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郑晓霞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 电切术
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医院妇科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35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76例与对照组175例。试验组采用宫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比较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治愈率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佳选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大量输血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探讨

    输血是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严重创伤或大出血等病情复杂危重患者中,部分患者需要大量输血,此过程中存在出现不同于常规输血的特殊并发症,及时、合理的处置及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郝英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月医院治疗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采用普瑞巴林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睡眠干扰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进行疗效评定,并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VAS评分、睡眠干扰评分、HAMD以及HAMA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同时间点,试验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采用普瑞巴林的疗效较卡马西平好,起效快、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睡眠、焦虑及抑郁等症状,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锋;高允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例。2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并发症和康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便于患者康复。

    作者:刘彦强;张翠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与西沙比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探索奥美拉唑西沙比利与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医院反流性食道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单用药组40例和联合用药组41例。单用药组仅予奥美拉唑治疗;联合用药组予奥美拉唑与西沙比利联合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胃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单用药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用药组的胃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明显较单用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西沙比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临床症状消退,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冯碧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地佐辛与曲马多用于老年肱骨内固定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曲马多用于老年患者肱骨内固定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于医院行全身麻醉下肱骨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 D组)和曲马多组( Q组)各35例。 D组术后采用地佐辛+舒芬太尼+昂丹司琼镇痛;Q组术后采用曲马多+舒芬太尼+昂丹司琼镇痛。观察2组患者术后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在术后0.5h、3h的VAS评分均低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Ramsay评分在3 h时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也少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较曲马多的镇痛镇静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于曲马多组,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肱骨内固定术后镇痛。

    作者:张碧欣;杨帅;何斌;华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理对策

    新生儿窒息主要指围生期新生儿有心跳无呼吸或者存在呼吸循环障碍的一种症状,呼吸障碍会引起低氧血症或者混合性酸中毒,其预后较差,常见的临床结局为脑瘫、智力障碍甚至死亡。相关报道显示,国外新生儿窒息率为5%~6%,国内新生儿窒息率则在4.7%~8.9%之间,国内发生率相对略高于国外[1]。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较多,预防是关键。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减少发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窒息128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引起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22岁,否认吸烟史,因“发热、咯血4d”于2015年5月12日入我院呼吸科。患者于入院4天前始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4℃,伴咯血,为暗红色血,每天约10ml,同时乏力,无胸痛,无寒颤,无盗汗,无明显咳痰,无呼吸困难。曾于门诊静点阿奇霉素症状无好转入院。查体:T 37.4℃,P 102次/min,R 16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左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心率102次/min,未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7.4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3.60%;血沉30.00mm/h;降钙素原0.39ng/ml;痰细菌涂片未发现真菌及抗酸杆菌,外斐氏反应、肥达氏反应、出血热抗体、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均为阴性;EB病毒抗体检测阴性;胸部CT左肺上叶片状高密度影,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病变边缘模糊,考虑感染。诊断与治疗经过:入院后考虑社区获得性肺炎,予左氧氟沙星抗炎,热毒宁清热解毒,云南白药、白眉蛇毒血凝酶止血治疗4天患者咯血好转,仍发热,体温38.3℃,更换头孢哌酮舒巴坦抗炎治疗4d发热无好转,体温38.6℃。复查肺CT:左肺上、下叶多发斑片状、片状高密度影,病变范围较前扩大,随转至上级三甲医院,先后给予帕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联合万古霉素,莫西沙星抗炎治疗20余天,仍发热,体温达39℃,为明确诊断行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患者病程中曾出现面部、胸部皮疹,考虑药疹,停用除莫西沙星外其他抗生素,同时抗过敏及激素治疗,体温降至正常。病理回报:肺泡间隔纤维母细胞增生伴较多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可见较多泡沫细胞呈慢性炎症改变。结合临床及病理诊断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继续口服激素治疗,体温稳定正常出院。出院后口服甲泼尼龙并逐渐减量共6月。2015年7月15日于我院复查肺CT,左肺病变明显吸收。患者目前无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

    作者:甄丽;赵月伟;宋双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出现皮肤反应的护理

    放射治疗(主要是X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放射性同位素)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和器官也造成一定的损害,放射性皮肤,黏膜损害是放疗的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1]。患者本身原因,包括放射治疗的总剂量、每天剂量、间隔时间、照射面积以及解剖部位。接受放射治疗的照射剂量越大,放射治疗的间隔时间越短,照射面积越大,就越容易引起急性放射性皮炎[2]。特别是胸壁、锁骨上区域、头颈部、腹部及其他潮湿、皱褶的部位。另外还有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吸烟史、年龄、体质量指数、皮肤癌病史、阳光照射及皮肤摩擦等。轻者局部瘙痒、灼痛;重者局部溃疡、化脓、剧痛、甚至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作者:胡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它主要表现为睡眠期间反复发生的上气道阻塞、间歇性呼吸暂停引起的间歇性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以及慢性间歇性低氧时经常性夜间觉醒引起的睡眠结构紊乱[1]。 OSAS其临床症状如打鼾、呼吸暂停、睡眠紊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所引发的一系列心脑血管病变也会加重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故它是一个值得全社会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诱发性动物模型与临床试验相比,有更强的操控性、直观性及易于重复的优点,能更精准的从解剖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等多角度来研究OSAS,所以寻求一种简易,稳定,更接近人类发病特征的动物模型建立标准来指导实验研究迫在眉睫。本文旨在对目前国内外OSAS疾病的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希望能够找到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的发病。

