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糜灵栓联合锌硒宝治疗慢性宫颈炎及预防宫颈癌效果观察

高春娥;展玲

关键词:治糜灵栓, 锌硒宝, 慢性宫颈炎, 宫颈癌, 预防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锌硒宝联合治糜灵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且分析预防宫颈癌的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5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29例,参照组采取局部微波治疗,试验组采取锌硒宝与治糜灵栓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在对患者实行1年随访之后给予患者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也可予以宫颈管与宫颈活检,对宫颈癌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44,P<0.05).试验组患者随访1年后经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出现阳性4例,经宫颈管与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癌1例(3.44%);参照组患者随访1年后经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后出现阳性14例,经宫颈管与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癌6例(20.68%),试验组宫颈癌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6,P<0.05).结论 将锌硒宝联合治糜灵栓应用在慢性宫颈炎治疗中疗效显著,对预防宫颈癌具有显著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用三氧橄榄油对大鼠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及EGF、bF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医用三氧橄榄油对大鼠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放射性皮炎模型,制备三氧橄榄油,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橄榄油组、三氧橄榄油组,每组20只.比较治疗后5、10、15、30 d放射性皮炎愈合率及EGF、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 三氧橄榄油组治疗后5、10、15、30 d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和橄榄油组,且橄榄油组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氧橄榄油组治疗后10、15 d创面组织的EGF灰度值均低于模型组和橄榄油组,且橄榄油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氧橄榄油组治疗后15、30 d创面组织的bFGF灰度值均低于模型组和橄榄油组,且橄榄油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氧橄榄油可以诱导放疗后受损组织内EGF、bFGF的高表达,从而促进大鼠放射性皮炎的愈合.

    作者:陈鹏飞;农海宁;王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哌替啶复合氟哌啶预处理对腰麻后寒颤的影响

    目的 观察哌替啶复合氟哌啶预处理对腰麻后寒颤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手术的下肢骨折患者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静脉注射哌替啶0.5 mg/kg和氟哌啶0.025 mg/kg;B组静脉注射哌替啶1 mg/kg和氟哌啶0.05 mg/kg;C组静脉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3组寒颤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同时记录用药后3组患者头晕、嗜睡、恶心呕吐、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3组患者的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A组、B组和C组患者寒颤的发生率分别为14%、8%和54%,C组寒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寒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的MAP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1 min、5 min和10 min B组患者的HR明显增快,而且也明显比A、C两组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min后组内组间H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哌替啶复合氟哌啶预处理对预防腰麻后寒颤反应效果明显;而且以哌替啶0.5 mg/kg复合氟哌啶0.025 mg/kg效果更优.

    作者:戚志超;吴论;朱小兵;陈浩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特殊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QOL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治疗的遵医行为,改善生活水平.

    作者:蒋丽萍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高脂血症患者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和高血脂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来医院就诊并初步确诊为高血脂症124例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体检正常的8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指标并采用全序列基因测序法(PCR-RFLP)分析法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高血脂症患者中共检出E2/2、E2/3、E2/4、E3/3、E3/4和E4/4六种基因型以及ε2、ε3和ε4三种等位基因,其中E3/3纯合子的基因型在2组中均较高,试验组E3/3基因型检出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ε3等位基因检出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ε4等位基因检出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高脂血症组患者的检出频率相对较高的基因型血脂水平进行分析,TC、TG和LDL-C血脂指标由高到低依次是E3/4、E3/3和E2/3,其中TC和LDL-C在各个基因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内HDL-C在各个基因型的含量恰好与LDL-C的顺序相反,在各个基因型之间亦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与ApoE基因相关性较强.

    作者:何茜;郝晟赟;张万松;穆琼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支气管哮喘疾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研究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PEF、FEV1/FVC、FVC、FEV1,痰嗜酸粒细胞比例、FeNO.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0.91%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32,P<0.05).2组肺功能指数(PEF、FEV1/FVC、FVC、FEV1)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eNO指数低于对照组,嗜酸粒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索茶碱药物,此药物和氨茶碱对比,其疗效更为突出,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FeNO、嗜酸粒细胞比例等指数,安全性高,有较大应用性和推广性.

