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桃;陈芳
目的 探讨尿激酶配合单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冲洗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术中冲洗液使用尿激酶生理盐水(20万U+500 ml)反复冲洗,对照组术中冲洗液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观察2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血肿残留量及凝血功能各指标变化,术后切口区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36 h及1周的血肿残留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6 h拔出引流管28例(87.50%),对照组患者在术后48 h拔出引流管26例(81.25%).观察组患者引流时间(30±8)h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0±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8 h比较,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皮下出血、颅内出血、肺部感染、术后复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颅内感染.结论 单孔单管配合尿激酶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疗效确切,损伤小,且不会破坏凝血机制及增加术后出血风险,能缩短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胡伟;时国兵;肖世勇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饮食行为与血糖的关系及量化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应用医院自行设计的枟孕妇营养KAP问卷枠调查妇产科建立妊娠档案的GDM产妇80例饮食行为,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GDM患者饮食行为评分与血糖的关系,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其实施量化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产妇饮食行为评分及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GMD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组饮食相关知识评分、饮食行为、饮食态度相关评分均高于血糖控制不良组(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GDM患者饮食相关知识、饮食行为、饮食态度评分均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负相关(P<0.05).干预后GDM产妇FBG、2hPBG、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GDM患者饮食相关知识、饮食行为、饮食态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GDM患者妊娠期饮食行为与血糖控制效果有密切关系,量化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改善GDM患者不良饮食行为,有利于产妇血糖控制.
作者:陈萍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评价不同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进行救治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儿40例,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记录2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1 h以及12 h的动脉血气情况,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以及氧分压(PaO2)值.记录2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统计2组治愈率.结果 2组患儿在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1 h、12 h后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肺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玉兰;陈亮;袁丹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应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150例,按照具体的尿常规检验方法将其分为干化学组、尿沉渣组和联合组三组,每组50例,其中干化学组患者应用干化学法进行尿常规检验;尿沉渣组患者应用尿沉渣法进行尿常规检验;联合组患者应用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进行尿常规检验.比较3组尿常规检验结果和尿常规检验结果错误率.结果 干化学组尿常规检验的定量红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尿沉渣组,定量白细胞阳性率显著低于尿沉渣组,而联合组尿常规检验的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和定量白细胞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干化学组和尿沉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组与尿沉渣组尿常规检验结果的误诊率、漏诊率和错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尿常规检验结果的误诊率、漏诊率及错误率均显著低于干化学组和尿沉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进行尿常规检验,能有效地检验出定量红细胞和定量白细胞的值,对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
作者:王美华 刊期: 2017年第31期
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患者身体出现不良反应的任何医疗卫生事故,这类事件并非完全由药物治疗所引起,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1]. 从药物治疗的角度来看,药品不良事件又可以这样定义:指与药物相联系的机体损害. 药品不良事件涵盖了两个基本要素:(1)导致人体产生有害结果;(2)由已经上市的药品的使用而引发. 药品不良事件包括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及药品滥用[2]. 青霉素钠盐所致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主要有:(1)过敏反应;(2)毒性反应;(3)二重感染;(4)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青霉素钠盐所引发的药品不良事件在国内的报道较为少见,现对2015年5月17日,我院儿科门急诊先后发生的6例青霉素钠盐粉针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为我院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作者:刘清来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正常治疗和护理,而试验组采取正常治疗和护理外加认知行为干预,通过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睡眠质量、疼痛评分及满意度,分别于入院时以及出院前1 d通过WHO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分别对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认知行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质量、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实施.
作者:汪利果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比较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头孢他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为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2组疗程均为1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革兰阴性菌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如成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医用三氧橄榄油对大鼠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放射性皮炎模型,制备三氧橄榄油,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橄榄油组、三氧橄榄油组,每组20只.比较治疗后5、10、15、30 d放射性皮炎愈合率及EGF、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 三氧橄榄油组治疗后5、10、15、30 d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和橄榄油组,且橄榄油组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氧橄榄油组治疗后10、15 d创面组织的EGF灰度值均低于模型组和橄榄油组,且橄榄油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氧橄榄油组治疗后15、30 d创面组织的bFGF灰度值均低于模型组和橄榄油组,且橄榄油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氧橄榄油可以诱导放疗后受损组织内EGF、bFGF的高表达,从而促进大鼠放射性皮炎的愈合.
