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黄蓓

关键词:中药蜡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蜡疗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81.2%(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中药蜡疗结合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疼痛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疼痛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规范护理管理能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艳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对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规律与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上报的148例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73.6%(109/148)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年龄19~39岁;87.2%(129/148)为单一用药;73.0%(108/148)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25 min内;37.2%(55/148)ADR/ADE累及胃肠系统;24.3%(36/148)发生全身性损害.结论 生产企业完善药物使用说明书,临床应减少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通过健康教育宣教,指导患者正确辨识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尽早发现不良征象,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以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作者:魏建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损伤情况的分析

    阿司匹林化学名乙酰水杨酸,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早在201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治疗指南中指定抗病药物,阿司匹林已经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阿司匹林同时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临床也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1].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COX-1,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治疗[2].但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所引发的胃黏膜损伤也日益受到临床关注,有研究报道也明确指出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发生消化性溃疡的约占34.2%,其是造成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常见原因.

    作者:刘成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病历质控系统在电子病历质控中的应用

    现如今,已有诸多医疗机构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于医疗记录的工作中,原因是传统的病历质控模式较为简单,已不适合医院的复杂记录,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电子病历系统不仅可确保医疗记录的电子化及信息化,还具有方便快捷、交互性较好等优势,受到了更大医疗结构的接受与认可[1].我院于2012年引进电子病历质控系统,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新静;李津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青光眼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青光眼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术后干眼症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药组32例和联合组33例.单药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泪眼分泌试验结果(Schirmer)、泪膜破裂时间(BUT)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及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及泪膜破裂时间均优于单药组(P<0.05或P<0.01).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单药组的75.00%(P<0.05).结论 青光眼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溃疡的临床治疗上,除常规西药治疗外采取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郝连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2013-2015年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应用PPIs的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利用DDDs对HIS系统住院药房管理模块收录的PPIs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应用PPIs的病历多集中于胃肠、肿瘤、肝胆胰腺等科室,除胃肠科外的其他科室使用PPIs多为预防疾病或手术所致应激性溃疡,占病例总数的57.16%.主要PPIs的DUI均未超过1.0,口服PPIs的DUI普遍高于注射用PPIs,其中口服用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的用药频度已趋近或达到临界值,用药合理性相对较差但未过量.结论 2013-2015年医院病区PPIs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不足,建议制定PPIs合理应用指南并以此为据严格遵守用药指征,以进一步强化管理,避免用药过度,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沈德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在术后进行相同的康复运动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则加入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观察比较2组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为(421.7±58.6) ml,高于对照组的(309.4±47.3) ml(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53.3%(P<0.01).结论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作者:孙炳龙;周立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匹多莫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后IgG、IgM水平.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3.33%和91.67%,均高于对照组的30.51%和81.36%(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显著,患儿血清IgG、IgM水平较高,免疫功能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红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香砂六君子丸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香砂六君子丸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溃疡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丸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情况、Hp根除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胃溃疡治愈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71.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低于对照组的16.0%(P<0.05).结论 香砂六君子丸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用药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东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血液常规检查影响因素分析

    从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来看,对其结果造成影响的常见因素有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问题、血液样本被污染问题、仪器设备问题等,这些问题若在检查过程中缺乏足够重视则可导致血液常规检查结果受到严重影响,数据出现明显错误.因此,操作人员在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工作时,必须加强对每个检查环节的规范操作,按照操作要求逐项完成检查步骤,提高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作者:霍美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溃疡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溃疡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各类皮肤深度溃疡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湿润烧伤膏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的方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溃疡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后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溃疡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封闭负压技术治疗后满意度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患者皮肤慢性溃疡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殷东京;赵贤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4例,依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术后予以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实施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观察2组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2组术后2 h、6 h、24 h静息状态时、咳嗽时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6 h、24 h咳嗽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0%,低于对照组的46.89%(P<0.05).结论 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镇痛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苍成友;刘品泛;赵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前列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与鉴别诊断

    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称为微腺泡增生,在病症类型上归属于瘤样病变.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在对泌尿系统肿瘤分类上明确指出,该症主要出现在良性结节周围单一成分的小腺体.单从形态上,AAH与临床常见高分化腺癌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基于上述特点,临床对于该症的诊断效率在很长时间未能得到提高.

    作者:黎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尿潴留32例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32例缺血性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在进行基础治疗与醒脑开窍针法主穴、辅穴治疗的基础上加刺曲骨、中极、气海、关元、太溪,秩边透水道,以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尿潴留的疗效.结果 痊愈22例,好转6例,无效4例,痊愈率为68.75%,总有效率为87.50%.结论 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尿潴留有确切疗效.

    作者:王梅英;宋磊;马明祥;栾英辉;栾世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观察组包块消失及血β-hCG转阴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19.44%(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筱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退热、咳嗽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有效改善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起效迅速,治疗效果好,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厚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R、CT、MRI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CR、CT及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疾病诊断的价值,提高影像学正确诊断率.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早期ANFH患者47例(51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髋早期ANFH中:0期10髋,Ⅰ期17髋,Ⅱ期24髋.CR、CT及MRI的早期诊断率分别为41.2%、74.5%及100.0%.结论 MRI是目前诊断早期ANFH理想的检查手段,MRI可准确反映坏死的分期和部位,发挥早期诊断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海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年龄2~10岁小儿疝气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阻力消失技术定位骶管穿刺麻醉,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比较2组患儿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和骶管阻滞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骶管阻滞成功率为96.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88.0%和6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具有准确定位的优点,为临床小儿麻醉提供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国;冉茂春;郑丽丽;何锴;姬魁权;吴帮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42例临床分析

    结核病在我国有庞大的患病基数,作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已经对社会公共卫生与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其中,尤以肺结核发病率高.随着结核病相关防控工作的开展,临床上主要通过短程化疗间歇疗法来进行治疗,以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盐酸乙胺丁醇(EMB)等为主导药品的短程化疗方案在世界多数国家都被认为是结核病的常规方案[1].但在抗结核组合药物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黄波;杜雨华;何丽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