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技术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的应用

王育华;刘薇;马开东;孙雪梅;赵晶

关键词:妊娠, 输卵管, 显微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妇科
摘要:目的:观察显微技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行保守性手术的效果。方法:对9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显微技术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其中23例妊娠段输卵管节段切除后行端对端输卵管吻合术,69例输卵管线形切开、妊娠物清除及成形术(27例)或开窗术(42例)。扫描电镜观察6例妊娠段输卵管粘膜的变化。结果:9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保留输卵管手术后,宫内妊娠83例(其中1例重复输卵管妊娠后再次妊娠已足月分娩),除1例仍在避孕外,宫内妊娠率为91.2%(83/91)。电镜下观察6例妊娠段输卵管有粘膜脱落或纤毛缺失现象。结论: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保守性显微手术治疗,其术后宫内妊娠率较高。建议输卵管线形切开手术后避孕1~2个月。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炎性及抗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检测

    肾病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细胞因子如炎性/抗炎性细胞因子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RT-PCR方法,对1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及1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 mRNA及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IL-13 mRNA进行了检测,并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作用机理。

    作者:季军捷;袁著忻;李晓娣;张亚荣;刁娟娟;闫荣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科素亚、强的松对兔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内膜中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家兔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单用血管紧张素Ⅱ的I型受体拮抗剂科素亚和加用强的松,对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纯种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3组。采用颈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制造内皮损伤、平滑肌过度增生模型。Ⅰ组为对照组,Ⅱ组术后给予科素亚,山组术后1~5d内服用科素亚的同时加用强的松。采用光镜、电镜观察,并将结果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期内皮炎性反应Ⅲ组较Ⅰ组、Ⅱ组明显减轻,14~28d内膜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Ⅱ组、Ⅲ组较l组显著降低,Ⅲ组降低更明显。Ⅱ组、Ⅲ组内膜中膜厚度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科素亚能抑制家兔颈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后的平滑肌细胞增生,急性期加用强的松降低内皮对损伤的反应程度,可增强科素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达到降低内皮损伤后IMT增厚的疗效,为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降低卒中发生率提供动物实验资料。

    作者:李军;邢成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遗传性线粒体脑肌病(附3个家系报告)

    线粒体脑肌病是因线粒体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线粒体内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多系统疾病,因基因突变的位置、比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根据临床症状主要分为①线粒体脑肌病并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MELAS);②肌阵挛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ERRF);③Kearne-Sayre综合征(KSS);④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⑤慢性线粒体肌病[1]。现报告3个家系。

    作者:刘淑萍;吴金玲;刘爱芬;李大年;焉传祝;郭斌;曹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内皮素-1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分析各种因素对ET-1浓度的影响,探讨CHD患儿血浆ET-1水平变化的机制和意义。方法:对照组:30例。观察组:97例CHD患儿,其中肺充血组69例,肺缺血组28例;肺充血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PH)50例,不伴PHl9例。用放免法直接测定每例静脉血中ET-1含量。结果:①左向右分流的CHD患儿血浆ET-1浓度明显增加,达正常对照约2.5倍,在PH形成之前ET-1浓度已经升高,达正常对照约1.5倍;②PH病人ET-l含量增高且随肺动脉压的升高而增高;③心脏扩大对血浆ET-1浓度无影响;④前列腺素E1(20~40ng·kg-1.min-1)可降低肺高压患儿血浆ET-1水平。结论:肺血流量增加是ET-1生成增多的主要原因;ET-1可引起肺高压,肺高压可促进ET-1的产生,PGE1可延缓PH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赵翠芬;王玉玮;夏伟;杨兴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索他洛尔的合成及其抗心律失常活性

    目的:化学合成索他洛尔并测定其抗心律失常活性。方法:以苯胺为原料,经甲磺酰化、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胺化、氢化等四步反应制备索他洛尔;采用肾上腺素诱发清醒家兔心律失常和结扎冠状动脉造成麻醉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进行药理试验。结果: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结果证实了所合成索他洛尔的化学结构;索他洛尔显著降低肾上腺素诱发和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大鼠vT、vF的发生率,明显延迟VT的发生时间,缩短VT的持续时间。结论:合成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收率高;索他洛尔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赵桂森;袁玉梅;刘伟;郭秀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大肠癌ET-1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微血管形成的关系

