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联合嗓音训练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观察

吴首乌;林金超;粘忠柱;吴志圣

关键词:药物, 嗓音训练, 声带小结
摘要:目的 观察药物联合嗓音训练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声带小结患者80例单纯采用嗓音训练治疗的患者40例为单一组,采用药物联合嗓音训练治疗的患者40例为联合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自我评估嗓音相关生活质量检测值、嗓音障碍指数、长发声时间、标准化噪音能量、振幅微扰、基频微扰的差异.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单一组的75.0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嗓音相关生活质量检测值、嗓音障碍指数、振幅微扰和基频微扰降低,长发声时间延长,标准化噪音能量增大,且联合组变化幅度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嗓音训练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声带小结缩小,改善发音功能,值得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观察及围术期护理体会

    睾丸扭转在小儿生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因而对就诊患儿的睾丸和阴囊应进行仔细检查,一旦发现睾丸有肿胀或阴囊外观异常均应立即进行鉴别诊断[1].对于及早发现的阴囊急症,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以提高睾丸存活率[2].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睾丸存活的关键,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及悉心的护理是早日康复的前提.现将本院收治的睾丸扭转患儿30例的临床诊疗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晶;庞燕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HBeAg阳性CHB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2组患者均每月检测肝功能、每隔3个月检测HBVM定量及血清HBV-DNA定量.结果 2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DNA转阴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HBeAg血清转换率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2组HBeAg血清转换率和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4,P=0.01963).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产科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单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2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单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不仅规范了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行为,同时还能提高产妇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及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临床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许敏;张海霞;胡传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16、Ki-67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P16、Ki-67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中的表达与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1日-2016年6月30日医院进行治疗的不同程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10例鳞状上皮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以及免疫组化方法对所有受试患者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的P16、Ki-67蛋白以及HPV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P16、Ki-67蛋白在患者中的表达与HPV感染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中HPV的总检出率为64%(128/200),其中HPV6/11以及HPV16/18分别在尖锐湿疣组以及CINⅡ~Ⅲ组中检出率高.P16、Ki-67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1.391,P=0.0019;r=1.846,P=0.0007).P16、Ki-67蛋白在高危型HPV16/18中的表达要显著高于在低危型HPV6/11中的表达(P<0.05).且高危型HPV16/18感染组与P16以及Ki-6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12、0.484;P<0.05).结论 高危型HPV16/18的感染与患者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且抑癌基因P16的表达也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P16以及Ki-67蛋白联合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文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结节性痒疹患者皮损中CD45的表达与分布分析

    目的 检测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在结节性痒疹(PN)患者皮损及非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分析PN皮损与非皮损部位皮肤炎性反应的强度,探讨CD45在PN炎性反应及瘙痒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PN患者22例,正常对照2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PN患者皮损组、非皮损组及正常对照组皮肤组织中CD45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依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瘙痒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CD45在PN患者皮损组织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具有较高水平表达,与非皮损组织、正常皮肤比较,PN皮损中的CD45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同时,PN患者主观瘙痒程度与皮损中CD45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45在PN患者皮损中炎性细胞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CD45表达分布与炎性反应的强度间存在紧密联系,参与PN的炎性反应及瘙痒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仰琪;钟金宝;田歆;赵晓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对1例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药学监护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月医院接收的1例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临床药师对其进行药学监护,观察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患者疼痛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下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较为良好的控制,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通过对患者自身的疾病分析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普及运用.

    作者:聂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抗生素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子宫内膜炎致不孕症27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抗生素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子宫内膜炎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子宫内膜炎所致不孕症患者5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抗生素治疗,试验组采用抗生素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比较2组2年内临床妊娠率.结果 试验组2年内妊娠率为77.8%高于对照组的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子宫内膜炎所致不孕症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新月;高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特点,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76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676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418例,使用率为61.83%,其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38例(56.94%),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80例(43.06%);单用185例(44.26%),二联175例(41.87%),三联及以上58例(13.87%);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为主.结论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还存在越级用药和不规范用药,故应加强合理用药培训,严格分级分类管理,加大督查力度,使抗菌药物使用更合理,患者能获得有效合理的治疗.

    作者:丰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影响,旨在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糖尿病足溃疡患者50例根据入院的编号进行分组,其中单号25例为对照组,双号25例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用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还能对疾病实行较好地控制,预防疾病的发展.

    作者:张锦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学影像技术在乳腺癌中应用研究概述

    乳腺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球所有女性癌症的18%左右[1-2].在恶性肿瘤的预防及治疗过程中,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仍然是临床医师及患者坚持的首要原则;目前临床上对于乳腺癌无法提出确切的病因学预防,因此通过检查早期发现乳腺癌病变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等作用显著.

    作者:汤磊磊;易维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RSD)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HRS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RSD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疼痛及躁动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患者苏醒期疼痛及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瑞芬太尼全麻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给予喷他佐辛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躁动程度评级、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躁动程度评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患者苏醒期疼痛及躁动的效果显著.

    作者:田利川;王月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帕罗西汀对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抑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抗帕金森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进行抗抑郁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用药依从性,以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帕罗西汀对帕金森病抑郁患者进行加强治疗,对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改善较为有利,临床疗效十分理想.

    作者:钱佳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血液透析置管患者83例随机分为甲组41例和乙组42例.甲组采取常规护理,乙组采取细节护理.比较2组置管护理满意度、血液透析置管感染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乙组置管护理满意度为95.24%高于甲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5,P<0.05).乙组血液透析置管感染发生率为4.76(2/42)低于甲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3,P<0.05).2组护理前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P<0.05),且乙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的作用确切,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敬心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压疮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住院患者压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老年住院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老年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邓新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联合胞二磷胆碱.根据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分别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改变.结论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比较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伏瑞祥;顾峰;王煜斐;王美华;贺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过敏性鼻炎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三伏贴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2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而且三伏贴疗法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适用于各种人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荣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坎地沙坦辅治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辅治合并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合并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治疗用药的不同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单一坎地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氢氯噻嗪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上升、舒张压、收缩压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坎地沙坦辅治合并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优于单一使用坎地沙坦,且安全性能高,疗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D-1/PD-L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在充分理解机体免疫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免疫学的手段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源性和对杀伤细胞的敏感性,同时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效应.现已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的另一种控制肿瘤的有效疗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谭佳妮;沈卫星;程海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 将手足口病80例按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使用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对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使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症状改善好、细胞因子水平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