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一飞;孙英男;欧文辉;秦昂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参芪扶正注射液
摘要: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8月-2017年4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化疗治疗,研究组接受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免疫功能,包含CD4+/CD8+、CD8+、CD4+、CD3+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8+低于对照组,CD4+、CD3+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8+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疗效确切,可明显提升免疫功能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9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5-FU联合伊立替康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用于结肠癌晚期的治疗疗效较好,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聂宁陵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疗效及其对血清降钙素原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2组各61例.研究组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92%低于对照组的2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0,P<0.05).术前1 d 2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5 d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5 d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少,且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牟啸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2017年我院中心药房退药分析及改进措施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中心药房患者退药原因,总结减少退药的措施.方法 分析医院中心药房退药患者600例的退药资料,对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并计算构成比.结果 退药主要原因为患者出院或转科、药物不良反应、医嘱调整、医嘱输入错误、不合理用药、患者死亡和取消检查等.结论 医院应采取措施规范退药程序,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降低退药率,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作者:梁斯敏;陈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同期与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同期与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2月3日-2016年11月2日在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6例,通过电脑随机编码的方式分为2组各33例.观察组采取同期手术,对照组采取分期手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各项功能.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时间和住院总天数短于对照组,手术总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假体周围感染及发热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关节活动度、WOMAC骨关节炎指数、HSS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关节活动度、WOMAC骨关节炎指数、HSS膝关节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相当,分期手术安全性相对更高,但同期手术更能够节省治疗费用.

    作者:刘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硝苯地平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肾功能及血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1%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伟;陈吉琼;林森钦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儿科病房收治的HSP患儿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肾脏损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辅助治疗儿童HSP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海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1月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cobb角、骨密度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6,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cobb角、骨密度等各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运用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期获得康复.

    作者:陈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PU)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PU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药组各200例.单药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单药组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溃疡径长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溃疡径长及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PU的效果满意,可明显缩小溃疡径长,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蔚莎;张鹏;刘立侠;王玉琼;张文臣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根据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降压方案,服药后血压均控制于≤140/90 mmHg.治疗组另给予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变化,动态血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随访显示,2组患者的白天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夜间血压及24 h平均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早期曾出现轻度头晕2例,口干1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治疗后期未再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2组患者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治疗组患者的TESS评分为(3.01±0.58)分,对照组患者的TESS评分为(3.12±0.45)分.2组患者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加用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有利于血压控制和情绪改善.

    作者:李琪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精神病合并结核病7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精神病合并结核病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在南通市通州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病合并肺结核患者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疗经过.结果 精神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多有结核病临床症状,病情多严重,病灶范围广,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结论 精神病患者是结核病高发人群,精神病科医师和结核病科医师必须加强合作,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瞿向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脑血管介入在脑分水岭梗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在脑分水岭梗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均分2组各44例.介入治疗组进行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手术治疗组进行切除动脉内膜的手术治疗.比较2组脑分水岭梗死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程度,6个月后脑梗死复发率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结果 介入治疗组脑分水岭梗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0,P<0.05).干预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程度均低于干预前,且介入治疗组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6个月后脑梗死复发率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均低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介入在脑分水岭梗死诊断与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程度,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俊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消痹止痛贴敷膏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消痹止痛贴敷膏与穴位贴敷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消痹止痛贴敷膏外敷患处,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贴外敷患处.2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分别于疗程开始及结束记录其疼痛分值(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VAS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中所有患者未出现皮肤严重过敏现象,无病例脱落.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93,P<0.01).结论 消痹止痛贴敷膏可减轻肩周炎患者的局部疼痛,且疗效优于穴位贴敷治疗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庞涛;矫健鹏;岳小强;陆文铨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治疗儿童流感疑似病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治疗儿童流感疑似病例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医院儿科流感疑似病例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解热、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金刚烷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症状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治疗儿童流感疑似病例疗效显著,可在短时间内缓解发热等不适症状,缩短流感病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晓芳;匡卫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药品不良反应227例分析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6年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有效ADR报告227例,分析给药途径、涉及药品、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结果 静脉滴注是引起ADR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抗菌药物及中成药是引起ADR的高发药物,其余依次为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等;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1.18%,消化系统占10.89%;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钠、银杏叶注射液等所致ADR较多.结论 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重点监测严重的ADR,根据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陈康娜;余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经电子支气管镜治疗急性巨大肺脓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电子支气管镜治疗急性巨大肺脓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巨大肺脓肿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电子支气管镜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咳嗽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并发症8例(17.78%),包括感染2例、呼吸衰竭2例及心律失常4例,观察组出现并发症1例(2.22%),其发生了感染.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结论 对急性巨大肺脓肿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咳嗽、高热不退等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王静海;叶翔;庞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术前系统性肺康复训练联合氨溴索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前系统性肺康复训练联合氨溴索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5年7月-2016年12月)60例和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6月)50例.对照组给予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术前系统性肺康复训练,2组均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术后1个月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咳嗽峰流速(PCF)、呼气峰值流量(PEF)],随访3个月比较2组生活质量[癌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FVC、FEV1、PCF、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FVC、FEV1、PCF、PEF水平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幅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QLQ-C30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系统性康复训练联合氨溴索应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效果良好,对改善其近期预后状况有益.

    作者:赵文瑾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 分析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1日-2017年2月2日在医院进行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196例,根据预防措施实施与否分为2组,每组98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药物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实施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10%低于对照组的1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急诊介入治疗、深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抗凝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抗凝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积极的物理治疗联合药物预防措施可减少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急诊介入治疗、深静脉滤器植入联合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作者:广清青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TCD技术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TCD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10日-2017年10月11日在医院进行诊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90例,均接受TCD检查,根据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对不同梗死面积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的总异常率为85.56%(77/90),其中大面积梗死组49例患者中异常43例,异常率为87.76%;小面积梗死组41例患者中异常34例,异常率为82.93%.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患侧的收缩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均慢于健侧,大脑后动脉患侧的收缩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均快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TCD技术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杜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钬激光碎石联合肾盏憩室颈切开在经皮肾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钬激光碎石联合肾盏憩室颈切开在经皮肾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9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肾盏憩室结石患者24例,均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联合肾盏憩室颈切开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24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4~128(89.2±19.8)min,术中出血量为34~186(67.2±15.2)ml,住院时间为4~9(5.6±0.3)d,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复查,结石清除率达到100%.随访6~24个月,症状彻底消失23例,症状显著缓解1例.IDV复查结果提示,肾盏憩室彻底消失10例,肾盏憩室显著缩小13例,24个月后肾盏憩室结石复发1例.结论钬激光碎石联合肾盏憩室颈切开在经皮肾镜治疗肾盏憩室结石中应用价值高,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烨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儿科2015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及再感染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08,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消失时间及细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再感染次数、再感染病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病情,预防再感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红;周训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