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2016年门急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处方分析

黄文华

关键词:门诊, 急诊,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查医院2016年1-12月门急诊开具的处方5000张,对处方进行点评,分析药物应用合理性.结果 50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985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7%(985/5000).大环内酯类使用率高占33.1%,其次是β-内酰胺类占16.8%.抗菌药物单一用药占80.1%(789/985),二联用药占19.9%(196/985),未发现三联用药.985张处方中合理处方904张(91.8%),不合理处方81张(8.2%).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无指征或指征不明确,联合用药不适宜,溶媒不适宜,用药频次不合理,临床诊断不全.结论 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应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加强临床医师、药师的协作,提高合格率,降低耐药性,以期达到更加合理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观察34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34例患者中胃癌控制率为60.0%,结肠癌控制率为66.7%,肺癌控制率为66.7%;血压升高率为29.4%,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9%,心肌缺血发生率为2.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2%.发生不良反应者年龄≥60岁占比、合并高血压者占比及合并心脏病者占比均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效果较好.但建议老年患者、伴有高血压患者慎用甲磺酸阿帕替尼,高血压伴有心脏基础疾病者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作者:薛寒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在经鼻全麻气管插管手术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在经鼻全麻气管插管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医院经鼻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拔管后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拔管后给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比较2组术后咽痛、声嘶、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的发生率、术后咽喉部黏膜反应评分及雾化前后血氧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术后咽痛、声嘶、呼吸困难及咳嗽咯痰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5 d咽喉部黏膜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雾化前PaO2、PaCO2、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后2组PaO2、PaCO2、SpO2指标均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全麻气管插管手术后给予患者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改善患者喉部不适症状,提高血氧指标,促进咽喉部黏膜屏障的修复.

    作者:谭雪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通腑下淤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晚期癌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通腑下淤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晚期癌性肠梗阻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晚期癌性肠梗阻患者4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腑下淤法汤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KPS评分、腹痛消失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5,P<0.05).治疗前2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腑下淤法治疗晚期癌性肠梗阻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

    作者:孙畋;刘可期;黄丽芳;林媛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复方丹参滴丸不同治疗方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不同治疗方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早期DN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1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缓解后立即停药,若复发则继续用药;试验组2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连续服用9个月.对比治疗前后3组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尿ACR、血清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1和试验组2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试验组2较试验组1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SCr、eGFR及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降低早期DN患者的尿ACR、血清CysC水平,且持续用药可降低复发风险.

    作者:王为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血浆BNP的影响

    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血浆BN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117,P<0.05).治疗前2组LVEDD、LVESD及LVEF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还能降低血浆BNP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付静;熊秋璨;王霞;钟灵;乔巧;余洁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440 ml)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440 ml),是一种即用型预混式多腔袋标准化肠外营养配方,广泛应用于不能或功能不全或被禁忌经口/肠道摄取营养的成人患者. 具有应用方便、营养全面、比例适当、污染机会少等优点[1]. 该药说明书中提示可出现肝功能酶一过性升高的情况,但比较罕见.本文通过对我院一例脂肪乳氨基酸( 17 )葡萄糖( 11%)注射液(1440 ml)可能致药物性肝损害( DILI)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 内容如下.

    作者:关丽叶;李晓明;史英钦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为提高临床检验结果准确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2018年采集的用于临床检验的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8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结果 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采血量不正确161例占33.47%;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凝固108例占22.45%;容器选择不当64例占13.31%;标本发生溶血56例占11.64%;检验单与血液检验标本患者不符44例占9.15%;延时送检24例占4.99%;采血部位不当16例占3.33%;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脂浊4例占0.83%;对患者交代不清楚4例占0.83%.结论 采血量不正确、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凝固、容器选择不当、标本发生溶血、检验单与血液检验标本患者不符、延时送检、采血部位不当、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脂浊、对患者交代不清楚等是引起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临床只有根据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并完善血液标本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够保证血液标本质量,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作者:方跃亭;洪清楚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为2型糖尿病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接受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卡波糖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变化情况、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率、停药率、口服降糖药率、胰岛素应用率.结果 治疗前2组血糖指标及胰岛素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糖指标及胰岛素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10.23±1.35)d短于对照组的(16.50±1.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834,P<0.05).观察组低血糖率、胰岛素应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停药率、口服降糖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改善患者血糖、胰岛素指标,预后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余爱华;余根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我院2014-2016年门诊手足口病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手足口病门诊的用药情况,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4-2016年手足口病门诊的处方,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手足口门诊处方中,使用多的是退热药、抗病毒药、消炎药、清热解毒药和免疫增强剂,给药途径以口服为主.结论 手足口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药物的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

    作者:刘育青;赵兴辉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间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早产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间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早产儿黄疸的效果.方法 将早产儿黄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蓝色照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前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0.05).研究组间断蓝光照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早产儿黄疸可提升临床效果,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蓝光照射时间与住院时间.

    作者:黄青;吴斌;朱然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快速流程管理对直肠癌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快速流程管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55例,采用数字奇偶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选择基础管理方案,观察组选择基础管理联合快速流程管理方案.比较2组直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短期康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低于对照组的4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00,P<0.05).观察组患者流质进食时间、第一次下床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直肠癌患者给予快速流程管理干预可减少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改善术后短期康复指标,有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终促进患者的病情好转.

