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禹;温兆春;孙文秀
为了掌握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我院收治的458例GBS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洪玲;张为;李义召;徐龙宪;支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研究表明,端粒酶与细胞的分裂增殖有密切关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2].本研究通过使用PCR-ELISA技术对胃镜胃粘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探讨端粒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临床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
作者:汪素文;袁孟彪;张伯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现象.方法:应用酸提法从胎儿大脑白质中提取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经Sephdex-G150柱层析纯化和SDS-PAGE圆盘电泳分析,以纯化的MBP为抗原,用EUSA法测了44例GBS患者、38例其他神经疾病(OND)患者和33例正常人.结果:经酸提后的碱蛋白,共有3个洗脱峰;SDS-PAGE证实第三峰中含1.7kD和2.1kD两条区带;GSF-MBP-EgG检测,GBS组阳性率为38.6%(17/44),OND组阳性率为34%(13/38),对照组阳性率为9%(3/33).结论:MBP作为髓鞘的主要蛋白在GBS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海南;孟明慧;吴围屏;宋长征;庞海燕;李宝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蚕蛹油多烯脂肪酸对大鼠体内脂质代谢及多烯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方法:用高脂膳食喂养大鼠建立高脂模型,观察蚕蛹油(富含α-亚麻酸)对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TC、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肝脏中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蚕蛹油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TC及MDA含量,升高HDL-C/TC比值,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并增加大鼠体内EPA和DHA合成.结论:蚕蛹油可增加大鼠体内EPA和DHA的生成,并具有调整血脂、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丁华;张岫美;魏欣冰;祝清芬;邓树海;吴葆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43例(46只眼)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前眼压4.57~14.53kPa,平均(8.41±2.12)kPa.10~80岁,平均53.4岁.术前视力:30只眼为无光感,另16只眼为光感~0.04.激光参数:功率1.5~2.0W,时间2s,在360°范围击射20~49点,术后追踪随访,记录症状、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性眼痛反应轻,持续2~3h.术后第1天眼压降低26%~80%,平均52%,术后14~30d达低值,14d以后有70%以上的眼压在0.67~2.80kPa.有6只眼因术后眼压仍高于5.33kPa需重复治疗,其中5只眼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眼痛缓解率为100%.并发症主要有虹膜睫状体炎和前房积血.结论: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降眼压效果快,眼压控制率和眼痛缓解率高,可作为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尚存一定视功能的患者应慎用.
作者:乔智;李维宁;李淑卿;胡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HL-60细胞分化与凋亡的初步关系,指导白血病的联合化疗.方法:NBT还原试验检测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c-myc蛋白的表达,观察分别经ATRA、TPA诱导分化的HL-60细胞对VP-16的凋亡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ATRA、TPA分化的HL-60细胞bcl-2、c-myc蛋白表达都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TPA下调c-myc蛋白的幅度大(76%);对VP-16的诱导反应,经TPA分化的HL-60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0.05),而经ATRA分化的细胞凋亡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L-60细胞对VP-16的凋亡诱导反应与bcl-2、c-myc蛋白的下调表达程度有关;分化诱导剂ATRA与低剂量的VP-16联合应用可望改善AML的化疗效果,并且以后者先用效果更好.
作者:何维敬;毕正;马现君;张莲英;李登欣;张建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研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ansesophageous echocardio-graphy,TEE)作为影像学引导射频导管消融术时大头电极导管到位的可行性,我们以5例健康杂种犬,应用HP-SONOS5500型电脑超声显像系统的经食道超声显像将大头电极导管置放到位.
作者:钟敬泉;张薇;张梅;王填;黎莉;张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醋氯芬酸(Aceclofenac)是一种新的非甾体抗炎药,化学名[邻(2,6-二氯苯胺)苯]乙酰乙酸,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术后镇痛等,本文报告我们建立的人血浆中醋氯芬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1].
作者:刘岩;刘拥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癌端粒酶活性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用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4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I)和S期细胞比率(SPF).结果:肿瘤端粒酶阳性率为87.5%,癌旁组织阳性率为5.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胃癌端粒酶活性与年龄、性别和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胃癌端粒酶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PI和SPF明显升高.结论:胃癌端粒酶活性是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作者:吕仁荣;寿楠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探索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的变化趋势,对我科脑血管病住院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1 资料和方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1991~1999年脑血管病(CVD)住院患者共3017人.按照时间顺序,对每一年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CVD种类、发病因素、影象学检查等资料进行登记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变化趋势.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较真实地反应了CVD的变化趋势.
