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敷料更换所引起的伤口疼痛对慢性伤口愈合情况的影响分析

张萍;张静

关键词:敷料更换, 伤口疼痛, 慢性伤口愈合
摘要:目的 分析敷料更换中产生的疼痛对慢性伤口愈合过程中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医院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湿敷,观察组使用促渗剂水溶性氮酮、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湿敷.比较2组清创时血压、疼痛评分、脉率,清创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 2组清创时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清创时收缩压、疼痛评分及脉率比较,观察组的收缩压、疼痛评分及脉率均更低(P <0.05或P<0.01);观察组清创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促渗剂水溶性氮酮、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敷料更换,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伤口疼痛,缩短清创期,进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刮拭缓解中风后偏瘫患者肩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刮拭缓解中风后偏瘫患者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的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经皮刮拭疗法治疗.记录比较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VAS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结论 经皮刮拭肩部阳经配合基础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缓解肩痛,增加患者治疗积极性,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燕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牛至与贯叶金丝桃的性状与理化鉴别法

    目的 分析牛至和贯叶金丝桃原植物及饮片的鉴别特征,找出能快速有效区别这两个品种的鉴别手段.方法 比较牛至和贯叶金丝桃在原植物性状、饮片特征、有效成分等存在的区别点,进行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结果 牛至和贯叶金丝桃虽然颇为相似容易混淆,但通过抓住它们的区别点仍可快速鉴别出.结论 掌握有效的性状和理化鉴别法有助于快速鉴别易混淆中药.

    作者:郑东;黄智锋;苏志坚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医院血培养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7年1~12月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 447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25株,阳性检出率为5.1%.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82株占36.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株占13.8%、肺炎克雷伯菌17株占7.6%、铜绿假单胞菌10株占4.4%.葡萄球菌中,未检出耐利奈唑胺、奎奴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的菌株;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高度敏感.结论 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廖蕴惠;赵军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药对行玻璃体切割术高血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影响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药对行玻璃体切割术高血压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探讨高血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案.方法 选取拟行玻璃体切割术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MF组和M组,每组40例.MF组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M组给予咪达唑仑.分别记录比较2组入室后即刻(T1)、手术开始后(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间点收缩压(SP)和舒张压(DP)、血氧饱和度、心率数值,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MF组血管活性药物阳性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 (P <0.05).2组组内血压比较(T1、T2、T3、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间T2、T3、T4各时段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7%以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心率均维持在55~90次/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结论 该治疗方案下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用于行玻璃体切割术的高血压患者,较单独应用咪达唑仑可更好降低患者术中血压,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同时对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影响不大,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作者:李庆辉;徐小康;丁良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急诊治疗用于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急诊治疗用于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指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PaO2和PaCO2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HR和RR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死亡2例,病死率为5%;对照组患者死亡5例,病死率为12.5%.结论 急诊治疗在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中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其血气水平,缓解呼吸困难状况,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伦瑜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结合药学服务和临床实践,回顾分析医院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规范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结论 加强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工作态度,对监测和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有重大意义.

    作者:朱小凤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曲伏前列腺素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曲伏前列腺素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34眼)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观察组(32眼)予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眼压、血浆中内皮素-1、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与睫状后动脉(PCA)血流参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眼压和血浆内皮素-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CRA和PCA的舒张期末期流速(EVD)、收缩期峰速(PSV)及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伏前列腺素可以明显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及血浆内皮素-1水平,其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玲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改良输卵管结扎术用于剖宫产术后输卵管结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输卵管结扎术用于剖宫产术后输卵管结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行输卵管结扎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双侧输卵管结扎术,观察组采用经腹改良输卵管结扎术,观察并记录2组瘢痕反应程度与结扎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重度腹壁各层瘢痕反应发生率为12.0%,低于对照组的40.0% (P<0.05);观察组结扎成功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4.0% (P <0.05).结论 改良输卵管结扎术用于剖宫产术后输卵管结扎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名建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MR斑块成像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

