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醒脑静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永华

关键词:脑出血, 急性期, 醒脑静, 治疗效果, 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应用醒脑静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45例,采用醒脑静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神经缺损NIHSS评分、昏迷GC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45例患者脑功能恢复时间5~13(9.17±1.30)d,住院时间15 ~35(23.15±7.52)d.经21 d治疗后45例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8.89%,其中消化道反应2例,感染1例,血压反复波动1例.结论 醒脑静具有通闭开窍的功效,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可及时清除血肿,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脑组织和神经功能的修复,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少,是急性期脑出血的理想治疗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和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绝经取环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绝经取环术中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以及利多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绝经取环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环术,观察组术前2~3h在阴道后穹窿处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术中采用利多卡因注射,取环术同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宫颈软化效果、取环效果以及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宫颈软化率为84.4%,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取环成功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2.2%(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率为28.9%,低于对照组的66.7% (P<0.01).结论 绝经取环术中联合应用利多卡因以及米索前列醇有利于促进宫颈扩张,缓解妇女疼痛,提高取环成功率,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

    作者:刘红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甘精胰岛素和复方甲亢片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和复方甲亢片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128例,依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单纯行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性指标(包括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住院时间)与治疗前后甲状腺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前,2组FT3、FT4、TSH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院意义(P>0.05);治疗后,2组FT3、FT4数值较治疗前均降低,TSH数值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行甘精胰岛素和复方甲亢片联合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高雪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贝那普利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1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与百令胶囊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GFR)、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治疗后,2组24 h尿蛋白数值较治疗前降低,Ccr、GFR数值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Ccr、GFR数值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其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冯燕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CT引导下多点穿刺引流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多点穿刺引流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SAP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患者40例,行CT引导下多点穿刺引流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各项检验指标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并记录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后第3天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各项检验指标与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40例患者中34例(85.0%)经治疗后痊愈,避免了开腹手术;5例(12.5%)经治疗后明显减轻了感染中毒症状,后行开腹手术后治愈;1例(2.5%)因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结论 CT引导下多点穿刺引流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可较快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验指标,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可减少传统开腹手术.

    作者:曾云富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莫西沙星致癫痫发作12例分析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是第4代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是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抗酸菌和非典型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抗菌作用强,疗效较为显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莫西沙星具有一定的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1],可抑制神经递质,使中枢兴奋性增高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眩晕、头痛、腹痛、呕吐、焦虑、失眠、震颤、眩晕、定向紊乱、转氨酶升高等,罕见言语障碍、抑郁、癫痫大发作等,尤其是失眠、震颤、眩晕、定向紊乱和障碍、癫痫发作等是氟喹诺酮类特发不良反应.我院发现12例莫西沙星致癫痫病例,目前将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引起临床医师注意莫西沙星致癫痫发作的不良反应,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做出相应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莫西沙星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黄丽静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某院中药注射剂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医院2016年3月28日所有在院患者,查看中药注射剂是否有用药指征、溶媒选择和溶媒用量、是否超剂量用药、是否按疗程给药、是否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 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占总例数的28.07%(194/691),大部分为活血化瘀类药物,占90.7% (176/194).中药注射剂溶媒选用错误的例数占13.17% (91/691),溶媒用量错误的占14.91%(103/691).中药注射剂使用量合格例数占89.73%(620/691),使用量不合格例数占10.27% (71/691).本次调查显示,所有病例中未有联合配伍使用现象和超疗程使用情况.结论 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进行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负担,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范健;刘华;吕建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实施生长抑素方案的价值与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生长抑素治疗方案,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病情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68.18%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40.91% (P <0.05);观察组腹痛症状消失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实施生长抑素方案,除了能提高患者的整体治愈率外,还能防范并发症发生,同时缩短其腹痛症状消失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上腹部压痛消失时间等,可推广应用.

    作者:郭磊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铂类加氟尿嘧啶治疗.观察2组患者化疗后疗效及化疗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9%,高于对照组的80.30% (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应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且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患者痛苦的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居兰宁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美罗培南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美罗培南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246例细菌性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3例.观察组给予美罗培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用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灭菌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7%,高于对照组的84.55% (P <0.05);灭菌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53.85%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低于对照组的12.20% (P <0.05).结论 美罗培南可有效清除细菌,控制感染率,见效快,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突出,实践中体现了较高的价值性和应用性.

