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军捷;袁著忻;李晓娣;张亚荣;刁娟娟;闫荣军
目的:研究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引导普通电极导管(CSC)置入冠状静脉窦的可行性。方法:40例顺序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DE引导组(A组)和X线引导组(B组)放置CSC,比较置入效果。结果:A、B二组放置电极导管入冠状窦的成功率分别为95%和100%(P<0.05),放置时间分别为(6.8±5.7)min和(5.9±3.3)min(P<0.05),二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培论:2-DE引导较X线引导置放CSC有较大优越性。
作者:钟敬泉;张薇;黎莉;郑兆通;张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比有无侧枝循环的冠心病患者冠脉成形术(PTCA)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PTCA引起早期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参照Leaman冠脉积分系统,对PTCA球囊阻断引起的缺血强度进行量化。计算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组PTCA手术前后的IL-6、TNF-α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缺血性刺激前IL-6和TNF-α分别为(9.592±1.847)pg/ml和(26.959±1.967)pg/ml,在缺血刺激后4h分别为(27.423±1.882)pg/ml和(78.542±1.573)pg/ml,呈显著性差异。结论:IL-6、TNF-α是反映PTCA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缺血积分可作为反映PTCA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量化指标,侧支循环可减轻PTCA术后早期炎症反应。
作者:孔宪明;王光公;李方;潘其兴;陈纪林;李继福;陈玉国;李贵双;刘同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宫颈不成熟可导致过期妊娠或产程延长。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促宫颈成熟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作者研制了一种新型一次性引产水囊,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张培海;姜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支气管哮喘由于长期的反叛复发作,易并发自发性气胸。今报告哮喘并发自发性气胸24例,并将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 临床资料24例均符合1992年广州全国哮喘病会议修订的哮喘病诊断标准,均经X线胸片证实有胸膜腔积气。
作者:荣学东;孙亚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顺铂微晶口服后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情况。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顺铂灌胃后在小鼠血液及不同脏器组织中的铂含量。结果:顺铂在小鼠血液、肝、胃、肾组织中均有分布,胃组织中顺铂的吸收更为明显,肾组织中顺铂有明显的积蓄。结论:顺铂微晶口服可以在胃组织中维持较高药浓,对治疗胃癌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但其肾毒性不容忽视。
作者:刘丽娟;崔唏;金俊刚;王慧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根据《全国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和漏报调查方案》,1996~1999年连续4年对临沂市医疗单位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和漏报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调查。 1 内容与方法全市12个县区,抽取739所医疗机构,其中市级医院16所,县区级医院143所,乡镇级医院197所,学校或单位卫生所157所,乡村卫生室或个人诊所226所。调查内容按卫生部制定的《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和漏报调查方案》进行。 2 结果漏报调查结果:739所被查单位中,有传染病病人就诊的单位571所,其中市级医院16所,县级医院141所,乡镇级医院189所,学校或单位卫生所98所,村级卫生室或个人诊所127所,共查出法定传染病15种,计30 865例,报告29134例,报告率94.39%;漏报1 731例,漏报率为5.61%。
作者:王红;左慧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肿瘤血管生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简称膀胱癌)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膀胱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微血管密度(MVD)、PCNA标记指数(PCNALI),分析其与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关系。结果:AI与PCNALI在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MVD在Gl、G3间和G2、G3间差异有显著性;PCNAU在膀胱癌不同分期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AI与MvD均在T1、T3间和T2、T3间有显著性差异。在复发的膀胱癌中三项指标均高于未复发者。结论:AI、MVD、PCNALI可作为评估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张东青;程继义;许纯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线粒体脑肌病是因线粒体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线粒体内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多系统疾病,因基因突变的位置、比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根据临床症状主要分为①线粒体脑肌病并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MELAS);②肌阵挛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ERRF);③Kearne-Sayre综合征(KSS);④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⑤慢性线粒体肌病[1]。现报告3个家系。
作者:刘淑萍;吴金玲;刘爱芬;李大年;焉传祝;郭斌;曹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92年6月至1998年5月用CDI(Cotrel-Dubousset in strumentation)[1]椎弓根钉和短棒做单FSU(function spinal unit)复位固定和PLIF(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同时加上关节突间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椎滑脱症,报告如下。
作者:李牧;陈允震;王永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肾病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细胞因子如炎性/抗炎性细胞因子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RT-PCR方法,对1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及1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 mRNA及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IL-13 mRNA进行了检测,并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作用机理。
