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超与钼靶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刘何利;王红利;曹爱青;庞文萍

关键词:小乳腺癌, 彩超, X线钼靶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在诊断小乳腺癌疾病中的价值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彩超、X线钼靶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病例,病灶≤1cm,病灶共82个,诊断金标准为病理结果,对彩超、X线钼靶的各自及联合应用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彩超检查敏感率、特异性、准确率高于X线钼靶,误诊率、漏诊率低于X线钼靶,且联合检查敏感率、特异性、准确率高于单一彩超或钼靶检查,误诊率、漏诊低于单一彩超检查、钼靶检查。结论单一性彩超检查小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上优于X线钼靶,二者联合诊断优于单一诊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单纯性肥胖儿童132例行为问题分析

    目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于石家庄市城区11所幼儿园进行调查,体检中选取4~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132例,其中男童82例,女童50例,同时选取不肥胖儿童1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 CBCL )测量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结果肥胖组儿童存在行为问题79例(59.8%)、而对照组25例(1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家长及家庭成员应配合医师依据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综合干预方案,控制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赵志英;赵芳;陈丽雯;刘延伟;梁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肥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肥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对照组90例为同期门诊或住院体检的非脑血管病患者,检测所有受试者体质量指数( BMI)与其他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肥胖伴有传统危险因素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结果肥胖分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者与对照组相比,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几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肥胖伴烟酒嗜好者与对照组相比,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概率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肥胖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相互作用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

    作者:黄迟奔;刘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低颅压性头痛1例

    患者,女,47岁。因头痛2月加重1周,于2016年2月16日就诊我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直立位头痛,头痛从前额部开始,继而扩散致整个头部,伴恶心、呕吐,卧位1h后头痛缓解,缓解后头部仍感昏蒙。当时就诊于上海市某综合性医院,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压力70mmH2O,血糖3.72mmol/L,氯122 mmol/L,蛋白0.27 g/L。诊断为:低颅压性头痛。住院给予补液治疗,改善不明显。后患者就诊于多家医院,曾服用塞来昔布、布洛芬胶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阿米替林等药物,症状改善均不明显。1周前患者直立后头痛较前加重,出现枕部及颈部酸胀,伴有双侧耳鸣。后患者就诊于笔者进修医院针灸科门诊。本院头颅MRI结果显示:双侧硬脑膜下液体聚集,硬脑膜强化,脑前池变窄。复查脑脊液压力55mmH2 O。直立位头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8/10分。症见:头昏蒙乏力,面色恍白,四肢沉困,失眠健忘,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诊断:低颅压性头痛。辨证: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展,故头痛昏蒙;痰浊上逆,则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均为痰湿内停之征,故属痰浊头痛。化痰降浊为主:针刺治疗,根据杨甲三主编《腧穴学》的取穴标准及相关解剖定位取穴[1],针刺时以“华佗牌”26号0.5寸一次性使用针灸针,选取顶中线、顶旁1线行头皮针刺法,头皮针留针2h,加用风池、天柱、颈夹脊穴采取平补平泻法,进针1cm,捻转180度,频率120次/min,持续捻转2min,留针20min;针刺结束后在完骨穴穴位注射,药物用甲钴胺针0.5mg(1ml),每周治疗3次(周二、四、六),6次为1个疗程。二诊(连续治疗1个疗程):直立位头痛减轻VAS 4/10分,头痛间隔时间变长,无恶心呕吐,疼痛不影响生活,夜间后枕部脑鸣嗡嗡声响,躺下卧床后消除。三诊(继续治疗2个疗程):直立位头痛消失VAS 0/10分,无恶心呕吐,耳鸣消失。摇头时稍感头重,活动如常。

    作者:王健;王留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方式一般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但由于该法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损伤及呼吸抑制作用,高龄患者难以承受[1]。随着新型酰胺类局麻药在临床上的使用,高龄患者的麻醉方式已有所改变,腰麻已不再是一种禁忌[2]。笔者就罗哌卡因单侧腰2麻用于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海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性脑病药物治疗进展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机体短时间内吸入可引起急性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可致脑血栓形成、脑皮质和基底节局灶性的缺血性坏死以及广泛的脱髓鞘病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会留有后遗症,出现精神意识障碍、震颤麻痹综合征、偏瘫、病理反射阳性、失语、失明、继发性癫痫、脑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等,即迟发性脑病。国外报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比例高达3%~40%[1]。高压氧是目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常用的方法,其确切疗效也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证实。近年来针对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性脑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多种新药不断应用到临床当中来,现就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性脑病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云芳;赵茹云;崔新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滑石粉混悬液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护理体会

    乳腺癌是威胁我国女性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有4万多妇女死于乳腺癌[1]。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早期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如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5%~20%,甚至可高达35%以上[3],严重影响伤口愈合,使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不能按期进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特别是长期顽固性皮下积液,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皮下积液的临床处理方法主要是局部压迫、穿刺抽液、重新留置引流、硬化治疗、手术等。我科采用滑石粉混悬液注入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区并加压包扎,促使皮肤与胸壁粘连,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艳丽;焦俊琴;孙玉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和细胞因子影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6两项细胞因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使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细胞因子指标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山菊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温阳散结法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阳散结法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运用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所接收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82例,按随机单盲法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温阳散结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予以温阳散结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提升治疗的效果,值得推行及运用。

