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庆;孙增先;赵作银
目的 观察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厌氧菌盆腔感染治疗中采用奥硝唑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厌氧菌盆腔感染患者92例,按照1∶1比例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替硝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硝唑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痊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2.6%(P<0.05);观察组痊愈时间为(5.0±1.2) d,短于对照组的(7.2±0.9) d(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低于对照组的17.4%(P<0.05).结论 在妇科肿瘤术后厌氧菌盆腔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奥硝唑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赵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学龄期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干预对改善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及健康结局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7~11岁哮喘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我效能理论指导的自我管理方案对患儿进行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病情(每月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自我管理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每月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低于干预前(P<0.05或P<0.01);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每月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学龄期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干预可提高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
作者:吴汶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拟行剖宫产术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照组PCIA镇痛液采用舒芬太尼,观察组PCIA镇痛液采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观察2组患者镇痛效果、24 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后各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PCIA总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效按压次数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作者:涂芸芸;李仕海;赖如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降钙素原指导ICU重症感染抗生素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Meta分析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相关的临床试验,随机选取4篇相关随机对照试验(PCT)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 共有386例随机对照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PCT组患者的抗生素应用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但抗生素应用率、患者病死率与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指导ICU重症感染抗生素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抗生素应用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93.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09%、78.18%(P均<0.01).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夏学华;张国志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小儿眼外伤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小儿眼外伤患儿200例为观察对象,对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致伤原因、致伤部位)等进行分析,并根据患儿的伤情采取针对性治疗.结果 患儿眼外伤多因玩耍、打斗所致钝挫伤,临床表现多为角膜损伤、前房出血、球内异物等,临床根据患儿的病情、致伤部位等因素开展对症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结论 眼外伤是导致儿童致盲、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并发症较多,易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眼外伤患儿经过对症治疗后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也应积极加强儿童眼外伤的预防宣传教育,降低眼外伤的发生率.
作者:王海凤;韩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强化口腔护理干预对ICU昏迷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救治的ICU昏迷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口腔卫生情况、坠积性肺炎发生情况、监护时间和护理经费.结果 2组护理前口腔卫生优良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口腔卫生优良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5.17%,低于对照组的17.24%(P<0.05);观察组监护时间和护理经费,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将强化口腔护理干预方法运用到ICU昏迷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一定程度减少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提高口腔卫生,且可减少一系列治疗经费.
作者:陈碧芳;黄晓铭;张建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对新生儿早期败血症诊断治疗与病情评估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败血症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2组患儿入院时和恢复期及抗生素治疗1周的空腹静脉血,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不同程度病情降钙素、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急性期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组均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水平(P<0.05);其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重症亚组患儿与轻症亚组患儿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亚组高于轻症亚组(P<0.05);降钙素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C反应蛋白(P<0.05).结论 降钙素早期检测能够有效反映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病情、治疗效果,对临床诊断治疗及病情评估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瑞露;郑文娟;刘志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对医院住院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 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随机抽取2016年9~11月份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出院病历502例,依据Beers标准(2015),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情况.结果 发现88例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88例次,包括老年人与诊断和疾病状态无关的潜在不适当用药77例,老年人与疾病状态相关的潜在不适当用药6例,老年人应慎用的潜在不适当用药1例,老年人非感染性药物相互作用4例.结论 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的比例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利用Beers标准评价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值得推广.
作者:韩国将;牛慧敏;靳晓琴;崔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61例,同期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43例,免疫性肝硬化患者21例及肝癌患者36例,对比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及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09例肝癌患者原发肝部疾病构成比例.结果 酒精性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免疫性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免疫性肝硬化肝功能指标与肝癌较为接近.109例肝癌患者免疫性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占比高为42.20%,与酒精性肝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酒精性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比例高于无肝癌疾病及急性肝炎患者(P<0.01);急性肝炎进展为肝癌与酒精性肝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性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比例与酒精性肝硬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精性肝硬化进展为肝癌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但其危险性低于免疫性肝硬化患者,与肝炎性肝硬化基本持平,应引起临床给予足够关注.
