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刘拥军
目的:通过对乳腺良恶性增生中Cyclin D1蛋白表达的观察,研究Cyclin D1在乳腺良恶性增生中的表达状况及其在早期乳腺癌和良恶性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乳腺增生症、乳腺良性肿瘤、早期乳腺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Cyclin D1蛋白在乳腺增生症中不表达;在乳腺良性肿瘤中表达率为7.5%;在乳腺恶性增生中表达阳性率为54.0%,其中早期乳腺癌为52.4%,浸润性导管癌为55.0%.Cyclin D1在早期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三者阳性率分别为52.4%,55.0%,53.3%.结论:Cyclin D1的蛋白表达在乳腺的良恶性增生之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可以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辅助诊断.
作者:高鹏;王美清;徐艳峰;李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研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ansesophageous echocardio-graphy,TEE)作为影像学引导射频导管消融术时大头电极导管到位的可行性,我们以5例健康杂种犬,应用HP-SONOS5500型电脑超声显像系统的经食道超声显像将大头电极导管置放到位.
作者:钟敬泉;张薇;张梅;王填;黎莉;张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脂质过氧化作用是游离或结合状态的不饱和脂肪酸受体内自由基作用而发生的有害的过氧化反应[1],主要产物是丙二醛(MDA).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家兔饲喂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硫酸钾铝后,测定体内MDA的水平,探讨铝对兔脂质过氧化的诱导作用.
作者:刘萍;崔唏;王淑娥;张彦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膜引导组织再生术(MGTR)与生物活性材料结合修复重建下颌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手术制备下颌骨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将膨体聚四氟乙烯膜(e-PTFE)与Bioglass结合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实验组(e-PTFE-Bioglass)与对照组(e-PTFE)在术后各时点2、4、8、12w新生骨形成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GTR与Bioglass结合修复重建下颌骨骨缺损,术后成骨早,术后12w似正常骨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王旭霞;魏奉才;张君;徐欣;单保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小儿脑梗死并不少见,现将经CT、MR证实的89例小儿脑梗死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0例中男46例,女29例,年龄5月~1岁16例,~3岁44例,~6岁10例,~9岁7例,~12岁3例.平均3.6岁.急性起病68例,慢性起病12例.有上感史26例,肠道感染史17例,余无明显前驱症状.
作者:王学禹;温兆春;孙文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大鼠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探讨移植物动脉硬化(CAA)形成过程中增生内、外膜平滑肌细胞IGF-1Rα表达情况,并观察表达程度与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的关系.方法:雄性健康纯系Wistar和SD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分为急性排斥(A组)、免疫耐受组和同系对照组.取腹腔移植胸主动脉标本进行Masson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内、外膜VSMC增生和纤维化程度以及IGF1Rα在增生外膜和内膜平滑肌细胞上的表达水平,IGF-1Rα与α-actin和PCNA表达程度的关系.结果:CAA发生后,α-actin阳性细胞出现在外膜,外膜增生和纤维化程度与IGF-1Rα和PCNA的表达程度一致,增生内膜表面有α-actin、IGF-1Rα和PCNA表达.术后A组外膜IGF-1Rα的表达程度逐渐增高(P<0.01).术后第8周IGF-1Rα的表达程度与α-actin和PCNA相当.结论:IGF-1Rα在CAA平滑肌细胞中高度表达,表达程度与血管尤其外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孙文宇;于仲芬;杨环晖;宋惠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21、P53、nm2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21、P53、nm2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58.3%、47.9%、41.7%.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级、分期及复发呈正相关.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分级呈正相关,与分期及复发呈负相关.77.1%膀胱癌有上述蛋白异常表达,其中47.9%膀胱癌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蛋白表达.结论: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海南;傅强;张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肺部密度和体积在普通CT双相扫描下的表现.方法:对30例COPD患者与50例健康成人,使用普通CT分别进行了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两个时相的扫描,在全肺选上、中、下三个区域,测量、计算肺部CT值和肺野体积值,把两组结果作比较.结果:COPD组在深吸气末的CT值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分别为(-901±34)HU和(-886±22)HU,但在深呼气末时则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870±36)HU和(-699±52)HU,呼、吸气之间的差值两组分别为(30±17)HU和(187±47)HU.在呼气CT像上,COPD组肺野体积仅减少17%,小于正常组(40%),提示COPD患者中大多数有气体贮留.结论:COPD患者较正常人有明显的气体贮留,可用普通CT对肺部作双相扫描进行诊断.
