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妙爽
目的 观察社区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影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收治的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高血压常规诊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社区家庭医师服务模式.观察2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观察组躯体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活动及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接受社区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使其心理状态稳定,随之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金黎菊;蔡晓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40例,通过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39例患者均通过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且手术成功;患者术后再次检查尿路X线平片,无明显结石残留38例(95.0%),手术时间35~148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5 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给予上尿路结石患者通过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临床疗效突出,具备较高安全性.
作者:吴光能;李羽佳;蒋磊;文曙光;曾春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利福喷丁及左氧氟沙星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进行肺结核治疗的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2HRZE/4HRE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2HLZV/4HL2V方案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疾病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6个月,观察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良好率以及空洞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1.21%(P<0.05).结论 采用利福喷丁及左氧氟沙星治疗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关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医院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47.5%(P<0.0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结论 在对血液净化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护理效果可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晶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急性胃肠炎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 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医院成人输液区急性胃肠炎患者1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4%,高于对照组的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急性胃肠炎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燕玉;赖小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总结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及药敏检测特点,探讨佳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集中段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总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特点,以其为依据应用抗生素分期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达到治愈标准54例,治愈率为75.00%,达到有效标准15例,有效率为20.83%,无效标准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 复发性尿路感染应尽早采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以判定敏感抗生素,并选取合适药物分阶段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的目的.
作者:易丽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比较无痛人流与普通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终止妊娠的患者200例,其中实施无痛人流术100例为观察组,普通人流术10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流产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5.0%,对照组完全流产率为9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5.0%(P<0.05).结论 无痛人流术较普通人流术减少了患者痛苦,缩短了手术时间,且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但麻醉过程中需注意麻醉风险.
作者:刘翠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文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不同途径水合氯醛给药用于小儿口腔治疗前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口腔治疗的患儿118例,依水合氯醛给药途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取口服方式给药,观察组采取灌肠方式给药,观察比较2组药物起效及维持时间、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镇静有效率为96.61%,高于对照组的81.36%(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9%,低于对照组的20.34%(P<0.01).结论 针对行口腔治疗患儿,于术前采取灌肠方式给予水合氯醛的药物起效快、镇静维持时间长、镇静效果更佳,且不易产生不良反应,可为无法很好配合行口腔治疗的患儿提供良好技术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原园;杜永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脏超声检查各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1);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比值(E/A)、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的效果显著,对左心功能有显著提升作用,且服用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启东;赖木乔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腹型HSP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腹痛缓解、皮疹消退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腹痛缓解、皮疹消退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5).结论 对腹型HSP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彭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参照组,测量2组心电图,并将心电图的QT间期进行测量,计算QT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QTd、QTd经心率校正(QTcd)数值均高于正常参照组(P<0.01);心律失常患者QTd、QTcd数值高于非心律失常患者,心力衰竭患者QTd、QTcd数值高于非心力衰竭患者,死亡患者QTd、QTcd数值高于存活患者(P均<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d、QTcd显著延长,其数值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有直接关系,可作为其预测指标.
作者:李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因出现下肢骨折接受专业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施行护理干预,B组施行常规干预,对2组DVT具体发生情况及干预满意度作综合评定.结果 A组DVT发生率为3.57%,低于B组的28.57%(P<0.05);A组干预满意率为96.43%,高于B组的67.86%(P<0.01).结论 对于施行手术疗法的下肢骨折患者,施予护理干预有助于防范DVT,推荐骨科优先选用.
作者:汤仁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整合素也被称为整联蛋白,它是一种处于细胞和细胞外环境的连接受体,发挥信号传导的作用. 整合素是机体细胞表面受体的主要结构,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参与信号传递介导作用,它由α(120~185 kD)和β(90~110 kD)2个亚单位组成,相关研究发现动植物机体中均有整合素表达. 肿瘤细胞发展机制较为复杂,细胞发展过程中主要包括细胞的黏附、分解以及转移,其中黏附分子在细胞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多项肿瘤研究中均明确发现了整合素β1的异常表达,指出整合素β1与肿瘤形成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掌握其异常表达的相关影响对肿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1]. 整合素β1在整合素家族中占据重要地位,参与了信号传导,对细胞分化的控制、细胞迁移、增殖以及肿瘤新血管形成均有参与.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整合素β1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均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就整合素β1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效果进行综述,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胡梦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药剂科管理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加强药剂科管理后的处方100张进行研究讨论,再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未进行药剂科管理的处方100张进行比较,对比进行药剂科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问题发生率以及处方的金额等变化.结果 进行药剂科管理后,医院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问题发生率以及处方的金额等都明显的比管理前的要好,管理前和管理后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药剂科管理,可以使得抗菌药物得到合理的使用,减少问题的发生率以及减少患者的处方费用,减轻经济压力,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可以在今后的药剂科管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饶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PS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氮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日常生活能力(BI)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HAMD、PSQI、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AMD、PSQI、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可有效治疗PSD,能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患者康复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毫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对本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7~9月门诊处方进行点评,根据是否符合管理标准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7、8、9月点评12293份,合格处方9808张(79.79%),不合格处方2485张(20.21%);不合格处方中,不规范处方24.87%,用药不适宜处方57.95%,超常处方17.18%;7、8、9月不合格处方分别为44.79%、34.00%、21.21%,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占比减小,超常处方占比上升;不规范处方主要是修改未签名、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等,不适宜处方主要是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等,超常处方主要是无适应证用药等.结论 门诊药房处方中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加强监管,积极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用药合理性.
作者:王艳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青年胃癌患者术前抑郁、焦虑水平,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术前心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胃外科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的青年手术患者30例,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测评,并选取30例青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青年胃癌患者术前SDS均分为(62.420±2.598)分,处于轻度抑郁水平,与青年健康志愿者(35.367±3.6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t检验分析显示是否网上询查疾病情况为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轻胃癌患者术前普遍存在轻度抑郁状态但不存在焦虑状态,网上询查疾病情况的患者更容易产生抑郁.
作者:田芳曦;黄思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长期休息不好以及慢性缺氧,就会影响儿童身体发育. 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属于微创技术,术后立即感觉呼吸通畅,且术中无痛苦,对周围组织无影响,是目前治疗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首选方法 [1-5].选取我院收治的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患儿180例,均在全麻下行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给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手术成功,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刘妙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强骨胶囊)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及对骨密度(BMP)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强骨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BMP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SA评分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SA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2组腰椎(L2~4)、股骨颈、大转子BM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MP水平均升高,观察组股骨颈、腰椎(L2~4)、大转子BM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7%,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结论 骨碎补总黄酮(强骨胶囊)与碳酸钙D3联合治疗老年骨质疏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升高患者的BMP,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辉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