作者:陈鹏飞;农海宁;王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研究临床降糖口服药物的使用规律.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医院治疗的高血糖患者650例,分析其相关病历中的口服降糖药物领用量,从药理学角度分析医院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二甲双胍是目前用量大的口服降糖药物,占总用药量的40.11%,二甲双胍、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三个药物用量之和达到总药物用量的83.48%,为主流口服降糖药物.结论 当前的医学条件下,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磺脲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进行糖尿病血糖控制是有效的.
作者:周朝晖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创伤性休克针对性治疗后,休克症状均得到改善,患者复苏后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输液量、输血量均高于复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过骨折针对性治疗后,骨折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解剖复位124处,功能复位44处,患者四肢骨折位置均得到复位.入院3 d内施行手术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入院3 d后施行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3d后施行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入院3d后施行手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针对性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剑洪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肾石通丸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肾石通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净石灵胶囊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1,P<0.05).试验组总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57,P<0.05).2组治疗前结石大小、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结石大小和证候总积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石通丸治疗肾结石效果显著,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和实践.
作者:杨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不同麻醉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诊的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将采用硬膜外阻滞的20例作为A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20例为B组.观察2组麻醉前及麻醉后5 min、10 min、20 min的动脉压和心率.观察2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效果.结果 2组麻醉后5 min、10 min、20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有波动,B组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其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明显优于硬膜外阻滞,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沈春燕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具有显著效果,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术中出血量得到较好的控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吴晓辉;尹金池;陈松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分析家族性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FAP)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FAP癌变患者42例设为癌变组,选取同期收治的FAP无癌变患者40例设为非癌变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FAP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FAP癌变危险因素主要为发病年龄、腺瘤大小、肿瘤数量、有FAP家族史、腺瘤组织学、有肠外表现(合并胃、十二指肠息肉、脂肪瘤及小肠息肉等)及癌胚抗原水平增高等;行定期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占25.6%,外科手术治疗占74.4%.结论 结直肠FAP癌变倾向高,且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尽早诊断与治疗,定期筛查患者家系成员,以改善预后.
作者:林桂河;张婷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鲑鱼降钙素喷剂、碳酸钙维生素D、甲睾酮、塞来昔布胶囊、阿仑膦酸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骨密度(BMD)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骨颈BMD、大转子BMD、Wards三角区BM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斌;胡忠惠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天麻钩藤饮加减佐治阴虚阳亢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另加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降压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疗效,并采用健康调查简表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降压情况总有效率为87.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2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范围内.治疗组出现胃部不适感1例,腹泻1例,改中药饭后服用,后症状缓解;观察组出现一过性踝部轻度水肿2例,未予特殊处理,后症状自行消失.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加减佐治阴虚阳亢证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中医症状、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方面具有优势,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施彩红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硬膜外神经阻滞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42例孕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自然分娩(配合导乐陪伴分娩),观察组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无痛分娩(配合导乐陪伴分娩),观察2组分娩方式的临床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分娩方式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为9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6,P<0.05).经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后,2组产妇生产过程中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8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剖宫产率为1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无痛分娩(配合导乐陪伴分娩)能有效减少产妇分娩痛苦,减少剖宫产率,且安全性高,对母婴健康无不良影响.
作者:陈翠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青少年强迫症患者68例,采用双盲法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每周实施认知行为疗法1次,比较2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及强迫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2周、4周及8周的抑郁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强迫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的强迫症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强迫症能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缓解青少年患者强迫症状,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孙乃建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冲洗液温度对前列腺电切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前列腺电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均使用37℃加温冲洗液,对照组患者使用室温(24℃)冲洗液,分别在手术开始时、使用不同量的冲洗液后监测2组患者体温变化以及观察术后有无寒战表现.结果 从手术开始时到冲洗液灌入2000 ml时2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冲洗液灌入3000 ml至手术结束,试验组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手术结束时试验组有寒战发生率为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9,P<0.01).结论 使用加温冲洗液可有效防止前列腺电切患者低体温的发生,并减少术后寒战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李俊霞;王兰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 观察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13日-2016年11月13日医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患者给予无创颅内压监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预后良好率为78.12%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及时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从而进行有效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林海芳;洪思敏 刊期: 2017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