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华
目的 观察七子汤加味联合克罗米芬、维生素E治疗男性少精及弱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少精及弱精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克罗米芬、维生素E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七子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精液质量、精子形态、激素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精液量明显增加,液化时间明显缩短,精液密度、a级精子和a+b级精子比例及存活率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精子正常形态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精子畸形率和精子头部畸形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正常形态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畸形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精子头部畸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睾酮(T)水平明显提高,且观察组LH、FSH以及T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1%高于常规组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子汤加味联合克罗米芬、维生素E治疗少精、弱精症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精子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乐仲;曹锐铃;张宇;何思挺;刘向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十二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测,对R波递增不良、左胸联高电压、QRS低电压、异常Q波、ST-T改变、传导阻滞、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95%;R波递增不良发生率为67.57%;Rv6/Rv5>1发生率为62.16%,Rv6 ≥3.5 mV或Rv5+ Sv1 ≥3.5发生率为36.49%,Rv6/Rmax≥3发生率为31.08%,连续三个心搏的S波和R波电压之和QRS总电压V6>V5发生率为36.49%;QRS低电压发生率13.51%;异常Q波发生率为21.62%;传导阻滞发生率为41.89%.结论 十二导联心电图可反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出现的多种异常表现,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罗忠志;康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提高电话回访的效能.方法 根据PDCA循环步骤,发现质量问题,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并予以实施.通过检查和分析,将未解决问题纳入下一个PDCA循环.结果 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以来,一级电话回访率由2014年的60.00%上升到2016年的86.00%,二级电话回访率由2014年的30.00%上升到2016年的55.00%,出院患者满意率由2014年的95.13%上升至2016年的98.28%.结论 PDCA循环可促进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和改进,加强电话回访工作的管理,有效防止电话回访工作的模式僵化,是管理工作不断进步,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刘洪静;陈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旋覆代赭汤化裁方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铝碳酸镁)、西药组(铝碳酸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中药组(铝碳酸镁+旋覆代赭汤化裁方)各30例,3组均治疗4周,观察3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6.7%,均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与西药组的23.3% (7/30)和对照组的16.7% (5/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化裁方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鲍秋苗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无症状性的蛋白尿既往国内称为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系指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1].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妇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试验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各项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不同手术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 (1/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9%(1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妇科急腹症患者的过程中,腹腔镜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指标,加速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应广泛推广.
作者:彭小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发作疗效显著,有助于快速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炎性反应消除,改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康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不同炮制后的何首乌药物功效、活性情况.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炮制后何首乌中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对药物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高压蒸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甲醚、大黄素含量较蒸制何首乌含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细胞抗衰老率为16.5%,蒸制28.7%,高压蒸制为37.9%,蒸制何首乌、高压蒸制何首乌较空白细胞抗衰老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方式炮制的何首乌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甲醚、大黄素含量会出现变化,临床需对炮制过程进行研究,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刘素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患者,女,88岁,身高150 cm,体质量40 kg.2016年10月13日因摔伤致左髋部疼痛并活动受限3+d入院.查体:T36.5℃,P 110次/min,R 22次/min,BP 110/80 mmH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69×109/L(↑),中性粒细胞0.923(↑),血红蛋白94 g/L(↓),尿素氮17.76 mmol/L(↑),肌酐177.7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9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 U/L.
作者:唐智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休息痢是指泻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大便夹有黏液或见赤色为主要表现病症.该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卷十七·痢病诸候》,隋代巢元方认为休息痢的形成是由于肠胃虚弱,胃管有停饮,冷热气乘之而成.尔后历代医家对休息痢的病因病机、治法、遣方用药等各方面均进行了分析¨].(1)该病与现代医学的慢性腹泻有相似之处,包括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阿米巴痢疾等.刘小凡教授认为该病病程一般较长,病情时轻时重,迁延难愈,每因饮食不当,起居不慎,感受外邪,或过度劳累,思虑郁怒而诱发.新邪引动旧疾,发作多为实证或虚中挟实,治疗可以“通因通用”.审其感邪之寒、热、燥、湿、食积之不同,治以祛除胃肠积滞,佐以调气、和血.缓解期贵在扶持脾肾,恢复正气为首要,若旱天坚筑堤坝,而洪水无虞矣!据此,刘小凡教授运用中医辨证,选用戊己丸加减治疗休息痢1例,取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是常见的急腹症.转移性右下腹痛和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但急性阑尾炎的病情有许多变化.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右下腹阑尾麦氏点压痛是其重要体征,但在临床工作中约30%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90例不典型阑尾炎的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晓昆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患者,男,22岁,军人.因发现抗HCV、HCV-RNA阳性于2016年12月14日由军人内科转入肝病科治疗.体格检查:意识清,精神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丙肝抗体阳性,丙肝核心抗原弱阳性.丙肝病毒定量6.72×106 U/ml.丙肝病毒基因分型Ⅰ型.化验肝、肾功能正常.甲、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X线胸片、心电图未见异常.白细胞13.55 × 109/L,中性粒细胞91.1%.
