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加艳
目的 观察防风通圣散联合火针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扁平疣患者63例,依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防风通圣散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差1例,对照组主动要求退出研究2例,均剔除,96.83%(61/63)的受试者完成研究.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过敏、晕针、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异常.结论 防风通圣散联合火针是扁平疣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可考虑推广运用.
作者:王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亚铁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家属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较好,可有效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丽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依普利酮+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与氢氯噻嗪+ARB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5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依普利酮组53例和氢氯噻嗪组104例.11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退出研究,包括依普利酮组4例和氢氯噻嗪组7例.2组患者均给予ARB治疗,在此基础上,氢氯噻嗪组服用氢氯噻嗪;依普利酮组服用依普利酮嗪.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退出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普利酮组因不良反应退出4例(7.5%);氢氯噻嗪组因不良反应退出7例(6.7%).2组患者研究期间不良反应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普利酮+ARB及氢氯噻嗪+ARB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作者:张瑾;高建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跌倒风险分层法对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466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常规组,每组233例.在患者住院期间,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跌倒风险分层干预,比较2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情况,并对患者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经评估后,干预组患者轻度危险107例(45.92%),中度危险79例(33.91%),重度危险47例(20.17%).干预组患者防跌倒试卷总分为(95.46±3.21)分,且在环境、心理、药物、生活、自我保护等方面对防跌倒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为3.43%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6.5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分层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几率,对改善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具有一定作用,并能显著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彭万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与延迟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早期组)与延迟治疗(延迟组),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氧分压、好转率、采用有创治疗情况、症状好转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和氧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和氧分压均显著改善,且早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治疗好转率高于延迟组,经治疗无效后采用有创通气治疗率低于延迟组,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加快患者恢复,对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等有显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光俊 刊期: 2018年第22期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特征,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诱导因素. 胰岛素抵抗的特征为胰岛素受体下游的2种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的损伤. 钙是信号转导途径中重要的第二信使,主要作用是调节蛋白质合成、分泌、肌肉收缩、代谢和凋亡等[1]. 内质网( 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主要的细胞内钙储存器,可维持内环境稳定,其钙的含量对于适当的蛋白质折叠和运输是必需的. ER中的蛋白质折叠对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腔内钙和氧化还原平衡的改变敏感,这些平衡变化可能破坏蛋白质折叠,并导致错误折叠的蛋白或未折叠的蛋白在ER中积累,改变ER功能,称为ER应激(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 [2]. 适量的ERS有利于细胞内稳定,而持续的ERS会使ER功能受损,进而促进细胞凋亡[3]. ERS是将免疫反应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联的重要过程[4].
作者:衡佳妮;张盼;乔成栋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通过不同注射部位对非首次剖宫产手术患者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3-9月收治的非首次剖宫产手术中使用欣母沛的患者100例,按注射方式进行分组,行上臂三角肌注射的50例为对照组,行子宫平滑肌注射的50例为干预组.观察2组产妇术前、注射欣母沛3 min、注射欣母沛5 min的心率和血压,记录术前、注射欣母沛3 min的血氧分压.结果 2组术前的心率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注射后心率、血压及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首次剖宫产术中欣母沛采取子宫平滑肌注射方式对产妇循环系统的影响大于采取上臂三角肌注射方式,对非首次剖宫产产妇术中舒适度改善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余涛;纪云兆;李秀珍;赵苗苗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监测指导老年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监测下指导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病原菌阳性率.结果 治疗前2组CRP、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ESR水平均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原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1,P=0.6619).结论 应用PCT监测指导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CRP与ESR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保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更年期综合征激素替代疗法(HRT)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诊治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HRT不同依从性妇女的相关因素差异.结果 110例HRT更年期综合征中依从性差40例(36.36%),依从性好70例(72.73%);单因素分析显示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经济收入、更年期综合征及HRT认知、家庭支持、就诊条件、医疗费用、HRT不良反应及医患关系是更年期综合征激素替代疗法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HRT依从性的危险因素:更年期综合征及HRT认知不足、HRT不良反应、缺少家庭支持、文化水平低.结论 更年期综合征HRT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提高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HRT依从性.
作者:方艳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成人哮喘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成人哮喘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哮喘控制组50例(47.6%),哮喘部分控制组32例(30.5%),哮喘未控制组23例(21.9%).检测3组患者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和肺功能(PFT)指标,分析25(OH)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FT异常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R)、FEV1/FVC、2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 25)、7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 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FEV1、PEFR、FEF 25和FEF 75呈正相关(r分别为0.22、0.16、0.57和0.48,P均<0.05).结论 成人哮喘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具有相关性,有助于评估成人哮喘控制程度.
