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丽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异常出汗为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超过50%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排汗障碍[1]. 基于此,为提高治疗效果,笔者从中医角度出发,分析糖尿病汗证的中医证治,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作者:周啟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风险管理在急性乳腺炎预防及早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观察组采用护理、预防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92.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风险管理在急性乳腺炎预防及早期护理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遏制急性乳腺炎的发生发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以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VAS评分情况、遵医行为及患者满意度反馈结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均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卢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介入治疗,比较2组手术各项指标、新生儿窒息率、子宫切除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结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实施介入治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子宫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3例(64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34眼)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B组21例(30眼)实施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术后佳矫正视力(0.25±0.19)LogMAR,优于B组的(0.43±0.15)LogMAR;房角粘连度数(51.34±28.78)°,低于B组的(90.45±27.36)°(P<0.05);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B组的16.67%(P<0.05).2组术后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防止房角粘连、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方面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
作者:周凌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急诊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择期介入治疗.观察2组不同时间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结束后1周及6个月,急诊介入治疗LVEF指标明显高于择期介入治疗方法(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治疗相对于择期介入治疗更具优势,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保证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符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联合奥硝唑、阿莫西林的含铋剂四联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p)补救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既往胃镜检查后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法检测Hp阳性或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阳性,且第一次接受Hp根除治疗失败患者52例,予以患者奥硝唑0.5 g、阿莫西林1.0 g、枸橼酸铋钾220 mg、雷贝拉唑20 mg口服,每天2次,连用10 d,并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了解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结果 完成治疗并随访成功49例,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的根除率为80.77%(42/52),按完成治疗(PP)分析,根除率为85.71%(42/4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初次根除Hp失败的患者,含奥硝唑、阿莫西林的四联方案补救治疗方案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较高,推荐作为补救治疗的新方案.
作者:曲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麻醉苏醒干预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84例实施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麻醉苏醒干预.观察2组患者血压、心率基础值变化情况,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2组血压、心率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血压、心率值2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9.5%,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结论 在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麻醉苏醒干预,能有效改善血压、心率水平,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章绵华;张仁辉;徐海容;朱述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四肢骨折是临床骨科的一种常见病症,如治疗不及时或无效,将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症均实施内固定术处理,然由于部分患者术后易出现内固定断裂等现象,致使终效果不理想[1]. 因此,临床需加强该现象发生原因的探究力度,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对策.
作者:徐文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损害.方法 随机选取同期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和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肺结核患者各50例,分别设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相同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损害时间、恢复时间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66.00%,高于对照组的22.00%(P<0.01);抗结核治疗后ALT、AST及TBIL肝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时间为(34.1±7.3)d,早于对照组的(48.2±10.2)d(P<0.01);肝功能恢复时间为(24.5±5.5)d,晚于对照组的(13.4±3.0)d(P<0.01).结论 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影响较严重,须密切观察并监测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作者:粟仲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样性护理方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多样性护理方式,运用生活质量指数(QOL)评估2组患者生活质量,并统计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QOL评分为(8.39±1.87)分,高于对照组的(5.58±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多样性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惠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埋线重睑术修复不对称双睑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不对称双睑皮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埋线重睑术,26例)和对照组(常规整形修复术,2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埋线重睑术修复不对称双睑皮整形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高的手术安全性.
作者:姜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并发脑出血(HCH)应用甘露醇治疗过程中,纤维蛋白原(FIB)、B型钠尿肽(BNP)的检测对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及同期进行健康查体的老年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HCH患者入院后接受甘露醇治疗,然后评价治疗结果及FIB、BNP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BNP、FIB和NHISS评分水平逐渐下降,并趋于接近对照组;观察组血清BNP与FIB水平及相关指标准确率均在80.0%以上.结论 老年HCH患者应用甘露醇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改善脑血肿状况,减轻患者的身体疼痛,FIB、BNP的检测,对身体恢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林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及胰岛素含量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惠东县人民医院为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惠东县内较早开展药品不良反应( ADR)监测工作的医院之一. 2014年我院通过远程计算机信息网络向广东省ADR监测中心提交了ADR报告176例. 我们对ADR发生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作者:高伟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足细胞病是肾脏中肾小球内的足细胞出现异常的一种疾病. 肾小球内包括三种固有细胞,即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足细胞,不同病因可导致不同固有细胞的损伤,临床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 足细胞是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外侧的脏层上皮细胞,因其胞浆在基底膜表面形成伪足样突起而得名. 足细胞损伤后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主要是由于足突间裂孔膜是肾小球滤过的后一道屏障,故足细胞损伤将会导致蛋白尿.
作者:于言铭;张燕;邱世磊;李文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儿童成长发育中儿童保健护理的影响.方法 对医院接收的80例健康保健儿童进行护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健,观察组采用儿童护理保健,对儿童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评价其保健效果,观察2组儿童在保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身高增长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少于对照组的12.5%(P<0.01).结论 在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儿童保健护理的影响较为积极,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而值得临床进行借鉴使用.
作者:贺雅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2种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的成本—效果,为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医院就诊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A组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药物治疗,B组采用美罗培南/替考拉宁抗菌药物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d,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抗菌效果进行判定,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成本—效果比值(C/E).结果 治疗5d后,A组患者病原菌清除成功率为87.80%,明显高于B组的65.85%(P<0.01).A组患者C/E为7.49,明显低于B组的11.9(P<0.01).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具有较低的成本—效果比,可供本院医师在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选择抗菌药物参考.
作者:张成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药物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1);2组治疗后ADL与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7%、6.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