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啟萍
临床思维能力是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对具体的临床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做出科学的判断能力,是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高低的标准[1]. 临床护理工作中,调查资料显示:60%~70%轮班护士为低年资护士,存在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低等现象. 为此,我科利用晨交接班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高脂血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各65例,阿托伐他汀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2组血脂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阿托伐他汀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者均有较好的降脂作用,相比之下,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优于辛伐他汀.
作者:段丽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临床上应用康复新液联合兰索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医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进行症状分级和胃镜检查.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分级与胃镜检查组织学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康复新液联合兰索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开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治疗,用药方式:A组鼻喷治疗,B组口吸治疗,C组鼻喷+口吸治疗,比较3组患者血清总IgE、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鼻炎评分、哮喘评分及咳嗽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总IgE、IL-5、ECP水平,以及鼻炎评分、哮喘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短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喷、口吸及鼻喷+口吸三种方法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均能取得显著效果,但鼻喷+口吸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显著缩短咳嗽消失时间.
作者:尹静波;单俊平;韩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调查某地区基层医院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某地区基层医院处方300份,进行点评,记录患者的年龄、诊断、抗菌药物的处方、含激素的处方、含中药注射剂的处方以及静脉输液的处方.结果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激素、静脉输液在某地区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包括在儿童患者中也普遍使用.结论 某地区基层医院存在抗菌药物、激素、静脉输液类滥用情况,应加大基层医院药物的监管力度,降低抗菌药物、激素、静脉输液的滥用,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沈素芳;曹家驹;沈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OGIB患者117例,按照介入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72例)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对照组(45例)行药物灌注治疗.记录DSA诊断阳性率;比较2种介入方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117例患者中,DSA检查显示,直接征象54例,间接征象47例,诊断阳性率为86.3%(101/11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3.9%,对照组为13.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15.6%(P<0.05).结论 DSA检查应用于OGIB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介入治疗采用栓塞术更能迅速止血,降低复发率,疗效切实,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吴勘华;孙荣跃;宋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药物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1);2组治疗后ADL与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7%、6.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异常出汗为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超过50%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排汗障碍[1]. 基于此,为提高治疗效果,笔者从中医角度出发,分析糖尿病汗证的中医证治,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作者:周啟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在CT静脉增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需行CT静脉检查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进行CT静脉增强检测,观察与评价患者身体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120例患者中全身耐受性为佳者112例,大部分患者对该药剂有良好的耐受性;在安全评价上,所有患者均呈轻度反应,持续时间较为短暂,且在后期复查时自行消失.结论 在CT静脉增强中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重度不良反应,适用于CT静脉增强检查环节中.
作者:樊勤莲;喻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疾病持续增加,是儿童第三大常见病,是所有年龄人群排名第5位的慢性病[1]. 过敏性疾病多呈慢性疾病过程,常婴儿期起病,可持续终生,对患者本人和家庭生活质量影响大,同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为有效干预过敏的发生,我院今年经过国家妇幼中心相关专业培训后,及时开设了婴幼儿过敏预防门诊,一方面寻找本区域过敏高风险因素,一方面对过敏中高风险婴儿早期采取防范措施,以期达到对过敏的早期预防和干预.
作者:赵芳;刘鑫;郑岚;李倩;李聪捷;陈丽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四肢骨折是临床骨科的一种常见病症,如治疗不及时或无效,将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针对该病症均实施内固定术处理,然由于部分患者术后易出现内固定断裂等现象,致使终效果不理想[1]. 因此,临床需加强该现象发生原因的探究力度,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对策.
作者:徐文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麻醉苏醒干预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84例实施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麻醉苏醒干预.观察2组患者血压、心率基础值变化情况,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2组血压、心率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血压、心率值2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9.5%,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结论 在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实施麻醉苏醒干预,能有效改善血压、心率水平,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章绵华;张仁辉;徐海容;朱述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12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80%,高于对照组的88.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9.67%,低于对照组的31.66%(P<0.05).结论 应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发生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就诊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外科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下降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使用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可显著降低患者体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含量,预示着对炎症状况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此方法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HPLC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采用蛋白沉淀法对血样进行预处理后,进样检测人血浆中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色谱条件:Gemini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40:6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5 nm,柱温为30℃.结果 伏立康唑在0.227~13.54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伏立康唑的绝对回收率为102.8%~113.6%,相对回收率为106.3%~111.4%,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样本2℃~8℃保存的稳定性RSD均在3.00%以内.结论 HPLC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伏立康唑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伏立康唑浓度个体间差异大,可预测性差,需对ICU和血液科严重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监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
作者:陈璐;涂碎萍;张丽娟;杨勇;闫峻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造影剂结合低管电压在肾癌CT增强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6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造影剂量(1.5 ml/kg)和常规管电压(120 kv),观察组采用低剂量造影剂(1.0 ml/kg)和低管电压(90 kv).分别采集所有患者皮质期(CMP)和髓质期(NP)图像,比较2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肾脏实质和肿瘤组织的感兴趣区(ROI)的CT值差异.结果 2组CMP和NP图像肾脏肿瘤和肾脏皮质的CT值及CNR、SNR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CMP和NP图像上的辐射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造影剂结合低管电压增强CT诊断肾癌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显示,对人体伤害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胜利;方飞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5年7月医院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症状评分及胃电频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症状评分及胃电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症状评分及胃电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恋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惠东县人民医院为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惠东县内较早开展药品不良反应( ADR)监测工作的医院之一. 2014年我院通过远程计算机信息网络向广东省ADR监测中心提交了ADR报告176例. 我们对ADR发生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作者:高伟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选取100例在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产房助产士进行全程陪护.观察2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2 h内出血率和产后2~6 h出血率分别为4.00%和20.00%,均低于对照组的18.00%和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房助产士的精心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降低产后出血率,使产妇尽快恢复,保障产妇的生命健康.
作者:廖琴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烧伤创面治疗过程中应用生物敷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浅Ⅱ°、较浅深Ⅱ°)38例,所有患者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治疗,分析烧伤创面愈合效果、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瘢痕增生等情况.结果 本组38例患者均痊愈,烧伤创面痊愈为100%.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14.2±1.9)d,烧伤创面换药次数为(2.31±0.73)d.本组3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3例(7.9%),其中烧伤创面感染1例(2.6%),肝功能不全1例(2.6%),心律不齐1例(2.6%).本组患者中出现瘢痕增生25例(65.9%).结论 烧伤创面治疗过程中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烧伤创面愈合率大大提高,减少创面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丽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