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观察

张慧;刘佩

关键词:紫杉醇脂质体, 奥沙利铂, 替加氟, 晚期胃癌
摘要:目的 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医院接受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治疗,1个治疗周期为21 d,治疗4个周期后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41%,高于对照组的37.0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3.04±11.78)分,高于对照组的(62.27±11.59)分(P<0.01);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2.62±2.67)个月,长于对照组的(9.43±2.51)个月(P<0.01).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并且不会加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效果

    目的 观察急诊抢救重症哮喘结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科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氨茶碱,观察组加用肾上腺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数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1.11%(P<0.05).结论 重症哮喘患者常规治疗中结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泓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荞麦早餐饮食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荞麦早餐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群早餐及午餐餐后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健康对照者各12例,早餐均为荞麦,早餐后4 h提供标准化午餐,早餐及午餐后均检测血糖,收集数据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进食小麦粉面包对照餐比较,进食荞麦饮食后的血糖明显低于小麦粉面包(P<0.001).2组进食荞麦早餐后血糖曲线下增值明显小于进食小麦粉面包者(P<0.001).糖尿病患者荞麦早餐午餐后血糖曲线下增值高于小麦粉面包早餐者(P<0.05),荞麦餐的血糖指数明显低于小麦粉面包对照餐(P<0.05).结论 荞麦可以调节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食材.

    作者:梁云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2例,按照是否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情况.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治疗后,2组NBN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观察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新生儿的症状.

    作者:董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小儿迁延性腹泻86例护理体会

    小儿腹泻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表现的一系列疾病,患儿多以腹泻、大便性状改变、发热、呕吐、腹痛等表现为主,部分患儿伴随水电解质、pH失衡等症状,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且以2岁以下儿童为常见[1]. 相关文献指出,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这可能与儿童的免疫力与抵抗力较弱有一定的相关性[2]. 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春秋季节发生率较高,对患儿的健康具有严重影响.

    作者:王素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降低会阴侧切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为初产妇接生对降低其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初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接生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保护会阴的方法进行接产,观察组则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进行接产,比较2组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及各项指标(新生儿重度窒息率以及产妇会阴伤口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发生率、会阴Ⅱ级裂伤率低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会阴Ⅰ级裂伤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新生儿重度窒息率为0.67%、产妇会阴伤口感染率为1.33%,均低于对照组的4.67%、6.00%(P<0.05).结论 于初产妇而言,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接生不仅能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从而减少会阴伤口感染等情况的发生,从根本上保障了母婴的安全.

    作者:张凤卫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深Ⅱ度烧伤患者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用rh-bFGF.比较2组创面愈合时间、溶痂时间、白细胞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愈合时间、溶痂时间短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结论 针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外用rh-bFGF治疗利于加快创面愈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韩炳旭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岛状包皮瓣联合尿道板重建卷管尿道成形术一期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岛状包皮瓣联合尿道板重建卷管尿道成形术一期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医院诊治的中重度尿道下裂患者中选取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尿道板重建卷管尿道成形术一期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岛状包皮瓣联合尿道板重建卷管尿道成形术一期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的27.27%(P<0.05).结论 岛状包皮瓣联合尿道板重建卷管尿道成形术一期尿道下裂患者效果显著,可纠正患者尿道畸形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靳丕东;佟发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周围型肺癌行X线摄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的特征比较

    目的 比较X线摄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飞利浦DR X线机检查,观察组则采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机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下各种征象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厚壁空洞、毛刺征、胸膜凹陷、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泡征与支气管气象征等临床征象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分叶征及胸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摄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均可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但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进行选择.

    作者:张敬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妊娠期高血压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予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观察组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血压状况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1);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可使患者血压得到有效降低,并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俊姣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意义.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孕妇780例,均分别采用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检查诊断.比较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及联合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结果 研究共检查孕妇780例,共分娩新生儿797例,产后评估显示胎儿出现畸形58例,胎儿畸形共71处,其中头面部畸形14处,心脏畸形10处,肢体骨折11处,神经系统畸形25处,泌尿生殖系统畸形9处,消化系统畸形2处.联合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确诊率高于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四维超声的确诊率高于二维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诊断孕18~27周胎儿畸形率价值高.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准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学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麻醉与镇痛方式对宫颈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影响评价

