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岱明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0例窒息儿及46例正常新生儿血浆生长抑素(SS)浓度.结果,急性期和平稳期重度窒息组与HIE组血浆ss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急性期轻、中、重H1E与相应血浆SS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s=-0.59,P<0.05.血浆SS值低的3例HIE中,2例新生儿期死亡,1例留有脑病后遗症.研究结果提示,SS参与窒息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急性期血浆SS降低可作为HIE程度早期诊断参考指标.SS持续低水平与脑病后遗症有关.
作者:屠文娟;刘素云;沈书韵;左希奎;陈茹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应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姑息治疗法洛四联症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3.7±2.1)岁.SaO2由术前平均75.5%±4.3%上升至术后91.3%±4.7%(P<0.001),肺动脉/漏斗部压差由(27±2.78)mmHg下降至(3.95±8.21)mmHg(P<0.01),肺动脉瓣环大小与术前相仿(13mm±3.5mmvs14mm±2.7mm,P>0.05).随访(1~2)年,病情稳定,SaO2大多维持在85%左右,均接受外科手术.结果表明,PBPV对一些病例作为替代外科姑息手术治疗法洛四联症是可行的,为终外科根治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周爱卿;李奋;高伟;余志庆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未经外科手术的隔膜型主动脉缩窄9例患儿进行了经皮球囊扩张术,其平均年龄(4.92±3.99)岁,均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采用比缩窄部直径大于3倍~4倍或不超过缩窄近端的主动脉直径的球囊予以扩张治疗.结果:手术全部成功,高血压即刻得到控制,跨缩窄部压差由(46.80±15.30)mmHg降至(8.40±8.33)mmHg.随访下肢血压超过或接近上肢,跨缩窄压差11.25mmHg~19.50mmHg,无动脉瘤形成.我们认为经皮球囊治疗未经外科手术的隔膜型主动脉缩窄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操作简单的方法.
作者:朱卫华;康曼丽;夏呈森;章毅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如何合理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发生、发展,减少其后遗症及致残率一直是临床儿科医师渴盼早日解决的课题.针对我国目前围产因素逐渐突出已成为高胆首发因素的特点,本文对有高危围产因素影响而可能发生高胆的新生儿进行了早期干预.
作者:翟淑萍;孙翠芳;钱琦;金月芳;严字斐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市3家医院1995年~1998年住院的4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男21例,女24例;年龄3岁~14岁;23例在起病1月内入院,均符合1983年九省市心肌炎协作组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非心肌炎对照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2.5岁~14岁.采用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的CK-MB试剂,由自动生化分析仪在30℃测定,以血清CK-MB>16U/L为阳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有ECG、Hoher、超声心动图、胸片及相关化验资料.结果CK-MB增高在病毒性心肌炎组有19例,而对照组仅2例轻度升高,其敏感度为42.2%,特异度95.1%,准确度67.4%,漏诊率57.8%,假阳性4.9%.心肌炎组与对照组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x2=9.035,P<0.01.23例1月内起病的心肌炎患儿,阳性13例,敏感度为56.5%,22例超过1月的患儿,6例阳性,敏感度为27.3%,两组敏感度差异显著,x2=3.943,P<0.05.对150例(包括疑似心肌炎和以上病例)儿童血清CK-MB与CK值的直线回归分析显示,两者的相关性仅为0.33,并且CK-MB与心脏各房室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心脏指数及心律失常亦无显著相关.总之,血清CK-MB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度有限,但特异度高,无论起病长短,它都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高中秋;刘莹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院自1991年开展分离弧菌后,发现弧菌科细菌引起腹泻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势.现将1994年元月~199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59例小儿弧菌性肠炎报告如下.
作者:高明安;周惠;韩春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小儿急性偏瘫是多种原因所致的后天获得性病症.多因脑血管狭窄闭塞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引起.近年随着CT及核磁共振(MRI)等放射影象学的发展,病因明确率明显提高,现将本院收治的14例分析如下.
作者:周晓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胎儿三尖瓣返流(TR)的围产期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对656例孕周为20周~37周胎儿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TR88例,其中胎儿先心病组16例,心律失常组43例,双胎输血征7例,母亲患糖尿病者2例,而正常胎儿588例中仅发现TR33例(占5.62%).结果表明,胎儿时期右室占优势使右室处于高压腔状态,故正常胎儿的TR发生率极低,且多属生理性范围.因此,多普勒超声检出胎儿TR,首先提示其胎儿可能伴有先天性心脏异常或其它因素导致的心功能降低.
