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
目的 分析B型超声检查在肝内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对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9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B型超声检查结果:胆囊结石32例(检查符合率93.75%),胆总管结石39例(检查符合率89.74%),肝总管结石20例(检查符合率80.00%),分支肝管结石7例(检查符合率100.00%),胆管癌3例(检查符合率100.00%),肝胆管狭窄7例(检查符合率85.71%).结论 B型超声检查在肝内外胆管结石诊断中效果较好,与手术符合率较高,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徐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树突状细胞( DC)是1973年由加拿大学者Steinman 首先发现的,广泛分布于脑以外的全身组织和脏器,数量较少,仅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1%,因其具有许多分枝状突起得名.1 DC的亚群分类研究发现人DC依据来源可分为2个亚群:骨髓系来源的骨髓样树突状细胞( MDC),由髓样干细胞在GM-CSF的刺激下分化而成,即DC1,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具有共同的前体细胞;淋巴系来源的淋巴样DC(LDC)或浆细胞样DC(PDC),即DC2,与T细胞和NK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
作者:曹烨;张健;殷洪明;吴国荣;杨小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惠东县人民医院为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惠东县内较早开展药品不良反应( ADR)监测工作的医院之一. 2014年我院通过远程计算机信息网络向广东省ADR监测中心提交了ADR报告176例. 我们对ADR发生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作者:高伟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评价医院肿瘤科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指导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肿瘤科2013-2015年的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信息,按照药品类型和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5年肿瘤科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其中以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类药物为显著,其销售金额2014和2015年年增长率分别达436.84%和72.47%;而具体品种销售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多数为细胞毒类药物,多西他赛3年中一直居首位.3年中激素类抗肿瘤药物DDDs一直较高,其中他莫昔芬片(三苯氧胺)、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来曲唑片(芙瑞)3种片剂一直排DDDs前3位.结论 医院肿瘤科抗肿瘤药物用药倾向基本符合当前总的用药趋势,各类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祁峰;张婷;缪阳;刘亚楠;陈迎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对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胰腺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收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经胰岛素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2组胰腺功能、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胰腺分泌功能、BMI及HbA1c等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胰腺功能、BMI及HbA1c.
作者:孟午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足细胞病是肾脏中肾小球内的足细胞出现异常的一种疾病. 肾小球内包括三种固有细胞,即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足细胞,不同病因可导致不同固有细胞的损伤,临床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 足细胞是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外侧的脏层上皮细胞,因其胞浆在基底膜表面形成伪足样突起而得名. 足细胞损伤后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主要是由于足突间裂孔膜是肾小球滤过的后一道屏障,故足细胞损伤将会导致蛋白尿.
作者:于言铭;张燕;邱世磊;李文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持续泵注改善ICU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ICU机械通气人机对抗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取咪达唑仑持续泵注治疗,观察组采用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持续泵注治疗.比较2组用药前后不同时间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OI)等临床参数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用药后12 h、24 h、48 h时2组患者HR、MAP及OI指标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用药后各时间点HR、MAP及OI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低于对照组的4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3;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持续泵注可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人机对抗,有利于提高人机协调,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海文;陈巧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温针夹脊穴配合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温针华佗夹脊穴配合中药头痛散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阿司匹林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华佗夹脊穴能调节大脑皮层神经系统与血管舒缩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配合中药活血祛风止痛,能从根本上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疗程较短,费用低廉,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存伟;孙守刚;卢巧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5年7月医院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症状评分及胃电频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症状评分及胃电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症状评分及胃电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恋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损害.方法 随机选取同期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和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肺结核患者各50例,分别设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相同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损害时间、恢复时间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66.00%,高于对照组的22.00%(P<0.01);抗结核治疗后ALT、AST及TBIL肝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时间为(34.1±7.3)d,早于对照组的(48.2±10.2)d(P<0.01);肝功能恢复时间为(24.5±5.5)d,晚于对照组的(13.4±3.0)d(P<0.01).结论 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影响较严重,须密切观察并监测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作者:粟仲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为规范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2015年出台的《安徽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检查标准(2015版)》对医院的相关管理进行逐条的检查并评分,通过检查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通过检查评分为88分.在管理体系建设、环节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结论 医疗机构仍需高度重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这两类药品的安全使用.
作者:王蕾;忻志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血压变化情况,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9.33%(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血压指标,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陶鹄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乳酸左氧氟沙星和依替米星治疗妇科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依替米星治疗,观察组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好转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优于依替米星,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3例(64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34眼)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B组21例(30眼)实施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术后佳矫正视力(0.25±0.19)LogMAR,优于B组的(0.43±0.15)LogMAR;房角粘连度数(51.34±28.78)°,低于B组的(90.45±27.36)°(P<0.05);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B组的16.67%(P<0.05).2组术后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防止房角粘连、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方面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
作者:周凌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人工流产手术患者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5.70%,高于对照组的7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中,麻醉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苍成友;赵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异常出汗为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超过50%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排汗障碍[1]. 基于此,为提高治疗效果,笔者从中医角度出发,分析糖尿病汗证的中医证治,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作者:周啟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采用姑息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晚期胃肠道肿瘤老年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常规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姑息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恶心呕吐、疲乏、疼痛、便秘、失眠、厌食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较优良(P<0.01或P<0.05).结论 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姑息治疗更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巧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HPLC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采用蛋白沉淀法对血样进行预处理后,进样检测人血浆中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色谱条件:Gemini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40:6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5 nm,柱温为30℃.结果 伏立康唑在0.227~13.54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伏立康唑的绝对回收率为102.8%~113.6%,相对回收率为106.3%~111.4%,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样本2℃~8℃保存的稳定性RSD均在3.00%以内.结论 HPLC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伏立康唑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伏立康唑浓度个体间差异大,可预测性差,需对ICU和血液科严重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监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
作者:陈璐;涂碎萍;张丽娟;杨勇;闫峻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6周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经积极治疗后改善效果明显,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刘文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选取100例在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产房助产士进行全程陪护.观察2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2 h内出血率和产后2~6 h出血率分别为4.00%和20.00%,均低于对照组的18.00%和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房助产士的精心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降低产后出血率,使产妇尽快恢复,保障产妇的生命健康.
作者:廖琴翅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