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滨;李红;吴士茜;刘洪淇
目的:观测人体精索静脉解剖,为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5具正常成人男尸两侧精索静脉,自睾丸向上追踪蔓状静脉至内环上方,观察静脉的走行及属支,并测量其直径。结果:腹股沟下段精索静脉属支较多,吻合支广泛,管径较细,至上段逐渐汇合为2~6支,直径亦有增粗,至内环上方5cm,汇合为2~4支,直径多小于3mm。结论:3mm作为精索静脉曲张诊断的形态学界限较合适。
作者:徐忠华;孟彦;郑宝钟;崔先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饥饿以及EGF对人肝癌细胞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血清饥饿、5ng/ml EGF和25ng/EGF对人肝癌细胞EGFR表达的影响。结果:撤血清培养组、5ng/mlEGF和25ng/ml EGF刺激组人肝癌细胞EGFR的表达阳性细胞分别为(5.66±0.86)%、(10.67±1.26)%和(16.83±1.66)%,与正常对照组(1.81±0.75)%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EGF刺激组比血清饥饿组明显增高(P<0.01)、25ng/ml EGF组比5ng/ml EGF组增高(P<0.01)。结论:血清饥饿和EGF能明显增强人肝癌EGFR的表达,且EGF上调EGFR表达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作者:高艳景;袁孟彪;辛华;王茜;高选;邵洪莲;胡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脑电图(EEG)、心电图(ECG)监护下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电休克(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副反应。方法:符合CCMD-Ⅱ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60例,随机分为优势侧组和非优势侧组各30例,每例每周ECT 3次,共9次。于疗前、第5、第9次ECT以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于第1、5、9次ECT行EEG、ECG监护。结果:非优势侧TESS评分与EEG α波慢化程度突出,两组ECG改变类似,影响记忆环节不同。结论:非优势侧与优势侧ECT副反应稍有不同。
作者:何奇;刘炳伦;秦启亮;谭明刚;唐济生;陈彦方;韩云芳;孙启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喉气管狭窄和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有多种,1983年Tovi等[1]提出用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修复声门下及气管壁部分缺损,发现有血运的骨膜有良好的成骨能力。我们自1988年1月至1999年5月采用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治疗喉、气管狭窄16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雷大鹏;潘新良;许风雷;张立强;刘大昱;栾信庸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显微技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行保守性手术的效果。方法:对9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显微技术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其中23例妊娠段输卵管节段切除后行端对端输卵管吻合术,69例输卵管线形切开、妊娠物清除及成形术(27例)或开窗术(42例)。扫描电镜观察6例妊娠段输卵管粘膜的变化。结果:9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保留输卵管手术后,宫内妊娠83例(其中1例重复输卵管妊娠后再次妊娠已足月分娩),除1例仍在避孕外,宫内妊娠率为91.2%(83/91)。电镜下观察6例妊娠段输卵管有粘膜脱落或纤毛缺失现象。结论: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保守性显微手术治疗,其术后宫内妊娠率较高。建议输卵管线形切开手术后避孕1~2个月。
作者:王育华;刘薇;马开东;孙雪梅;赵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淋病治疗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可能与并发感染有关,为此我们对426例男性淋病后泌尿生殖系再感染患者的尿道及前列腺液进行了病原微生物研究。
作者:宋静;贾继辉;王晓燕;张志强;吕红霞;张利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基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刀豆凝集素(ConA)、荆豆凝集素(UEA)、麦胚凝集素(WGA)、花生凝集素(PNA)和麦胚凝集素(WGA)为分子探针作亲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与4种凝集素相对应的受体糖基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胚泡植入期间,ConA受体一直为弱阳性,变化不明显;UEA受体主要分布于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表面,随妊娠天数增加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PNA受体出现于孕5d,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着床前期,WGA受体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膜上,胚胎植入后,WGA受体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结论:在着床期子宫内膜各种细胞的凝集素受体糖基呈现规律性变化,提示子宫内膜糖基的变化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
作者:郝晶;高英茂;刘凯;张保华;邴鲁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肿瘤血管生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简称膀胱癌)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膀胱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微血管密度(MVD)、PCNA标记指数(PCNALI),分析其与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关系。结果:AI与PCNALI在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MVD在Gl、G3间和G2、G3间差异有显著性;PCNAU在膀胱癌不同分期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AI与MvD均在T1、T3间和T2、T3间有显著性差异。在复发的膀胱癌中三项指标均高于未复发者。结论:AI、MVD、PCNALI可作为评估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张东青;程继义;许纯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or cholecystectomy,MC)主要解决传统剖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术后恢复期长、术后长期切口疼痛、影响工作生活等问题。本院普外科自1993年5月至今共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庆东;李鲁传;宋科瑛;李占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引导普通电极导管(CSC)置入冠状静脉窦的可行性。方法:40例顺序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DE引导组(A组)和X线引导组(B组)放置CSC,比较置入效果。结果:A、B二组放置电极导管入冠状窦的成功率分别为95%和100%(P<0.05),放置时间分别为(6.8±5.7)min和(5.9±3.3)min(P<0.05),二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培论:2-DE引导较X线引导置放CSC有较大优越性。