作者:马小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对PubMed、EMBASE外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进行筛选,对联合使用α-硫辛酸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10项研究均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行Meta分析.α-硫辛酸联合促胃动力药与单用促胃动力药相比,糖尿病胃轻瘫联合用药有效率[OR=3.33,95%CI(1.81,6.11),P<0.001]优于单药治疗组,降低胃动素(MD=-99.64,95%CI为-122.96,-76.29,P<0.00001)、胃泌素(MD=-20.11,95%CI为-26.57,-13.65,P<0.00001)水平优于单药治疗组,在改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方面(P=0.19,P=0.2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α-硫辛酸能有效地改善胃轻瘫症状,降低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提高胃排空率.
作者:赵娜;张谦平;王萍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用于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2015年5月-2016年5月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12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12名为观察组,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管理.对2组的药品管理质量、药剂调配质量及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药品管理质量、药剂调配质量、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用于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提高了药学管理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耿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评估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LRP)治疗临床各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在医院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60例,根据前列腺癌TNM临床分期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T1期前列腺癌患者12例,第2组为T2期前列腺癌患者24例,第3组为T3期前列腺癌患者14例.详细记录入选的所有符合标准的前列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术前组织切片评分(Gleason评分)和D′Amico分类;记录神经保留手术率、导尿时间、住院时间,随访5年生存率.结果 第3组患者PSA水平和Gleason得分明显高/低于其他2组(P<0.01);第1组患者年龄和BMI均低于其他2组(P<0.01);根据D′Amico的风险分类,第3组患者风险高(P<0.01).所有患者术中切除淋巴结数为(13.9±6.3).第1组患者神经保留手术率(单侧加双侧)明显高于其他2组患者(P<0.01).3组患者导尿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5年随访期间总生存率分别为50.0%(6/12)、54.2%(13/24)和50.0%(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P治疗临床各期前列腺癌是安全有效的,而且与T1和T2期前列腺癌患者在随访期具有相似的总生存率.
作者:张延兵;和荣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差异性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9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开腹组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比2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及肿瘤学指标和预后.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保肛率高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相关死亡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微创特点,更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净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匹伐他汀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患者80例,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正常进行降糖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服用匹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 O2)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SOD、MDA及H2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OD活性升高(P<0.05),对照组SOD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MDA、H2O2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伐他汀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特性,能够改善DOP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作者:涂云明;杨玉瓶;李志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用于病毒性脑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疑似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监测,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结果 动态脑电图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脑电图,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低于常规脑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脑电图对轻度、中度、重度病毒性脑炎患者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脑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脑电图用于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旺侨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miRNAs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鉴别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急诊及住院的急性胸痛患者18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TnI区分不稳定心绞痛58例和心肌梗死123例,留取血标本进行miRNA检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的改变分为非ST段抬高亚组61例和ST段抬亚组62例,各组于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前后抽血检测并比较miRNA,介入治疗前后抽血检测并比较miRNA.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miRNA水平在4、8、12、24、72 h和7 d均低于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非ST段抬高亚组与ST段抬高亚组mi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亚组miRNA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前非ST段抬高亚组与ST段抬高亚组mi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后非ST段抬高亚组miRNA水平高于ST段抬高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亚组治疗前后mi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可通过检测miRN的方式进行鉴别诊断,miRNAs能够作为鉴别非ST段心肌梗死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云山;罗浩元;许丽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复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早孕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复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流产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全流产、流产失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腹痛、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春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小儿骨外科伤口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30例骨外科伤口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所选择的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15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并采取对症治疗方案.研究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后,比较2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4,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外科伤口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治疗效果,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儿及家长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全聋型和平坦型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全聋型(26例)和平坦型(1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听力恢复效果.结果 平坦型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全聋型组(P<0.05),平坦型愈显率为53.3%,总有效率为80.0%;全聋型愈显率为65.4%,总有效率为80.8%,但2组愈显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坦型患者听力恢复效果从第3天起逐渐增加(P<0.05),全聋型患者第6天听力恢复效果高于第3天(P<0.05),但第6、9、12、15天听力恢复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全聋型和平坦型突发性聋的总有效率无差异,全聋型患者痊愈率很低.大部分患者在治疗3~6d内听力提高,超过此天数听力提高的几率降低,应考虑在原有治疗方案基础上积极行其他挽救性治疗措施.
作者:余斌;蓝志杰;林玉婷;周淑娟;陈永辉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