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肝转移的治疗研究进展

孙佳;卢洁;林萍

关键词:胃癌, 肝转移, 治疗进展
摘要:胃癌是临床上常发疾病之一,是一种恶性肿瘤,临床确诊时基本上到中晚期.肝转移在其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高,达到4% ~ 14%,患者 5 年生存率和西方国家相比比较低,仅为10% [1].现阶段临床上主要治疗手段有全身化疗、手术切除、消融技术、分子靶向治疗、介入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方法,然而所有方法的疗效并不明显.因此,如何提高胃癌肝转移治疗的疗效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下面就胃癌肝转移近几年的治疗进展作一些探讨和总结.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程益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验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为四大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其发病率在视网膜血管病中已居首位[1].因此,该病的治疗是临床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之一.该病属中医消渴目病范畴.

    作者:李希岭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监测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监测在早产儿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该科住院的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肺炎患儿41例,监测患儿的动脉血气、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 2)及氧分压(TcPO 2),比较TcPCO 2及TcPO 2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度.结果 所有患儿的TcPCO 2和动脉血气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 TcPCO 2测定在机械通气早产儿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连续、无创的优点,同时可以预测PaCO 2,安全性良好.

    作者:杨丽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股神经阻滞与芬太尼静脉镇痛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硬膜外穿刺镇痛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股神经阻滞与芬太尼镇痛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硬膜外穿刺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硬膜外穿刺前30 min对照组予以芬太尼静脉注射,观察组则采用神经刺激仪行股神经阻滞.对比2组硬膜外麻醉前(T 0)、硬膜外穿刺前体位变换时(T 1)、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改为平卧位时(T 2)以及改为平卧位后3 min后的疼痛情况以及SBP、DBP、HR水平,芬太尼用量,硬膜外穿刺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 0及T 1时观察者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 1及T 2时观察者的SBP、DBP以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硬膜外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硬膜外穿刺的麻醉效果更佳,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芬太尼用量以及穿刺时间.

    作者:张振忠;苏娟;王龙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有创机械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有创机械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入住呼吸监护室(RICU)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28例,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常规组,每组14例,2组均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PRVC-SIMV+PSV)模式通气,序贯组达到早期拔管指征时(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拔除气管内插管(ETI),改为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HFNC);常规组达到传统拔管指征时撤机.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住RICU时间等指标.结果 序贯组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短于常规组,VAP发生率及APACHEⅡ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TI次数≥2次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明显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HFNC疗法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邹外龙;刘仲楠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气管插管期间牙齿损伤脱落2例

    病例 1,男,72岁,体质量 70 kg,ASA Ⅳ级.因脑出血急诊入院,拟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入室时昏迷,BP 168 / 102 mmHg,HR 69 次/ min,SpO 295%,RR 18次/ min,术前准备中发现患者牙齿缺失,仅有右下侧一颗切牙,活动度尚可,于是未予处理.全麻诱导予咪达唑仑 5 mg,阿托品0. 5 mg,依托咪酯 12 mg,舒芬太尼 20 μg,罗库溴铵 40 mg,吸氧去痰后经口明视插管,用喉镜窥视喉头时,见口腔分泌物较多,遂用吸引器吸去分泌物后,再次置入喉镜视野清楚,插管成功,退出喉镜放置气管导管固定牙垫时,发现右下切牙掉落,试图用手取出,手探入口腔稍用力,牙齿滑落到舌体下方,用力伸手探索数次未果,遂用喉镜推开舌体反复寻找未见脱落牙齿,双肺听诊双侧呼吸音对称,清晰,无减弱,考虑脱落牙齿可能在口腔,于是决定先手术.术中麻醉无特殊,术后患者行头颅核磁检查平扫见在口腔梨状隐窝发现一颗牙齿,明确牙齿位置后在可视喉镜下,用插管钳顺利取出牙齿,患者送监护病房.

    作者:姜锋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品管圈在提高全脑血管造影术体位管理正确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体位管理正确率的应用效果,减少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方法 实施活动前选取2016年5-11月在病区择期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手术患者70例为对照组;选择17年1-6月医院收治的择期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手术的患者7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前口头告知方法,试验组采用品管圈护理工具指导方法,对比观察2组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术后的体位管理正确率.结果 试验组全脑血管造影术体位管理正确率为88.57%(62/70)高于对照组的57.14%(4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8,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使用品管圈管理工具指导护理活动,既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了神经内科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体位管理正确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胡亚洁;李丽;肖洪;伍燕;张洋铭;徐芳琼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加注药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加注药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2月到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3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2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和脏器功能支持等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吸痰和体位引流排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加注药治疗,每隔3~4天治疗1次.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和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4%高于对照组的6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CPI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继发脏器功能衰竭数和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灌洗前氧合指数为(238.45±95.76)mmHg,CPIS评分为(7.27±1.34)分,灌洗后第1天氧合指数为(268.96±92.11)mmHg,灌洗后第3天CPIS评分为(6.56±1.41)分,灌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加注药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比较安全,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CPIS评分和氧合指数,进一步降低老年患者继发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秀兰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病例组进行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血沉、关节压痛指数、僵硬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病例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53/55)远高于对照组的76.36%(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04,P<0.05).病例组的血沉、关节压痛指数、僵硬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2/55)远低于对照组的16.36%(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95,P<0.05).结论 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见显著的改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吴焱兵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肝癌患者行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肝癌患者行切除术后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老年肝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全身麻醉,而观察组则运用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运用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别于术后6 h、1 d以及3 d评价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观察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时间、睡眠时间及总液体丧失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0.00%(6/60)低于对照组的28.33%(1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6 h、1 d以及3 d的CASI和MMSE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总液体丧失量和睡眠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硬膜外麻醉,不容易影响术后认知功能,有助于恢复神经系统功能.

