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胚泡着床过程中小鼠子宫内膜细胞表面糖基变化的研究

郝晶;高英茂;刘凯;张保华;邴鲁军

关键词:胚泡, 卵植入, 子宫内膜, 凝集素类, 小鼠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基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刀豆凝集素(ConA)、荆豆凝集素(UEA)、麦胚凝集素(WGA)、花生凝集素(PNA)和麦胚凝集素(WGA)为分子探针作亲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与4种凝集素相对应的受体糖基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胚泡植入期间,ConA受体一直为弱阳性,变化不明显;UEA受体主要分布于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表面,随妊娠天数增加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PNA受体出现于孕5d,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着床前期,WGA受体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膜上,胚胎植入后,WGA受体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结论:在着床期子宫内膜各种细胞的凝集素受体糖基呈现规律性变化,提示子宫内膜糖基的变化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杆菌Ag85B的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结核杆菌Ag85B基因的克隆和在大肠杆菌表达的研究,探讨Ag85B蛋白作为候选疫苗用于结核免疫预防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用PCR技术,扩增人结核杆菌Edman株Ag85B基因序列,并将扩增的DNA片段插入克隆质粒载体pUC18,用质粒酶谱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克隆。克隆的Ag85B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BV220,构建重组Ag85B表达质粒,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成功克隆了结核杆菌Ag85B基因,构建了Ag85B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高效表达菌株,目的蛋白的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的25%~30%。结论:获得了高效表达人结核杆菌Ag85B成熟蛋白的工程菌株,为Ag85B保护性抗原位点分析和新型结核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跃然;游力;张春盛;张建;高春义;田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男性淋病后泌尿生殖系再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淋病治疗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可能与并发感染有关,为此我们对426例男性淋病后泌尿生殖系再感染患者的尿道及前列腺液进行了病原微生物研究。

    作者:宋静;贾继辉;王晓燕;张志强;吕红霞;张利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糖尿病伴高血压者对视网膜病变发病影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M)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本文重点分析高血压对DM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作者:陈诗鸿;毛蔚;陈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上腔静脉及冠状窦逆灌在复杂主动脉手术中的应用

    1998年2月至2000年4月,我们应用深低温停循环经冠状静脉窦插管逆行灌注血液停搏液保护心肌,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保护大脑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置换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树明;郭兰敏;范全心;邹承伟;马家驹;邢西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遗传性线粒体脑肌病(附3个家系报告)

    线粒体脑肌病是因线粒体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线粒体内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多系统疾病,因基因突变的位置、比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根据临床症状主要分为①线粒体脑肌病并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MELAS);②肌阵挛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ERRF);③Kearne-Sayre综合征(KSS);④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⑤慢性线粒体肌病[1]。现报告3个家系。

    作者:刘淑萍;吴金玲;刘爱芬;李大年;焉传祝;郭斌;曹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心脏是原发性高血压(EH)直接受累的器官,初期表现为左室肥厚(LVH),随病情进展可成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晚近研究表明,免疫异常是EH及其心脏损害发生发展的机理之一,尤其活化的免疫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上述过程[1]。本研究观察心脏受损不同阶段的EH患者血清多种细胞因子在心脏损害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朱世明;李澄;朱兴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考察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探讨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关系。方法:UAP组55例,稳定心绞痛(SAP)组32例,均服用阿斯匹林75mg/d,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活化血小板的膜蛋白CD63、CD62P、TsP的表达率。观察行冠脉造影术42例UAP患者,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血小板膜蛋白表达率的差异。结果:UAP组中3种膜蛋白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双支组和3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结论:UAP患者存在高度的血小板活化状态,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的UAP患者仍有较高的血小板活化状态。

    作者:朱建健;高海青;张志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与非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定量的心肌酶学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与非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酶学变化与梗死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观察老年组与非老年组AMI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丙酮酸激酶(P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时间变化,计算其心肌梗死量。结果:其中老年组56例AMI分别为(44.2±19.2)CK-g,(40.2±18.6)CK-MB-g,(38.2±18.5)PK-g,(46.1±21.4)COT-g,(49.5±23.4)LDH-g,(44.8±20.4)HBDH-g;非老年组69例AMI分别为(34.8±17.1)CK-g,(32.9±15.7)CKMB-g,(30.5±15.8)PK-g,(38.4±17.4)GOT-g,(40.9±20.7)LDH-g,(36.5±18.8)HBDH-g,老年组心肌梗死范围较大,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定量判断AMI范围的大小,有助于早期判断其病情变化倾向、评价治疗措施及预后等。

    作者:王祥才;杜文先;邢启崇;娄兹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复合能抑制术中应激反应,减少大手术全麻药物用量,临床应用渐趋广泛,今将该法与单纯静脉复合麻醉对比,观察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PTCA 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的变化

    目的:通过对比有无侧枝循环的冠心病患者冠脉成形术(PTCA)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PTCA引起早期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参照Leaman冠脉积分系统,对PTCA球囊阻断引起的缺血强度进行量化。计算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组PTCA手术前后的IL-6、TNF-α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缺血性刺激前IL-6和TNF-α分别为(9.592±1.847)pg/ml和(26.959±1.967)pg/ml,在缺血刺激后4h分别为(27.423±1.882)pg/ml和(78.542±1.573)pg/ml,呈显著性差异。结论:IL-6、TNF-α是反映PTCA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缺血积分可作为反映PTCA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量化指标,侧支循环可减轻PTCA术后早期炎症反应。

    作者:孔宪明;王光公;李方;潘其兴;陈纪林;李继福;陈玉国;李贵双;刘同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应用头孢哌酮钠后饮酒致双硫醒反应1例