作者:季军捷;袁著忻;李晓娣;张亚荣;刁娟娟;闫荣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复合能抑制术中应激反应,减少大手术全麻药物用量,临床应用渐趋广泛,今将该法与单纯静脉复合麻醉对比,观察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探讨山东地区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分布特点。方法:对10年383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肾脏和视网膜;多见于10岁以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较少见;山东地区儿童鼻咽癌相对较多。结论:发病较多的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排序,国内外报道基本相同。山东地区儿童鼻咽癌较多与山东地区鼻咽癌患者的总数相关。
作者:刘滨;李红;吴士茜;刘洪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家兔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单用血管紧张素Ⅱ的I型受体拮抗剂科素亚和加用强的松,对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纯种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3组。采用颈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制造内皮损伤、平滑肌过度增生模型。Ⅰ组为对照组,Ⅱ组术后给予科素亚,山组术后1~5d内服用科素亚的同时加用强的松。采用光镜、电镜观察,并将结果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期内皮炎性反应Ⅲ组较Ⅰ组、Ⅱ组明显减轻,14~28d内膜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Ⅱ组、Ⅲ组较l组显著降低,Ⅲ组降低更明显。Ⅱ组、Ⅲ组内膜中膜厚度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科素亚能抑制家兔颈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后的平滑肌细胞增生,急性期加用强的松降低内皮对损伤的反应程度,可增强科素亚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达到降低内皮损伤后IMT增厚的疗效,为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降低卒中发生率提供动物实验资料。
作者:李军;邢成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神经原性膀胱(NB)的两种类型中的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3例患儿进行检测。将18例NB患儿按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型(11例)和逼尿肌反射低下型(7例),将非NB患儿5例按照有无尿道出口梗阻引起的膀胱静息压升高分为膀胱静息压升高组(2例)和正常组(3例)。结果:NOS含量在逼尿肌反射亢进型较反射低下型有显著增高。膀胱内压升高组NOs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结论:NOS参与膀胱功能的调节和神经原性膀胱的病生理变化。
作者:邵震宇;陈雨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l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应用PCR-DdeⅠ酶切法检测35例并发DN及82例无DN的2型糖尿病(DM)患者ATlR基因型。结果:并发DN组突变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无DN组(Fisher exact P<0.05,OR=3.202),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亦高(Fisher exact P<0.05,OR=3.25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DN发生危险因素病程、果糖胺、收缩压进入方程。结论:ATl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相关性,携带突变等位基因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发生DN的易感性。
作者:张丽;王德全;王洁贞;马玉燕;许玲;唐宽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化疗药物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往往造成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指标的下降,对疾病的康复产生消极影响。我们在化疗的同时加电针疗法,对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芳;孟宪芬;逯军;郑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考察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探讨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关系。方法:UAP组55例,稳定心绞痛(SAP)组32例,均服用阿斯匹林75mg/d,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活化血小板的膜蛋白CD63、CD62P、TsP的表达率。观察行冠脉造影术42例UAP患者,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血小板膜蛋白表达率的差异。结果:UAP组中3种膜蛋白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双支组和3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结论:UAP患者存在高度的血小板活化状态,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的UAP患者仍有较高的血小板活化状态。
作者:朱建健;高海青;张志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淋病治疗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可能与并发感染有关,为此我们对426例男性淋病后泌尿生殖系再感染患者的尿道及前列腺液进行了病原微生物研究。
作者:宋静;贾继辉;王晓燕;张志强;吕红霞;张利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与非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酶学变化与梗死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观察老年组与非老年组AMI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丙酮酸激酶(P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时间变化,计算其心肌梗死量。结果:其中老年组56例AMI分别为(44.2±19.2)CK-g,(40.2±18.6)CK-MB-g,(38.2±18.5)PK-g,(46.1±21.4)COT-g,(49.5±23.4)LDH-g,(44.8±20.4)HBDH-g;非老年组69例AMI分别为(34.8±17.1)CK-g,(32.9±15.7)CKMB-g,(30.5±15.8)PK-g,(38.4±17.4)GOT-g,(40.9±20.7)LDH-g,(36.5±18.8)HBDH-g,老年组心肌梗死范围较大,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定量判断AMI范围的大小,有助于早期判断其病情变化倾向、评价治疗措施及预后等。
作者:王祥才;杜文先;邢启崇;娄兹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真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缺乏安全有效治疗中耳真菌感染的滴耳剂,本实验选取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自制成0.3%及0.6%的氟康唑酒精滴耳制剂,观察对豚鼠有无耳蜗毒性。
作者:刘亦青;陈瑛;郭瑞臣;田晓东;玄永庆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