作者:韩恩吉;陈瑞冬;董衍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E-cadherin(E-c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胃癌及胃良性病变中E-cad、VEGF表达.结果:胃癌E-cad阳性率10%,低于胃良性病变100%(P<0.001);溃疡型胃癌E-cad阳性率为3.28%,肿块型胃癌为33.33%(P<0.05);淋巴结转移组E-cad阳性率为3.45%,淋巴结阴性组为27.27%(P<0.025);浸润粘膜层组E-cad阳性率为71.43%与浸润肌层组(3.45%)和浸润浆膜层组(4.55%)差别具有统计意义(P<0.001);pTNM分期Ⅰ+Ⅱ期阳性率为21.88%,Ⅲ+Ⅳ期为2.08%(P<0.05);E-cad表达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与否无关.VEGF阳性率胃癌组为75.00%,胃良性病变组为10%(P<0.001);浸润不超过粘膜下层组为42.86%,浸润肌层组为51.72%,浸润浆膜层组为95.45%(P<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为82.76%,无淋巴结转移组为54.56%(P<0.05);伴有远处转移组为100%,不伴有远处转移组为71.10%(P<0.05);pTNM分期I+Ⅱ期为53.13%,Ⅲ+Ⅳ期为89.56%(P<0.001);溃疡型组为81.97%,浸润型组为40.00%(P<0.05).E-cad(-)与VEGF(+)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E-cad(-)/VEGF(+)联合表达率胃癌组为72.5%,胃良性病变组为0(P<0.001).结论:胃癌中存在E-cad下调与VEGF上调且二者具有相关性,E-cad、VEGF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二者联合测定有利于判断病期及预后.
作者:王天宝;高鹏;曲延刚;陈咸增;李兆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锌缺乏对孕鼠发育及其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Witstar孕鼠随机分为缺锌组、对饲组和对照组,观察孕鼠在妊娠期间的体重变化,测定其组织器官中抗氧化酶活性及GSH和MDA含量.结果:缺锌组孕鼠体重未见增加,对饲组孕鼠体重增加幅度亦小于对照组;缺锌组孕鼠胎盘、肝脏、肾脏中CuZu-SOD、GSH-Px、CAT、CP活性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和对饲组,而GSH和MDA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锌缺乏可使孕鼠体内抗氧化能力减弱,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其生长发育障碍.
作者:赵长峰;姜会敏;谢军;韩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用进口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外伤骨折、脱位及颈椎病患者1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鲁博;周东生;张佐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体外表达抑癌蛋白P16,为研究P16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①利用定向克隆的方法将P16全基因序列插入转移载体pSX-IVVI+X3的EcoRI、Sall位点上,经氨苄青霉素平板初筛、菌落原位杂交、PCR扩增酶切电泳鉴定后,分离含P16的重组转移载体一pSXIVVI+X3.16;②用昆虫杆状病毒TnNPV-SVI-G感染sf9细胞扩增病毒,用PEG法沉淀病毒、酚/氟仿抽提纯化病毒DNA;③CaCl2沉淀法使重组转移载体一pSXIVVI+X3-16和病毒TnNPV-SVI-G DNA共转染sf9细胞.通过多角体观察和PCR法鉴定重组病毒;④经空斑纯化法纯化重组病毒,重组病毒感染草地夜蛾细胞(sf9)使P16大量表达,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所表达的P16蛋白.结果:①筛选出两株含P16全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pSXIVVI+X3-16;②构建了含P16全基因序列的重组杆状病毒TnNPV-p16;③SDS-PAGE电泳显示重组病毒TnNPV-P16感染sf9细胞的培养上清及胞体裂解物和阳性对照Hela细胞裂解物在16kD左右均有蛋白条带,而阴性对照TnNPV-SVI-G感染的sf9细胞培养上清中无此蛋白条带,经免疫印迹染色证实此蛋白为抑癌蛋白P16.结论:利用我国自己构建的昆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了表达P16蛋白,分子量大小及特异性与国外报道相同.
