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

康欣;杨显富;李斌;尹天圣

关键词:成人, 腹股沟疝修补术, 抗菌药物, 围术期
摘要:目的 分析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医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进行腹股沟疝修复术的680例患者病历资料.依次记录并统计患者基本信息、手术信息、费用情况.结果 680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抗菌药物72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6%,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率高达75%.用药时间<24 h 19例,占26.4%,>48 h 22例,占30.6%.二联及以上抗菌药物使用72.2%(52/72).结论 本院在腹股沟疝修复术中抗菌药物的使用中还存在着用药类型、联合用药过多、用药时间长等不合理之处,但对感染高危的患者而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益于预防切口感染.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不同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进行救治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儿40例,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记录2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1 h以及12 h的动脉血气情况,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以及氧分压(PaO2)值.记录2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统计2组治愈率.结果 2组患儿在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1 h、12 h后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肺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玉兰;陈亮;袁丹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注射用骨肽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注射用骨肽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对接受注射用骨肽治疗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注射用骨肽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74例,发生率为45.68%,其中过敏性反应38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1例,呼吸系统不良反应8例,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3例,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4例.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病史、药物过敏史、每日用药剂量、持续给药时间(P<0.05),患者性别、每日给药时间与注射用骨肽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病史、年龄、过敏史、持续给药时间是注射用骨肽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注射用骨肽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较多因素有关,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胡青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将其分为危险组52例与正常组48例.使用颅多普勒和屏气试验评价所有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对比2组研究对象的屏气指数(BIH)及脑血管危险指标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危险组52例患者中有高血压有38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22例,吸烟18例.危险组患者BIH指数为(0.57±0.2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0.99±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的BIH指数,将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作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模型,经回归分析显示,上述指标与BIH指数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会降低老年人的脑血管储备功能,针对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治疗,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胡志文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八宝丹胶囊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相关性皮疹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八宝丹胶囊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EGFRIs)相关性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EGFRIs相关性皮疹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2组均给予炉甘石洗剂局部外敷,局部感染严重者加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敷.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八宝丹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天3次,连续服用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皮疹缓解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6%高于对照组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皮疹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皮疹严重程度均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八宝丹胶囊治疗EGFRIs相关性皮疹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碧茵;李一璟;陈樟树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58例分析

    目的 观察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创伤性休克针对性治疗后,休克症状均得到改善,患者复苏后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输液量、输血量均高于复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过骨折针对性治疗后,骨折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解剖复位124处,功能复位44处,患者四肢骨折位置均得到复位.入院3 d内施行手术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入院3 d后施行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3d后施行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入院3d后施行手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针对性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剑洪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12周后分析比较比较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不断推广和运用.

    作者:范爱红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耐药性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耐药性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耐药性结核患者72例,按照单双号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对比分析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耐药性结核患者可采用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汤志森;林厚雄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应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150例,按照具体的尿常规检验方法将其分为干化学组、尿沉渣组和联合组三组,每组50例,其中干化学组患者应用干化学法进行尿常规检验;尿沉渣组患者应用尿沉渣法进行尿常规检验;联合组患者应用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进行尿常规检验.比较3组尿常规检验结果和尿常规检验结果错误率.结果 干化学组尿常规检验的定量红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尿沉渣组,定量白细胞阳性率显著低于尿沉渣组,而联合组尿常规检验的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和定量白细胞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干化学组和尿沉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组与尿沉渣组尿常规检验结果的误诊率、漏诊率和错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尿常规检验结果的误诊率、漏诊率及错误率均显著低于干化学组和尿沉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进行尿常规检验,能有效地检验出定量红细胞和定量白细胞的值,对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

    作者:王美华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于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100例,应用投掷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独干扰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转阴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66%,治疗后的转阴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应用联合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可显著提高有效率及转阴率,降低复发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温颖能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转铁蛋白/尿肌酐、尿α1M/尿肌酐、尿免疫球蛋白/尿肌酐参考区间建立

    目的 建立笔者所在医院乃至所在地区实验室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转铁蛋白/尿肌酐、尿α1M/尿肌酐、尿免疫球蛋白/尿肌酐参考区间.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10~70岁健康体检者150例的尿液,排除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肾病、肿瘤、近期无急性感染者、女性排除月经期及妊娠者,得到150份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转铁蛋白/尿肌酐、尿α1M/尿肌酐、尿免疫球蛋白/尿肌酐的检测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侧95%可信区间计算其参考区间,作为参考范围.结果 得出四个项目与尿肌酐比值的参考范围,填补了目前国内这四个项目与肌酐比值的空白.结论 在临床进行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病程预测、疗效评估时,这四个项目与肌酐的比值可提供比其绝对值更少受到生理因素影响的客观指标.

