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欣母沛不同部位注射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汤苏丽

关键词:欣母沛, 注射部位, 剖宫产, 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部位注射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0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欣母沛注射部位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54例.A组子宫体注射,B组臀部肌内注射,比较2组产妇术后2h、24h出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2h、24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2组产妇在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体及臀部肌内注射欣母沛均可起到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作用,但子宫体注射对消化道系统影响更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拔甲联合药物治疗甲真菌病4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拔甲联合药物治疗甲真菌病42例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脚趾甲板感染患者42例,真菌检查均阳性.采用手术拔甲与抗真菌药物口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2例患者经治疗全部治愈,真菌检查阴性.患者拔甲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ALT增高2例,胃肠道反应3例.患者均完成治疗.结论 拔甲联合药物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治疗时间,患者依从性高,值得在基层官兵训练战备任务紧张的环境情况下推广作用.

    作者:段小晏;刘凯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长期控制不佳老年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长期控制不佳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因子IL-8和IL-4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治疗后,2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糖皮质激素治疗长期控制不佳的老年哮喘患者,能够快速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莉莉;曹德静;谢晶晶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COPD缓解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COPD缓解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硫酸沙丁胺醇实施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COPD缓解期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肺功能指标.

    作者:周未来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宫颈LEEP术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妇科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或宫颈柱状上皮中重度外翻,临床诊断疑似宫颈癌前病变行宫颈LEEP的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LEEP术,对比观察2种诊断方法的病理结果.结果 宫颈LEEP术后病理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88.0%,其中宫颈LEEP术后病理诊断分期升级2例,下降4例.以病理为主的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宫颈LEEP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0%.结论 宫颈LEEP术可获得理想的宫颈组织病理标本,是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倪素珍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右美托咪定对妊娠高血压剖宫产患者心肌保护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妊娠高血压行剖宫产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方式分娩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心肌保护治疗,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心肌保护治疗,比较2组术前(T0)、麻醉诱导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 h时(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等水平差异,记录2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等.结果 T0时,2组HR、MABP数值及CK-MB、h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观察组HR数值低于对照组,MABP数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K-MB、h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妊娠高血压行剖宫产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更好保护患者的心肌功能,加速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文锡;梁进伟;李岩;刘炜烽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药物性急性肾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药物性急性肾衰竭发病原因、用药情况以及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药物性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用药情况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总结.结果 少尿型急性肾衰竭30例,非少尿型28例;其中抗生素所致26例,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10例,甘露醇所致8例,顺铂所致4例,辛伐他汀所致2例,造影剂所致2例,不明药物所致6例;患者经一系列对症治疗后,痊愈53例,转为慢性肾病5例.结论 药物性急性肾衰竭多由用药频率或用药剂量过大导致,为此临床用药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指标等具体情况而定,同时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患者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作者:陈学民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开展药学监护促进中风类中成药合理应用

    目的 分析药学监护措施的开展对中风类中成药合理应用的促进效果.方法 对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116例使用中成药的情况进行分析,将药学监护开展前的58例作为A组,药学监护开展后的58例作为B组.对比分析药学监护开展前后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数量,并从选用药物、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及药物配伍等4个方面对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注射剂中活血化瘀类、益气活血类处方使用次数低于A组,口服剂活血通络类处方使用次数高于A组(P<0.05或P<0.01);B组选用药物、给药剂量、给药方式等项目不合理用药情况均少于A组(P<0.05);B组住院总费用、西药费用及中药费与A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中成药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发生在选用药物、给药剂量、给药方式上,通过药学监护措施的开展可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意外事件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咏梅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对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预测作用

    目的 分析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参数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术后贲门失弛缓症(AC)症状改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POEM术前与术后AC患者的Eckardt评分问卷及HRM检查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HRM参数与POEM术后AC症状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4例AC患者的Eckardt总分及各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与AC分型无关.12例AC患者术后IRP及Ⅱ型AC患者远端食管体部收缩波幅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OEM术前IRP与术后Eckardt总分、体质量下降评分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IRP与POEM术后AC症状改善程度具有相关性.

    作者:谢忱;汤玉蓉;王美峰;姜柳琴;施瑞华;林琳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常规予以氧疗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记录治疗前后2组血气分析指标,检测心率(HR)、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统计2组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略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PaO2,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誉海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重型颅脑损伤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5例进行观察,根据科学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在入院后根据患者的意识与生命体征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入院后24 h内或开颅手术后进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比较2组预后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29.8%,高于对照组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19.3%,病死率为3.5%,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43.1%,病死率为15.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有创颅内压监测不但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病率与病死率,还可缩短治疗周期,值得在院内推广应用.