    作者:甘志强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人工真皮修复复杂、难愈性创面16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人工真皮修复复杂、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复杂、难愈性创面患者160例,所有患者治疗方法为Ⅰ期扩创移植人工真皮,2~6周后创面逐渐呈粉红色的类真皮样基底,局部血管化良好,全身情况稳定时可进行Ⅱ期自体薄层皮片移植.观察患者Ⅱ期皮片成活率、皮片挛缩、瘢痕生长情况.结果 160例人工真皮移植后成活137例,成活率为85.62%;存活的137例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成活136例,成活率99.27%.23例因感染未成活,随后行皮瓣修复手术.随访5~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创面复发,外观满意,无明显增生性瘢痕,供皮区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 应用人工真皮可促进复杂、难愈性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降低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永;和晓培;薜欣;常朋飞;秦欢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老年患者均行下肢骨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照组实施传统外周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后血压及动脉血氧含量.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及痛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血压、动脉血氧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0 min、20 min和30 min血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0 mim、1 h时的动脉血氧含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具有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效果好、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安全性高的优势,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魏海翔;罗年丰;姜闽英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小胶质细胞在突触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

    突触可塑性即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能力,是指神经系统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突触活动受到调控引起突触传递效率的易化或抑制,使得从单个神经元到整个神经环路均发生适应性变化以维持神经功能的相对稳定.其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突触可塑性是学习与记忆的细胞分子学基础[1].机体可通过多种细胞分子途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其中神经胶质细胞在突触可塑性调节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作者:孙浩;陈明明;廖红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NOTCH-1信号通路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 分析NOTCH-1信号通路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人脑胶质瘤患者50例,从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和细胞株中提出胶质瘤干细胞体外培养,对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中NOTCH-1信号通路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高度恶性胶质瘤光密度值(IOD)高于低度恶性胶质瘤(P<0.05);在胶质瘤干细胞增殖过程中,NOTCH-1、CBF-1、HES-1在CD133+中表达较强,干细胞分化时,表达减弱.结论 NOTCH-1信号通路参与了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在人脑胶质瘤中高表达,为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田伟;张娟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干预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效果的影响,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干预前(2014年)317例和干预后(2016年)500例出院的眼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的围手术期静脉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对干预前后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眼科围术期静脉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从99.37%下降至5.00%,使用合理率从8.25%上升至64.0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基本合理、术后24 h停药率明显升高、用药疗程长问题明显改善.结论 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在相关干预后使用率明显下降,合理率明显上升,但仍存在部分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的问题.

    作者:张剑;林彩琴;汪洋清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淮北市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546例分析

    目的 分析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报告,总结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淮北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的546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97例(36.08%)超出说明书推荐的大剂量;418例(76.56%)发生在用药30 min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用药部位损害;不良反应转归好转与痊愈占99.82%.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规范用药剂量和适用范围,密切注意30 min内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秦影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2015-2016年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目的 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提出应对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处方2400张,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筛选出不合理处方314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13.08%.其中,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处方126张,占不合理处方数的40.13%;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84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数的26.75%.结论 医院门诊处方存在诸多问题,有待医院医疗质控管理部门加大考核力度,积极开展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培训,提高门诊处方的合格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蔡孙淑芳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神经内科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纳洛酮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6个月后随访,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8.70%高于对照组的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许研杰;杨志强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FPG、2hPG和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PG、2hPG和HbA1c均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和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显著降低患者的FPG、2hPG和HbA1c水平,改善患者的疾病病情,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和价值.

    作者:陈新;李海珊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归脾丸在围绝经期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这段时期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出现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表现为生殖道、血管舒缩障碍症状群、精神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方面的症状,其中出现情绪不稳定、急躁失眠伴焦虑症状.围绝经期症状多发生在45 ~ 55岁[1].

    作者:谢杭珍;林光斌;郑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孕早期25羟维生素D及CRP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孕早期25羟维生素D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108例产前检查孕妇于孕早期检测25羟维生素D及CRP水平,于孕中期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比较不同25羟维生素D及CRP水平患者OGTT阳性率,并分析25羟维生素D及CRP的诊断价值.结果 108例孕妇中25羟维生素D水平>30 nmol/L 35例,OGTT阳性5例(14.29%);≤30 nmol/L 73例,OGTT阳性27例(36.9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8,P<0.05).108例孕妇中CRP水平≤8 mg/L 68例,OGTT阳性13例(19.12%);CRP水平>8 mg/L 40例,OGTT阳性19例(4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7,P<0.05).25羟维生素D与CRP水平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25羟维生素D低水平及CRP高水平能有效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胡春芳 刊期: 2017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