    作者:金宇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参附注射液佐治老年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佐治老年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CRp、Ib6).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治疗后,2组CRP、IL-6数值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CRP、IL-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采用参附注射液佐治老年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抑制患者机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门诊处方使用口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门诊处方使用口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门诊开具的口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处方为调查对象,统计处方数量及使用药物品种,观察口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处方占门诊同期处方总数及中成药处方总数的构成比.随机从每月开具的口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处方中抽取100张,共计2 400张处方为样本,统计处方出处及联合用药情况,计算处方中各种口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使用频度,统计医院常用口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利用指数,评价合理性.结果 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门诊开具口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处方127 155张,占同期门诊中成药处方的44.91%,占门诊处方总数的12.46%.DDDs前三位的药品分别为冠脉宁片、龙血竭胶囊、脉络通胶囊,全部药品DUI均≤1.0.样本处方中,中医开具628张(26.17%),西医开具1 772张(73.83%),活血化瘀中成药单独使用1 994张(83.08%),联合使用406张(16.92%),统计发现不合理处方45张(1.88%),其中西医开具占91.11%.结论 医院口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在门诊处方中构成比较高,多数药品为西医医生所开,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不足.对此,临床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强调辨证论治和科学配伍,减少经验用药,以保证药品疗效及使用安全,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

    作者:谢鑫梅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血清AFP、AFP-L3与GP7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及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00例PHC患者(肝癌组)、5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9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AFP,阳性者(≥20 μg/L)采用微量离心柱法检测AFP-L3,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GP73.结果 AFP、AFP-L3和GP73在肝癌组的检测值均高于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P<0.05);AFP单项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AUG)为0.902,灵敏度67.0%,特异性90.7%,准确度81.2%;AFP-L3单项诊断的AUG为0.970,灵敏度37.0%,特异性100.0%,准确度74.8%;GP73单项诊断AUG为0.923,灵敏度56.0%,特异性98.0%,准确度81.2%;三者联合检测对PHC诊断的灵敏度提高为78.0%,特异性为90.0%,准确度为85.2%;单项与联合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单项检测诊断PHC AFP-L3(%)优于GP73和AFP,三项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PHC的诊断敏感度和正确性.

    作者:郑瑜宏;胡敏华;林莺莺;陈燕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艾滋病病毒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艾滋病病毒的耐药性,并对其耐药性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方法 选取进入医院的艾滋病确诊患者167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67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10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横断面调查方法及基因型分析法,对2组感染患者进行病毒耐药性测定并比较结果.结果 167例患者的病毒载量均已超过1 000 copies/ml;对照组病毒耐药率为2.99%,观察组病毒耐药率为1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艾滋病患者出现基因突变后,即会引起病毒耐药性,而为提高其治疗效果,需要督促患者合理用药,并指导患者定期接受耐药性临床测定工作,再结合患者检测结果调整用药类型,从而进一步提高用药效果与合理性.

    作者:乙永林;孙庆元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型髂关节炎以及一些严重影响到机体关节功能的一些患者.有研究报道称,给予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例给于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给于护理措施后能够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在研究的20例置换患者中未发生关节脱位,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华;王学梅;凡翠云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取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复方-α酮酸片(开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开同联合降压药物治疗的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海昆肾喜胶囊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2组Scr、Ccr、BUN、RBC、Hb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 (P <0.05);治疗前2组Scr、Ccr、BUN、RBC、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cr、Ccr、BUN、RBC、Hb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开同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进而良好的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燕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家庭传播阻断管理联合药物治疗对Hp家庭聚集性传播阻断的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香砂六君丸治疗家庭聚集性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聚集性感染的根治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消化科就诊的Hp阳性患者96例,将患者分为A、B、C3组,每组32例.A组使用抗Hp三联疗法进行治疗,B组使用三联疗法结合家庭传播阻断管理方案进行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加以香砂六君丸口服治疗.对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及血清内的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进行分析,并统计比较3组患者Hp复发率及家庭成员Hp阳性率.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为84.37%,低于B组的87.50%,低于C组的93.75%(P均<0.05);3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F-36评分均升高(P<0.05),且C组优于A、B组(P<0.05);3组NO、SO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且C组NO、SOD水平高于A、B组(P<0.05);在停药1个月后进行随访时再次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3组患者Hp再次感染率及家庭成员Hp阳性率比较,B、C组情况优于A组(P<0.05).结论 对Hp患者进行家庭传播阻断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再次感染的几率,防止家庭成员间的交叉感染,且常规治疗的同时加服香砂六君丸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帮助Hp进一步根治,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郑卫;张筠;蔡和利;林洁;倪德龙;欧丽敏;马善美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地特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地特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患有初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地特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FBG、2 h PBG、HbA1c水平均下降,观察组FBG、2 h PB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结论 针对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进行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陈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降血脂西药研究进展

    人体中血液脂质的含量即血脂,从其成分来看,血液脂质主要由三酰甘油(TG)以及胆固醇(TC)组成,也包括少量的游离脂肪酸、磷脂等成分.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一般将成年人空腹血清TG> 1.70 mmol/L,TC>5.72 mmol/L判定为高脂血症[1].

    作者:江云丽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期癌症治疗的疗效,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剖腹手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疾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52.5%、85.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发生率为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为2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期癌症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疾病复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宇;罗良德;申红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ICU室收治的危重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包括FAM积分评定(运动功能)、Barthd指数(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总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 (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34.00% (P <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2±1.4)d、住院费用为(63.26.2±443.2)元,均低于对照组的(14.8±2.5)d、(6 988.4±746.5)元(P<0.01);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82.3±9.2)分,高于对照组的(63.5±8.7)分(P<0.01);护理前2组患者FAM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AM评分、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ICU重症脑梗死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康复具有明显积极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何淑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