    作者:陈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正常治疗和护理,而试验组采取正常治疗和护理外加认知行为干预,通过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睡眠质量、疼痛评分及满意度,分别于入院时以及出院前1 d通过WHO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分别对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认知行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质量、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实施.

    作者:汪利果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肾石通丸治疗肾结石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肾石通丸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肾石通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净石灵胶囊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1,P<0.05).试验组总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57,P<0.05).2组治疗前结石大小、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结石大小和证候总积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石通丸治疗肾结石效果显著,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和实践.

    作者:杨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某三甲中医院门诊中药用药698例咨询分析

    目的 了解三甲中医院门诊中药用药咨询的方向,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甲中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用药698例咨询记录.结果 用药咨询内容多的是中药的煎煮及服用方法占40.7%;其次是中药知识理论咨询占22.3%.结论 患者注重中药的使用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中药是药学服务的目标.

    作者:蔡颖莲;林亚云;彭连共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传统开颅手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颅内压变化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传统开颅手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颅内压的变化.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0例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48例行传统开颅术治疗.比较2组术前、手术后即时、24 h、5 d后患者颅内压水平,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结果 术前2组颅内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时、24 h、5 d 2组颅内压均降低,但观察组颅内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开颅术降颅压效果好,但创伤大;钻孔引流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更好改善预后,更适合用于高龄患者.

    作者:陈清坤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脑钠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脑钠肽(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在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32例作为试验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人13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对象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BNP浓度;根据观察组AMI患者的Killip分级、梗死部位以及是否ST段抬高进行分组的BNP水平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BNP水平为(578±3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的(48±1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Killip分级的提高,AMI患者的BNP浓度也随之提高,依次与上一级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梗死患者的BNP浓度为(592±30)pg/ml高于下壁梗死的(511±2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BNP水平为(673±22)pg/ml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433±2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伴有BNP水平的提高,而且随着BNP的提高,AMI的严重程度越高,梗死面积大,Killip分级也提高.临床上可将BNP检测作为AMI诊断、预后评估、治疗方案制定中的重要敏感性指标.

    作者:洪少雄;戴端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利多卡因联合呋麻滴鼻液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呋麻滴鼻液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医院住院部收治的因胃肠道疾病、手术、坏死性胰腺炎等原因需留置胃管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实施留置胃管,试验组留置胃管前给予利多卡因联合呋麻滴鼻液滴鼻,比较2组患者置管过程中恶心和呕吐发生情况、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自行拔管率、患者满意度及置管期间咽喉部疼痛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行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畅05).试验组患者置管期间咽喉部疼痛0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Ⅲ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联合呋麻滴鼻液滴鼻后再置管操作简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耐受情况、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满意度,减少自行拔管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英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选择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腹痛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选择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腹痛程度进行评价.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及阴道超声检查,检查内容需包括子宫或附件压痛、腹痛、盆腔积液、白带增多、附件包块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以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腹痛程度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3,P<0.05).治疗前2组各项症状发生率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子宫或附件压痛、腹痛、盆腔积液、白带增多、附件包块各项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黄芸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疾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320例,按照是否有COPD急性加重病史,分为病例组122例与对照组198例.进行实验室检测、血气分析、体质分析.结果 病例组气虚质、阳虚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可能导致COPD急性发作的体质气虚质、阳虚组入选1组,合计95例,其他体质合计225例.气虚+阳虚者Hb、PaO2低于其他体质者,PaCO2、CD4+/CD8+、IgG、IgM水高于其他体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与中医体质有关,气虚、阳虚者更容易急性加重,气虚、阳虚者肺功能较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呼吸道感染.