    作者:杨艳婷;秦有;杨丽明;刘秋萍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我院2016年门急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处方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查医院2016年1-12月门急诊开具的处方5000张,对处方进行点评,分析药物应用合理性.结果 50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985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9.7%(985/5000).大环内酯类使用率高占33.1%,其次是β-内酰胺类占16.8%.抗菌药物单一用药占80.1%(789/985),二联用药占19.9%(196/985),未发现三联用药.985张处方中合理处方904张(91.8%),不合理处方81张(8.2%).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无指征或指征不明确,联合用药不适宜,溶媒不适宜,用药频次不合理,临床诊断不全.结论 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应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加强临床医师、药师的协作,提高合格率,降低耐药性,以期达到更加合理使用.

    作者:黄文华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40例,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VAS评分、MM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为(6.11±1.54)min短于对照组的(10.65±2.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68,P<0.05).麻醉前2组VAS评分及MM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MM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0,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麻醉效果较好,见效快,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许小妮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各指标差异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的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各指标差异.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HT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组2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亚组21例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组23例,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4组甲状腺的大小、血管内径、实质回声及血流分布.结果 研究组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组、甲状腺功能正常亚组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组的甲状腺侧叶厚径、侧叶宽径及峡部厚径均大于对照组,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组的侧叶宽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组、甲状腺功能正常亚组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组的RI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组的RI值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声像图对HT的临床分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HT的治疗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永荣;韩兴权;万登敏;雷劲松;谢刚;潘光华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在DSA引导下行输液港植入术的乳腺癌患者199例,分析DSA引导下植入输液港的效果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DSA引导下植入输液港成功率达100.0%,无致死性并发症.术中一次静脉穿刺成功182例(91.5%),误穿动脉13例(6.5%);导丝位置异常12例(6.0%)、导管位置异常3例(1.5%).术后中位带港时间166(42~530)d,其中导管异位2例,输液港底座表面皮肤穿刺点感染1例,3例均因并发症而取港;化疗结束后取港93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DSA引导下植入输液港全程可视,并发症少,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一种高安全性、舒适性的血管通路.

    作者:刘伟夫;余文昌;张孔志;陈示光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我院住院患者注射用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的用药情况,以提高我院各科室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含注射用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的医嘱1000份,从剂量、服用时间、超药典应用、合并用药情况等方面分析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注射液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用药总体较合理,但在1000份医嘱中,依旧存在不合理用药或不完成合理用药医嘱85份,不合理率为8.5%.其中在使用剂量、时间方面出现不合理的医嘱有20份,占总医嘱数量的2.0%;超药典使用45份,占总医嘱数量的4.5%;与其他药物合用20份,占总医嘱数量的2.0%.结论 我院注射用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总体虽用药合理,但依旧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患者病情与药物的使用规范,权衡利弊,合理应用,使药物在患者疾病的治疗上发挥大效用.

    作者:汤玲珺;钱元霞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阿帕替尼致高血压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阿帕替尼所致高血压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3月医院应用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肿瘤住院患者102例,分析阿帕替尼所致高血压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干预措施及转归.结果 102例患者出现高血压不良反应49例,发生率为48.0%(49/102).其中1级高血压18例(36.7%),2级高血压24例(49.0%),3级高血压7例(14.3%),1级、2级高血压发生率高于3级高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剂量850 mg/d、750 mg/d、500 mg/d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60.7%、56.2%和33.3%,3个剂量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2级高血压选用适宜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血压均控制良好,无需停药;3级高血压经抗高血压治疗后血压控制良好6例,减量继续用药;1例停用阿帕替尼.结论 阿帕替尼所致高血压大部分较轻,经对症降压处理可得到良好控制.

    作者:苏贻洲;金泰宇;吴红;杨辉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导乐陪伴分娩联合无创分娩镇痛及会阴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对产妇给予导乐陪伴分娩联合无创分娩镇痛及会阴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产妇102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干预方式,观察组选择导乐陪伴分娩联合无创分娩镇痛及会阴阻滞麻醉干预方式,比较2组产妇临床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妇顺产及胎儿窘迫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临床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分娩产妇选择导乐陪伴分娩联合无创分娩镇痛及会阴阻滞麻醉加以干预,可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顺产率及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从而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作者:陈冰滨;杨惠珍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药物治疗先兆流产的研究进展

    先兆流产是妇女妊娠期内的常见并发症,是指妊娠28周内,以腹痛、少量阴道流血、无妊娠物排出为主要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的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1].经过及时治疗和休息,以上症状可消失,妊娠有希望继续,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由于社会快速发展、竞争加剧,女性的生活压力也与日俱增,先兆流产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令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

    作者:张向阳;张湘婷 刊期: 2018年第34期

  • 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胃肠镜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行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麻醉方法,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方法.比较2组术中生命体征、不良反应、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中平均血氧饱和度、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低于对照组的2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较好,有助于优化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确保胃肠镜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崔晓 刊期: 2018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