作者:钟敬泉;张薇;黎莉;郑兆通;张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考察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探讨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关系。方法:UAP组55例,稳定心绞痛(SAP)组32例,均服用阿斯匹林75mg/d,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活化血小板的膜蛋白CD63、CD62P、TsP的表达率。观察行冠脉造影术42例UAP患者,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血小板膜蛋白表达率的差异。结果:UAP组中3种膜蛋白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双支组和3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结论:UAP患者存在高度的血小板活化状态,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的UAP患者仍有较高的血小板活化状态。
作者:朱建健;高海青;张志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宫颈不成熟可导致过期妊娠或产程延长。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促宫颈成熟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作者研制了一种新型一次性引产水囊,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张培海;姜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ET-1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微血管形成的关系,探讨ET-l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1例大肠腺癌及20例大肠腺瘤组织中ET-1表达、PCNA标记指数(PCNALI)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T-1表达与PCNALI以及MVD的关系。结果:ET-1主要分布于大肠腺癌细胞胞浆,ET-1阳性表达肿瘤组织基质中血管内皮细胞也有增强表达,而癌旁组织及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基质中血管内皮细胞仅有较弱表达。腺癌的ET-1表达率及强度显著高于腺瘤(P<0.001)。等级相关分析表明,ET-1表达与PCNALI及MVD均密切相关(P<0.001),PCNALI与MvD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ET-1可能通过促进大肠癌微血管形成来影响肿瘤恶性生长。
作者:栗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浓度变化及纳络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3例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EP含量。纳络酮治疗Ⅱ级以上肝性脑病20例,并与对照组20例比较,观察清醒时间、清醒率、病死率等。结果: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EP含量(76.53±24.1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4.31±15.24pg/ml)(t=2.41,P<0.02)和无脑病组(35.41±16.87pg/ml)(t=2.38,P<0.02)。无脑病组及肝性脑病Ⅰ级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1.32及1.89,P>0.05)。用纳络酮治疗后,治疗组清醒时间平均(15.56±13.84)h,对照组(32.27±19.31)h(t=2.7,P<0.01);治疗组3d清醒率85%,对照组55%,差异有显著性,(x2=4.28,P<0.05),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EP较正常人显著升高,其升高水平与脑功能障碍程度一致,提示β-EP在肝性脑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纳络酮治疗肝性脑病有促清醒作用。
作者:孔宪牛;马健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M)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本文重点分析高血压对DM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作者:陈诗鸿;毛蔚;陈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确定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胰腺期的适扫描时间窗。方法:对100例非胰腺病患者行胰腺螺旋CT增强扫描。70例行双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5~45s和65~85s;30例行单期扫描,扫描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5~65s。造影剂用量95~100ml,注射速度3ml/s,层厚3~5mm,pitch=1.0。统计并计算正常胰腺在注射造影剂后各个时间点(25~85s)的密度增强值,并绘出时间-密度曲线。结果:时间-密度曲线显示,胰腺的密度增强值在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3s达到峰值,胰腺密度增强值超过50Hu的时间区间为28~52s。结论:以3ml/s速度注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95~100ml时,对窗宽为20s的扫描时间窗而言,胰腺期的扫描延迟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30s。
作者:张晓明;李传福;马祥兴;王青;刘松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顺铂微晶口服后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情况。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顺铂灌胃后在小鼠血液及不同脏器组织中的铂含量。结果:顺铂在小鼠血液、肝、胃、肾组织中均有分布,胃组织中顺铂的吸收更为明显,肾组织中顺铂有明显的积蓄。结论:顺铂微晶口服可以在胃组织中维持较高药浓,对治疗胃癌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但其肾毒性不容忽视。
作者:刘丽娟;崔唏;金俊刚;王慧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l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应用PCR-DdeⅠ酶切法检测35例并发DN及82例无DN的2型糖尿病(DM)患者ATlR基因型。结果:并发DN组突变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无DN组(Fisher exact P<0.05,OR=3.202),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亦高(Fisher exact P<0.05,OR=3.25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DN发生危险因素病程、果糖胺、收缩压进入方程。结论:ATl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相关性,携带突变等位基因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发生DN的易感性。
作者:张丽;王德全;王洁贞;马玉燕;许玲;唐宽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47岁。因胸闷、气喘20余年入院。入院后给予生理盐水20mi加头孢哌酮1.0g静脉注射,每日2次,5%葡萄糖300mi加喘定0.5g静点,每日1次。用药第4d饮啤酒约600mi,40min后突感胸闷憋气严重,胸骨左缘四五肋间针剌样疼痛。查体:神志清,醉酒貌,大汗淋漓,呼吸较急促,24次/rmin,心率120次/min,血压12/8kPa,心电图未见异常。即给予氧气吸入,硝酸甘油0.5g舌下含化,5%VitC、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半小时后患者醉酒貌减轻,疼痛缓解,血压14.7/9.3kPa。
作者:于清欣;刘淑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资料与方法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82例,均首次手术误诊而未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术。男22例,女60例,年龄15~76岁。误诊原因:无快速病理条件,术前仅靠一般性检查诊断者64例;术前行细针穿刺未发现癌细胞,误诊为良性疾病者10例;术中快速病理示良性病变,术后蜡片病理证实为恶性者8例。
作者:吴清;张楠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