    患者男,47岁。因胸闷、气喘20余年入院。入院后给予生理盐水20mi加头孢哌酮1.0g静脉注射,每日2次,5%葡萄糖300mi加喘定0.5g静点,每日1次。用药第4d饮啤酒约600mi,40min后突感胸闷憋气严重,胸骨左缘四五肋间针剌样疼痛。查体:神志清,醉酒貌,大汗淋漓,呼吸较急促,24次/rmin,心率120次/min,血压12/8kPa,心电图未见异常。即给予氧气吸入,硝酸甘油0.5g舌下含化,5%VitC、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半小时后患者醉酒貌减轻,疼痛缓解,血压14.7/9.3kPa。

    作者:于清欣;刘淑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电针疗法提高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

    化疗药物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往往造成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指标的下降,对疾病的康复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在化疗的同时加电针疗法,对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芳;孟宪芬;逯军;郑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清饥饿和表皮生长因子上调人肝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饥饿以及EGF对人肝癌细胞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血清饥饿、5ng/ml EGF和25ng/EGF对人肝癌细胞EGFR表达的影响。结果:撤血清培养组、5ng/mlEGF和25ng/ml EGF刺激组人肝癌细胞EGFR的表达阳性细胞分别为(5.66±0.86)%、(10.67±1.26)%和(16.83±1.66)%,与正常对照组(1.81±0.75)%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EGF刺激组比血清饥饿组明显增高(P<0.01)、25ng/ml EGF组比5ng/ml EGF组增高(P<0.01)。结论:血清饥饿和EGF能明显增强人肝癌EGFR的表达,且EGF上调EGFR表达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作者:高艳景;袁孟彪;辛华;王茜;高选;邵洪莲;胡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索他洛尔的合成及其抗心律失常活性

    目的:化学合成索他洛尔并测定其抗心律失常活性。方法:以苯胺为原料,经甲磺酰化、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胺化、氢化等四步反应制备索他洛尔;采用肾上腺素诱发清醒家兔心律失常和结扎冠状动脉造成麻醉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进行药理试验。结果: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结果证实了所合成索他洛尔的化学结构;索他洛尔显著降低肾上腺素诱发和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大鼠vT、vF的发生率,明显延迟VT的发生时间,缩短VT的持续时间。结论:合成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收率高;索他洛尔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赵桂森;袁玉梅;刘伟;郭秀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螺旋CT胰腺增强扫描佳时间窗的确定

    目的:确定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胰腺期的适扫描时间窗。方法:对100例非胰腺病患者行胰腺螺旋CT增强扫描。70例行双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5~45s和65~85s;30例行单期扫描,扫描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5~65s。造影剂用量95~100ml,注射速度3ml/s,层厚3~5mm,pitch=1.0。统计并计算正常胰腺在注射造影剂后各个时间点(25~85s)的密度增强值,并绘出时间-密度曲线。结果:时间-密度曲线显示,胰腺的密度增强值在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3s达到峰值,胰腺密度增强值超过50Hu的时间区间为28~52s。结论:以3ml/s速度注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95~100ml时,对窗宽为20s的扫描时间窗而言,胰腺期的扫描延迟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30s。

    作者:张晓明;李传福;马祥兴;王青;刘松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31例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or cholecystectomy,MC)主要解决传统剖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术后恢复期长、术后长期切口疼痛、影响工作生活等问题。本院普外科自1993年5月至今共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庆东;李鲁传;宋科瑛;李占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氟康唑滴耳剂耳蜗毒性的实验研究

    近年来真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缺乏安全有效治疗中耳真菌感染的滴耳剂,本实验选取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自制成0.3%及0.6%的氟康唑酒精滴耳制剂,观察对豚鼠有无耳蜗毒性。

    作者:刘亦青;陈瑛;郭瑞臣;田晓东;玄永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显微技术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显微技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行保守性手术的效果。方法:对9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显微技术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其中23例妊娠段输卵管节段切除后行端对端输卵管吻合术,69例输卵管线形切开、妊娠物清除及成形术(27例)或开窗术(42例)。扫描电镜观察6例妊娠段输卵管粘膜的变化。结果:9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保留输卵管手术后,宫内妊娠83例(其中1例重复输卵管妊娠后再次妊娠已足月分娩),除1例仍在避孕外,宫内妊娠率为91.2%(83/91)。电镜下观察6例妊娠段输卵管有粘膜脱落或纤毛缺失现象。结论: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保守性显微手术治疗,其术后宫内妊娠率较高。建议输卵管线形切开手术后避孕1~2个月。

    作者:王育华;刘薇;马开东;孙雪梅;赵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精索静脉的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观测人体精索静脉解剖,为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5具正常成人男尸两侧精索静脉,自睾丸向上追踪蔓状静脉至内环上方,观察静脉的走行及属支,并测量其直径。结果:腹股沟下段精索静脉属支较多,吻合支广泛,管径较细,至上段逐渐汇合为2~6支,直径亦有增粗,至内环上方5cm,汇合为2~4支,直径多小于3mm。结论:3mm作为精索静脉曲张诊断的形态学界限较合适。

    作者:徐忠华;孟彦;郑宝钟;崔先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细胞凋亡、肿瘤血管生成及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肿瘤血管生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简称膀胱癌)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膀胱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微血管密度(MVD)、PCNA标记指数(PCNALI),分析其与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关系。结果:AI与PCNALI在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MVD在Gl、G3间和G2、G3间差异有显著性;PCNAU在膀胱癌不同分期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AI与MvD均在T1、T3间和T2、T3间有显著性差异。在复发的膀胱癌中三项指标均高于未复发者。结论:AI、MVD、PCNALI可作为评估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张东青;程继义;许纯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