    目的:研究ET-1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微血管形成的关系,探讨ET-l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1例大肠腺癌及20例大肠腺瘤组织中ET-1表达、PCNA标记指数(PCNALI)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T-1表达与PCNALI以及MVD的关系。结果:ET-1主要分布于大肠腺癌细胞胞浆,ET-1阳性表达肿瘤组织基质中血管内皮细胞也有增强表达,而癌旁组织及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基质中血管内皮细胞仅有较弱表达。腺癌的ET-1表达率及强度显著高于腺瘤(P<0.001)。等级相关分析表明,ET-1表达与PCNALI及MVD均密切相关(P<0.001),PCNALI与MvD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ET-1可能通过促进大肠癌微血管形成来影响肿瘤恶性生长。

    作者:栗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心脏是原发性高血压(EH)直接受累的器官,初期表现为左室肥厚(LVH),随病情进展可成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晚近研究表明,免疫异常是EH及其心脏损害发生发展的机理之一,尤其活化的免疫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上述过程[1]。本研究观察心脏受损不同阶段的EH患者血清多种细胞因子在心脏损害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朱世明;李澄;朱兴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胚泡着床过程中小鼠子宫内膜细胞表面糖基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基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刀豆凝集素(ConA)、荆豆凝集素(UEA)、麦胚凝集素(WGA)、花生凝集素(PNA)和麦胚凝集素(WGA)为分子探针作亲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与4种凝集素相对应的受体糖基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胚泡植入期间,ConA受体一直为弱阳性,变化不明显;UEA受体主要分布于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表面,随妊娠天数增加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PNA受体出现于孕5d,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着床前期,WGA受体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膜上,胚胎植入后,WGA受体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结论:在着床期子宫内膜各种细胞的凝集素受体糖基呈现规律性变化,提示子宫内膜糖基的变化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

    作者:郝晶;高英茂;刘凯;张保华;邴鲁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甲状腺癌误诊再次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82例,均首次手术误诊而未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术。男22例,女60例,年龄15~76岁。误诊原因:无快速病理条件,术前仅靠一般性检查诊断者64例;术前行细针穿刺未发现癌细胞,误诊为良性疾病者10例;术中快速病理示良性病变,术后蜡片病理证实为恶性者8例。

    作者:吴清;张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山东地区383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山东地区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分布特点。方法:对10年383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肾脏和视网膜;多见于10岁以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较少见;山东地区儿童鼻咽癌相对较多。结论:发病较多的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排序,国内外报道基本相同。山东地区儿童鼻咽癌较多与山东地区鼻咽癌患者的总数相关。

    作者:刘滨;李红;吴士茜;刘洪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螺旋CT胰腺增强扫描佳时间窗的确定

    目的:确定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胰腺期的适扫描时间窗。方法:对100例非胰腺病患者行胰腺螺旋CT增强扫描。70例行双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5~45s和65~85s;30例行单期扫描,扫描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5~65s。造影剂用量95~100ml,注射速度3ml/s,层厚3~5mm,pitch=1.0。统计并计算正常胰腺在注射造影剂后各个时间点(25~85s)的密度增强值,并绘出时间-密度曲线。结果:时间-密度曲线显示,胰腺的密度增强值在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3s达到峰值,胰腺密度增强值超过50Hu的时间区间为28~52s。结论:以3ml/s速度注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95~100ml时,对窗宽为20s的扫描时间窗而言,胰腺期的扫描延迟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30s。

    作者:张晓明;李传福;马祥兴;王青;刘松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改良静吸复合全麻结合部位神经阻滞用于喉癌根治术临床研究

    喉癌手术麻醉要求止痛完全、喉肌松弛、消除应激及循环稳定,术毕尽快恢复自主呼吸,以更换气管套管。采用短效麻醉药异丙酚-阿曲库胺及氨氟醚吸入复合浅麻醉,同时阻滞患者双侧喉上、喉返及颈浅丛神经,可完全满足喉癌手术要求,效果满意。