作者:王鸿;陈新民;李慧忠;耿丹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1年1月至1998年9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窒息282例.其中苍白窒息111例(39.4%),青紫窒息125例(44.3%),评分不详者46例(16.3%);男195例,女87例,日龄:12小时以内132例,12小时以后150例;胎龄:<37周55例,37~42周185例,>42周42例;体重:<2500g 47例,2500g~4000g 200例,>4000g 35例,低仅1050g.胎盘功能异常共21例,脐带绕颈35例,羊膜早破21例,宫内窘迫18例.分娩方式:正常产106例(37.6%),病理产176例(62.4%),其中胎头吸引79例,产钳助产34例,臀位产32例,剖宫产31例.临床表现:哭声低微159例,不哭56例;面色苍白157例,青紫125例;双吸气43例,抽泣样呼吸54例,呼吸音多有改变,听及罗音72例;心率≥100次/分105例,<100次/分177例,心音低钝228例;肌张力正常44例,增强37例,减低201例;生理反射存在45例,消失237例.胸片检查共73例,其中肺纹理增强38例,小斑片阴影23例,肺气肿8例,肺不张4例;CT检查46例中,5例正常,提示颅内出血19例,缺血缺氧性改变22例.合并症分析,吸入性肺炎160例(56.7%),颅内出血71例(25.2%),硬肿症63例(22.3%),头颅血肿57例(20.2%),HIE 24例(8.5%),肺出血4例(1.4%),羊水咽下综合征5例(1.8%),自然出血4例(1.4%).抢救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抗炎纠酸等,有抽搐及颅内高压予以止惊脱水;有出血加用止血剂,19例曾予少量多次输注新鲜血,全部病例输注能量合剂、细胞色素C,合并呼吸衰竭者加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治愈202例,治愈率71.6%,死亡24例,死亡率8.5%,自动出院40例(14.2%),好转11例(3.9%).主要死亡原因:①吸人性肺炎,②颅内出血.
作者:孙献平;戴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及时作出病原学诊断对指导临床诊治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1993年~1995年度部分肺炎住院病儿及呼吸衰竭病儿的气道病原学检测作了回顾性分析,兹报告如下.
作者:陆铸今;张灵恩;任慈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科收治病毒性心肌炎51例,均符合九省市心肌炎协作组拟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分2组,观察组26例,男,女=15;11;<6月2例,~2岁3例,>2岁21例,平均入院年龄7.95岁;中型23例,重型3例;治疗前病程7.5天±3.2天.对照组25例,男,女=13,12;<6月1例,~2岁3例,>2岁21例,平均入院年龄8.20岁,中型23例,重型2例,治疗前病程7.3天±2.8天,两组基本情况无差异.对照组仅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镁30mg~50mg/(kg·d),用G.S.稀释至0.15%~0.35%浓度,以1滴~1.5滴/(kg·分)速度静滴,共1周,必要时延长至2周;参麦注射液0.3ml~0.5ml/(kg·d),稀释后静滴,2周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3例重型患儿死亡1例,2例好转出院.对照组2例重型均死亡,中型病例无死亡.治疗1周时观察组患儿心肌酶LDH、CPK及其同功酶CK-MB恢复正常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x2=3.88、4.75、4.84,P<0.05).心电图示心律失常、ST-T改变等治疗前后两组也显著差异(x2=7.13,P<0.05);临床表现、X线、心超,观察组恢复也较快.镁剂有促进心肌细胞修复,维持细胞膜、亚细胞结构完整性,清除氧自由基,阻滞钙离子内流,具有抗心衰及心律失常作用.参麦有强心,扩张冠状动脉,降低氧耗;激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养心复脉,活血化瘀,与镁剂合用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广吉;齐娅贤;戴文献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36例各类频发早搏患儿应用胺碘酮治疗3个月,并进行了0.5年~14年(平均2年~3年)的长程观察.结果:用药期具有显著的疗效,停药5周内多数均能保持疗效,停药8周后部份病例早搏复发,但次数有减少,2年以后大部份病例早搏消失.副作用以消化道反应、甲状腺增大和Q-T延长为主,大都随停药后逐渐消失.我们认为口服胺碘酮治疗小儿频发早搏疗效确切,虽副作用较轻,但仍需控制适当剂量.