作者:罗春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病情符合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的患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CBP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治疗;CB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监测2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心率、血压、血乳酸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2组存活病例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存活病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5.4±2.7) d,平均住院时间(21.2±3.5) d;CBP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1.4±1.9) d,住院时间(18.7±2.0) d.治疗24 h后,2组收缩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治疗24 h,CBP组心率、静脉血乳酸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CBP组治疗24 h后心率、血乳酸、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BP能降低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心率、血压、血乳酸值同时改善心功能,对进一步提高危重症病例的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曹利静;霍习敏;耿文锦;徐梅先;王晓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用茵栀黄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陈启冰;陈建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瑞素口服液与黄芪颗粒治疗肺结核合并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64例初治肺结核合并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予以抗痨治疗,对照组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瑞素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黄芪颗粒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生化和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生化指标ALB、Hb和BMI均高于治疗前(P<0.05);2组免疫指标CD3和CD4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CD3和CD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肺结核合并营养不良,黄芪颗粒同时可提高免疫功能,优于单纯肠内营养.
作者:黄智寿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消化道肿瘤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有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近年来有不少研究发现,塞来昔布不仅能抑制肿瘤的增殖,还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且其对癌细胞的抑制呈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本文通过塞来昔布对消化道肿瘤各个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郑盈盈;李同荟;王少雄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夫妇对出生新生儿缺陷知识认知程度及健康护理干预对认知度提高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夫妇822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出生新生儿缺陷知识调查问卷调查研究者对出生新生儿缺陷知识认知度,并对研究者实施健康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研究者对出生新生儿缺陷知识认知度掌握情况.结果 调查显示,夫妇对佳生育年龄、补充叶酸时间较了解,对其余出生新生儿缺陷知识了解程度较差.健康护理干预后,夫妇出生新生儿缺陷认知度优良率为85.16%,高于干预前的63.38%(P<0.01).结论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夫妇对出生新生儿缺陷知识认知较差,通过健康护理干预可提高其对出生新生儿缺陷知识掌握度和认知度.
作者:林开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11377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368例2型糖尿病患者(baPWV正常组146例,baPWV增高组222例)脂联素基因-11377C/G的多态性,同时测定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等指标.结果 2组脂联素-11377位点基因型及频率分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CC型baPWV、FINS均低于CG+GG型(P<0.05),而脂联素水平高于CG+GG型[(35.95±21.13 vs 33.16±16.63) mg/L(P<0.01)].脂联素基因-11377C/G变异与2型糖尿病患者baPWV呈正相关(r=0.207,P<0.05).结论 脂联素基因-11377C/G位点GG+CG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正相关,G等位基因可能系发生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易感基因.
作者:杨鑫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PDCA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医源性肺部感染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PDCA循环管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合并医源性感染及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合并医源性肺感染阳性率为46.8%,低于对照组的68.1%(P<0.05);2组手术时间影响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脑脊液漏、气管切开、营养评分等3个因素引起院内感染比较,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加强护理质量、提高护理管理安全,运用在急性脑梗死中可降低院内肺感染发生率,临床可予以考虑.
作者:王巧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枸地氯雷他定预防慢性荨麻疹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枸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按4级评分方法记录服药前后的症状体征,计算疗效指数,同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追踪观察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枸地氯雷他定可有效并长期预防慢性荨麻疹复发,且联合应用优于单用,不良反应少,并能降低停药后的复发率.
作者:代金枝;周敬安;李璐;徐学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阿奇霉素为临床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治疗效果显著等特点,对肺炎球菌、金葡菌、厌氧菌、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同时对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也具有较强的效果.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是多数患者实施该类药物治疗后,易发生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因此,我院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汪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59.09%(P<0.05);观察组出现肺部感染1例(4.35%),对照组出血心包堵塞2例(9.09%)、肺部感染3例(13.64%)、急性心肌梗死1例(4.54),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惠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