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兴
患者,男,66岁,农民,主因呕血2 h急诊入院.1 d前曾有发热、体温高达38℃,自行用药后体温降至正常(具体用药不详).今晨起床时自觉恶心后呕血1次,量约250 ml,呈非喷射性,为暗红色不含血凝块,未排便,无头晕、心悸、出汗,无腹痛、腹胀,无烧心、泛酸,无胸闷、胸痛、咳嗽,无咯血及皮肤黏膜出血,呕血时无晕厥及意识障碍.查体:T 36.5℃,P 96次/min,R 20次/min,BP 155/110 mmHg.
作者:王海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彝族药制剂沃穷起露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肠炎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采用沃穷起露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沃穷起露治疗慢性肠炎效果满意,彝族药制剂发展前景广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发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重症性胰腺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清除炎性因子,避免多脏器功能的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桂莉;邵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门诊药房既服务于医院,也服务于患者,是统筹储藏、管理药物的部门,门诊处方调配、门诊药物统计、用药安全监督等职能,需要依靠门诊药房来配合执行.在用药安全理念逐渐成为临床医疗的重点,注意服药行为是否安全,门诊药房学咨询也开始慢慢普及[1].
作者:陈志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中医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常规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不受年龄、体质的约束,扩大了护理范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在术后进行相同的康复运动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则加入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观察比较2组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为(421.7±58.6) ml,高于对照组的(309.4±47.3) ml(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53.3%(P<0.01).结论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作者:孙炳龙;周立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运用均相酶扩大免疫法(EMIT)对临床使用甲氨蝶呤治疗恶性肿瘤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存在排泄延迟状况的患者进行分析和解救.方法 采用EMIT法对甲氨蝶呤用药24、48、72 h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采用EMIT对47例患儿进行342例/次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测定,除1例患儿出现排泄延迟外,其余46例患儿用药72 h均降至0.1 μmol/L.342例/次血药浓度测定中C24h为(48.13±31.75) μmol/L,C48h为(0.48±0.93) μmol/L,C72h为(0.08±0.07) μmol/L.结论 临床在使用甲氨蝶呤治疗患儿时,通过对甲氨蝶呤浓度监测,观察患儿不良反应,从而确立使用CF等解救措施,是保证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临床安全的关键因素.
作者:陈璐;涂碎萍;张丽娟;杨勇;闫峻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治疗,观察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远期回访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远期回访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疗效确切,提高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章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喘息性肺炎患儿疾病发作、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喘息性肺炎患儿30例,对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指数(MP-IgM)、过敏原等进行测定.结果 30例患儿中,16例(53.33%)MP-IgM指数阳性,9例(30.00%)过敏原测定结果阳性,7例(23.33%)是食物性过敏原,2例(6.67%)是吸入性过敏原.此外,30例患儿中,18例(60.00%)患儿直系亲属存在过敏史.结论 食物性过敏原、肺炎支原体感染、直系亲属存在过敏史等均属喘息性肺炎患儿疾病诱因,因此对喘息性肺炎患儿进行预防时,可将上述指标视作预防因素,以防止疾病发作.
作者:霍姝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比较补肾祛瘀益智汤和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给予自拟补肾祛瘀益智汤治疗.根据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记忆商(MQ)、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患者进行量表评分,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2%(P<0.01).治疗后,2组HDS、MQ、MMSE评分值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祛瘀益智汤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润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用于儿科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集的儿科检验血标本1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RP、血常规及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再以确诊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比较CRP、血常规及联合诊断的阳性例数及各项检验的误诊率、漏诊率、特异性、灵敏度.结果 CRP阳性率为75.00%,血常规阳性率为65.00%,CRP+血常规阳性率为98.00%,联合诊断结果和确诊结果不存在差异性,同时CRP+血常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8.00%、90.00%、2.00%、10.00%.结论 CRP联合血常规检验有操作简单、正确性高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儿科检验中,可降低临床误诊率、漏诊率,还可为临床提供较为科学的诊断依据,防止患儿错过佳治疗时机,其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姚俊金;武乐;李栗;张晓兰;张国锋;沈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医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用药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应用PPIs的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利用DDDs对HIS系统住院药房管理模块收录的PPIs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应用PPIs的病历多集中于胃肠、肿瘤、肝胆胰腺等科室,除胃肠科外的其他科室使用PPIs多为预防疾病或手术所致应激性溃疡,占病例总数的57.16%.主要PPIs的DUI均未超过1.0,口服PPIs的DUI普遍高于注射用PPIs,其中口服用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的用药频度已趋近或达到临界值,用药合理性相对较差但未过量.结论 2013-2015年医院病区PPIs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不足,建议制定PPIs合理应用指南并以此为据严格遵守用药指征,以进一步强化管理,避免用药过度,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沈德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可达到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案.
作者:潘琪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规律与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上报的148例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73.6%(109/148)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年龄19~39岁;87.2%(129/148)为单一用药;73.0%(108/148)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25 min内;37.2%(55/148)ADR/ADE累及胃肠系统;24.3%(36/148)发生全身性损害.结论 生产企业完善药物使用说明书,临床应减少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通过健康教育宣教,指导患者正确辨识硫酸镁注射液不良反应,尽早发现不良征象,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以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作者:魏建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医院麻醉药品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原因及整改措施,规范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调取医院2014-2015年住院麻醉药品处方1~3级点评不合理处方607例,筛选出麻醉药品不合理用药处方236例,依据不合理用药处方分别对涉及科室、临床用途、处方类型进行分类,用帕累托图分析造成不合理用药处方的主要原因.结果 统计不合理用药科室:普外科处方构成比36.44%,肿瘤内科构成比24.58%;不合理用药临床用途:麻醉辅助用药处方构成比35.17%,癌痛镇痛用药处方构成比28.81%;不合理用药处方类型:不合理用药类型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构成比48.7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和适应证不适宜的处方分别占处方构成比的19.07%、13.98%,均为主要因素.结论 用帕累托图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问题的主、次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产生不合理用药因素提出整改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欧燕;张雪峰;王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比较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与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2例.其中Ⅰ组采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Ⅱ组采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Ⅰ组治疗后1年的FVC、FEV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组治疗后6个月的FVC、FEV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Ⅰ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表面活蛋白A(SP-A)、表面活性蛋白D(SP-D)三项指标均优于Ⅱ组(P<0.05);2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与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均能取得一定效果,且有耐受性,但相比之下,前者方案在稳定肺功能、改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及血清表面活性蛋白水平方面效果更显著.
作者:李晓臻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胎盘植入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胎盘植入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接受胎盘植入保守治疗,对照组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植入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其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阿司匹林(ASP)作为典型的抗炎(非甾体)用药,其药理效用不仅在于镇痛解热,同时也对血小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当前众多研究早已阐明,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用药价值,也是抗血小板基础性药物之一;可作为心血管事件首先用药,如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所致脑缺血或综合征.但有学者通过统计表明,国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用药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并伴有阿司匹林用药抵触情况.
作者:李艳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感染患者中降钙素原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有感染征象的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患者38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15例,血培养阴性组23例.测定2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血培养,评价降钙素原在其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降钙素原在38例患者中均升高.血培养阳性组降钙素原水平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在发生感染的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程度及治疗方案上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钟嫄;唐志浩;陈丽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手术室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手术室心理干预护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程度,改善焦虑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