作者:杨以挠;黄晓玲;卢明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肺血管阻力(PVR)是评价室间隔缺损(VSD)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参数.超声测量PVR目前尚无确定的方法[1].本文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PWDE)测量16例VSD患者的VSD分流压差和肺动脉瓣返流压差,分别计算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舒张压(PADP),进而计算肺动脉平均压(PAMP).二维超声结合PWDE测量VSD分流量和主动脉血流量(Qs)计算肺动脉血流量(Qp).根据超声测量的PAMP和Qp进一步计算PVR,与心导管测量的PVR相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国平;康曼丽;何瑾;夏呈森;朱卫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解温州地区1984年~1998年0~14岁小儿住院的主要传染病病种构成变化,现将近15年我科住院的全部传染病种分为1984年~1988年段,1989年~1993年段,1994年~1998年段,对比分析各年段主要传染病构成比的变化.结果显示:细菌性痢疾、伤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乙型脑炎的发病率3个年段变化不大.
作者:张桂莲;王菊香;卢朝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探讨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病毒脑)的诊断与治疗,对近十年PICU收治的28例重症病毒脑患儿进行回顾分析,28例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7个月~12岁.3例明确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2例为EB病毒感染,余无病原学证据.经应用抗病毒治疗,精制干扰素(能)100万U~300万U/天×3天~7天、三氮唑核苷10mg/(kg·d)×10天~14天、无环鸟苷5mg/(kg·次)q6h~q8h×10天~14天,及激素治疗5天~7天.结果死亡5例,脑瘫2例,智能落后2例,继发性癫痫4例,痊愈出院15例.诊治体会:诊断早晚与预后有关,EEG及CT对估计转归及预后有关,早期及时的抗病毒、激素应用及丙球治疗能改善预后.
作者:李璧如;许怀琪;王廉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采用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测定109例窒息足月儿、早产儿和74例正常足月儿、早产儿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结果显示:窒息足月儿和窒息早产儿尿NA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窒息程度越重,肾功能损害越明显,恢复越慢,生后第3天、5天早产儿对照组NAG明显高于足月儿对照组(P<0.05及<0.01),早产儿肾功能比足月儿差.表明尿NAG可作为早期监测窒息新生儿肾功能的方法.
作者:陆勤;卢长东;王立金;任建华;汤广宇;冯玲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探讨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变化及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我们对36例心肌炎患儿进行了以上指标的检测.其中男19例,女17例1年龄3岁~13岁,平均8岁4个月,其诊断指标均符合1994年威海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设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8岁2个月.两组小儿年龄与性别无显著差异.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低温保存.用硝酸还原法测NO,硫代巴比妥酸缩合法测MDA,黄嘌呤氧化酶法测SOD,酶法测GSH-PX.结果:NO(107.9μmol/L±42.0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73.7μmol/L±9.4μmol/L),SOD(104.28Nu/ml±31.37Nu/ml),GSHPX(204.79U/ml±105.03U/ml)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MDA(7.18nm/ml±2.24nm/ml)高于对照组,P<0.01.经相关分析发现NO与SOD、GSH-PX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9、-0.572,P<0.01),与MDA呈显著正相关(r=0.544,P<0.01).IFN-γ,TNF、IL-1及Th-1均促使NO生成,NO可抑制T细胞增生.本组患儿血清NO升高,使体内T细胞水平下降,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发现NO升高的同时MDA亦升高,SOD、GSH-PX降低,证明病毒性心肌炎时体内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使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NO、MDA升高,提示过多的NO作为另一种自由基参与了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自由基清除酶SOD、GSH-PX活性下降.因此免疫调节剂的应用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手段,另外,加强NO抑制剂的研制对患者的治疗将开辟一条新路.
作者:赵媛菊;刘晓东;周军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在病理上涉及微血管的病变[1].有关血小板与HIE之间的关系临床报道不多.为此,本文动态观察了76例HIE患儿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邵雷;齐娅贤;董泽伍;曹青;刘彩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64例言语和语言障碍门诊病例进行分析,其中9例口吃,26例构音异常,29例语言障碍.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之比约3∶1.在口吃和构音异常中,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而语言障碍与智能迟缓,听力损害,大脑损害、脑瘫等有关.该领域需要多学科的协作,亟待开发.
作者:金星明;章依文;赵晶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长期以来,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研究较为深入.近年研究发现胆红素具有生理功能,此外对心脏、肾脏有一定的毒性影响.本文就胆红素生理和病理作用的再认识及与临床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作者:吴晓翠;吴莉;苏渊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