作者:刘雁飞;孙树群;陈同刚;杨明;潘纪戌;周诚;宗国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对母婴的影响.方法:观察妊娠糖尿病患者52例及健康孕妇60例,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GDM组中病理妊娠的发生率为53.8%,手术产率为69.2%,胎、婴儿疾病的发生率为6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23.3%和16.6%,并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结论: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陈丽;董明;赖宏;陈青;侯新国;牟忠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上皮癌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利用ELISA方法对卵巢上皮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乳腺癌与正常对照组同时进行CA125、CA19-9的检测.结果:卵巢癌CA125诊断灵敏度高,术前水平明显高于术后和其它各组.CA125与CA19-9联合检测使卵巢癌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论:CA125是卵巢上皮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特异性指标,CA125和CA19-9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卵巢上皮癌检出率.
作者:马道新;刘春生;秦雪梅;王文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锌缺乏对孕鼠发育及其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Witstar孕鼠随机分为缺锌组、对饲组和对照组,观察孕鼠在妊娠期间的体重变化,测定其组织器官中抗氧化酶活性及GSH和MDA含量.结果:缺锌组孕鼠体重未见增加,对饲组孕鼠体重增加幅度亦小于对照组;缺锌组孕鼠胎盘、肝脏、肾脏中CuZu-SOD、GSH-Px、CAT、CP活性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和对饲组,而GSH和MDA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锌缺乏可使孕鼠体内抗氧化能力减弱,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其生长发育障碍.
作者:赵长峰;姜会敏;谢军;韩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从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活性重组人肿瘤坏死α因子(rhTNF-α),并探索TNF-α与其它细胞因子临床治疗肝癌的合理配伍方案.方法:CaCl2法转化大肠杆菌JM109,温度诱导rhTNF-α收获菌体,裂解后,Western bbt检测表达产物的特异性,薄层分析rhTNF-α表达量,MTT-短程法测定rhTNF-α对L929杀伤作用.以表达的rhTNF-α作用于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荷瘤鼠(肝癌腹水瘤),验证其对肝癌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采用嵌套设计,MTT-短程法测定rhTNF-α与变异型IL-2对BEL7402的协同抑制作用.结果:Western blot证实pAW711转化JM109后筛得的重组菌表达产物特异性良好,薄层分析表明rhTNF-α表达量可达菌体蛋白的17.8%,MTT-短程法证实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并可在体外明显杀伤肝癌细胞,其杀瘤活性优于标准对照.体内实验证实rhTNF-α可使人肝癌腹水瘤荷瘤鼠生命延长率达31.5%.rhTNF-α与变异型IL-2具有协同抑癌作用,其协同作用具有特殊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在大肠杆菌中可获得高活性rhTNF-α,rhTNF-α在体内外均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变异型IL-2对此有协同作用.