    作者:陈家卫;蔡穗珍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益肾助阳活血化浊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激素、排卵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肾助阳活血化浊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激素、排卵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入院后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3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血清T、L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排卵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助阳活血化浊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的推广上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林娜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天麻钩藤饮佐治阴虚阳亢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天麻钩藤饮加减佐治阴虚阳亢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另加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降压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疗效,并采用健康调查简表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降压情况总有效率为87.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2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范围内.治疗组出现胃部不适感1例,腹泻1例,改中药饭后服用,后症状缓解;观察组出现一过性踝部轻度水肿2例,未予特殊处理,后症状自行消失.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加减佐治阴虚阳亢证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中医症状、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方面具有优势,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施彩红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八宝丹胶囊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相关性皮疹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八宝丹胶囊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EGFRIs)相关性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EGFRIs相关性皮疹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2组均给予炉甘石洗剂局部外敷,局部感染严重者加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敷.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八宝丹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天3次,连续服用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皮疹缓解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6%高于对照组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皮疹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皮疹严重程度均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八宝丹胶囊治疗EGFRIs相关性皮疹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碧茵;李一璟;陈樟树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干眼症患者70例(140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70眼).观察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眼表荧光素染色分级、治疗效果、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眼部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与结膜充血评分.结果 观察组眼表荧光素染色分级降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SIT、眼部症状评分、BUT与结膜充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眼部症状评分、BUT与结膜充血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I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显著,可降低眼表荧光素染色分级,延长泪液蒸发时间.

    作者:沈秋杰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美学区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与延期种植修复的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美学区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与延期种植修复的效果.方法 收集在医院进行单牙修复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和对照组(接受延期种植修复),每组50例,对比2组术后2年种植疗效、全冠修复后不同时间美学效果、终修复体完成12月主观满意度及唇侧骨厚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2年种植成功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研究组全冠修复后不同时间美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终修复体完成12个月主观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即刻唇侧骨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年唇侧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延期种植修复,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在咀嚼功能、美学效果方面更占优势,且软组织稳定性好,唇侧骨厚度丢失率少.

    作者:桂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误诊1例

    患者,女,35岁,因孕5个月时发现右乳肿物5个月伴红肿疼痛2周入院. 否认乳腺癌家族遗传史. 查体可见:右乳局部皮肤红肿,无破溃,橘皮征(+)、酒窝征(-);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6.0 cm ×4.0 cm,质硬,活动度差,表面欠光滑,边界清,挤压双侧乳头可见溢乳,右侧腋窝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大小约4.0 cm ×3.0 cm,余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巴德针穿刺结果:免疫组化:ER ( -)、PR ( -)、Her-2 ( 0 )、Ki-67 (+)约60%、右乳浸润性导管癌(三阴性) , P63 ( -)、CK5/6 (-)、EGFR ( +). 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 初步诊断1.右乳妊娠哺乳期乳腺癌( T4 N2 M0ⅢB期);2.剖宫产术后产褥期. 行新辅助TP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病灶明显缓解,随后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继续行TP化疗方案2个疗程,目前病情平稳,拟近期行放疗治疗.

    作者:付士光;张灿;蒋爱梅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癌症晚期患者再喂养综合征的预防

    癌症晚期患者经历了多次手术、放疗、化疗,其营养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其发生率达40%~84%[1-2] ,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患者[3] ,因此,再喂养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手术、放疗、化疗、提高免疫力、延长生存时间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癌症晚期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再喂养时极易出现再喂养综合征( RFS). 再喂养综合征是机体经历长期饥饿或长期营养不良状态下,重新摄入营养物质时,早期出现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严重维生素缺乏、葡萄糖耐受性下降、水失衡、电解质紊乱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4-5]. 据报道,接受再喂养治疗的癌症晚期患者,无论肠内营养还是肠外营养, RFS发生率均以老年患者高,可达48%,不能进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RFS发生率高达42%[6-7].

    作者:张黎媛;张玥;史英钦 刊期: 2017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