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志森;林厚雄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正常治疗和护理,而试验组采取正常治疗和护理外加认知行为干预,通过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睡眠质量、疼痛评分及满意度,分别于入院时以及出院前1 d通过WHO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分别对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认知行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质量、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实施.
作者:汪利果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将其分为危险组52例与正常组48例.使用颅多普勒和屏气试验评价所有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对比2组研究对象的屏气指数(BIH)及脑血管危险指标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危险组52例患者中有高血压有38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22例,吸烟18例.危险组患者BIH指数为(0.57±0.2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0.99±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的BIH指数,将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作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模型,经回归分析显示,上述指标与BIH指数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会降低老年人的脑血管储备功能,针对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治疗,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胡志文 刊期: 2017年第31期
颈椎退变性疾病是由于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骨化及颈椎管狭窄等造成脊髓神经组织受压而导致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手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常用方法,直接、有效地解除压迫、恢复椎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是手术的主要目的. 为探讨颈前入路显微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我科对9例颈椎退变性疾病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国青;肖银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 将尖锐湿疣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CO2激光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患者有较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芬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青少年强迫症患者68例,采用双盲法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每周实施认知行为疗法1次,比较2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及强迫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2周、4周及8周的抑郁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强迫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的强迫症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强迫症能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缓解青少年患者强迫症状,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孙乃建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30例,均给予地西他滨10~20 mg·m-2·d-1静脉输注3 h,连续应用5 d,28 d为1个周期,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效果:完全缓解3例(10.00%),部分缓解14例(46.67%)、未缓解13例(43.33%),总缓解率为56.67%.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2例(6.67%),恶心6例(20.00%),发热2例(6.67%),肝功能异常3例(10.0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3.33%,所有不良反应在停药或降低药量后有所减少,未并发严重感染、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吴霞;蔡奕峰 刊期: 2017年第31期
胃肠道间质瘤(GIST)可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胃部多见. 我院收治1例GIST向浆膜外生长浸润副脾脏,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
作者:蔡静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对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胰岛素瘤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围术期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胰岛素肿瘤切除前后MAP、HR以及血钠的变化,血糖、IRI/G以及胰岛素变化.结果 30例中,采取胰岛素瘤摘除术15例,其中摘除肿瘤个数为20个;采取胰尾切除5例,摘除肿瘤个数为10个;采取胰体尾切除术8例,其中有2例并未发现肿瘤,摘除肿瘤个数为12个;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摘除肿瘤个数为3个.胰岛素瘤切除之后患者MAP和HR含量均低于术前,而血钠含量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瘤切除之后患者血糖含量高于治疗前,IRI/G和胰岛素含量均低于术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瘤切除前需进行有效的术前护理,术后需加强对患者胰岛素以及血糖的监测,因此胰岛素瘤围术期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灵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哮喘患者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肺功能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TNF-α、IL-10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气道炎性反应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小钦;田雨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CSP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hCG水平,比较2组hCG转阴时间、病灶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恢复排卵时间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hCG水平低于对照组,hCG转阴时间和病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恢复排卵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CSP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巧莲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计划生育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妊娠者90例,均自愿要求终止早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无痛人流术,观察组序贯应用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后再行无痛人流术.观察2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判定2组流产效果,同时记录2组出血时间、出血量,并统计2组宫颈裂伤、术后腹痛及胎膜残留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胎膜残留及宫颈裂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在终止瘢痕子宫早孕中应用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淑婵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具有显著效果,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术中出血量得到较好的控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吴晓辉;尹金池;陈松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疾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320例,按照是否有COPD急性加重病史,分为病例组122例与对照组198例.进行实验室检测、血气分析、体质分析.结果 病例组气虚质、阳虚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可能导致COPD急性发作的体质气虚质、阳虚组入选1组,合计95例,其他体质合计225例.气虚+阳虚者Hb、PaO2低于其他体质者,PaCO2、CD4+/CD8+、IgG、IgM水高于其他体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与中医体质有关,气虚、阳虚者更容易急性加重,气虚、阳虚者肺功能较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呼吸道感染.
作者:陈家卫;蔡穗珍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医院接收治疗的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实施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失眠、四肢乏力、口干.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四肢乏力1例、口干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失眠3例、四肢乏力2例、口干2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临床效果可观,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蔡雪桃;陈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比较美学区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与延期种植修复的效果.方法 收集在医院进行单牙修复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和对照组(接受延期种植修复),每组50例,对比2组术后2年种植疗效、全冠修复后不同时间美学效果、终修复体完成12月主观满意度及唇侧骨厚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2年种植成功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研究组全冠修复后不同时间美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终修复体完成12个月主观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即刻唇侧骨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年唇侧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延期种植修复,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在咀嚼功能、美学效果方面更占优势,且软组织稳定性好,唇侧骨厚度丢失率少.
作者:桂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研究临床降糖口服药物的使用规律.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医院治疗的高血糖患者650例,分析其相关病历中的口服降糖药物领用量,从药理学角度分析医院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二甲双胍是目前用量大的口服降糖药物,占总用药量的40.11%,二甲双胍、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三个药物用量之和达到总药物用量的83.48%,为主流口服降糖药物.结论 当前的医学条件下,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磺脲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进行糖尿病血糖控制是有效的.
作者:周朝晖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癌症晚期患者经历了多次手术、放疗、化疗,其营养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其发生率达40%~84%[1-2] ,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患者[3] ,因此,再喂养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手术、放疗、化疗、提高免疫力、延长生存时间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癌症晚期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再喂养时极易出现再喂养综合征( RFS). 再喂养综合征是机体经历长期饥饿或长期营养不良状态下,重新摄入营养物质时,早期出现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严重维生素缺乏、葡萄糖耐受性下降、水失衡、电解质紊乱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4-5]. 据报道,接受再喂养治疗的癌症晚期患者,无论肠内营养还是肠外营养, RFS发生率均以老年患者高,可达48%,不能进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RFS发生率高达42%[6-7].
作者:张黎媛;张玥;史英钦 刊期: 2017年第31期
腰痛是肾内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以腰部酸痛、乏力、怕冷等为主要症状. 多与肾气亏虚、外伤、寒湿、湿热等因素有关. 笔者采用三两半汤治疗肾气亏虚型腰痛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永亮;金伟民;蒋春波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行为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7年4月医院消化内科接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研究组进行行为护理.护理前后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的情绪进行评定.2组临床症状通过护理前后的上腹胀、上腹疼痛、恶心、烧心、嗳气、纳差几个症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畅05).护理后研究组的临床症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畅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有显著效果,并且能改善临床有关的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茹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家族性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FAP)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FAP癌变患者42例设为癌变组,选取同期收治的FAP无癌变患者40例设为非癌变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FAP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FAP癌变危险因素主要为发病年龄、腺瘤大小、肿瘤数量、有FAP家族史、腺瘤组织学、有肠外表现(合并胃、十二指肠息肉、脂肪瘤及小肠息肉等)及癌胚抗原水平增高等;行定期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占25.6%,外科手术治疗占74.4%.结论 结直肠FAP癌变倾向高,且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尽早诊断与治疗,定期筛查患者家系成员,以改善预后.
作者:林桂河;张婷 刊期: 2017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