    作者:邓燕君(综述);徐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运用体检软件系统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医院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处在一个逐渐升级换代、不断完善的变革时期[1]。健康管理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措施,健康体检已被人们所关注。而怎样可以合理安排体检项目,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体检流程,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使体检报告更具科学性,体检信息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结合体检流程优化,医院依托信息网络建设,利用计算机辅助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体检信息化功能配套,替代手工操作的各项活动[2]。体检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温晓华;王力;魏文志;胡兴茂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联合补肾化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补肾化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补肾化瘀汤治疗,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观察2组疗效,并比较其治疗激素水平、子宫体积、肌瘤体积。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治疗,试验组激素水平以及子宫与肌瘤体积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补肾化瘀汤治疗子宫肌瘤,能促进肌瘤体积以及激素水平的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花亭;付淑丽;吕晓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安全性比较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妊娠女性118例,依子宫及分娩情况分为试验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57例与对照组(非瘢痕子宫初次妊娠产妇)61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以剖宫产分娩,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分娩期间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手术指标及术后情况,分析其剖宫产原因。结果先兆子宫破裂试验组7例(12.28%),对照组2例(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试验组产妇较对照组产妇剖宫产耗时更长,产中、产后出血量更大,产后恶露时间更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对照组≥7分者60例,试验组56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个人因素是2组产妇的主要剖宫产指征,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胎位异常指征、胎儿窘迫指征及产程进展异常指征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相比,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风险较高,故临床确定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时需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谨慎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以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张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0例临床治疗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疾患,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逐渐加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后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肺性脑病,病死率较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COPD急性加重严重影响着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加剧并发症的发展及病情的发展。为了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对我院120例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桑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PubMed收录胃造瘘术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提供的PubMed数据库收录的胃造瘘术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明确胃造瘘术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为科研人员指明方向。现报道如下。

    作者:麻立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尖叶长柄山蚂蝗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研究尖叶长柄山蚂蝗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冷浸法以75%的乙醇对尖叶长柄山蚂蝗进行提取,利用色谱柱、大孔树脂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再结合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邻羟基苯甲酸,β-胡萝卜苷,白桦酯醇,2-羟基十六烷酸。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尖叶长柄山蚂蝗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吴颖;张前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华法令导致皮肤坏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940年口服抗凝药物问世以来,华法令(又称华法林)成为治疗某些内外科疾病重要的一种抗凝药物,例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动脉支架植入术、心律失常及瓣膜修补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等。华法令导致皮肤坏死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并发症,在华法令服用者中的发生率为0.01%~0.1%,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大约有300余例的病例报道。尽管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华法令诱导皮肤坏死一旦发生需要进行大面积清创、皮肤移植甚至截肢,如不能早期发现,可导致死亡。我科曾收治1例华法令导致皮肤坏死的患者,病历资料如下。

    作者:韩丽丽;张永利;周俊峰;万献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上颌后牙缺失会严重影响咀嚼功能,不利于患者正常的饮食,还会影响美观。当前,修复缺失牙的有效途径是人工种植牙。然而上颌后牙缺失后,会因上颌窦气化、后牙牙槽嵴萎缩、骨质疏松等因素影响,使得垂直骨量不够,进行牙齿种植时,人工种植牙难以常规植入固定[1]。上颌窦提升术是一种改善上颌窦底垂直骨量的方法,能有效解决人工种植体难植入的问题,临床潜在价值巨大。现就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孝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肿瘤相关糖链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不同肺癌类型中的表达观察

    目的探究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联合应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肿瘤相关糖链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 CYFRA21-1、CA125、VEGF)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肺小细胞癌患者80例为试验组,另选同期的肺良性病变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CYFRA21-1、CA125、VEGF三项指标予以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各指标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表达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大细胞癌各指标检出率均较高,鳞癌CA125与VEGF检出率要显著低于大细胞癌,腺癌CYFRA21-1与VEGF的检出率要显著低于大细胞癌,鳞癌CA125检出率要显著低于腺癌,而腺癌CYFRA21-1的检出率要显著低于鳞癌,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YFRA21-1、CA125、VEGF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

    作者:刘志强;王湘毅;孙晓革;仝兴亚;张国锋;沈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联合卡孕栓用于16周内瘢痕子宫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16周内瘢痕子宫引产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5年3月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8例16周内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卡孕栓治疗,将另外5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米司非酮联合利凡诺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引产成功,引产成功率为100%。观察组患者引产时间、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能有效减少产妇引产时间和产后出血量,可将其作为临床16周内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引产的有效方法推广运用。

    作者:胡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数字 X线机应用于早期浅表型胃癌的诊断观察

    目的分析数字X线机应用于早期浅表型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在医院接受数字X线机检查的78例早期浅表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X线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数字X线进行检查,对比2组患者的诊断率。结果观察组的39例患者中有37例确诊为早期浅表型胃癌,对照组的39例患者中有31例确诊为早期浅表型胃癌,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数字X线机检查是诊断早期浅表型胃癌的基本手段,掌握娴熟的胃双重造影技术,并配合黏膜法、加压法和充盈法,跟踪观察钡剂流动,获得优质造影片,显示清晰的病变细微变化,可以准确了解胃部癌组织情况,有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对早期浅表型胃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庆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