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醒脑静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永华

关键词:脑出血, 急性期, 醒脑静, 治疗效果, 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应用醒脑静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45例,采用醒脑静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神经缺损NIHSS评分、昏迷GC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45例患者脑功能恢复时间5~13(9.17±1.30)d,住院时间15 ~35(23.15±7.52)d.经21 d治疗后45例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8.89%,其中消化道反应2例,感染1例,血压反复波动1例.结论 醒脑静具有通闭开窍的功效,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可及时清除血肿,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脑组织和神经功能的修复,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少,是急性期脑出血的理想治疗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手术时机

    目的 不同手术时机采用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2组患者均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但是对照组手术时机选择为>48 h,而观察组患者手术时机选择为<48 h,对比2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转或开腹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用时、平均手术用时、疼痛时间及平均住院用时,短于对照组(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的时机应在48 h以内,而该种手术时机对提高手术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秋颖;高德;赵冬梅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机械通气及相关因素对腹内压影响的研究

    目的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进行连续动态的腹内压监测来探究机械通气及相关因素对腹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100例,采用膀胱测压法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腹内压力进行记录,并注意记录呼吸机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等相关指标.分析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进行机械通气2h后,腹内压升高患者的氧合指数显著低于腹内压正常的患者(P<0.01),机械通气PEEP与呼吸频率均高于腹内压正常患者(P<0.01),血流动力学参数低于腹内压正常组(P<0.01).结论 机械通气及相关因素有使腹内压升高的风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应加强腹内压监测.

    作者:王芳;刘静;尹小玲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拉莫三嗪单药或添加治疗成人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拉莫三嗪单药或添加治疗成人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神经内科癫痫专科门诊确诊的成人癫痫患者38例,治疗分为3个阶段:(1)基线期:行脑电图、头颅MRI等明确癫痫的类型并给予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治疗12周;(2)拉莫三嗪加量期:初始剂量25 mg/d,7d后加量至50 mg,分2次服用,每7天加量25 mg,逐渐加量至100~200 mg/d,分2次服用,维持治疗12周;(3)原有抗癫痫药物减量期:对于疗效良好者,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剂量每周减少1/4,直至减完为止.结果 拉莫三嗪加量期和原有抗癫痫药物减量期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6.8%和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8例使用拉莫三嗪观察到疗效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为15.8%,给予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拉莫三嗪对成人癫痫的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较轻,药物依从性好.

    作者:全杰;郑金瓯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参附注射液佐治老年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佐治老年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CRp、Ib6).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治疗后,2组CRP、IL-6数值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CRP、IL-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采用参附注射液佐治老年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抑制患者机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高于对照组的58.82% (P <0.05);治疗前2组患者FEV1、PaO2、PaCO2、Sa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3d、10 d,2组患者FEV1、PaO2、PaCO2、SaO2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肺功能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郁智慧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中医外治综合疗法对肛肠疾病术后换药疼痛及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外治综合疗法对肛肠疾病术后创面愈合效果和换药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曲马多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不同时段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VEGF、EGF指标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观察组VEGF、EGF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肛肠疾病手术治疗后使用中医外治综合疗法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缓解患者的换药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简银基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艾滋病病毒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艾滋病病毒的耐药性,并对其耐药性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方法 选取进入医院的艾滋病确诊患者167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67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10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横断面调查方法及基因型分析法,对2组感染患者进行病毒耐药性测定并比较结果.结果 167例患者的病毒载量均已超过1 000 copies/ml;对照组病毒耐药率为2.99%,观察组病毒耐药率为1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艾滋病患者出现基因突变后,即会引起病毒耐药性,而为提高其治疗效果,需要督促患者合理用药,并指导患者定期接受耐药性临床测定工作,再结合患者检测结果调整用药类型,从而进一步提高用药效果与合理性.

    作者:乙永林;孙庆元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中青年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

    目的 比较不同乳房全切术在中青年乳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早期中青年乳腺癌患者43例为观察组,给予保乳术(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治疗.选取同期收治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38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外观.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65±2.73)d,短于对照组的(14.95±4.68) d(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乳房外观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减少并发症及保持良好的乳房外观,有助于术后乳房重建,符合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手术需求.