    目的 分析MR斑块成像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27例,均行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R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MR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同时将重度和完全闭塞患者斑块MR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27例患者43支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MR检查灵敏度为95.00%、特异性为66.67%、准确率为88.37%;MR和DSA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0.8303;颈动脉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得到16个斑块标本,MR检查颈动脉斑块性质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斑块成像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准确,且能明确斑块性质,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阮聪华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胃蛋白酶原联合放大染色内镜用于早期胃癌诊断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联合放大染色内镜用于早期胃癌诊断的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胃黏膜病变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类型又将观察组分为早期胃癌组(EGC),胃溃疡组(GU)、进展性胃癌组(AGC)、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S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纳入患者均行血清PG测定及放大染色内镜检查.观察血清PGⅠ、PGⅡ的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值变化情况.结果 与指标正常值比较显示,EGC组、CAG组、AGC组的PGⅠ水平低于其他各组;CSG、EGC、AGC及GU组的血清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EGC与AGC组PGⅠ/PGⅡ值显著低于其他组.结论 胃蛋白酶原与放大染色内镜联合用于早期胃癌诊断,有助于提升早期胃肠黏膜病变诊断准确率,降低早期胃癌患者错失佳手术治疗时机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芬芬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复方黄芩片治疗胃火上炎型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黄芩片治疗胃火上炎型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胃火上炎型牙周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奥硝唑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复方黄芩片治疗,治疗2周后测量与比较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并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与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及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黄芩片治疗胃火上炎型牙周炎疾病疗效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牙周袋深度及牙龈指数,有效缓解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利;曹长红;杨九菊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诊治的急性肠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25例.2组均采用抑制呕吐、纠正脱水和止痛治疗.对照组给予氟哌酸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症状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2 h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未消失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72.0% (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 (P <0.05).结论 急性肠炎患者采用双歧杆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临床症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峰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分析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术中均使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全身麻醉前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注入0.2%罗哌卡因20ml.记录2组入室时、切皮时、术中30 min、术中60min、手术结束及拔管后15 min的血压、心率以及术中麻醉药物的总用量,记录拔管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在切皮时和拔管后15 min更稳定,术中舒芬太尼、七氟烷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毕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肩关节镜手术,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拔管时间早,并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亚男;陈佩军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血液检测新模式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液检测新模式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5 000份,使用1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血清检测方法检测抗-HIV,抗—丙型肝炎和HBsAg;两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对抗-TP进行检测.其中4 940例抗-TP阴性和ALT正常的献血者标本实施NAT筛检.分析比较NAT结果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5 000份血液样本当中,共检测出HBsAg阳性12份(0.24%);其中样本合并抗-TP未实施NAT检测1份,抗-HCV阳性2份(0.04%);抗-HIV阳性3份(0.06%);NAT阳性16份(0.32%).结论 采用血液检测新模式,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与NAT检测技术能够相互补充,显著提升血液安全性.

    作者:曾德成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左旋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肾性贫血血透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左旋卡尼汀治疗,观察2组肾性贫血血透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与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与血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肾性贫血血透患者行左旋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及血细胞比容,以此改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晶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腹腔镜下D2根治术对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D2根治术对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90例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下D2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D2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手术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指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总时间、手术切口平均长度、手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总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淋巴结清扫总数,远、近切缘和肿瘤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行腹腔镜下D2根治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获得和传统根治术相似的根治效果,但创伤更轻,并发症更少,术后康复更快,更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邱仙土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析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 ~12月于门诊药房工作的12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实施精细化管理前为干预前(2017年1~6月),以实施精细化管理后为干预后(2017年7~12月).观察干预前后工作效率以及调剂差错发生率情况,并对比干预前后患者药事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人均每日调剂量较干预前提高,且单张处方调剂时间、患者平均候药时间较干预前降低(P<0.01);干预后总差错发生率0.60%,低于干预前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药事服务总满意率为98.80%,较干预前的90.80%显著增高(P<0.01).结论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应用价值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莹;翟文勇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评估及护理体会

    慢性盆腔炎常常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差,迁延所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淤、寒湿凝滞、阳气阻遏.保留灌肠是将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而中药保留灌肠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外治方法之一,如红藤汤是近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汤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行气止痛的功能.笔者就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护理体会等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玲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基于放松训练的心理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心理及疼痛缓解的影响

    目的 观察基于放松训练的心理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心理及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基于放松训练的心理护理.比较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肛门排气、排尿、下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肛门排气、排尿、下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放松训练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剖宫产产妇心理状态并缓解疼痛,减轻产妇应激反应,促进产妇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居淑庆;李娟 刊期: 2018年第29期

  • 不同微创术式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微创术式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7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组(LC+ LCBDE组)30例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ERCP/EST+ LC组)41例.观察比较2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胰腺炎、炎性反应及肝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LC+ LCBDE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ERCP/EST+ LC组(P<0.01);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 +LCBDE组患者术后无并发胰腺炎几率低于ERCP/EST+ LC组(P<0.01);LC+ LCBDE组术后炎性反应发生控制率为50.0%,高于ERCP/EST+ LC组的4.88% (P <0.01);2组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肝损伤风险未增加,且更为经济,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海宾;聂锦山;顾强;徐小慧;汪意清 刊期: 2018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