作者:孙涛涛;周俊卿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中采用喷他佐辛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术前8h予喷他佐辛2次,每次20 mg.术后待患者可正常饮食后6h让患者服用喷他佐辛1次(20 mg),然后早晚让患者服用喷他佐辛1次(20 mg),连续服用2d.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常规麻醉镇痛.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睡眠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6、12、24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清醒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出现呕吐2例(3.2%),对照组术后出现呕吐3例(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对腹腔镜术后患者有着很好的镇痛效果,并且较安全性,可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作者:陈加强;沈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合理用药咨询资料,了解高血压病治疗中的问题,旨为开展社区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合理用药咨询资料.结果 共接纳咨询者215例次,咨询内容涉及常用高血压药种类,咨询内容涉及面较广泛,其中药理知识中以联合用药68例次(21.32%),药理机制55例次(17.24%)和药物不良反应52例次(16.30%)的持续频率较高.从中发现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浮肿32例次(24.06%)和咳嗽28例次(21.05%)多见.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钙离子拮抗剂52例次(39.10%)和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6例次(27.07%)比例较高.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或许由于固定服用某药时间过长62例次(20.06%),联合用药不当55例次(17.80%).随意更换或停用药物(12.30%)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咨询者缺少药物说明书参阅率偏低(36.28%)和缺少接受相关合理用药知识有关.结论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状况从而影响病情控制,倡导合理用药相关的药学服务势在必行.
作者:高波;方宗君;杨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取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15~2016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4 299例,并对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加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得到改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用药时机正确率、药物选择合理率、疗程合理率等趋向合理.结论 在医院内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但仍需要持续地开展此项活动,加强干预力度,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更趋合理.
作者:常恩;白映涛;张越;刘金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患者,女,80岁.因“发热、气促1周”于2017年2月26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老年心瓣膜退行性变.入院体检:T38.6℃,P 79次/分,R 21次/分,BP 166/68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性啰音;HR 79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查血常规:WBC7.94×109/L,中性细胞比率(N)0.698,淋巴细胞比率(L)0.302,嗜酸性细胞缺失0,中性粒细胞计数7.21×109/L,Hb98 g/L,血小板121×109/L.
作者:吴寿福;邱伟伟;胡济淼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椎间盘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臭氧治疗,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射频治疗,比较2组术后腰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 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椎间盘射频联合臭氧注射可以充分发挥出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上的优势,值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曾志忠;姚林清;苏水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一般均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巯咪唑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线治疗药物,疗效肯定,应用广泛,但有发生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根据药品处方资料和相关指南的数据,0.3%~0.6%的使用者可发生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 ×109/L),严重者可出现粒细胞缺乏(白细胞数<2×109/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后者若不及时抢救处理,会发生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威胁患者生命.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治疗分析和药学监护,提高对粒细胞缺乏严重性的认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性.
作者:朱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脑缺血能促使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发生增强,目前认为神经发生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成年哺乳动物脑内存在两个主要的神经发生区域: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GZ),神经发生的过程包括这两个区域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NSPCs)的增殖,神经前体细胞(NPCs)向神经元的分化,NPCs或neuroblasts向特定部位的迁移以及新生神经元整合入神经环路[1].脑缺血能够促使SVZ和SGZ神经发生的增强[2],对脑缺血后的组织重构和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3].
作者:陶霞;廖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825例患者以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的情况,13C-DOB值≥4为Hp阳性的判断标准,分为Hp阳性组(n =309)和Hp阴性组(n=516),比较2组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825例患者中,Hp阳性组309例,其中2型糖尿病44例,发生率为14.24%,Hp阴性组516例,其中2型糖尿病39例,发生率为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2,P<0.01).Hp阳性组中,男96例,其中2型糖尿病17例(17.71%),女213例,其中2型糖尿病27例(12.68%),Hp阳性组中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P>0.05).Hp阳性组中糖尿病的患者年龄高于非糖尿病患者,Hp阳性组男性患者中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7,P>0.05).Hp阳性组女性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大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154,P<0.05).Hp阴性组中,男性2型糖尿病14例(7.82%),女性2型糖尿病25例(7.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7,P>0.05),各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关联性,并且与年龄具有一定关系.
作者:赵红艳;程淑艳;林晶;马秀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