    目的 分析麻醉与镇痛方式对宫颈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医院实施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麻醉与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4组,每组30例.第一组采用全身麻醉和术后静脉镇痛;第二组采用全身麻醉和术后硬膜外镇痛;第三组采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和术后静脉镇痛;第四组采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和术后硬膜外镇痛.比较4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以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依次为40.0%、26.7%、23.3%和3.3%,其中第四组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低,与其他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二组和第三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和第四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低于第一组和第三组(P<0.01);第二组和第四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采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和术后硬膜外镇痛方式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低,安全性高,且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该麻醉和镇痛方式可在宫颈癌根治术和术后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援;廖婧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针灸推拿配合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灸推拿配合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康复门诊就诊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痛点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结论 针灸推拿配合痛点注射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梅英;宋磊;栾英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分娩前宫颈成熟度评分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成熟度评分与分娩成功与否的关系.方法 选取医院接诊的孕妇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启动分娩前进行宫颈评分的观察组与未进行宫颈评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静脉滴注缩宫素诱发宫缩,但观察组是在宫颈成熟度评分后且评分>5分以上给予缩宫素.观察比较2组24、48、72 h宫颈评分在5~6分、7~8分、8~10分时2组启动分娩成功率以及宫颈评分与成功启动分娩的总产程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中进行宫颈评分56例,宫颈评分5~6分者15例,72 h成功;7~8分17例,48 h成功;8~10分19例,24 h成功;5例失败.对照组未进行评分,10例72 h成功,5例48 h成功,7例24 h成功,34例失败.观察组启动分娩成功的51例中,总产程为4~6 h者14例,6~10 h者18例,10~14 h者12例,14~20 h者7例;对照组中启动分娩成功的22例中,总产程为4~6 h者6例,6~10 h者13例,10~14 h者2例,14~20 h者1例.观察组24、48 h启动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分娩成功后总产程所需时间在4~6、10~14、14~20 h内人数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宫颈评分高孕妇启动分娩的总产程所用时间较评分低者所需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宫颈成熟度评分后,再决定是否启动分娩有重要意义;分娩前宫颈成熟度评分越高,分娩成功率越高.

    作者:张睿;边建新;韩冬;齐英芳;司惠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伴Hp感染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观察组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四联疗法治疗,疗程均为14 d.停药1个月后复查13 C呼气试验,比较2组Hp根除率、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7.6%(P<0.05);治疗后,2组上腹胀满、上腹痛、泛酸、胃烧灼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积分降低更显著(P均<0.01);观察组Hp根除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1.9%(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30.5%(P<0.01).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其Hp根除率高、症状改善情况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黄雅慧;王玥;乔会侠;王俊;宋媛媛;刘超;许荣荣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成人结肠镜用于小儿大肠息肉诊治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成人结肠镜用于小儿大肠息肉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反复便血患儿61例,于静脉全麻下应用成人结肠镜及高频圈套器对息肉行圈套凝切或点凝摘除治疗,回收息肉送病理检查.结果 61例大肠息肉患儿共摘除息肉84枚,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成人结肠镜在小儿大肠息肉诊治中具有治疗彻底、安全可靠、创伤性小、可回收息肉、小儿可耐受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价值.

    作者:曾健会;秦颖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取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1.11%(P<0.01).结论 腹股沟斜疝患儿采取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减少对患儿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儿术后恢复,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金孝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定对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全麻诱导插管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2组各时点[麻醉诱导时入室(T0)、麻醉诱导后2 min(T1)、4 min(T2)、8 min(T3)、气管插管前(T4)、插管即刻(T5)、插管后1 min(T6)、5 min(T7)]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HR(心率)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T3时点SBP数值与本组T0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SBP、HR数值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时点SBP、DBP、HR数值与本组T0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气管插管期间T4、T5、T6、T7各时点CSI指数、MAP、DBP、HR等指标均有所变化,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诱导插管前采用右美托咪定可取得良好的镇静效果,有利于维持患者插管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减轻气管插管导致的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理想的给药方式.

    作者:金春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取6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片治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疗效,不良反应评价采用常用药物毒性标准(CTCAE)和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RTOG/EORTC).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高于对照组的43.33%(P<0.05);2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主要为0~2级,3~4级不良反应少见.2组在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肯定,安全性、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茂;徐国全;易爱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阴道超声检查在前置胎盘孕妇孕晚期子宫颈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颈管长度对前置胎盘提早剖宫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前置胎盘孕妇46例,以孕晚期宫颈管长度为依据进行分组:长度≤25 mm为观察组,共纳入27例;长度>25 mm为对照组,共纳入19例.记录孕晚期子宫颈管长度对提早剖宫产进行预测,观察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准确性.比较2组妊娠结局即产前及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子宫颈管长度测量对提早剖宫产的预测灵敏度82.76%、特异度82.35%、阳性预测值88.89%、阴性预测值73.68%、准确率82.61%,均取得较高值.观察组各项妊娠结局指标:产前及产后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子宫颈管长度测量对于前置胎盘孕晚期提早剖宫产的预测价值显著,使早产率降低,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吴冬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2种结膜瓣转移覆盖术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球结膜瓣转移覆盖术与生物羊膜转移覆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球结膜瓣转移覆盖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生物羊膜转移覆盖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泪腺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 2组术后视力水平明显提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析实验(SIT)数值明显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球结膜瓣转移覆盖术与生物羊膜转移覆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当,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作者:陈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