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燕
目的 比较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Fugl-Meyer评估(FMA)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BI)量表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GQOIL)量表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FMA、BI评分及GQOIL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潘海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观察2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1.45±9.76)min、住院时间为(8.97±1.1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为(62.53±12.5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5.62±16.35)ml(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0%(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1).结论 胆结石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璟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性激素联合糖耐量胰岛素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PCOS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5项性激素检测及糖耐量胰岛素检测,观察分析2组患者治疗特征.结果 观察组性激素5项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饭后1、2 h,观察组糖耐量检测中血清葡萄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5项性激素水平、血清葡萄糖水平、胰岛素水平与正常体检者比较差异明显,性激素联合糖耐量胰岛素检测能给PCOS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张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不孕不育症患者治疗信心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不孕不育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通过治疗观察信心率、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指标评价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SF-36、SDS、SAS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信心率、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对不孕不育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缓解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梅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现象,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等器官因病变所造成的各种出血,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急重症,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及程度不同的周围循环衰竭等特征[1]. 采取科学及时的治疗方法 及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我院汇总上消化道出血108例病例,对其临床护理及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高春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应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行手法复位处理的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方案.观察比较2组麻醉效果、手术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观察组麻醉优良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1).结论 行手法复位的骨折及关节脱位患者应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红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妇平胶囊对小鼠细菌性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及初步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妇科千金胶囊组(0.48 g/kg)和妇平胶囊低、中、高(0.27 g/kg、0.54 g/kg、1.08 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实验组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混合菌液经小鼠阴道—宫颈口注入小鼠子宫,复制小鼠慢性盆腔炎模型.造模7 d后,连续灌胃给药14 d.于第15天,小鼠摘眼球取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含量;剖取小鼠脾脏和子宫,测定脾脏和子宫系数,检查子宫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妇科千金胶囊组和妇平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脾脏系数明显增大,子宫系数明显减小.光镜下观察显示,模型组小鼠子宫病理炎症程度明显,妇科千金胶囊组和妇平胶囊组均能抑制子宫炎症细胞,减轻子宫肿胀、充血现象.结论 妇平胶囊对慢性盆腔炎小鼠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子宫肿胀度,显著下调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
作者:徐阳美;宋洋洋;任弋;卢国;季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围术期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一般组和优质组,每组50例.一般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优质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优质组总体满意度、切口甲级愈合率均显著高于一般组(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一般组(P<0.05),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围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切口愈合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友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乙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并研究相关抗病毒治疗的策略.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乙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30例为观察组,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3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临床病毒学、流行病学等相关资料及其临床特征.同时采取利巴韦林药物与PEGFNα-2a(人工重组干扰素)联合治疗,观察病毒学特点、病毒学应答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HCV优势病毒株占90%,混合优势病毒株占16.67%,观察组HBeAg阳性率为23.33%,低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束治疗时,观察组病毒学总应答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6.67%,高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3%,高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 乙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优势病毒株为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株的复制受丙型肝炎病毒株的抑制,乙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患者采取利巴韦林药物与PEGFNα-2a联合治疗病毒学应答率高,但是较易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作者:何彩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肾绞痛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曲马多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药物起效时间、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肾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药物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召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比较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采取旋前复位法与常规旋后复位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接诊的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旋后复位法治疗,观察组采取旋前复位法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儿一次复位成功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效果,及患儿家属对治疗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复位成功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观察组复位后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治疗总满意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结论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采取旋前复位法治疗一次复位成功率高,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疼痛轻,且家属对治疗满意程度也高,值得借鉴.
作者:张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双黄连注射剂与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肺炎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康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炎患儿采取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比抗生素治疗更具优势,其疗效确切,且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许上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围手术期护理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 对接受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女性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实施基于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董娅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恢复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护理后,2组Barthel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及运动功能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后期致残风险,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对哮喘患者气道纤维化转化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急性哮喘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支气管镜活检的非哮喘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吸入联合口服甲泼尼龙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气管组织纤维化转化因子-β(TGF-β)水平,统计观察组患者治疗3 d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分析甲泼尼龙对哮喘患者气道组织TGF-β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3 d后,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4.1%(32/34),临床体征缓解率为91.2%(31/34).观察组治疗前TGF-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TGF-β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对哮喘患者TGF-β无影响,说明甲泼尼龙治疗急性哮喘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气道纤维转化,临床应增加针对性更强的靶向治疗方案.
作者:陈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析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腹腔镜手术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2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苏醒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等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期间心率、血压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郑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替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小剂量阿替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阿替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电图检查结果 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临床上采用小剂量阿替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谢成云;邱毅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支气管肺癌为发生于支气管黏膜及周围腺体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疾病的首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对家庭、社会也造成了严重负担[1].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2]. 本文针对自发性荧光支气管镜在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袁懋绣;蔡其桂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哮喘症状,效果显著.
作者:梁杰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 择取医院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并出现不良反应患者1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用药方式,用药方法 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年龄、发生症状、类型.结果 年龄>60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患者;静脉注射方法 及左氧氟沙星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和用药方法 .发生皮疹的不良反应几率高于其他不良症状的几率.结论 医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科学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作者:周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