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常见中医证型及其FPG、HbA1c分析

宋云霞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脑梗死, 中医证型
摘要:目的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常见中医证型分析.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按照中医证型分为4组,比较4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92例患者中痰浊阻络型36例(39.1%),风火上扰型12例(13.0%),阴虚风动型14例(15.2%),气虚血瘀型30例(32.6%).痰浊阻络型患者BMI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FPG和HbA1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以痰浊阻络、气虚血瘀型为主.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免疫增强剂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 分析免疫增强剂的药物经济学数据,为临床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免疫增强剂的销售金额、销售量,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对免疫增强剂的销售金额、DDDs和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免疫增强剂销售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增长率分别为40.08%、30.30%.其中生物制剂类免疫增强剂在总体销售金额中所占比例大,化学合成小分子的用药金额逐年降低,中药及其他类免疫增强剂的用药金额逐年增大.结论 免疫增强剂的药物经济学分析,对促进免疫增强剂的合理应用及临床用药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燕思;鲁毅;许多;司梁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均采取解痉、镇静、扩容、降压、利尿等常规治疗,并视情况应用地塞米松促使胎肺发育成熟.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即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浓度(DD)、红细胞压积(HCT),孕周延长时间,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PT、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D与H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周延长(10.5±2.2)d长于对照组的(4.5±1.5)d,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8%低于对照组的21.2%,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1.5%(6/52)低于对照组的26.9%(14/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有效保证分娩质量与母婴安全,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柯妙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帕罗西汀对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抑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抗帕金森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进行抗抑郁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用药依从性,以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帕罗西汀对帕金森病抑郁患者进行加强治疗,对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改善较为有利,临床疗效十分理想.

    作者:钱佳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3~2015年昆山市中医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对昆山市中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品种保持稳定,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多;销售额略有下降,参芪扶正注射液用量增加;热毒宁注射液DDDs居于前列.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保持平稳,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顾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甲苯磺酸索拉非尼起始物料A的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索拉非尼起始物料A(SLFN-A)的有关物质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 以InertSustain 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20 mM磷酸二氢钾缓冲盐(pH=3.50)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5 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 在该条件下,样品中主成分与各杂质之间均能较好分离,在0.15~4.5 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17.891X+0.1954,r=0.9999).结论 该方法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好,能对SLFN-A的主要杂质进行有效的分离和检测,可用于该物质的质量控制.

    作者:范松华;何永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毛细支气管炎在儿科临床上治疗途径的研究进展

    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疾病中一种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上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为常见,以2岁以内婴幼儿发病多见[1].常表现为咳嗽、喘憋、气促、发绀及三凹征.

    作者:肖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延长肛管深度配合运动在老年便秘患者灌肠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延长肛管插入深度配合运动在老年便秘患者灌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急诊就诊老年便秘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均采用温肥皂水灌肠,观察组采用延长肛管插入深度配合运动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观察2组灌肠一次成功率、首次排便量满意率、腹胀缓解率、漏液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成功率、首次排便量满意率、腹胀缓解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漏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长肛管深度配合运动灌肠法可提高灌肠效果,适合应用于老年便秘患者.

    作者:肖建如;只利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对1例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药学监护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月医院接收的1例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临床药师对其进行药学监护,观察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患者疼痛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下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较为良好的控制,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通过对患者自身的疾病分析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普及运用.