    作者:曾素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每年世界范围内中风的首次发患者数约为1960万,经过急性期救治后幸存的中风患者70%~80%患有残疾,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1-2]。脑卒中后,机体神经功能受损,在恢复期神经系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但是不足以使机体的神经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而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对改善中风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媛;李晨辉;方吟荃;陈明明;廖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长期间歇性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长期间歇性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长期间歇性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长期持续性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 P<0.05);观察组治疗中出现电解质总紊乱率为34.6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7.69%( P<0.05);观察组因病情复发再入院率为15.3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长期间歇性小剂量利尿剂的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确切,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可长期服用药物,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陆学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误诊2例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 CVT )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占0.5%~1%,包括颅内静脉窦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本组疾病的特点为病因复杂,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其漏诊率可达73%。40%的患者平均诊断时间在>10 d [1]。随着MRI及MRV的广泛应用,诊断水平不断提高,该病的检出率也较过去明显增多。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静脉系统血栓误诊原因报道如下。

    作者:张爱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天花粉药材水分

    目的: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天花粉药材的水分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用积分球漫反射测定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定量模型的预处理方法为多元散射校正( MSC )和一阶微分处理,波长范围为5855~5760 cm-1、5200~4832 cm-1和4512~4292 cm-1,回归方法为偏小二乘法( PLS)。结果定量模型的佳主因子数为6,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442,决定系数R2为0.9964,外部验证预测均方差(RMSEP)为0.364,系统精密度RSD为1.3%,方法精密度RSD为2.2%。结论建立预测模型对天花粉药材的水分进行测定时可行的,该法分析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陈淑峰;陈钟;李军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自拟固表纳肾平喘散与激素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固表纳肾平喘散与吸入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不同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哮喘缓解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固表纳肾平喘散治疗,对照组使用激素吸入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固表纳肾平喘散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比激素吸入效果要好,值得临床进行下一步的推广。

    作者:刘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男性多见于女性,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其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咯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胸闷,晚期出现食欲减退,体质量下降等全身症状。由于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大多数患者只在急性发作期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后则选择回家休养。因此,疾病稳定期的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护理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汪贵仙;曾田平;李白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坐浴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混合痔术后疼痛形成原因及探讨中药坐浴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混合痔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温水坐浴,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中药坐浴,均为每天1次,连用1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及创面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情况和创面水肿情况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疼痛评分、愈合时间及创面水肿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混合痔术后疼痛形成原因来指导手术,术后给予中药坐浴能够明显减轻术后排便痛苦。

    作者:冀二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药师参与多巴胺治疗低血压患者1例的药学服务

    患者,男,59岁,因反复心悸2 d于2012年5月30日入院。入院体检:T36.5℃,P115次/min,R20次/min,BP92/60mmHg。随机血糖8.2mmol/L。血常规及生化WBC:10.7×109 mmol/L, NEUT%79.2%, RBC4.42×1012/L;ALB28.3g/L, ALT76U/L, AST98U/L, PT -T15.3s, PT -INR1.3s, PT -%59.4%;BNP482.9pg/mL;CRP66.4mg/L,ESR29mm/hr。 CT:考虑左侧基底节区及左侧额、颞叶脑梗死,病灶新旧不一;左肺上叶前段、右肺下叶背段及双肺下叶后基底段慢性感染;慢性支气管炎伴双肺肺气肿改变,肺动脉高压。入院诊断:(1)肺栓塞;(2)脑栓塞;(3)低血压;(4)肺部感染;(5)心律失常。

    作者:舒荣德;成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大学生抗菌药不合理应用及对策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抗菌药物认知及应用情况,为大学生合理用药宣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校大学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抗菌药物基本认知情况:大学生对抗菌药物概念、合理应用、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知晓率分别为64.0%、53.2%、61.6%和28.8%,医学专业显著优于非医学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大学生遵医嘱购药、按照说明书服药构成比分别为79.2%和68.6%,医学专业显著优于非医学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抗菌药物知识来源:医院宣传、网络查阅、电视广告所占比例分别为12.3%、56.2%和31.5%。结论大学生对抗菌药物认知情况有限、使用行为不规范,应加大学校宣传力度,重点对非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合理用药宣教。

    作者:宋艳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 CT 与 MRI 诊断(附8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与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分析其CT与MRI表现。结果8例中7例发生于女性,均为单发,体积较大、其中6例直径>5 cm;7例肿块密度、信号不均匀,内见范围不等的坏死区,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晰;动态增强扫描4例,CT与MRI表现相仿、呈渐进性、持续性中等程度强化;肿瘤累及输尿管至肾积水2例,累及邻近髂静脉1例。结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肿瘤,CT与MRI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认识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

    作者:王连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在腹部手术中对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拟行腹部手术患者1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新莲;杨雅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全麻患者术后发生呼吸循环异常的原因与护理措施

    受麻醉药物、手术创伤等系列因素的影响,患者出现呼吸循环异常的高危时段往往是在全麻术后早期。有报道[1]指出,在全麻术后早期,若能够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有效护理,可有效减少呼吸循环异常的发生。我院对本次收治的50例全麻患者术后呼吸循环异常的原因与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丽滨;陈窈丽;冯宇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