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功能测定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梁冉;孙强;杨文彬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肺功能检测
摘要:目的 分析肺功能测定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于医院就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OS患者共90例.将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作为A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作为B组,ACOS患者30例作为C组,比较3组患者的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并做肺功能检测,包括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变异率、50%呼气流量、残气量/肺总量(RV/TCL)等.结果 B组、C组FEV1%、FEF50%、FeNO水平均低于A组,RV/TCL水平高于A组(P<0.05),C组FEF50%低于B组,FeNO水平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C组间FEV1%、RV/TCL%水平无差异(P>0.05).3组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A组FEV1变异率为(16.7±10.0),B组为(4.5±3.9),C组为(20.0±17.4).B组FEV1变异率小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FEV1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诊断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OS 3种疾病时,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外,肺功能表现也是重要的指标,因肺功能检测的无创性,操作简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 将手足口病80例按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使用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对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使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症状改善好、细胞因子水平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屈螺酮炔雌醇复合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观察屈螺酮炔雌醇复合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给予屈螺酮炔雌醇复合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测定2组治疗后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及睾酮(T)水平,计算LH/FSH;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LH水平高于对照组,FSH、T及LH/FS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屈螺酮炔雌醇复合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激素水平,缓解患者症状,且药物治疗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宋启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进展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病死率达到35%[1].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与病程长短、治疗方法等有密切关系,早诊断、早干预可提高5年生存率[2].影像科研究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发现早期胃癌,并对其进行准确分期.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技术的成熟及其在临床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可通过薄层容积扫描采集大量数据信息,还可经三维重建技术清楚显示肿瘤病灶侵袭的部位、范围及其肿瘤病灶本身的形态、大小、转移情况等.MSCT在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详细论述.

    作者:林涛;林运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辅治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辅治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8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动脉硬化指标水平.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baPWV和L-baPWV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老年患者的过程中,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动脉硬化的各项临床指标,加速患者的康复,应广泛推广.

    作者:何达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有效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9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试验组,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住院时间与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健康教育总掌握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1.1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鑫;刘维苗;王丹;林芝华;董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ALT、AST及TBi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小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缺损足背皮肤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缺损足背皮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缺损足背皮肤患者80例,对患者实施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干预,干预后,对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率进行比较,同时分析皮瓣成活状况.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患者80例,全部成活率高达100.00%,实现了骨头的完全保留,实现了足站立行走功能的大限度地保留,具有非常显著的皮瓣成活状况.术后6个月,完成了表浅感觉的恢复,改善了足背皮瓣臃肿外形.结论 足背缺损皮肤使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可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郑旭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帕金森病患者66例,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左旋多巴/苄丝肼(美多芭)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比较2组疗效、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41%高于对照组的6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3个月、6个月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疗法为主治疗帕金森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更低,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惠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婴儿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婴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婴儿120例,针对患儿容易出现低体温的各种影响因素,控制好环境温度、湿度,采用电子恒温电热毯,加热需要输入的液体及血制品,缩短手术时间,加强体温监测等措施来预防患儿出现低体温.结果 12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拔管时间(32.3±3.8)min,术前、术中和术后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患儿容易出现低体温的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婴儿术中出现低体温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王晓艳;吴蕾;齐莉恩;张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D-1/PD-L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在充分理解机体免疫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免疫学的手段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源性和对杀伤细胞的敏感性,同时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效应.现已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的另一种控制肿瘤的有效疗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谭佳妮;沈卫星;程海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药物联合嗓音训练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药物联合嗓音训练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声带小结患者80例单纯采用嗓音训练治疗的患者40例为单一组,采用药物联合嗓音训练治疗的患者40例为联合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自我评估嗓音相关生活质量检测值、嗓音障碍指数、长发声时间、标准化噪音能量、振幅微扰、基频微扰的差异.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单一组的75.0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嗓音相关生活质量检测值、嗓音障碍指数、振幅微扰和基频微扰降低,长发声时间延长,标准化噪音能量增大,且联合组变化幅度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嗓音训练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声带小结缩小,改善发音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吴首乌;林金超;粘忠柱;吴志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他汀组和曲美+他汀组各34例.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曲美+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2组干预前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射血分数及硝酸甘油用量,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曲美+他汀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他汀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4,P<0.05).干预前2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射血分数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硝酸甘油用量均低于治疗前,左心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且曲美+他汀组变化幅度大于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和心功能,减少硝酸甘油用量,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刘玉连;杨家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结节性痒疹患者皮损中CD45的表达与分布分析

    目的 检测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在结节性痒疹(PN)患者皮损及非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分析PN皮损与非皮损部位皮肤炎性反应的强度,探讨CD45在PN炎性反应及瘙痒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PN患者22例,正常对照2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PN患者皮损组、非皮损组及正常对照组皮肤组织中CD45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依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瘙痒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CD45在PN患者皮损组织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具有较高水平表达,与非皮损组织、正常皮肤比较,PN皮损中的CD45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同时,PN患者主观瘙痒程度与皮损中CD45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45在PN患者皮损中炎性细胞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CD45表达分布与炎性反应的强度间存在紧密联系,参与PN的炎性反应及瘙痒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仰琪;钟金宝;田歆;赵晓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结果和超声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假阳性率及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68例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阳性病例24例,44例.灵敏度为75.0%(18/24),特异度为81.8%(36/44),准确率为82.4%(42/51),假阳性率为18.2%(8/44).细针穿刺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为91.7%(22/24),特异度为95.5%(42/44),准确率为94.1%(64/68).结论 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可对穿刺目标的结节进行正确的选择,对甲状腺结节经过超声引导在实行细针穿刺活检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对细针穿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控制,可很好地提升该技术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志玲;黄琼晖;苏松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据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各50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时间和总体费用.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切口长度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开腹组的50.0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体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能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作者:唐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综合性护理在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性护理在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2例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各71例,其中A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8周后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气管插管率及肺部感染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冷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泮托拉唑预防老年COPD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预防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门诊收治的老年COPD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68例,同时经评估为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者,采用双盲法将老年患者分为一般组和防治组各34例.一般组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常规对症治疗,防治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对患者消化道出血预防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比较用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防治组消化道出血预防总有效率为97.1%高于一般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治组腹胀、反酸、腹痛、死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一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用于预防老年COPD患者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出现消化道出血,效果好、能减少患者病死率.

    作者:郑惠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感合剂中芍药苷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感合剂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7:83),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 芍药苷线性范围为7.672~153.4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1.4%.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重复性好,可用于防感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建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对1例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药学监护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月医院接收的1例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临床药师对其进行药学监护,观察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患者疼痛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下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较为良好的控制,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痛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通过对患者自身的疾病分析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普及运用.

    作者:聂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探讨

    西药在医院临床治疗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西药药剂应用的安全性及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若用药不合理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1].

    作者:施雄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