    作者:韦浩;廖久山;何祥中;张帆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病原菌的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病原菌实施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的临床特征,为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90例,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病原菌检验方法的选择,对照组(45例):选择尿检方式完成检验工作,未对患者给予药敏试验;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开展药敏试验,合理完成微生物检验工作,对2组病原菌检测情况以及疾病治疗情况展开对比.结果 同对照组病原菌检测情况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1或P<0.05),针对病原菌特征进行分析,主要为大肠埃希菌(97.78%),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95.56%);同对照组疾病治疗情况(总有效率为66.67%)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 临床针对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在进行病原菌检验期间,合理选择微生物检验方法,病原菌特征主要体现为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两方面,并且可以使得系列病原菌检出率显著提高,确定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治疗方法展开有效治疗,促进疗效提高以及早期康复.

    作者:游元飞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再出血率的比较

    目的 比较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再出血率.方法 选取医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共28例,比较行套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再出血率.食管静脉套扎治疗后进行6个月随访,期间未再进行任何内镜下治疗,对不同时间段(1、3、6个月)的再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 28例患者随访6个月,1个月内再出血率3.6%,3个月内再出血率10.7%,6个月内再出血率17.9%.结论 针对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再出血率的比较,距离首次套扎时间越长再出血率越高,第3个月进行复查胃镜比较适当.

    作者:黄丽静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咪达唑仑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儿均予地西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药物起效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与惊厥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2组患儿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地西泮联合咪达唑仑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效果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宇立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住院药房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的实践和体会

    目的 分析住院药房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的临床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 对比分析医院住院药房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前(2017年11~12月)、后(2018年1~2月)单剂量药袋工作时间以及配药质量合格率.结果 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需要1名配药药师,1名核对药师,单剂量药杯平均工作时间(6.61±0.29)s,短于人工配药(27.47±1.67)s,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工作效率高于人工配药效率(P<0.05).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组1个月内出现数量配置错误、品种配置错误、碎片、袋口未封等问题共188包,人工配药组1个月内出现上述问题共6355包,全自动分包机配药质量合格率(99.8%)高于人工配药组(94.0%).结论 住院药房应用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可有效提高药品调剂工作效率以及药品调剂准确率.

    作者:夏晓燕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肾功能指标[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尿素氮(BUN)]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精神状态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低于对照组的24.3%(P<0.05);治疗后,2组Hb、Scr、24 h UP、BUN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官智敏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以小儿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将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药物对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小儿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43例.对照组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右美托咪定组静注右美托咪定.观察2组相关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右美托咪定组谵妄评分、Aono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结论 为了实现对误吸、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的科学防范,提升小儿术后苏醒期的镇静程度,应将右美托咪定作为主要镇静药物.

    作者:王雅端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急诊输液患者120例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评价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升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及医院的救治效果[1-3]. 而随着抗生素药物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抗生素药物输液已经成为急诊治疗中的重要治疗方法. 但对急诊患者使用抗生素输液时,却较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5]. 现选取我院采用抗生素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急诊输液患者,分析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评价其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钟琳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早产胎膜早破危险因素与胎盘病理变化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胎盘病理变化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医院分娩的291例早产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0例早产无胎膜早破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早产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产妇的胎盘病理变化情况、妊娠结局.结果 经多元Logistics线性回归发现,流产史、妊娠期糖尿病、生殖道感染、宫颈机能不全、胎位异常是导致早产胎膜早破的主要危险因素.观察组的绒毛间质纤维化、绒毛膜羊膜炎、胎盘梗死、合体细胞结节增多、间质血管增多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剖宫产、产褥期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受到流产史、妊娠期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其胎盘病理变化以绒毛间质纤维化、绒毛膜羊膜炎等为主,易引发妊娠不良结局.

    作者:任春霞;张少玉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合理掌控剂量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作者:邱素红 刊期: 2018年第35期

  • 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软胶囊治疗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软胶囊治疗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呼吸科诊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匹多莫德治疗,观察组采用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软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包括CD3+、CD4+、CD8+、CD4+/CD8+水平检测)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64.0%(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软胶囊治疗能够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8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