    作者:杨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评定与护理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评定与护理.方法 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组均配合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7.68%,高于对照组的86.05%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再次心肌梗死率、再发心绞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再通冠状动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配合优质护理能够提升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贺璐;陆娜;张春兰;何楠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表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首日安静状态VAS、急性疼痛发生次数、3d内SP-MPQ评分、3d内RCSQ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日安静状态VAS、急性疼痛发生次数、3d内SP-MPQ评分、3d内RCS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梅;涂勇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超声心动图在扩张型与缺血性心肌病中的鉴别诊断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应用超声心动图的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0例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40例,分别标记为扩心组和冠心组,观察2组患者在超声心动图下血流动力学、心脏形态及心功能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在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的返流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心组LAD(43.85±2.74) mm、LVDs(58.33±2.66)mmn、LVDd(65.09±4.58) mm;冠心组LAD(35.79±3.08) mm、LVDs(42.54±1.85) mm、LVDd (56.40±3.62) mm.扩心组LAD、LVDs、LVDd等心脏形态指标高于冠心组(P<0.05);扩心组在EPSS心功能扩张指标的增大幅度显著高于冠心组(P<0.01),扩心组在LVEF、SV心功能收缩指标的降低幅度低于冠心组(P<0.01).结论 在超声心动图下,扩张型与缺血性心肌病在血流动力学、心脏形态及心功能指标方面均具有特异性表现,且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扩张型与缺血性心肌病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吴海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发症的防治分析

    ERCP是指内镜引导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X线下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临床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1].不仅如此,基于该项医疗技术开展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等也使ERCP广泛应用于治疗领域,使其在无创或微创诊治肝胆胰系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但是,由于操作的特殊性,ERCP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安全.现以我院近年收治的ERCP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治疗性ERCP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张永琪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阿托伐他汀和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进展

    2型糖尿病(T2DM)是由于胰岛功能进行性衰退,包括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和α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造成的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比例失调[1].新调查统计,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达到11.6%,约1.139亿人[2],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3].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常伴有脂质代谢的紊乱,出现脂质代谢异常,这是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临床上,将降糖与降脂药联合使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本文就阿托伐他汀和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作一综述,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用药风险.

    作者:王保庆;孙增先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型髂关节炎以及一些严重影响到机体关节功能的一些患者.有研究报道称,给予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例给于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给于护理措施后能够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在研究的20例置换患者中未发生关节脱位,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华;王学梅;凡翠云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期癌症治疗的疗效,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剖腹手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疾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52.5%、85.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发生率为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为2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期癌症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疾病复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宇;罗良德;申红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应用及防控对策

    目的 观察及分析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应用情况,并探究防控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门诊中成药处方1 135张,对于中成药的用药情况(配伍、用法、剂型以及适应证等)展开分析,并且统计出不合理性用药的比例.结果 1 135张门诊部中成药处方中73张中成药处方具有不合理现象,发生率为6.43%;产生不合理的因素众多,包括用法不当、剂型选择不合理、中西药配伍不当以及适应证不明确等;其中占据比重大的不合理因素就是适应证不明确,高于其他因素所占比重.结论 当前在中成药临床应用期间具有较为严重的不合理情况,不合理因素包含多个方面.需要严格重视中成药不合理应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确保用药安全性.

    作者:汤韦奇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状况.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F-36量表判定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 (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6.0%vs.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体健康、身体疼痛、社会情感、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等项目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时可考虑给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疗效突出,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抗血栓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陶秀德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半夏泻心汤结合三联抗Hp方案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结合西药三联抗Hp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癌患病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医院消化科就诊的胃癌前病变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使用三联疗法抗Hp方案治疗,观察组加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口服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17及血清硫氧还蛋白-1(TRX-1)水平进行检测,分析2组治疗有效率,使用自主研发的胃癌前病变前瞻性自动监测随访软件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观测其胃癌发病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高于对照组的79.73% (P <0.05);2组血清G-17、TRX-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胃癌癌前病变随访软件对2组进行监控,观察组的在随访期间一、二级预警人数少于对照组,而三、四级预警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感染Hp率为6.76%,胃癌发病率为2.70%;对照组再感染Hp率为17.57%,胃癌发病率为6.7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结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癌前病变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p再感染率,有助于Hp的进一步根治,降低胃癌发病风险,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马善美;郑卫;张筠;蔡和利;林洁;倪德龙;欧丽敏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铂类加氟尿嘧啶治疗.观察2组患者化疗后疗效及化疗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9%,高于对照组的80.30% (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应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且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患者痛苦的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居兰宁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87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2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87例患者中,Ⅰ型25例(28.7%),Ⅱ型22例(25.3%),Ⅲ型16例(18.4%),Ⅳ型24例(27.6%).观察组高心率、低心率、24h平均心率以及24h总心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异常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率、窦性心动过缓率、房室传导阻滞率、心房颤动率、窦房传导阻滞率、窦性停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及时发现患者心率异常现象,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作者:周树云 刊期: 2017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