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琴;艾衣坦·阿依特哈孜
随着医院药学的转型,药师逐步深入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是药师步入临床治疗团队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药师走向临床的切入点,更是医院药学服务的重点.本文通过两例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实践,对抗感染治疗方案选择和抗癫痫药物治疗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进行分析,探索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提高药学服务理念,促进医疗机构中医、药、护多学科联合治疗团队的健康发展,也是医院药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者:刘杰彦;何远艳;蒋爱华;刘兰花;和静;汪盈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药物治疗重症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症尿毒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药物治疗重症尿毒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慧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母婴垂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通过主被动联合免疫预防措施的普遍实施,HBV的母婴阻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5% ~ 10%的失败率,因此在阻断方案、失败原因、相关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娩前、分娩时、分娩后各个阶段对目前乙肝母婴阻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晓霞;张启祥;熊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D-D二聚体对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51例,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将所有患者分为单一肠段组36例和多肠段组15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基础疾病、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合并基础疾病率、PT、APTT、FIB、PLT、TG、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肠段组患者年龄、D-D二聚体水平高于单一肠段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D二聚体是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D-D二聚体是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病变范围的指标.
作者:姚婷婷;章礼久;胡祥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重症监护室(ICU)与呼吸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实践.方法 按照《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临床药师通过参与ICU与呼吸科抗菌药物的管理与药学实践,利用本院药学部合理用药系统软件统计分析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3-2014年ICU与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微生物样本送检率,进一步监测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结果 ICU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3年的92.22%下降到2014年的83.58%;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3年的72.86%下降到2014年的64.61%.ICU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13年的232.35%下降到2014年的180.06%,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13年的158.82%下降到2014年的134.50%.ICU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由2013年的59.81%上升为2014年的180.06%,呼吸科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由2013年的44.41%上升为2014年的77.43%.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ICU与呼吸科抗菌药物的管理与药学实践,可进一步促进临床重点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证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
作者:陈琳;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环江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酮替芬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哮喘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哮喘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EV1、P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酮替芬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高.
作者:玉子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万安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4例,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47例.单药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单药组基础上加服桂枝茯苓胶囊,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药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2、FSH、LH、P水平及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E2、FSH、LH、P水平低于单药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小于单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缩小子宫及肌瘤体积,且安全性高.
作者:尹封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龄骨折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高龄骨折患者198例,收集分析患者的住院时间(<2周、2~3周及>3周)、年龄(<75岁及≥75岁)、抗生素应用时间(<1周及≥1周)、合并基础疾病(是,否)及手术时间(≤2 h及>2h),分析高龄骨折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8例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20例,包括呼吸道感染10例,创口感染6例,泌尿道感染3例,消化道感染1例,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n=20)和未感染组(n=178),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及手术时间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106,95% CI(1.515,8.758)]、住院时间[OR=2.452,95% CI (1.208,6.415)]、抗生素应用时间[OR=2.875,95% CI(1.376,7.763)]、合并基础疾病[OR=4.186,95% CI (2.054,16.350)]及手术时间[OR=3.241,95% CI (1.642,15.246)]是高龄骨折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及手术时间是高龄骨折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作者:蒲世周;唐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振动治疗仪治疗老年腰椎轻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马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腰椎轻度压缩骨折患者8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振动治疗仪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跌倒和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和骨折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联合振动治疗仪治疗老年腰椎轻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增加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作者:覃芝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NAFLD患者7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腹胀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区疼痛、乏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T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双下肢皮疹1例.结论 益生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血脂及肝功能.
作者:马翠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干预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池市都安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儿手足口病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干预可快速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可行性.
作者:吴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美多芭联合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PD患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联合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多芭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吡贝地尔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2、24、36、48个月时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36、48个月时,联合组患者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多芭联合吡贝地尔治疗P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UP-DRS评分,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好.
作者:刘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杂合型血液净化,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营养状况(血清前清蛋白、血清蛋白、胆固醇和血红蛋白)、血清甲状旁腺素及皮肤瘙痒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字母划消测验划消个数多于对照组,连续相加测验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能、日常生活受限、躯体疼痛、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能、日常生活受限、躯体疼痛、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前清蛋白、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胆固醇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杂合型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营养状况、血清甲状旁腺素及皮肤瘙痒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周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2014年荣成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荣成市人民医院临床住院患者常规送检标本10122例,包括血、尿、分泌物、咽拭子、脓液、胸腹腔积液、胆汁、脑脊液及引流液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应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耐药性测定.结果 10122份送检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711株,阳性率为16.9% (1171/10122),阳性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及全血;革兰阴性菌占76.5% (1309/1711),革兰阳性菌占14.3% (245/1711),真菌占7.6% (130/1711);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8.6%(489/1711)、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4.7% (252/1711)及肺炎克雷伯氏菌13.7% (234/1711);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10.3% (177/1711),主要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的主要革兰阴性菌均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离的革兰阳性菌均朱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但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本院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医院应加强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播散.
作者:崔凤玲;于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30种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收集知网数据库2001-2016年收录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30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文献报道,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参考.结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的溶媒不应选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而应选用灭菌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与其他注射液均有不同程度的配伍禁忌.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临床常用药物配伍,均需严格按说明书使用,并进一步结合文献进行配伍使用.
作者:唐晓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食管癌伴癌痛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伴癌痛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4例.患者均予以盐酸氢考酮缓释片,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与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盐酸羟考酮 缓释片治疗的食管癌伴癌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病症,达到镇静止痛效果.
作者:罗艳;廖光晶;夏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武强县医院行上腹部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2).对照组患者行全静脉麻醉及自控静脉镇痛,研究组患者行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及自控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拔管后5 min的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分钟通气量(MV),麻醉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及拔管),术前及术后6、24h血清应激激素水平[皮质醇(Cor)、催乳素(PRL)、白介素8(IL-8)]及咳嗽、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肺部啰音、胸片特征性表现等术后肺部感染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R、SpO2、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研究组患者R低于对照组,SpO2、MV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Cor、PRL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h,研究组患者Cor、PRL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两组患者咳嗽、发热、外周血WBC、肺部啰音、胸片特征性表现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促进麻醉恢复,降低应激激素水平,进而减少患者腹部术后肺部感染发生.
作者:于尹瑞;刘姣;任艳青;何颖娜;李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放化疗同步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第六人民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仅采取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吉奥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损、放射性肠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损、放射性肠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化疗同步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作者:张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南康市中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EMS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EMS临床疗效明确,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好.
作者:李趣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新天分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80例,随机分为小夹板组与外固定架组,各40例.小夹板组予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予以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当天、1个月、2个月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相对长度、关节面塌陷及治疗后2个月、随访末骨折复位效果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相对长度、关节面塌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个月、2个月外固定架组患者桡骨相对长度长于小夹板组(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外固定架组患者关节面塌陷小于小夹板组(P<0.05);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两组患者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小夹板组桡骨相对长度长于治疗后当天,关节面塌陷大于治疗后当天(P<0.05).治疗后2个月外固定架组骨折复位效果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小夹板组(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复位效果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组骨折愈合时间长小夹板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且远期骨折复位效果、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相当,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但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可预防桡骨长度丢失及关节面塌陷.
作者:陈昌博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