,提高术后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李冀;夏碧桦;韩克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比较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检测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儿童重症肺炎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普通肺炎患儿100例为研究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研究组及对照组3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指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研究组及对照组3组各指标数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检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肝肾功能有助于评估病情发展及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参照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张邦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采用一次性无菌腹腔引流导管及附件治疗膈下脓肿1例

    患者,男,65岁,主因右腹痛1 d,加重2 h入院. 1 d不明原因出现右腹痛,呈阵发性,钝痛. 伴轻度恶心,无呕吐. 无发热. 未予足够重视. 2h前腹痛加重,急来我院诊治. 于急诊科遵医嘱查血WBC示:21.51 ×109/L. B型超声示阑尾区未见明显异常回音. 后转入我科. 查体:体温38 .5℃,脉搏92次/分,血压144/86 mmHg. 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右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稍紧张. 肝浊音区扩大. 二便无明显异常.既往体健. 考虑到老年患者腹痛可能由胃肠道穿孔所致. 遂查上腹部CT,报告示腹腔积液、积气;考虑消化道穿孔. 肝右叶钙化灶. 初步诊断:(1)上消化道穿孔. (2)膈下脓肿. (3)局限性腹膜炎. 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抗炎、补液、补钾. 准备好一次性腹腔引流导管及附件包,拟行膈下脓肿穿刺置管微创治疗.

    作者:赵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