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

杜敏;陆静;邓玉艳

关键词:平滑肌瘤, 腹腔镜检查, 应激反应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妇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组(A 组)53例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B 组)53例。术后3d 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皮质醇(COS)水平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NE、E、DA、COS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B 组 NE、E、DA、COS 水平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B 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水平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创伤小,减少了手术导致的血管应激反应和术后炎性反应,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但仍存在局限性,无法完全替代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综合考虑后实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福辛普利钠片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福辛普利钠片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肾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予以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予以福辛普利钠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好于福辛普利钠,且血压控制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肖利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与美洛昔康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与美洛昔康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5年4月武汉市武昌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予以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洛昔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恶心、口干、胃肠道反应、消化道出血、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与美洛昔康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相当,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芶印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平均复律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复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香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014年我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分布特征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龙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分离的重复菌株,共得772株。采用微量稀释法或 K - B 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按 CLSI 2013版标准判读。结果所得革兰阴性杆菌772株,前4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8.4%)、肺炎克雷伯菌(28.1%)、大肠埃希菌(18.7%)及鲍曼不动杆菌(11.3%)。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及喹诺酮类耐药率大于7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大于65%,非发酵菌耐药率总体低于肠杆菌科。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对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较高活性。结论我院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严峻,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曾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胸外科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胸外科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9月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200例,根据胸外科手术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胸外科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侧切口实施手术,观察组患者予以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外科局限性小切口开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葛晓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罗伊适应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形象紊乱与重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形象紊乱与重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5年6月于邓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77例,按抽签尾数奇偶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罗伊适应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 Stewart 生存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量表(SCL -90)评分及自我形象紊乱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 Stewart 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SCL -90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形象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形象紊乱与重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有效适应性,降低自我形象紊乱发生率。

    作者:申丛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1月吐哈石油医院收治的 AVM 患者74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指标(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ST - T 变化、心律失常)、实验室指标〔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 -MB)、心肌钙蛋白 I(cTnI)〕、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ST- T 变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 CK - MB、cTnI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 AVM 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前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硬脊膜外自控镇痛分娩与自然分娩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硬脊膜外自控镇痛分娩与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5年于南宁市上林县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125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5例。对照组行自然分娩,研究组行硬脊膜外自控镇痛分娩。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呼吸、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潜伏期时间、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 Apgar 评分及镇痛效果。结果两组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潜伏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活跃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硬脊膜外自控镇痛分娩能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提高分娩效果。

    作者:李秀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率减速力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风险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 DC)的测定,早期识别慢性心力衰竭(CHF)高危人群,尽早给予预防、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于中铁一局西安医院住院的 CHF 患者75例作为 CHF 组,同时选取同期心功能正常者73例作为对照组,对所选人群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 DC 值、进行危险分层,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 CHF 各亚组之间 DC、LVEDd、LVEF,各危险分层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组间 DC、LVEDd、LVEF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 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HF 患者 DC 值明显降低,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下降, DC 值不仅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作为评估近期预后的指标。

    作者:何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颈臂丛联合麻醉与单一臂丛麻醉在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颈臂丛联合麻醉与单一臂丛麻醉在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灵山县中医医院接受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一臂丛麻醉,观察组患者予以颈臂丛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前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臂丛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好于单一臂丛麻醉,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且并发症少。

    作者:宁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联合小建中片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联合小建中片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万安县罗塘乡卫生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2例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基础上采用小建中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联合小建中片治疗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陈小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和心绞痛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改善、心绞痛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及心电图,并改善了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高。

    作者:马书红;陈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大黄汤导泻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大黄汤导泻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任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20%甘露醇导泻,试验组患者予以大黄汤导泻。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全血胆碱酯酶水平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日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黄汤导泻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及全血胆碱酯酶水平复常时间,增加日排便次数,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志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老年科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咳嗽、胸闷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范芸;赵瑛;何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各50例。大剂量组患者予以大剂量利培酮治疗,小剂量组予以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1、2个月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小剂量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 TES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利培酮相比大剂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孙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绍兴市城南人民医院就诊的失眠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实际完成治疗并随访到位的患者82例,其中治疗组37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18AA 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14、21、28d 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d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21、28d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8AA 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本院未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前收治的3580例住院患者作为比较组。另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本院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后收治的3650例住院患者作为管理组。探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结果管理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有效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吕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邢台县会宁镇卫生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厄贝沙坦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作者:温密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肿瘤患者内科治疗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了肿瘤患者内科治疗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于河南省鹿邑县真源医院内科进行抗感染治疗的肿瘤患者103例,回顾性分析103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记录患者的治疗方式、药物使用名称、药物使用频率及药物治疗费用等。结果103例患者中治疗性用药79例(76.70%),预防性用药16例(15.53%),无指征用药8例(7.77%);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多,共57例,占55.34%;药物治疗费用多的为头孢菌素类。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预防性用药、无指征用药,故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赵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南宁市上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骨不连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科学合理的预防对策。结果72例患者中治疗依从性差14例(19.5%),操作因素24例(33.3%),自身因素34例(47.2%);均一次性全部治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6.5±1.2)个月。结论操作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治疗依从性差均是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故临床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时需明确患者个体差异,严格按照内固定原则要求,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骨不连发生率。

    作者:李彦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