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研究

刘海波;吴小容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 奥氮平, 疗效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重庆市南岸区精神卫生中心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根据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磺必利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与奥氮平疗效相当,但其在安全性上略胜一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肌红蛋白在横纹肌中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肌红蛋白是由红肌产生的一种细胞质血红素蛋白,仅存在于心肌细胞和氧化的骨骼肌纤维内,并能与O2可逆结合.自Kendrew用X线衍射法阐明其的三级结构以来,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范围的研究使我们更加了解其功能.肌红蛋白能够很好的在肌肉内储存O2并能在组织缺氧时将其释放;也能够在肌肉活动增加时调节细胞内的O2水平.通过基因靶向和分子生物技术了解了肌红蛋白的环境调节功能,并揭示了该蛋白另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清除NO及与O2反应.近期研究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其他组织蛋白的发现,为研究肌红蛋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作者:蒋洪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A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观察组B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比较3组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能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3组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定向能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定向能力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后患者定向能力恢复时间较短,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术后疼痛程度较轻,且更为安全、稳定.

    作者:罗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一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药学监护

    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的实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关注患者用药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实施药学监护,提高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

    作者:郑晨;陈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240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0例.研究组患者予以四联药物(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枸缘酸铋钾片+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予以三联药物(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片+胶体铋剂)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临床疗效及症状评分.结果 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胀、腹痛及嗳气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许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淀粉安慰剂.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生存期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研究组患者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郑艳;林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早期气管切开术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防治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防治老年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气管切开术联合雾化吸入法,研究组患者予以常规气管切开术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症状控制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治疗前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S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症状控制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氧合指数、SaO2、PaCO2及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氧合指数、SaO2及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气管切开术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作者:苗林;夏吉勇;李志强;丛文凯;任雅盼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厦门市集美区2014—2015年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厦门市集美区2014—2015年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4—2015年集美区经宫颈癌筛查的农村妇女8032例,其中2014年4032例,2015年4000例.检测方法有B超检查、常规妇科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及DNA倍体检查、阴道镜检查、病理检查,观察2014—2015年集美区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妇科疾病检出率、宫颈癌检出率及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检出率.结果 2015年集美区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妇科疾病检出率及宫颈癌检出率低于2014年(P<0.05).40~44岁宫颈癌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 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生率较高,40~44岁妇女是高发人群.

    作者:张芙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成都西区安琪儿妇产医院2016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NRDS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100 mg/kg,治疗组患儿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200 mg/kg,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48 h.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H值、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及吸入氧浓度(FiO2)变化情况;临床效果(机械通气情况、氧疗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及呼吸困难持续时间);并发症(慢性肺部疾病、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内出血)及病死率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48 h后,两组患儿pH值、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12、24 h后,治疗组患儿pH值、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Fi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i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氧疗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及呼吸困难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慢性肺疾病、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及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已确诊NRDS的早产儿,200 mg/kg的猪肺磷脂注射液可更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降低FiO2,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呼吸困难持续时间,且安全性好.

    作者:万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邯郸市峰峰矿区中医院2014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针刺组与联合组,每组64例.针刺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评分及脑卒中影响量表(SIS310)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Fugl-Meg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Fugl-Meger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干预前两组手功能、行动能力、记忆与思维、日常生活能力、交流、情感、力量、社会参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手功能、行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力量、社会参与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进行康复干预,可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吕晨芳;周志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黄土汤加减治疗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黄土汤加减治疗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于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4例,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土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情况(12 h、24 h、48 h、72 h止血成功率)、隐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腹痛、恶心、腹胀、胸闷)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8%,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治疗12 h、24 h、48 h、72 h后,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隐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黄土汤加减治疗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止血成功率,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严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SVD)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下导致颅内小血管病变,早期对大脑功能影响甚小,难以被察觉,随着病情的进展,终出现一系列病理学、神经影像学改变,致使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进而衍变为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在脑小血管卒中领域,从基础到临床研究已取得较大成就.随着SVD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医学界在颅脑血管卒中领域临床研究取得较大成就,对SVD的发病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但对SVD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存争议,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更为确切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目前,有研究认为,SVD与高级神经功能受损及脑卒中关系密切,较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及血栓疾病更具危害性,因此早期诊疗SVD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SVD发病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及相关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牛磊;陶元丰;茅爱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全州县中医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及BUN、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及BUN、Sc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改善肾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

