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处理

孙振华;王永福;段光明

关键词:四肢开放性骨折, 感染率, 缝合
摘要:我们自1984年以来收治四肢开放性骨折136例,经早期清创,早期固定,早期缝合,使感染率由原来的19%下降到5.6%,现介绍如下.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四肢骨折脱位合并血管损伤的治疗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在各种创伤病例中有上升的趋势,且其后果严重.如能早期诊断,及时妥善处理,则可使受伤肢体获得挽救.6年中我院共收治76例四肢骨折脱位合并血管损伤病人,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力成;潘可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TNF-α、HA和LN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致病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与细胞外间质成份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INFH)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45例INFH患者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检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INFH患者血清TNF-α、HA和LN含量均处于高水平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病因组其TNF-α、HA和LN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TNF-α含量的增高与HA呈明显正相关(r=0.45,Ρ<0.05),与LN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TNF-α、HA和LN之间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并共同参与了INFH疾病发生发展的免疫病理过程.

    作者:罗南萍;杨道理;付志厚;孙文杰;陈世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洋金花伤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目的观察洋金花伤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405例,治疗组(即洋金花伤膏组)304例,对照组(即麝香追风膏组)101例,按照中药新药指导原则,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洋金花伤膏是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外用佳药.

    作者:王培民;诸方受;李志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微型竹帘夹板在手指外固定中的作用

    手指的疾患需行外固定的情况很常见.以往在外固定时,临床常应用购置的手指外固定铝板,将整个单指全部固定在功能位或需要的位置,往往在需要固定的病变治愈后,出现患指的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的僵硬,从而影响患指的功能和早期康复.此种弊端在年长患者更为常见.自1984年8月至1998年7月我们应用自制的微型竹帘夹板,用于手指外固定的治疗共127例,取得了肯定的效果.

    作者:孙继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实验性动物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制备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演进机制及预后.方法采用12N盐酸、12N氢氧化钠依次注入家兔股骨头内灭活骨细胞、骨髓组织及破坏股骨头内的微循环.结果在短时期内复制出进展期的股骨头坏死模型,6周左右即可出现典型的骨坏死病理.结论病因、骨吸收及骨有效重建的平衡状态、生物力学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决定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演进及预后.股骨头坏死的有效修复不仅仅是坏死的骨小梁重建,还应包括遭受损害的微循环及骨髓功能的恢复.

    作者:杨明亮;罗先正;王正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浮膝损伤中急性膝关节不稳定的治疗

    我科自1986年~1996年收治浮膝损伤58例,其中合并急性膝关节不稳定21例,经治疗效果尚可.

    作者:阴亮;宫国荣;左翠娥;张道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颈椎病合并出现痉挛性斜颈一例

    患者男性,33岁,未婚.因反复颈部不适,逐渐出现颈部阵挛性不自主扭动二年余.于1999年2月24日入院.患者伏案工作,十年前即感颈肩部不适,未引起重视.两年来工作紧张压力大,感颈肩部酸胀痛加重,使头部轻微摇动后可缓解症状,日久发展成头部难以自控的不自主地向左扭转、摇动,呈阵挛性.

    作者:冯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撬拨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而且由于其为不规则骨,单纯手法临床治疗效果难尽人意,现将我院自1995年以来运用撬拨手法治疗的情况作一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龚遂良;孙义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自制外固定架加小夹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1989年8月至1995年2月,我们应用自制的铁丝外固定架加小夹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4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武钢;丁文明;张向东;刘新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44例

    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常合并有韧带及软组织挫裂伤,且多污染严重,早期处理不当可致晚期功能障碍.我院骨科自1985年6月至1995年6月共收治4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洪春;王景乾;郭世杰;吴华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应用改良Dick钉架治疗髌骨骨折16例

    髌骨骨折在骨科创伤中较为多见,目前治疗常以手术切开固定为主,我们自1995年以来,应用改良Dick钉架配合皮外穿针治疗髌骨骨折16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善军;张振亭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三步十法检查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CT及MRI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的诊断方法日趋完善,但临床检查在诊断中的重要性仍被诸多医家所肯定[1].然而临床检查方法繁多,各项检查的阳性率各家报道出入较大[2],我们从众多的临床检查中精选出三步十法加以研究,共有532例患者诊断为腰突症,其中500例经CT及MRI证实,现将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郎伯旭;潘金亮;方震宇;蒋连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儿童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救治

    目的探讨降低儿童开放性骨盆骨折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方法本组23例,其中22例发生休克,采用止血、输血及手术治疗.结果经救治,21例存活,2例死亡,死亡率为8.7%.结论有效急救止血、早期快速定量补充血容量、及时彻底清创、预防感染和认真处理好合并伤及重要脏器伤是挽救开放性骨盆骨折患儿生命的根本措施.

    作者:黄耀添;李华林;雷伟;冯志军;朱立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然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即脱出的髓核组织破出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常伴有马尾神经损伤,临床上并不多见,我院自1992~1995年,经手术证实1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柯庆峰;付小杯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前臂防旋托板治疗尺桡骨骨折

    针对前臂尺桡骨骨折稳定性差的问题,运用机械铰接约束原理和前臂旋转运动与上臂身体躯干之间的运动学关系,我们设计制作了前臂防旋托板(专利号9424191.3原称前臂尺桡骨骨折脱位辅助托板).我院于1987年~1998年应用于前臂尺桡骨骨折的外固定82例,疗效令人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奇;王晓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大黄粉外敷治疗脓性指头炎

    1985至1995年,用大黄粉外敷治疗甲沟炎18例,脓性指头炎1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4例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8~58岁;手指刺伤12例,修甲造成小伤口6例,逆剥7例,病因不清9例;发病到就诊时间2~8天.

    作者:陈显;陈建国;邹立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骨折42例

    我院自1993年开始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以下简称单侧支架)治疗下肢各类骨折4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军强;朱式仪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旋髂深血管骨瓣和旋股外血管束联合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用带血管骨瓣加血管束移植到股骨头颈内治疗股骨颈骨折,以提高骨折的愈合率,降低股骨头的坏死率.方法骨折复位固定后,用旋髂深血管骨瓣移植到骨折处,再用旋股外血管束移植到股骨头内治疗30例,并与股方肌骨瓣治疗的30例作对照.结果股骨头坏死率从20%下降到10%,功能优良率从80%提高到90%,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缩短1/4.结论旋髂深血管骨瓣加旋股外血管束联合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改善骨折处和股骨头血运,提高骨折愈合率和降低股骨头的坏死率.

    作者:朱少廷;廖小波;黄海滨;周滨滨;米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胫腓骨干骨折治疗方法比较

    本院自1987~1996年运用七种不同方法治疗胫腓骨干骨折482例485肢,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礼河;白理智;董引娣;白丽君;白理彬;张雨春;王苏萍;白水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臀肌挛缩症的诊断与治疗

    臀肌挛缩症主要是由于臀肌纤维变性挛缩而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和屈曲障碍,具有特殊的步态和体征.本病好发于儿童,但由于病因不明,加之认识不足,常有误诊.现将我科从1988~1995年诊治114例加以总结和讨论.

    作者:刘振国;肖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