    作者:林志强;刘继来;林青;徐樱桃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疾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320例,按照是否有COPD急性加重病史,分为病例组122例与对照组198例.进行实验室检测、血气分析、体质分析.结果 病例组气虚质、阳虚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可能导致COPD急性发作的体质气虚质、阳虚组入选1组,合计95例,其他体质合计225例.气虚+阳虚者Hb、PaO2低于其他体质者,PaCO2、CD4+/CD8+、IgG、IgM水高于其他体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与中医体质有关,气虚、阳虚者更容易急性加重,气虚、阳虚者肺功能较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呼吸道感染.

    作者:陈家卫;蔡穗珍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 将尖锐湿疣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CO2激光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患者有较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芬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馥感啉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门诊2016年3月-2016年8月诊治的疱疹性咽炎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单磷酸阿糖腺苷抗病毒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青霉素或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七味清咽喷雾剂局部喷喉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对比2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明波;金辉;王霖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选择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腹痛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选择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腹痛程度进行评价.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及阴道超声检查,检查内容需包括子宫或附件压痛、腹痛、盆腔积液、白带增多、附件包块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以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腹痛程度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3,P<0.05).治疗前2组各项症状发生率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子宫或附件压痛、腹痛、盆腔积液、白带增多、附件包块各项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黄芸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早期应激与大学生人格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应激与大学生人格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精神科接受检查的大学生100名进行调查,随机将大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研究组经历过早期应激,对照组未经历过早期应激,分析早期应激与大学生人格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大学生儿童时期虐待问卷调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人格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有相关性(P<0.05).结论 早期应激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作者:李思友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干眼症患者70例(140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70眼).观察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眼表荧光素染色分级、治疗效果、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眼部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与结膜充血评分.结果 观察组眼表荧光素染色分级降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SIT、眼部症状评分、BUT与结膜充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眼部症状评分、BUT与结膜充血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I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显著,可降低眼表荧光素染色分级,延长泪液蒸发时间.

    作者:沈秋杰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尿激酶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尿激酶配合单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冲洗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术中冲洗液使用尿激酶生理盐水(20万U+500 ml)反复冲洗,对照组术中冲洗液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观察2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血肿残留量及凝血功能各指标变化,术后切口区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36 h及1周的血肿残留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6 h拔出引流管28例(87.50%),对照组患者在术后48 h拔出引流管26例(81.25%).观察组患者引流时间(30±8)h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0±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8 h比较,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皮下出血、颅内出血、肺部感染、术后复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颅内感染.结论 单孔单管配合尿激酶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疗效确切,损伤小,且不会破坏凝血机制及增加术后出血风险,能缩短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胡伟;时国兵;肖世勇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误诊1例

    患者,女,35岁,因孕5个月时发现右乳肿物5个月伴红肿疼痛2周入院. 否认乳腺癌家族遗传史. 查体可见:右乳局部皮肤红肿,无破溃,橘皮征(+)、酒窝征(-);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6.0 cm ×4.0 cm,质硬,活动度差,表面欠光滑,边界清,挤压双侧乳头可见溢乳,右侧腋窝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大小约4.0 cm ×3.0 cm,余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后巴德针穿刺结果:免疫组化:ER ( -)、PR ( -)、Her-2 ( 0 )、Ki-67 (+)约60%、右乳浸润性导管癌(三阴性) , P63 ( -)、CK5/6 (-)、EGFR ( +). 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 初步诊断1.右乳妊娠哺乳期乳腺癌( T4 N2 M0ⅢB期);2.剖宫产术后产褥期. 行新辅助TP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病灶明显缓解,随后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继续行TP化疗方案2个疗程,目前病情平稳,拟近期行放疗治疗.

    作者:付士光;张灿;蒋爱梅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正常治疗和护理,而试验组采取正常治疗和护理外加认知行为干预,通过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睡眠质量、疼痛评分及满意度,分别于入院时以及出院前1 d通过WHO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分别对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认知行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质量、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实施.

    作者:汪利果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实施护理干预降低静脉滴注甘露醇不良反应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实施护理干预降低静脉滴注甘露醇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因病情需要输注甘露醇的患者84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穿刺,遵医嘱6~8h静脉滴注甘露醇,并注意巡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护理评估,应用甘露醇静脉滴注时应加热至35.0~37.0℃,加强与患者沟通、合理的选择血管、掌握穿刺技巧、加强输液中的巡视.观察2组甘露醇静脉滴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28.57%,护理满意度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滴注甘露醇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甘露醇外渗就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