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洪
患者,男,61岁,晨起突然发病,左脚踝、脚背在1 d内肿起,患者自觉胀痛,无法下地行走,翌日右脚亦开始肿胀疼痛,就医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较高,为22 mg/L,翌日一早空腹查血尿酸值461 μmol/L. 患者自服秋水仙碱0.5 mg,服药后未见效,却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再次就医后考虑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予双氯芬酸钠75 mg,每天1次,配合芙蓉膏、定痛膏外敷. 患者服用一次双氯芬酸钠之后亦出现胃肠道反应.枟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枠提出,对急性痛风患者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可起到与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 NSAIDs)同样有效的镇痛作用,且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少于秋水仙碱[1] ,但患者有糖尿病,不适宜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于是建议患者停止双氯芬酸钠,仅使用上述两种中药制剂外敷治疗. 患者发病时双脚均肿胀疼痛,无法着地行走,于服用双氯芬酸钠第2天部分肿胀缓解,疼痛可忍,能下地行走. 继续使用中药制剂外敷,3 d后所有肿胀消失,基本无疼痛,连续敷药5 d,痊愈.
作者:胡欣燕;李璐瑒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天麻钩藤饮加减佐治阴虚阳亢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另加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降压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疗效,并采用健康调查简表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降压情况总有效率为87.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2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范围内.治疗组出现胃部不适感1例,腹泻1例,改中药饭后服用,后症状缓解;观察组出现一过性踝部轻度水肿2例,未予特殊处理,后症状自行消失.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加减佐治阴虚阳亢证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中医症状、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方面具有优势,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施彩红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抗高血压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老年患者24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随访或者电话询问的方式对患者在治疗过程的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氨氯地平(络活喜)、卡托普利、美托洛尔缓释片、贝那普利、缬沙坦、吲达帕胺、呋塞米.根据每种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络活喜、美托洛尔缓释片、贝那普利、缬沙坦、卡托普利、吲达帕胺、呋塞米.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吲达帕胺的发生率高,其他依次为卡托普利、络活喜、美托洛尔缓释片和贝那普利.结论 在对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机体耐药性以及病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患者在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清心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正交试验优选中药滴丸制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中药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代表,采用正交试验,对药物与基质的用量、药料温度、滴距为因素,优选中药滴丸的佳制备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滴丸中丹参所含有效成分丹参素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结果 (1)中药滴丸的佳制备工艺条件:药物:基质=1:2,基质PEG-4000:PEG6000=1:1,药液温度70℃,滴距4 cm,根据试验确定的工艺制备3批样品均符合枟中国药典枠2015年版关于滴丸的规定;(2)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的回收率为99.56%,RSD值为1.65%,样品中丹参素含量为8.035 mg/g,符合2015年版枟中国药典枠对滴丸的含量规定.结论 优选的中药滴丸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建立的质量标准可以检测及评价滴丸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准确,精密度高,含量准确.
作者:江国荣;陈卫民;刘少文;何玲玲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干眼症患者70例(140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70眼).观察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眼表荧光素染色分级、治疗效果、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眼部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与结膜充血评分.结果 观察组眼表荧光素染色分级降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SIT、眼部症状评分、BUT与结膜充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眼部症状评分、BUT与结膜充血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I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显著,可降低眼表荧光素染色分级,延长泪液蒸发时间.
作者:沈秋杰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对比传统开颅手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颅内压的变化.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0例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48例行传统开颅术治疗.比较2组术前、手术后即时、24 h、5 d后患者颅内压水平,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结果 术前2组颅内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时、24 h、5 d 2组颅内压均降低,但观察组颅内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开颅术降颅压效果好,但创伤大;钻孔引流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更好改善预后,更适合用于高龄患者.
作者:陈清坤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中选择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纳差1例,腹泻2例;对照组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1例,头晕2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佳燕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利培酮治疗孤独症合并行为问题儿童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孤独症合并行为问题的儿童3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价治疗效果,观察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孤独症患者伴发的行为问题逐渐好转,严重程度、疗效总评均明显降低,疗效、疗效指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8周后,ATEC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项评分中,除社交评分治疗后无明显变化外,其他各项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治疗孤独症合并行为问题儿童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是临床治疗孤独症行为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韵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于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100例,应用投掷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独干扰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转阴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66%,治疗后的转阴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应用联合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可显著提高有效率及转阴率,降低复发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温颖能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CSP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hCG水平,比较2组hCG转阴时间、病灶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恢复排卵时间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hCG水平低于对照组,hCG转阴时间和病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恢复排卵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CSP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巧莲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丽梅;张丽丽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血脑钠肽(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在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32例作为试验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人13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对象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BNP浓度;根据观察组AMI患者的Killip分级、梗死部位以及是否ST段抬高进行分组的BNP水平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BNP水平为(578±3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的(48±1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Killip分级的提高,AMI患者的BNP浓度也随之提高,依次与上一级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梗死患者的BNP浓度为(592±30)pg/ml高于下壁梗死的(511±2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BNP水平为(673±22)pg/ml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433±2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伴有BNP水平的提高,而且随着BNP的提高,AMI的严重程度越高,梗死面积大,Killip分级也提高.临床上可将BNP检测作为AMI诊断、预后评估、治疗方案制定中的重要敏感性指标.
作者:洪少雄;戴端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正常治疗和护理,而试验组采取正常治疗和护理外加认知行为干预,通过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睡眠质量、疼痛评分及满意度,分别于入院时以及出院前1 d通过WHO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分别对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认知行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质量、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实施.
作者:汪利果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13日-2016年11月13日医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患者给予无创颅内压监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预后良好率为78.12%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及时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从而进行有效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林海芳;洪思敏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12周后分析比较比较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2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不断推广和运用.
作者:范爱红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因不同原因需接受引产的中期妊娠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随机将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利凡诺尔引产,观察组采用利凡诺尔与米非司酮联合引产,比较2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分娩发动时间、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宫颈裂伤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且观察组孕妇的分娩发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引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胎盘胎膜残留率及宫颈裂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利凡诺尔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对中期妊娠孕妇实施引产具有良好的引产效果,可缩短引产时间,减少胎盘胎膜残留、宫颈裂伤及出血的发生.
作者:欧阳新华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选择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腹痛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选择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腹痛程度进行评价.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及阴道超声检查,检查内容需包括子宫或附件压痛、腹痛、盆腔积液、白带增多、附件包块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以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腹痛程度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3,P<0.05).治疗前2组各项症状发生率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子宫或附件压痛、腹痛、盆腔积液、白带增多、附件包块各项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黄芸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下肢骨折患者60例根据地佐辛剂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在手术中均使用腰骶联合麻醉.试验组在手术后使用地佐辛0.8 mg/kg以及氟比洛芬酯150 mg.对照组在手术后使用地佐辛0.5 mg/kg以及氟比洛芬酯150 mg.观察2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疼痛评分及镇静评分.结果 术后6 h 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48 h试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及48 h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的患者使用实行地佐辛0.8 mg/kg以及氟比洛芬酯150 mg的镇痛效果更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谦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长效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长效干扰素治疗,观察治疗3、6、12个月后患者HBV-DNA转阴率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3、6个月后,2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为76.32%高于对照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效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玲燕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耐药性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耐药性结核患者72例,按照单双号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对比分析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耐药性结核患者可采用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汤志森;林厚雄 刊期: 2017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