    作者:张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饮食运动指导对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妊娠糖尿病的预防效果

    目的 探讨饮食运动指导对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妊娠糖尿病(GDM)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乐山市夹江县人民医院2016年收治的超重、肥胖孕妇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8例.对照组孕妇在接受产检后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提供饮食运动指导.比较两组孕妇GDM发生率及孕12周、孕28周、分娩时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孕妇GDM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孕妇孕12周、孕28周、分娩时体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孕前超重肥胖孕妇预防干预中,饮食运动指导能够有效降低GDM发生率,控制体质量.

    作者:张亚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养阴润燥法论治胃食管返流病

    胃食管返流病(GERD)患者早期以胃灼热、反流等食管症状为主,部分患者因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等其他疾病就诊,久治不愈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胃阴不足、虚火上攻是导致GERD发生的主要病因,因此当以增胃阴、补脾阴为治疗原则.脾胃为后天之本,养脾胃之阴,以制虚火.脾气升,胃气降,反流自除.

    作者:李星赤;姜树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阴道用抑菌栓辅助治疗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阴道用抑菌栓辅助治疗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长沙医学院附属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妊娠晚期BV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硝唑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阴道用抑菌栓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早产率、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低体质量儿率、新生儿黄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晚期BV患者采取阴道用抑菌栓辅助治疗,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且可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黄琼;朱灵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于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每组5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优质护理组予以手术室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情绪烦躁与皮肤压伤等)发生情况.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冯志君;郑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临床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的研究有其特殊涵义且非常重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仅可有效减少艾滋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病死率,同时还能够提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生活质量,但影响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包含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有效改善社会支持也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黎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西省赣州开发区潭口中心卫生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分娩产妇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产妇未进行分娩镇痛直接进入产程,观察组产妇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产程(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疼痛分级、缩宫素使用率、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较理想,可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程度,缩短产程,且并不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

    作者:严达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良后体位摆置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改良后体位摆置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安溪县医院妇科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需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选择改良后体位的摆置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体位摆置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体位摆放所需人数及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体位摆放所需医护人员人数少于对照组,体位摆放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体位摆置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宝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8例,采用PiCCO和中心静脉压(CVP)持续监测患者补液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以补液试验后心排血指数(CI)增加值(△CI)≥10%定义为容量反应阳性(有反应组),△CI<10%定义为容量反应阴性(无反应组).评价两组患者补液试验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VP、每搏量变异度(SVV)、CI及其变化值(△HR、△MAP、△CVP、△SVV、△CI)的差异,分析其与△CI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 88例患者共进行148例补液试验,其中补液试验有容量反应性65例,为有反应组;补液试验无容量反应性83例,为无反应组.补液试验前,两组患者HR、MAP、CVP、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反应组SVV高于无反应组(P<0.05).补液试验后,两组患者HR、MAP、CVP、S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反应组CI高于无反应组(P<0.05).两组患者补液试验前后△HR、△MAP、△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反应组患者△SVV、△CI高于无反应组(P<0.05).容量负荷试验前HR、MAP、CVP与△CI无相关性,而SVV与△CI呈直线相关(P<0.05).以△CI≥10%定义对容量治疗有反应的标准时,SV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佳临界值为12.4%时,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86.6%,SV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高于HR、MAP、CVP.结论 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中,SVV可更准确、敏感地反映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提高临床中液体管理的质量.

    作者:徐放;曹志然;胡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