作者:曹英林;马春红;宋静;张利宁;孙汶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研究表明,端粒酶与细胞的分裂增殖有密切关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2].本研究通过使用PCR-ELISA技术对胃镜胃粘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探讨端粒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临床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
作者:汪素文;袁孟彪;张伯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多项研究显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人格完善、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1,2],其中人格完善是核心.因此,了解人格状况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前提.近十年来对当代大学生人格趋势的系列研究较少[3].为此,我们对不同专业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人格测试,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芳;张红静;芦宗玉;江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E-cadherin(E-c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胃癌及胃良性病变中E-cad、VEGF表达.结果:胃癌E-cad阳性率10%,低于胃良性病变100%(P<0.001);溃疡型胃癌E-cad阳性率为3.28%,肿块型胃癌为33.33%(P<0.05);淋巴结转移组E-cad阳性率为3.45%,淋巴结阴性组为27.27%(P<0.025);浸润粘膜层组E-cad阳性率为71.43%与浸润肌层组(3.45%)和浸润浆膜层组(4.55%)差别具有统计意义(P<0.001);pTNM分期Ⅰ+Ⅱ期阳性率为21.88%,Ⅲ+Ⅳ期为2.08%(P<0.05);E-cad表达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与否无关.VEGF阳性率胃癌组为75.00%,胃良性病变组为10%(P<0.001);浸润不超过粘膜下层组为42.86%,浸润肌层组为51.72%,浸润浆膜层组为95.45%(P<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为82.76%,无淋巴结转移组为54.56%(P<0.05);伴有远处转移组为100%,不伴有远处转移组为71.10%(P<0.05);pTNM分期I+Ⅱ期为53.13%,Ⅲ+Ⅳ期为89.56%(P<0.001);溃疡型组为81.97%,浸润型组为40.00%(P<0.05).E-cad(-)与VEGF(+)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E-cad(-)/VEGF(+)联合表达率胃癌组为72.5%,胃良性病变组为0(P<0.001).结论:胃癌中存在E-cad下调与VEGF上调且二者具有相关性,E-cad、VEGF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二者联合测定有利于判断病期及预后.
作者:王天宝;高鹏;曲延刚;陈咸增;李兆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及不同全麻诱导药物对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腹部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组(1组),硫喷妥钠诱导全麻组(2组),异丙酚加咪唑安定诱导全麻组(3组),每组又随机分为A、B两组.于麻醉诱导前及诱导后15~20min(A组为手术切皮前,B组为切皮5~10min),查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T/K.结果:1组TXB2诱导前后及切皮前后无差异;2组切皮后血浆TXB2浓度较诱导前及切皮前均显著升高(P<0.05);3组TXB2诱导后较诱导前及切皮后均显著降低(P<0.05);切皮后3B组TXB2较2B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浆TXB2浓度在手术应激中明显升高,硬膜外麻醉对其有一定抑制作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可以明显降低TXB2浓度.
作者:刘慧贞;李刚;许永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优点.方法:施行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22例与传统开放手术28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8.41±15.07(10~80)]min和[68.08±27.42(30~120)]min(P<0.001),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41±1.08(1~5)]d和[8.82±2.18(5~16)]d(P<0.001).结论: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局部美观等优点,尤适于常规手术后复发、有腹股沟手术史、肥胖及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
作者:徐忠华;胡三元;崔先泉;周尊林;刘照旭;玄绪军;田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探索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的变化趋势,对我科脑血管病住院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1 资料和方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1991~1999年脑血管病(CVD)住院患者共3017人.按照时间顺序,对每一年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CVD种类、发病因素、影象学检查等资料进行登记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变化趋势.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较真实地反应了CVD的变化趋势.
作者:韩恩吉;陈瑞冬;董衍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43例(46只眼)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前眼压4.57~14.53kPa,平均(8.41±2.12)kPa.10~80岁,平均53.4岁.术前视力:30只眼为无光感,另16只眼为光感~0.04.激光参数:功率1.5~2.0W,时间2s,在360°范围击射20~49点,术后追踪随访,记录症状、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性眼痛反应轻,持续2~3h.术后第1天眼压降低26%~80%,平均52%,术后14~30d达低值,14d以后有70%以上的眼压在0.67~2.80kPa.有6只眼因术后眼压仍高于5.33kPa需重复治疗,其中5只眼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眼痛缓解率为100%.并发症主要有虹膜睫状体炎和前房积血.结论: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降眼压效果快,眼压控制率和眼痛缓解率高,可作为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尚存一定视功能的患者应慎用.
作者:乔智;李维宁;李淑卿;胡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对老年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实施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47眼)老年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60~76岁),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Ⅰ级核5只眼,Ⅱ级核17只眼,Ⅲ级核25只眼.平均眼轴长度27.4mm(26.12~29.4mm),平均人工晶体屈光度(8.47±3.75)D(+2~+15D).结果:术后30d裸眼及矫正视力≥0.3者42只眼(89.4%),并发后囊破裂2只眼(4.3%),轻度角膜水肿11只眼(23.4%).结论: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适合老年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
作者:许孝义;毛蔚;崔冬梅;李运;肖瑛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