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娩前宫颈成熟度评分的重要性分析

张睿;边建新;韩冬;齐英芳;司惠娟

关键词:宫颈成熟度评分, 启动分娩, 成功率
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成熟度评分与分娩成功与否的关系.方法 选取医院接诊的孕妇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启动分娩前进行宫颈评分的观察组与未进行宫颈评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静脉滴注缩宫素诱发宫缩,但观察组是在宫颈成熟度评分后且评分>5分以上给予缩宫素.观察比较2组24、48、72 h宫颈评分在5~6分、7~8分、8~10分时2组启动分娩成功率以及宫颈评分与成功启动分娩的总产程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中进行宫颈评分56例,宫颈评分5~6分者15例,72 h成功;7~8分17例,48 h成功;8~10分19例,24 h成功;5例失败.对照组未进行评分,10例72 h成功,5例48 h成功,7例24 h成功,34例失败.观察组启动分娩成功的51例中,总产程为4~6 h者14例,6~10 h者18例,10~14 h者12例,14~20 h者7例;对照组中启动分娩成功的22例中,总产程为4~6 h者6例,6~10 h者13例,10~14 h者2例,14~20 h者1例.观察组24、48 h启动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分娩成功后总产程所需时间在4~6、10~14、14~20 h内人数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宫颈评分高孕妇启动分娩的总产程所用时间较评分低者所需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宫颈成熟度评分后,再决定是否启动分娩有重要意义;分娩前宫颈成熟度评分越高,分娩成功率越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可强化胃黏膜保护,促进胃出血创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阴道超声检查在前置胎盘孕妇孕晚期子宫颈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颈管长度对前置胎盘提早剖宫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前置胎盘孕妇46例,以孕晚期宫颈管长度为依据进行分组:长度≤25 mm为观察组,共纳入27例;长度>25 mm为对照组,共纳入19例.记录孕晚期子宫颈管长度对提早剖宫产进行预测,观察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准确性.比较2组妊娠结局即产前及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子宫颈管长度测量对提早剖宫产的预测灵敏度82.76%、特异度82.35%、阳性预测值88.89%、阴性预测值73.68%、准确率82.61%,均取得较高值.观察组各项妊娠结局指标:产前及产后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子宫颈管长度测量对于前置胎盘孕晚期提早剖宫产的预测价值显著,使早产率降低,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吴冬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及电生理评价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瞬目反射和脑干诱发电位评价.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基础治疗包括口服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控制血压、血糖,以醒脑静注射液护脑,病情稳定给予针灸、理疗等.观察组以丁苯酞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以血塞通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2组瞬目反射异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瞬目反射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干梗死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光斌;翟华;丘楚杰;魏鹭鹭;罗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降低会阴侧切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为初产妇接生对降低其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初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接生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保护会阴的方法进行接产,观察组则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进行接产,比较2组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及各项指标(新生儿重度窒息率以及产妇会阴伤口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发生率、会阴Ⅱ级裂伤率低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会阴Ⅰ级裂伤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新生儿重度窒息率为0.67%、产妇会阴伤口感染率为1.33%,均低于对照组的4.67%、6.00%(P<0.05).结论 于初产妇而言,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接生不仅能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从而减少会阴伤口感染等情况的发生,从根本上保障了母婴的安全.

    作者:张凤卫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发病特点及救治体会

    目的 分探析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特点与救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与救治方法.结果 以室性期前收缩及室上性期前收缩、多源室性期前收缩、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为常见,占比分别为35.6%、18.3%、8.7%和7.7%;经救治后,痊愈70例(67.3%),有效34例(32.7%),无救治无效患者,救治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中以室性期前收缩与多源室性期前收缩情况为常见,并且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同时发生情况,临床上应注意结合患者病症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以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谭转志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麻醉与镇痛方式对宫颈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影响评价

    目的 分析麻醉与镇痛方式对宫颈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医院实施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麻醉与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4组,每组30例.第一组采用全身麻醉和术后静脉镇痛;第二组采用全身麻醉和术后硬膜外镇痛;第三组采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和术后静脉镇痛;第四组采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和术后硬膜外镇痛.比较4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以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依次为40.0%、26.7%、23.3%和3.3%,其中第四组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低,与其他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二组和第三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和第四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低于第一组和第三组(P<0.01);第二组和第四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采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和术后硬膜外镇痛方式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且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该麻醉和镇痛方式可在宫颈癌根治术和术后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援;廖婧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诊治疗的不同程度深度烧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邮票状植皮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与重度瘢痕产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76.32%(P<0.05);观察组重度瘢痕产生率仅为7.89%,低于对照组的31.58%(P<0.05).结论 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重度瘢痕产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伟平;王恩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2例,按照是否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情况.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治疗后,2组NBN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观察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新生儿的症状.