    作者:聂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婴儿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婴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婴儿120例,针对患儿容易出现低体温的各种影响因素,控制好环境温度、湿度,采用电子恒温电热毯,加热需要输入的液体及血制品,缩短手术时间,加强体温监测等措施来预防患儿出现低体温.结果 12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拔管时间(32.3±3.8)min,术前、术中和术后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患儿容易出现低体温的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婴儿术中出现低体温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王晓艳;吴蕾;齐莉恩;张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有效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9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试验组,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住院时间与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健康教育总掌握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1.1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鑫;刘维苗;王丹;林芝华;董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HBeAg阳性CHB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2组患者均每月检测肝功能、每隔3个月检测HBVM定量及血清HBV-DNA定量.结果 2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DNA转阴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HBeAg血清转换率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2组HBeAg血清转换率和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4,P=0.01963).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进展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病死率达到35%[1].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与病程长短、治疗方法等有密切关系,早诊断、早干预可提高5年生存率[2].影像科研究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发现早期胃癌,并对其进行准确分期.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技术的成熟及其在临床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可通过薄层容积扫描采集大量数据信息,还可经三维重建技术清楚显示肿瘤病灶侵袭的部位、范围及其肿瘤病灶本身的形态、大小、转移情况等.MSCT在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详细论述.

    作者:林涛;林运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和畸形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和畸形特征.方法 选取经过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弓异常的胎儿200例患者,将这200例胎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并且对患者的产前超声诊断、畸形特征以及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200例研究对象均通过产前超声检查所确诊为主动脉弓异常,主动脉弓异常主要分为四类:主动脉断裂、主动脉弓狭窄、主动脉弓分离异常以及双主动脉弓.其中有患者为主动脉断裂胎儿33例;主动脉弓狭窄胎儿83例;主动脉弓分离异常胎儿61例以及双主动脉弓胎儿23例.然后再对胎儿患者采用常规心脏筛查切面加主动脉弓特殊切面后发现,200例患者当中确诊为主动脉弓异常的患者有177例,由此可见超声诊断的主动脉弓异常的准确率为88.5%.结论 目前,超声诊断是我国临床上对孕妇患者使用为常见的检查方法,相对来说,超声诊断这一检查方法在检查胎儿主动脉弓异常上和对畸形的特征分析都是较为准确且清晰的.该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为我国迎接出更加优秀的下一代.

    作者:王爽;陈秀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泮托拉唑预防老年COPD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预防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门诊收治的老年COPD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68例,同时经评估为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者,采用双盲法将老年患者分为一般组和防治组各34例.一般组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常规对症治疗,防治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对患者消化道出血预防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比较用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防治组消化道出血预防总有效率为97.1%高于一般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治组腹胀、反酸、腹痛、死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一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用于预防老年COPD患者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出现消化道出血,效果好、能减少患者病死率.

    作者:郑惠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ALT、AST及T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小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减少中药房分剂量调配误差率管理体会

    分剂量调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方剂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国家在2007年颁布的《医院中药房管理规范》第三十一条指出,医院应当定期对中药饮片调剂质量进行抽查并记录检查结果.中药饮片调配每剂重量误差应当在±5%以内[1-2].

    作者:张黎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PDCA循环法实施前及2015年1月-2015年12月循环法实施后的处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的差错率.结果 PDCA循环法实施后门诊药房的调配差错率为0.255%低于实施前的0.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门诊药房管理中,可有效提高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在减少处方调配差错率的基础上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性,从而有效提升门诊药房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作者:邱毅贵;谢成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药物联合嗓音训练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药物联合嗓音训练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声带小结患者80例单纯采用嗓音训练治疗的患者40例为单一组,采用药物联合嗓音训练治疗的患者40例为联合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自我评估嗓音相关生活质量检测值、嗓音障碍指数、长发声时间、标准化噪音能量、振幅微扰、基频微扰的差异.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单一组的75.0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嗓音相关生活质量检测值、嗓音障碍指数、振幅微扰和基频微扰降低,长发声时间延长,标准化噪音能量增大,且联合组变化幅度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嗓音训练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声带小结缩小,改善发音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吴首乌;林金超;粘忠柱;吴志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RSD)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HRS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RSD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影响,旨在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糖尿病足溃疡患者50例根据入院的编号进行分组,其中单号25例为对照组,双号25例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用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还能对疾病实行较好地控制,预防疾病的发展.

    作者:张锦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