    作者:潘晓军;史斌;雷广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并发自发性气胸24例

    支气管哮喘由于长期的反叛复发作,易并发自发性气胸。今报告哮喘并发自发性气胸24例,并将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 临床资料24例均符合1992年广州全国哮喘病会议修订的哮喘病诊断标准,均经X线胸片证实有胸膜腔积气。

    作者:荣学东;孙亚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耳部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耳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耳部肿瘤,其中听神经瘤16例,面神经瘤3例,颈静脉球瘤10例,中耳癌3例,先天性胆脂瘤3例,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根据需要部分病例行MRI检查。结果:CT和MRI均能准确显示病灶的位置、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其中CT对于骨质结构显示良好,MRI虽然对骨质结构不敏感却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结论:CT仍是目前耳部肿瘤的主要影象学诊断方法,MRI是其必要的良好补充。

    作者:刘亚群;程华;王茜;丛培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疾病空间分布的变异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目的:探讨变异函数模型技术在疾病空间分布状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疾病空间相关-自相关假设下,定义疾病空间化变量,提出疾病空间化变量的二阶平稳性假设,构造疾病空间分布的变异函数模型,并定义变异函数模型参数的流行病学含义。结果:获得疾病空间分布变异函数模型及其流行病学含义。结论:该模型可以准确刻画疾病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疾病的地理流行病学机制。

    作者:薛付忠;王洁贞;王发银;马希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脑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

    患者女,38岁。因头部被手掌打伤后轻微头痛l0余天,突然加重伴频繁呕吐3d,经CT检查后以小脑血肿于1994年7月30日入我院外二科。既往身体健康。查体:血压19.5/12.4kPa,呼吸23次/min,脉搏96次/min。精神萎靡,神志清楚,眼球右侧凝视。全身散在数个小色素痣,无恶变征象,颈软,心肺及腹部阴性,脊柱、四肢未见异常,双膝腱反射阳性,右侧巴氏征阳性。CT检查示:右小脑血肿,脑积水(轻度)。手术所见:从枕骨钻孔开骨窗约5cm×6cm,见视野内硬脑膜均呈紫黑色,张力较高,剪开硬脑膜后,见脑组织表面有点状色素沉着,左侧小脑半球表面见有不规则黑褐色肿物,体积约5cm×4cm×1.8cm,四周脑膜明显增厚,与肿物界限不清,肿块与脑膜粘连紧密,不易分离,但与脑组织界限尚清,肿物周围有较多紫黑色凝血块,将肿物及周围部分增厚脑膜一块切除。术后10个月肿瘤复发死亡。

    作者:单保信;朱建友;赵玉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单FSU复位固定三柱融合治疗腰椎峡部不连滑脱

    1992年6月至1998年5月用CDI(Cotrel-Dubousset in strumentation)[1]椎弓根钉和短棒做单FSU(function spinal unit)复位固定和PLIF(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同时加上关节突间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椎滑脱症,报告如下。

    作者:李牧;陈允震;王永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显微技术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显微技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行保守性手术的效果。方法:对9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显微技术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其中23例妊娠段输卵管节段切除后行端对端输卵管吻合术,69例输卵管线形切开、妊娠物清除及成形术(27例)或开窗术(42例)。扫描电镜观察6例妊娠段输卵管粘膜的变化。结果:9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保留输卵管手术后,宫内妊娠83例(其中1例重复输卵管妊娠后再次妊娠已足月分娩),除1例仍在避孕外,宫内妊娠率为91.2%(83/91)。电镜下观察6例妊娠段输卵管有粘膜脱落或纤毛缺失现象。结论: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保守性显微手术治疗,其术后宫内妊娠率较高。建议输卵管线形切开手术后避孕1~2个月。

    作者:王育华;刘薇;马开东;孙雪梅;赵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男性淋病后泌尿生殖系再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淋病治疗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可能与并发感染有关,为此我们对426例男性淋病后泌尿生殖系再感染患者的尿道及前列腺液进行了病原微生物研究。

    作者:宋静;贾继辉;王晓燕;张志强;吕红霞;张利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安吖啶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儿童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我院从1996年1月至1998年1月用国产安吖啶(AMSA)、阿糖胞苷(Ara-C)和足叶乙甙(Vp-16)组成AAE方案治疗儿童难治性急性白血病1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鞠秀丽;赵淑娥;雷革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