    作者:董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妊娠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仅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比较2组妊娠产物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不良反应(产道损伤、恶心呕吐、术中大出血、腹痛等)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妊娠产物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低于对照组的22.4%(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7.8%(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妊娠产物排出时间,减少患者阴道出血量,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甄伟青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妊娠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妊娠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瘢痕妊娠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瘢痕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效果更显著,且患者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疗效和安全性兼具的临床瘢痕妊娠治疗方法.

    作者:李庆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9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脑中风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对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住院中风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在患者入院病情平稳后开始配合内科常规治疗,床旁综合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康复治疗及对症内科治疗.2组患者在1个疗程后采用ADL功能评分法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AD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AD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可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恢复,有效降低中风后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马明祥;王梅英;罗文红;孙金普;林盼;栾英辉;刘聪聪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于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2周后通过使用彩色超声实施复查发现患者无异常情况,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明显降低,手术后28~35 d月经来潮.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于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损伤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分析引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出现中成药用药不良反应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途径、药品剂型、药品品种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患者发生中成药用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43例患者中,男18例(41.86%),女25例(58.14%),女性占比较高.年龄>60岁较18~60岁及<18岁年龄段患者高.在不同种类中成药药品中,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红花注射液高(32.56%);43例患者中,静脉滴注给药39例(90.70%),口服给药3例(6.98%),外用给药1例(2.33%),提示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年龄、性别、用药途径、中药剂型等因素均可能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中,还需按照患者病情、个体差异及药物特性等因素,合理应用中成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蔡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护理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内膜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并发生结节、包块,导致疼痛、不育等[1].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明显上升,生育期是内异症的高发时期,发病年龄25~45岁,少生育、晚生育的妇女发病率高于多生育者. 有资料显示,绝经后用激素替代的女性也有发病[2]. 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时便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逐渐加重的疼痛、盆腔粘连、不孕等[3].

    作者:庞贞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护理效果观察

    大咯血通常指每次咯血量达到100 ml或者24 h内咯血量达到600 ml以上者,是呼吸内科急症之一,患者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安全. 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这种技术安全、微创、效果显著,是治疗大咯血的首要措施[1]. 但优质的护理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现以我院收治的大咯血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大咯血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术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韦春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胸腔积液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胸腔积液的原因.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胸腔积液患者,针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胸腔积液的原因.结果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胸腔积液的原因主要为: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以及右心衰竭,其中低蛋白血症患者46例,肺部感染患者39例,右心衰竭患者43例.结论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胸腔积液的病因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成梅;矣永宁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取6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片治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疗效,不良反应评价采用常用药物毒性标准(CTCAE)和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RTOG/EORTC).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高于对照组的43.33%(P<0.05);2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主要为0~2级,3~4级不良反应少见.2组在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肯定,安全性、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茂;徐国全;易爱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在早期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在早期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3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cy含量.结果 观察组Hcy含量高于对照组,且男性Hcy含量高于女性(P<0.01);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男性Hcy水平高于女性,对病情监测、临床诊断、药物治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永峰;刘晓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制剂治疗感染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制剂治疗感染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选取医院符合要求的支原体属感染性盆腔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制剂(3号制剂)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in)]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4.0%(P<0.05);治疗前后,2组PI、RI、Vmin水平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2.0%(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制剂治疗支原体属感染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凤祯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2017年云南省瑞丽市500例登革热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登革热病情特点、临床治疗方法 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登革热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与治疗结果 .结果500例患者发热时间为(4.99±1.04)d,住院时间为(7.24±0.12)d,患者经过治疗后肝功能、尿常规及血常规等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治愈并解除隔离,无死亡病例或二代病例.结论 对登革热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应确保患者充足的休息,同时积极采取灭蚊措施,以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作者:毛家荣;蒋丽梅;林永丽;刘小莉;张海山;杨西;洪鹄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