作者:张利宁;孙汶生;朱长军;马春红;曹英林;宋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超细纤维支气管镜(UTBF)观察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异常患者的外周小气道,了解UTBF直视下小气道病变与MEFV的关系.方法:根据MEFV测定结果将21例患者分为小气道功能正常组(A组)和异常组(N组),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和UTBF观察其大、小气道的病变.依病变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两组大气道病变总分相近,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小气道病变总分分别为9.6±1.8和5.5±1.6,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将MEFV中50%肺容量时大呼气流速(V5o)、25%肺容量时大呼气流速(V25)与小气道病变UTBF直视评分作相关性分析,r值分别为-0.6843和-0.6472(P<0.05).结论:UTBF所见小气道病变以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炎症性改变为主,小气道炎症是MEFV异常的主要病理基础;MEFV较好地反映了小气道病变的情况,是临床判断小气道病变的可靠指标.
作者:吴大玮;薛玉文;李玉;刘宝义;王玲;许仁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采用大剂量、短疗程、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MS)4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MS 70例分为MPPT组40例,男18例,女22例,21~50岁,平均34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2年9个月.其中急性发作26例,缓解复发12例,缓慢进展2例.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20~45岁,平均32.5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年3个月.
作者:郭沂涟;李义召;许继平;毕建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小儿单纯性肥胖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及其与血循环PAI-1水平变化的关系,探讨儿童期肥胖对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和有无与之相关的遗传倾向.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05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81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PAI-1含量,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PAI-1基因4G/5G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肥胖儿童血循环PAI-1水平的变化.结果:肥胖儿童血浆PAI-1含量显著升高(t=5.084,P<0.01),PAI-1 4G/4G、4G/5G、5G/5G基因型频率无明显变化(X2=1.708,P>0.05),4G/4G基因型肥胖儿童血浆PAI-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者(t分别为2.117和2.612,P均<0.05).结论:肥胖儿童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与PAI-1基因4G/5G多态性无明显相关,但4G/4G基因型肥胖儿童更易致纤溶活性降低.
作者:毛霞;马沛然;吕晓霞;牛峰海;寻文龙;汪翼;韩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脂质过氧化作用是游离或结合状态的不饱和脂肪酸受体内自由基作用而发生的有害的过氧化反应[1],主要产物是丙二醛(MDA).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家兔饲喂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硫酸钾铝后,测定体内MDA的水平,探讨铝对兔脂质过氧化的诱导作用.
作者:刘萍;崔唏;王淑娥;张彦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大鼠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探讨移植物动脉硬化(CAA)形成过程中增生内、外膜平滑肌细胞IGF-1Rα表达情况,并观察表达程度与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的关系.方法:雄性健康纯系Wistar和SD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分为急性排斥(A组)、免疫耐受组和同系对照组.取腹腔移植胸主动脉标本进行Masson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内、外膜VSMC增生和纤维化程度以及IGF1Rα在增生外膜和内膜平滑肌细胞上的表达水平,IGF-1Rα与α-actin和PCNA表达程度的关系.结果:CAA发生后,α-actin阳性细胞出现在外膜,外膜增生和纤维化程度与IGF-1Rα和PCNA的表达程度一致,增生内膜表面有α-actin、IGF-1Rα和PCNA表达.术后A组外膜IGF-1Rα的表达程度逐渐增高(P<0.01).术后第8周IGF-1Rα的表达程度与α-actin和PCNA相当.结论:IGF-1Rα在CAA平滑肌细胞中高度表达,表达程度与血管尤其外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孙文宇;于仲芬;杨环晖;宋惠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肺部密度和体积在普通CT双相扫描下的表现.方法:对30例COPD患者与50例健康成人,使用普通CT分别进行了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两个时相的扫描,在全肺选上、中、下三个区域,测量、计算肺部CT值和肺野体积值,把两组结果作比较.结果:COPD组在深吸气末的CT值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分别为(-901±34)HU和(-886±22)HU,但在深呼气末时则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870±36)HU和(-699±52)HU,呼、吸气之间的差值两组分别为(30±17)HU和(187±47)HU.在呼气CT像上,COPD组肺野体积仅减少17%,小于正常组(40%),提示COPD患者中大多数有气体贮留.结论:COPD患者较正常人有明显的气体贮留,可用普通CT对肺部作双相扫描进行诊断.
作者:刘雁飞;孙树群;陈同刚;杨明;潘纪戌;周诚;宗国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